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不同时期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肾组织自由基、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对休克大鼠肾功能不全的干预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8只,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结扎组。休克组与结扎组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结扎组于休克复苏后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于休克后90 min、输液复苏后0 h、1 h、3 h、6 h、12 h、24 h等时点处死大鼠,制备肾组织匀浆,检测MDA、SOD、NO、NOS、TNF-α、IL-6以及MPO水平,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iNOS mRNA表达。结果: 休克组大鼠输液复苏后不同时点肾组织匀浆MDA、NO、NOS、TNF-α、IL-6水平和MPO活性以及iNOS 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 h-12 h持续在较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肾组织匀浆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5);结扎组输液复苏后6 h、12 h、24 h肾组织匀浆MDA、NO、NOS、TNF-α、IL-6水平和MPO活性以及iNOS mRNA均显著低于休克组相应时点,SOD活性高于休克组相应时点(P<0.01,P<0.05)。结论: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干预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肾功能不全的机制与减少肾PMN扣押、降低TNF-α、IL-6的释放、抑制NO生成及iNOS mRNA表达、减少自由基释放与SOD消耗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地塞米松和氨溴索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脏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A组、D组和U组大鼠分别在炯雾致伤后给予氨溴索、地塞米松、乌司他丁腹腔注射,M组大鼠致伤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在致伤6h后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取肺组织匀浆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右下肺组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光镜下见C组大鼠肺组织正常,M组肺间质出血,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粒细胞聚集、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而U、D组上述病理表现明显减轻。与M组相比,U组TNF-α、IL-6及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D组上二述指标显著降低(P〈0.01)。与C组比,A组NO、iNOS、SOD浓度明显增高(P〈0.05)。D组和U组iNOS与C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和地塞米松可能通过减少炎性介质和自由基的产生对吸入性损伤大鼠肺脏产生保护作用,氨溴索对吸入性损伤大鼠肺脏保护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休克淋巴液对大鼠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MMLEC)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休克淋巴液损伤MMLEC的机制。方法:正常大鼠MMLEC原代培养,应用第三代MMLEC进行研究。无菌条件下复制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血压40 mmHg,维持90 min),引流休克时肠淋巴液及门静脉血,并以正常肠淋巴液、门静脉血作为对照。以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作用MMLEC 6 h,以休克血浆、正常淋巴液、正常血浆、胎牛血清(FBS)、DMEM培养液作为对照。提取MMLEC的cDNA,RT-PCR检测iNOS、TNF-α及IL-6 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培养上清液MDA、NO、TNF-α及IL-6含量的变化。结果: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作用6 h后,MMLEC的iNOS、TNF-α、IL-6 mRNA表达以及培养上清液MDA、NO、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淋巴液组、休克血浆组、正常血浆组、FBS组以及DMEM组;且休克血浆作用MMLEC 6 h后的iNOS、TNF-α、IL-6 mRNA表达以及培养上清液的MDA、NO、TNF-α及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淋巴液组、正常血浆组、FBS组以及DMEM组。结论:休克淋巴液可使大鼠MMLEC的 iNOS、TNF-α及IL-6 mRNA表达增强,促进自由基释放,从而诱导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肠组织与心肌、骨骼肌等肠外组织在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组织损伤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和一磷酸腺苷(AMP)含量;生化及比色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失血性休克后肠组织、心肌和骨骼肌AT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的26.3%、30.7%和62.8%;复苏后,心肌、骨骼肌ATP含量明显高于休克组;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肠组织XO活化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活力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脂质过氧化程度较心肌和骨骼肌严重。结论: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不同组织能量代谢变化及组织损伤程度存在差异性,肠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及损伤程度重于心肌、骨骼肌等肠外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黄连素对烧伤脓毒症大鼠的疗效。方法:采用蒸烫机熨烫并注射铜绿假单胞菌菌液的方法建立烧伤脓毒症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烧伤脓毒症大鼠乌司他丁、黄连素以及乌司他丁和黄连素合剂,记录大鼠存活率与体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的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肝脏组织形态学,对肝脏、肺脏和脾脏组织进行细菌定量。结果:乌司他丁联合黄连素能显著提高烧伤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与体重,抑制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的升高,上调IL-10的含量,抑制肝细胞萎缩以及肝脏细胞凋亡,并降低肝脏、肺脏和脾脏的细菌含量。