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32例,并与同期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46例双吻合术比较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 46例未行保护性造口回肠双吻合组6例发生吻合口漏,32例行保护性回肠造口双吻合组1例发生吻合口漏。结论 保护性回肠造口可显著降低超低位直肠癌双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本法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吻合器的应用,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保肛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术后吻合口漏仍是最主要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在吻合口距肛缘5cm下吻合口漏发生率在5%~19%,隐性漏可高达60%。有人认为,在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常规施行回肠造口。故本科自2003年以来,选择部分病例(年迈、基础病多、病程较晚),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吻合口距肛〈5cm),同时行保护性回肠造口28例,取得一定的成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吻合口漏作为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后果严重。如何减少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以及发生后如何避免其造成严重后果成为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院于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施行直肠癌手术68例,发生吻合口漏8例(4.76%)。作者就吻合口漏并发症的原因及如何预防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在我国是常见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其中手术方法之一为:食管部分切除术,胃食管吻合术。我院1例发生吻合口漏的病人,既施该手术。吻合口漏是该术式最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国外近年报道: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6~6.4%。死亡率为38.1~53.6%可见吻合口漏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这样,吻合口漏发生后,精心护理,对吻合口漏愈合和病人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就我院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漏获得治愈,谈一谈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对346例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后专科护理经验。方法:手术方法均为支撑捆扎法经肛门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低位吻合手术114例,超低位吻合手术232例.术后注意各种管道观察及护理,观察有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早期常规胃肠外营养(PN),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行流质、半流直至普食。结果:346例中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吻合口漏4例,发生率为1.2%。吻合口狭窄10例,狭窄率为2.9%:用Lifetable法计算5年生存率,随访率为95.1%,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6%及6.3%术后3个月随访用徐忠发五项10分标准评价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2.6%。结论: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高质量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减低手术死亡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46例低位直肠癌(距肛缘3~8cm)患者低位保肛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生吻合口漏12例(4.9%),8例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行结肠造瘘及二期手术关瘘获愈。吻合口漏的发生与年龄、低蛋白血症、肠道准备等有关(P〈0.05),与性别、肿块与肛缘间距无关。【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病人营养状况、年龄、术前肠道准备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中应考虑预防线行近端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7.
陈宇  方建禅  李永良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2):1114-1115
目的探讨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回肠造瘘术预防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为在完成低位/超低位吻合后,充分游离回盲部,切除阑尾,经其残端向末段回肠置入24-0气囊导尿管。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致肠壁稍发白,于水囊远侧缘穿回肠系膜打一结扣,水囊位于线结扣近端。尿管截口引出。盲肠壁与侧腹壁固定。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患者粪便转流彻底;无肠梗阻发生;有1例腹壁造瘘管口有少量粪渣溢出。拔管后无粪漏及腹膜炎发生,无死亡。结论应用回肠管状造瘘术预防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粪便转流彻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直肠解剖结构及直肠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逐渐深人,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也得到不断改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的进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1982年首例报道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csorrectal Mexcision,TME).使得直肠癌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但增加了吻合口漏的风险。我科2002年1月-2006年1月共行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结直肠吻合或结肠肛管吻合术167例.其中发生吻合口漏13例占7.8%.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据近十年来国内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2.6%~6.4%,病死率为38.1%~53.6%。我院自1999~2001年共发生四例吻合口漏,本组发生率为3.9%,但由于我们对吻合口漏做出了及时的诊断和处理,病死率0%,并避免了再次手术闭瘘。若吻合口漏诊断确立,应及时手术,肠腔内置蕈状管,术后给予静脉高营养及生长抑素类药物应用,术后三个月拔除内置蕈状管;通过上述处理吻合口漏患者均痊愈,避免了再次手术闭瘘。  相似文献   

10.
