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俞国桥 《中国针灸》1997,17(6):338-339
丰隆穴的临床运用俞国桥(浙江省东阳市巍山医院,322109)主题词穴,丰隆丰隆穴为足阳明经的络穴,具有取穴方便、临床应用广泛的特点。临床上若辨证正确,手法适当,在治疗某些病证时常获效神速,现不揣谫陋,略举数例如下。1病案举例1.1耳源性眩晕徐×,女,...  相似文献   

2.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为临床常用穴。故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古代文献中有关阳陵泉的临床功效以及相关配伍应用的整理归纳并从中有所感悟,现总结该穴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完整的参考,以便于更好的应用此穴。  相似文献   

3.
完骨穴的临床应用310006杭州市中医院程子刚完骨穴属足少阳胆经,是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会穴,位于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笔者在针灸临床应用完骨穴为主穴,治疗多种疾病,作用显著,疗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1耳鸣杨××,女,44岁,营业员,1996年5月8日...  相似文献   

4.
阳陵泉穴在偏瘫的针灸治疗中选用频率较高。从阳陵泉的腧穴特性可以看出,阳陵泉穴具有条达气机、调理肝脾等功效,这对中风病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应用中,阳陵泉穴在偏瘫痉挛状态、下肢运动障碍及足内翻畸形方面有较高的治疗价值。芒针刺法与透刺法是阳陵泉穴在偏瘫治疗中较为经常应用的刺法。现代试验研究揭示了阳陵泉通过调节神经-体液代谢、调整脑功能活动发挥效应的机制,也体现出中医理论中"调其偏性""气达病所"等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5.
针刺阳陵泉为主对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穴,善治筋病、痉证,针刺阳陵泉解痉止搐,古今临床验之有效。γ—氨基丁酸(GABA)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与痉挛状态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探索了痉挛状态、GABA及针刺阳陵泉为主的治疗效应,观察了痉挛瘫痪患者52例,取得满意疗效(已另文发表[2]),同时检测了这些患者脑脊液(CSF)中GABA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了针刺阳陵泉缓解痉挛状态的机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针灸病房1996~1998年住院的痉挛瘫痪患者…  相似文献   

6.
冯胜军 《中国针灸》1997,17(9):546-546
秩边穴的临床应用体会冯胜军(贵州省德江县民族中医院针灸科,565200)秩边穴位于人体躯干与下肢交接处的背侧,笔者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该穴的取法、针刺深度、针刺方向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兹举例如下。1病案举例1.1坐骨神经痛王×,男,52岁,干部,1...  相似文献   

7.
阳陵泉临床应用三则临沂市兰山区南坊镇医院(276000)刘广云关键词阳陵泉;偏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针刺疗法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为合穴,又为八会穴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胸胁痛、口苦、呕吐、黄疸、肝炎、胆囊炎等。笔者以...  相似文献   

8.
临床所见急性腹痛病因繁多,笔者应用平衡针灸学之腹痛穴,该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相当于传统中医针灸学之阳陵泉穴,用以缓解急性腹痛症状,收效显著,现举数例与同道研之。  相似文献   

9.
华佗夹脊穴是经外奇穴,主治范围较广。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夹脊穴治疗各种疾病,积累了一些临床体会,现择其要者,加以整理,报道如下。1夹脊配内关治愈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李××,女,58岁,病史:1周前因劳累闪挫,当时无明显感觉,至夜间疼痛加剧。经人诊治,服跌...  相似文献   