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黄连素能够缓解烧伤脓毒症的症状,可能与其调节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的含量,以及降低器脏细菌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醒脑灌肠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损伤及IL-33/ST2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醒脑灌肠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灌肠液低剂量(5 mL/kg)组、醒脑灌肠液中剂量(10 mL/kg)组、醒脑灌肠液高剂量(20 mL/kg)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其它各组建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并相应给予醒脑灌肠液和乌司他丁治疗。7 d后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处死大鼠检测脑组织含水量;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性变化;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脑组织中SOD和MDA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100钙结合蛋白β亚基(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白细胞介素33(IL-33)和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组织结构紊乱,局灶出血,神经元核收缩、凋亡等病理改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脑组织含水量,血清S100β、NSE、IL-1β和TNF-α水平,以及脑组织MDA、IL-33和ST2水平均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醒脑灌肠液低、中、高剂量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脑组织含水量,血清S100β、NSE、IL-1β和TNF-α水平,以及脑组织MDA、IL-33和ST2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醒脑灌肠液各剂量之间有剂量依赖性,醒脑灌肠液高剂量组与乌司他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灌肠液可修复心肺复苏后大鼠脑损伤,下调IL-33/ST2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125例子宫肌瘤需行子宫切除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3例。所有患者均在气插全麻下行子宫切除术。治疗组在术前30min开始给予乌司他丁3000U/kg·次,加入5%葡萄糖水100ml中静脉滴注,1次/8h,共6次;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等次数的5%葡萄糖水。结果:术前两组患者IL-6、IL-8、TNF-α含量基本相当(P〉0.05)。术后,两组患者IL-6、IL-8、TNF-α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是治疗组IL-6、IL-8、TNF-α含量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要低(均P〈0.05);术后IL-6、IL-8、TNF-α含量的下降速度,治疗组明显要快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子宫切除手术创伤引起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分泌与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对失血性休克所导致的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治疗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蛇床子素组(Ost组)、NF-κB抑制剂组(PDTC组)、蛇床子素联合NF-κB抑制剂组(Ost+PDTC组),每组10只。利用股动脉放血法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自体血回输复苏;Sham组不放血,Ost组于建模后腹腔注射蛇床子素25mg/kg,于HS发生后4h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各组肺湿/干重比;检测肺组织SOD和MDA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 IL-6, TNF-α;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 IκB-α, 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S组大鼠肺损伤严重,肺组织中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P0.05),血清中IL-1β、IL-6及TNF-α水平升高(P0.05),蛇床子素可以抑制失血性休克引发的肺损伤;Ost组大鼠肺湿/干重比显著降低;肺组织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同时, NF-κBp65、 p-IκB-α蛋白表达降低, IκB-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加入NF-κB抑制剂后,蛇床子素对炎症因子的改善作用受到抑制,对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调控也受到抑制。结论蛇床子素有效减轻失血性休克导致的急性肺损伤,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保护百草枯中毒大鼠肺免受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百草枯组和乌司他丁组。百草枯组和乌司他丁组给予百草枯灌胃染毒,对照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灌胃,乌司他丁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1、3、7、14、21、28 d测血清中的MDA、SOD、IL-6、IL-10和TNF-α水平,以及肺组织中的p38 MAPK、MMP-2和TIMP-1表达水平。结果:1、3、7 d百草枯组和乌司他丁组的SOD均较对照组下降(P0.01),乌司他丁组SOD明显高于百草枯组(P0.05)。1、3、7 d百草枯组和乌司他丁组的MDA、IL-6、IL-10及TNF-α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乌司他丁组各指标明显低于百草枯组(P0.05)。1、3、7、14、21、28d百草枯组和乌司他丁组肺组织中的p38 MAPK及TIMP-1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乌司他丁组各指标明显低于百草枯组(P0.05)。1、3、7、14、21 d百草枯组和乌司他丁组肺组织中的MMP-2均较对照组增高(P0.01),乌司他丁组MMP-2明显低于百草枯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及抗炎、抗氧化作用保护百草枯中毒大鼠肺免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小型猪严重烧伤后炎性介质、氧自由基释放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将贵州三系雄性小型猪12只随机分为A组(烧伤对照组,n=6)和B组(UTI治疗组,n=6).所有动物均造成35%TBSA Ⅲ度烧伤,其中A、B两组动物于烧伤前各随机选取4只抽取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B组动物于伤后1 h给予UTI 5000 U/kg,A组动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次/d.分别于动物烧伤前及伤后6、24、48、72 h抽血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结果 严重烧伤后动物血清TNF-α、IL-6、MDA、CK、CKMB、LDH含量明显升高,SOD显著减少.