菅书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939-394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双吻合器应用吻合口漏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01-2010-12209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应用18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资料回顾分析。结果 18例(8.6%,18/209)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5例于术中采取预防性造瘘仍有2例发生吻合口漏,未经特别处理自愈;另外16例中11例经保守痊愈,5例行横结肠造瘘术,吻合口治愈后二期还纳治愈。结论双吻合器应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发生吻合口漏原因与直肠解剖学特点、患者性别、全身状况、手术医生使用吻合器熟练情况、围手术期处理、术前放化疗等密切相关。围手术期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Dixon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至2007年9月我院24例直肠癌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4例直肠癌Dixon术中,出现吻合口漏24例,发生率为9.09%;22例经局部积极冲洗、引流后愈合,1例出现腹膜炎,行急诊手术,上段结肠造口后愈合。1例高龄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吻合口漏是直肠癌Dixon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及时正确地治疗和术前采取严密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用灌肠法代替近端结肠造口辅助治疗直肠切除术后低位吻合口漏。方法 1993年5月以来,308例根治性直肠切除低位和超低位吻合术时未行预防性近端结肠造口,术中将直肠吻合口严密关闭于腹腔之外,术后延迟骶前引流管拔出。出现吻合口漏19例,其中2例行暂时性近端肠造口治疗,17例采用灌肠等非手术疗法。后者除全身抗炎支持治疗外,辅以每日清洁灌肠1~2次排空结肠。结果 17例吻合口漏均于2~30d治愈。结论 重复清洁灌肠对吻合口漏的保守治疗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结直肠癌切除双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对138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双吻合术,其中76例用直线闭合器行双吻合术,62例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双吻合术。结果全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3%(10/138),无手术死亡,直线闭合器行双吻合术的吻合15漏发生率为11.8%(9/76),吻合口距肛门平均距离为7.0cm,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双吻合术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6%(1/62),吻合口距肛门平均距离为5.5cm。结论 弧形切割吻合器的应用能扩大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范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Dixon术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4.9%,多发生于术后5~8d,均经引流冲洗治愈。结论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吻合口血供、张力大小及吻合技术有关;如发生吻合口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尿漏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尿路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6%,好发部位为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输尿管漏、膀胱漏,以输尿管与膀胱吻合口漏常见。随着外科供肾获取、修整及植肾技术日益成熟,发生率稍有下降。尿漏处理不当可致严重感染、移植肾功能减退,严重者可以引起移植肾丢失,甚至威胁生命。总结了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所行的246例肾移植患者中6例尿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尿漏发生率为2.44%。通过对肾移植术后尿漏的原因和特点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70-2271
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8月本科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4例,均行保肛术,将其中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2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吻合口漏发生率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9%(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排气排便(3.0±0.5)d、恢复进食时间(3.1±0.4)d、住院时间(12.0±2.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保护性回肠造口能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可有效缩短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进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低位直肠癌术后预防性造口手术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低位直肠癌术后预防性造瘘手术适应症、优点及术后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90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相关病例,其中61例未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A组),吻合后行漏气实验以确认缝合严密,并内置肛管,顶端达吻合口上方3~5cm,29例行预防性造瘘(B组)。结果A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吻合口出血2例,肠梗阻1例;B组未见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术后造口旁疝2例,废用性肠炎4例,肠梗阻2例。结论在直肠癌肿瘤距肛门5cm以内、病理类型恶性程度较高患者,建议行术后预防性造瘘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几率,其余情况鉴于预防性造瘘术后并发症较多,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8.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预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自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457例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应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闭合并吻合成功,术中检查发现8例切割圈不完整,行查漏试验检查时发现5例吻合口有泄漏,均进行了手法缝合修补.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9例,发生率4.16%(19/457),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技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保肛机会,使用得当及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下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13例应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4例(3.5%),吻合口狭窄5例(4.4%)。术后随访5个月~6a,局部复发6例(5.3%)。结论: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术后对性功能和泌尿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全直肠系膜切除与双吻合器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全直肠系膜切除、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3.7%),吻合口狭窄3例(1.9%),吻合口出血2例(1.2%)。术后随访6个月~7年,局部复发11例(6.79%)。结论: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能降低局部复发,而双吻合器的应用能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