10.
《灵枢·经脉》详细描述足少阳胆经的循行、是动病、所生病,阳陵泉是其上腧穴,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根据所在腧穴的主治规律,阳陵泉具有广泛的临床作用。以《灵枢》为基础,对路绍祖老师运用阳陵泉穴的应用进行总结,并根据临床病例,通过经络理论探讨其治病机理,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刺下阳陵泉穴治右上腹急性疼痛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乔麟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11):523-523
针刺下阳陵泉穴治右上腹急性疼痛的介绍317000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应乔麟肝胆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肝脓疡等急性发作时,以右上腹剧痛难忍为特点。笔者经临床摸索,总结出针刺“下阳陵泉”以止痛的经验,经200多例验证,疗效显著。下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现代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阳陵泉穴现代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时间节点,通过检索阳陵泉穴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等相关文献,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 1.0”对数据进行频次、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阳陵泉穴的单穴主治优势病症4种,分别为胆绞痛、胁痛、肩周炎和筋伤;配伍主治优势病症10种,分别为痹证、痿证、中风、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蛇串疮、胁痛、肩周炎、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配伍腧穴归经前3位分别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关联分析得出配伍腧穴以足三里、三阴交和合谷关联程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出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通过对现代文献的挖掘分析,揭示阳陵泉穴主治优势病症和配伍规律,可为今后该穴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阳陵泉穴的考订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陵泉穴的考订和应用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葛林宝,陈莲芳昔随中医针灸学家杨永璇老师,见杨老师极为推崇阳陵泉穴。查《马丹阳十二穴治杂病歌》、《千金十穴歌》及其它著名针灸歌赋虽举穴廖廖,但常将其载列。此作专论,以承师志.一、定位:《灵枢·...  相似文献   

14.
巨刺阳陵泉穴对胆道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阳陵泉穴对胆道系统运动的效果与机理。方法:将6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左阳陵泉(左穴组)、右阳陵泉(右穴组)和双阳陵泉组(双穴组),每组各20例,在B超下观察3组对胆囊收缩和胆总管扩张的影响。结果:左穴组、右穴组和双穴组对胆囊收缩和胆总管扩张均有明显作用(P<0.05),但3组间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左阳陵泉与右阳陵泉对胆道系统有同样的效应,故临床不宜只取右穴,而忽略左穴,也不必左右双穴同时取。  相似文献   

15.
阳陵泉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为胆经合穴、胆腑之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之筋会.其穴位特性与中风偏瘫病机契合,无论对机体的局部治疗还是整体调节都有重要作用,广泛应用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现代临床应用中,阳陵泉多用于中风偏瘫后痉挛状态、足内翻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在现代研究方面,阳陵泉可调节相关的生物因子,激活中风偏瘫患者相关的脑区,促进脑功能重塑.  相似文献   

16.
筋会穴用于痹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筋会穴阳陵泉治疗痹证的疗效及实验依据。方法 用单取筋会穴阳陵泉或针或灸或针灸兼施的方法治疗痹证,并与传统多穴组及药物治疗组比较,另作相关实验观察。结果 其有效率达90.5%,与传统多穴治疗组比较,虽然P〉0.05,无显著差异,但临床总体疗效较其为高;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0.01,有显著意义,实验观察显示针刺筋会穴阳陵泉能提高机体痛阈及耐痛阈。结论 表明筋会穴用于痹证的治疗,其疗效是肯定  相似文献   

17.
太渊穴的临床应用郑明永(中国人民解放军83424部队卫生队江苏泗洪223900)关键词穴,太渊医案1无脉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应××,女,32岁。头昏头晕半月,伴咳嗽,声嘶乏力;初以感冒诊治,未予重视,现因头晕加剧而求治。测血压右手22/8kPa,脉长...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瘫三穴治疗中风偏瘫23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贵仁 《陕西中医》1995,16(10):463-464
采用针刺治瘫三穴,即针刺人迎,阳陵泉、太冲穴治疗中风偏瘫234例,总有效率为99.1%。提示本方法具有启闸运枢,通瘀泄浊,枢调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19.
吴炳煌  林燕 《中国针灸》1994,14(3):11-12
艾灸大椎、阳陵泉速降血沉211例临床观察吴炳煌,林燕(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福州350003;福建省人民医院)主题词血沉/针灸效应,穴.大椎,穴.阳陵泉,艾条灸,风湿病/针灸疗法ClinicalObservationon211CasesTreatedb...  相似文献   

20.
下肢十二个穴位浅淋巴管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侧阴陵泉,足三里穴及10侧昆仑,承山,委中,承拊,太谷,三阴交,血海,阳陵泉,风市,髀关穴上观察了浅淋巴管的配布。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承山及委中穴多数侧有1 ̄3条下肢后组的淋巴管通过,同一淋巴管常过上述的三个或二个穴区。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阴陵泉及血海穴有1 ̄5条前内侧组淋巴管组成,同一淋巴管常过其中的三个或二个穴区。在2侧例的髀关及4侧例的足三里穴见到充色的淋巴管,且是起自穴区的附近或是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