以A组尤为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CK、CKMB、LDH含量于各时间点均较B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严重烧伤可造成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和氧自由基产生,从而导致心肌损害,乌司他丁能显著抑制炎性介质及中性粒细胞蛋白酶的释放和氧自由基产生,减轻烧伤后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肾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及Epo治疗组3组,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检测血丙二醛(MDA)、肌酐(Cr)、素氮(BUN)和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Epo治疗组血浆MDA、Cr、BUN水平较失血性休克组组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SOD显著升高、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 Epo可提高SOD,降低IL-6,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盐水组、辛伐他汀小剂量组、辛伐他汀大剂量组,每组6只。辛伐他汀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烟雾吸入致伤后,用灌胃器给予辛伐他汀大剂量组50mg/kg辛伐他汀,给予辛伐他汀小剂量组25mg/kg辛伐他汀。盐水组烟雾吸入致伤后灌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正常组不做致伤及灌液处理。四组大鼠分别于48h后取左肺组织行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腹主动脉取血2ml,离心后取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含量,并取右肺组织匀浆取上清液检测髓过氧化物酶、脂质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果光镜下正常组肺泡结构清晰完整,盐水组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粒细胞聚集、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而辛伐他汀大剂量和小剂量组上述病理表现明显减轻。与盐水组相比,辛伐他汀小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水平降低(P<0.01),脂质过氧化物酶含量降低(P<0.05);辛伐他汀大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含量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10含量升高(P<0.01),髓过氧化物酶、脂质过氧化物酶水平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对烟雾所致吸入性损伤大鼠的肺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脂血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和高盐饲料喂养大鼠,饲养8周时,给予葛根素,每天1次,连续4周,并于末次给药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及血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结果: 葛根素高、中剂量组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压、血脂和AngⅡ水平的作用,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葛根素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MDA、TNF-α水平,升高SOD活性。 结论: 葛根素对胰岛素抵抗时的高血脂和高血压具有调脂降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氧自由基及TNF-α因子生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致气道炎症和肺组织氧化损伤的作用及氨茶碱对其的拮抗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n=10)、低氧组(n=12)、氨茶碱干预组(n=12)。检测各组大鼠血液及肺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0(IL-10)、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血液及肺组织匀浆TNF-α、IL-10、LPO含量显著增高(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同时,肺组织匀浆TNF-α/IL-10增大(P<0.01);与低氧组相比,氨茶碱干预组大鼠血液及肺组织匀浆TNF-α、LPO 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和P<0.05)。结论: (1)慢性低氧可引起气道炎症并介导肺组织氧化损伤;(2)氨茶碱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抑制剂-西维来司钠(ONO-5046)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低血压法建立大鼠CI/R模型,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于再灌注时经股静脉输注不同剂量ONO-5046(3、10、30 mg·kg-1·d-1)。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Western blotting及ELlSA法分别测定脑组织NF-κB p65及TNF-α含量。结果: ONO-5046组脑组织MDA含量较模型组降低,SOD活性升高,MPO活性降低; 脑皮质NF-κB、TNF-α阳性表达细胞数及NF-κB p65、TNF-α含量都明显少于模型组。结论: ONO-5046可减轻大鼠CI/R后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天抗(TK)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4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LPS)组、地塞米松(DXM)组、天抗低(TK-L)、中(TK-M)和高(TK-H)剂量组(0.2,0.8和3.2 g/kg)。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 d后,腹腔注射30 mg/kg的LPS诱导小鼠急性炎性模型,6 h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脾脏指数,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SOD和MDA的表达;qRT-PCR检测小鼠脾脏TLR4、MyD88、TRAF6、p65、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脾脏TLR4、MyD88、TRAF6、p-p65和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LPS组相比,TK组小鼠的脾脏指数明显降低,血清和脾脏组织中IL-1β、IL-6、TNF-α和MDA水平显著下降,SOD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脾脏组织的TLR4、MyD88、TRAF6和p-p65等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天抗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模型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TLR4/MyD88/NF-κB(p-65)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作者观察到大鼠失血性休克早期各脏器(小肠、肺、肝)MDA含量变化不显著,甚或有减少(心、肾);回输血后除肺外,其它脏器MDA含量均显著增加。心、肝、肾组织ATP及能荷回输血后仍低于对照组;SOD、CAT预处理后各脏器MDA含量均显著减少,心、肝、行组织ATP、能荷显著升高。结果提示:失血性休克回输血后多个器官组织氧自由基产生增加,能量代谢恢复亦发生障碍。SOD、CAT治疗可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能量代谢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