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已被大家所认识,诊断方法明确,手术方式已被共识,脑泡状棘球蚴病临床病例很少,文献报道极少,诊断也相对较困难,我院自2002年-2008年10月共收治了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包虫摘除术的手术配合青海省人民医院手术室王旭真我院地处西北高原,是包虫病多发区,但脑包虫不多见。自1981年以来,我院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仅有两例,其手术配合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其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包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包虫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3.
包虫病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主要发生于肝脏。脑包虫病较少见,约占全身包虫病人的1%~4%,以往已经有文献报告过脑包虫病的CT表现,但MR报告却罕见。本文报告经过手术证实的5例脑包虫病的CT与MR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肺包虫病内囊完整摘除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内囊完整摘除术占同期手术的24.98%,术中不慎造成包虫囊肿内囊破裂13例,术后复发4例(1.37%),292例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好转出院。结论:内囊完整摘除术是肺包虫病最理想的术式,手术技术条件要求高,但只要掌握得当,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多器官泡型包虫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多器官复杂泡型包虫病的诊疗经验.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17例多器官泡型包虫病患者的1~7年临床随访资料.结果 17例多器官泡型包虫病患者中行根治性肝切除3例、肺切除1例,8例给予单纯阿苯达唑脂质体口服液疗效良好.1例肺转移姑息行肝移植并术后化疗;另1例肝移植术后继发肺、脑转移行化疗,疗效良好;3例因胆道或脑内病灶并发症行姑息手术,辅以化疗.17例中1例开颅术后2年因严重颅脑并发症死亡.另有1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半年后死亡.多器官泡型包虫病因存在两个以上脏器的受累,临床确诊较为复杂,而且可手术根治病例极少,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带来巨大的困难.结论 手术在解决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基础上,结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缓患者生存期,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桥脑血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桥脑血肿的诊断及外科手术原则。方法:对本院神经外科1993-1999年进行手术的7例桥脑血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7例患者中术后死亡1例,6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CT或MRI,血肿消失,桥脑形态明显改善,结论:桥脐血肿直径大于2.0cm者应首选手术清除血肿,手术是安全的,或MRI,血肿消失,桥脑形态明显改善。结论:桥脑血肿直径大于2.0cm者应首选手术清除血肿,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肺包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胸外科2002年—2009年2月28例肺包虫病胸腔镜手术操作方法、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70-120)分钟,平均95分钟,术中出血(20-200)mL,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胸腔镜治疗肺包虫病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囊性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9例肝囊性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流行病学史及影像学特征进行诊断。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比较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49例患者均行B超及CT检查明确诊断。14例行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27例行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8例行传统内囊摘除术。结论:流行病学史及影像学检查对于肝囊性包虫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肝囊性包虫病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合理的方法应根据肝包虫囊肿的位置、大小、有无感染等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9.
脑包虫病少见,其发病率仅占全部包虫病的1%-2%。脑包虫病以包虫囊肿多见,脑泡球蚴病较为罕见,我科1993年-2003年收治的脑包虫病1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肺包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胸外科2002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28例肺包虫病胸腔镜手术操作方法、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70~120)分钟,平均95分钟,术中出血(20~200)mL,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胸腔镜治疗肺包虫病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分析2005年1月-10月间6例妊娠合并包虫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服药方法.结果:6例中1例肺包虫并粟粒性肺结核引发脑转移死亡,其余有不同程度引起腹胀、营养不良、胎死宫内,术后预后良好,无一例发生手术和麻醉并发症.结论: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内囊摘除术并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脑包虫病是包虫病中较少见的一种。我科从1982~1992年共收治各类脑包虫病患者48例。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本病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术前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预防脑包虫囊肿破裂发生。因颅内压(ICP)增高是囊肿破裂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的方法是要病人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或碰撞头部;避免一次性快速大量输液;头痛、烦躁较甚者,给予脱水剂;防治感冒、便秘。一旦发生囊肿破裂症状者应立即抢救并手术。还要特别注意ICP增高症状,意识、瞳  相似文献   

13.
抗猪囊虫单克隆抗体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用自制的抗猪囊虫单克隆抗体建立I-ELISA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泼:用低温无水乙醇沉淀法分离纯化单抗IgG(腹水抗体效价l:3200);用改良的过碘酸钠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单抗;用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法(I-ELISA)检测患者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囊虫特异性抗体。结果:检测63例确诊为脑囊虫病的患者脑脊液,抗体阳性6l例,阳性率为97%;血清60例,抗体阳性53例,阳性率为88%;其他颅内感染疾病患者脑脊液标本240例,血清标本240例,肝肺包虫病患者血清10例,正常脑脊液25例(阑尾炎手术腰麻患者),健康志愿者血清32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抗囊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用常规鼠源B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该单克隆抗体具有相当高的特殊性和检出率,对诊断脑囊虫病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包虫病在中亚细亚地区居民中是相当常见的疾病,其中肺包虫病占23.7%。本文对肺包虫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对18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内囊摘除及缝合纤维囊腔。12例行肺部分切除术,2例行肺叶切除术。对11例双侧病变在间隔2~8个月后行二次手术。39例囊肿破裂一周的患者有10例进行急诊手术,术后6例发生过敏性休克及内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和分期手术治疗对肝囊型包虫病合并肺囊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9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一期手术组,21例)和B组(分期手术组,20例),并对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全治愈。A组复发4例,B组复发3例。结论:在肺包虫囊肿合并肝包虫囊肿的处理当中,充分认识术前病情,严格掌握两种手术路径的适应证,严格操作,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囊型包虫病462例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2003~2013年收治的46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147例行包虫外膜内外囊切除的根治性手术,315例行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或大网膜填塞缝合囊腔关闭术,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是肝囊型包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包虫大小、发生部位、数目及医生的经验采用包虫外囊完整摘除的根治性手术,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或大网膜填塞缝合囊腔关闭术等均为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脑包虫手术的麻醉处理孟尽海,马汉祥,闵红星脑包虫病又称脑棘球蚴虫病,是狗绦虫即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侵入人脑所致疾病,据有关资料报道,脑部约占全身包虫病的1%~2% ̄[1]。本研究着重于脑包虫手术麻醉的特殊性,对8例脑包虫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包虫囊肿寄生虫病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我院705例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资料。结论 自1974~2005年期间就我院收治的705例包虫病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血型与疾病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包虫病的蔓延,已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牧区人民的健康和生产。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患包虫病者B型人多见,为此我们就对363例本地区包虫病患者的ABO血型结果就其关联进行分析,现初报如下:1.资料来源1.1包虫病组:对1985年至1995年住院患者,临床已确诊为包虫病者,共计363例,其中男性177例,女性186例;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3岁。1.2对照组:来自医院同期非包虫病患者血型结果;献血员血型结果;家属血型各一份,共计1757人。2.统计方法采用W。。I…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脑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均1次手术成功置入内支架,6例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改善,1例同时采用股动脉及桡动脉入路进行手术操作也获成功。术后半年经头颈部CTA随访,均显示内支架部位血流通畅,无狭窄及闭塞情况。结论:对脑动脉闭塞性患者病变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操作一定要轻柔,以减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