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动脉的起源、分支和肝外胆道变异较多。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女性腹部标本时,发现胆囊动脉发自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副肝右动脉和存在胆囊肝管,这种变异较少见,现报道如下:肠系膜上动脉紧邻腹腔动脉下方起于腹主动脉前壁,在距该动脉起点2.0cm处发出1支副肝右动...  相似文献   

2.
肝固有动脉起点变异的情况临床比较常见,多见于肝固有动脉与胃左动脉共干或肝固有动脉起自于肠系膜上动脉,或有起源不同的两支肝固有动脉。作者应用解剖制作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例肝总动脉末端呈三叉型发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并无肝固有动脉,同时肝左动脉在近起点处发出细小肝副左动脉与肝左动脉平行进入肝左叶。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解剖一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肝动脉的分支分布变异,现报道如下:腹腔干发出3大分支,即脾动脉、肝总动脉和副左肝动脉。肝总动脉正常,距腹腔干1.85cm处发出肝固有动脉和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又发出肝左、右地动脉。①副肝右动脉:起自胃右动脉,在距肝总动脉分支处0.24cm处发出,总长为4.6cm,跨过门静脉的前方,走行于胆总管的后方,随后分为两支进入肝右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解剖肝动脉,分析其变异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随机选取74具尸体,充分解剖暴露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对肝动脉的起源、行径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 结果 本研究观察到Hiatt六种分型中的三种: Ⅰ型正常型占77.02%(57例):肝总动脉起于腹腔干,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后者又分为肝左、中、右动脉;Ⅱ型占9.47%(7例):替代性或副的肝左动脉起于胃左动脉;Ⅴ型占1.35%(1例):肝总动脉起于肠系膜上动脉。除此之外,还观察到三种罕见的类型:Ⅶ型占6.76%(5例):替代性肝左动脉起于肝总动脉;Ⅷ型占2.70%(2例):替代性肝右动脉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Ⅸ型占2.70%(2例):替代性肝左动脉与胃及食管的动脉分支共干,在本研究中,称其为共干动脉,起于腹腔动脉。 结论 本研究在小样本中观察到3种罕见的变异类型,提示肝动脉变异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偶然性。临床医生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尸时,发现其胆囊动脉起源与分支变异,现报道如下:经防腐固定成年男尸解剖后发现,腹腔干在主动脉裂孔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并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肝总动脉右行距起始处3.2cm分  相似文献   

6.
内脏反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内脏反位,医学上把这类人称为“镜面人”:另一种为部分内脏反位,多伴有其他复杂畸形。作者在标本制作过程中发现腹腔脏器全反位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98年作腹部标本时发现一例肝总动脉分支的变异。该肝总动脉从腹腔于发出后隔网膜囊向右走行在胃后方,而后在近胃窦部上方从左至右依次发出1支肝左动脉,2支肝右动脉及1支胃十二指肠动脉。从肝左动脉发出1支胃右动脉。两支肝右动脉均行于门静脉前方并与之成锐角。左侧肝右动脉继而行经肝总管的前方进入胆囊三角,在此发出1支胆囊动脉浅支。右侧肝右动脉则经胆总管前方绕过胆囊的后方,在此发出1支胆囊动脉深支后径胆囊管的后方进入肝右叶。此种肝总动脉分支的变异给肝胆外科的手术操作及肝的动脉造影增加了难度。故对临床…  相似文献   

8.
肝动脉形态起源多变 ,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 ,见其入肝动脉数量及起源特殊 ,报道如下 :成年男性尸体 ,防腐固定后 ,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其胃左动脉直接起源于腹主动脉 ,并发出直径为1.84mm的肝左动脉经肝门入肝 ,肝右动脉直接起源于肝总动脉 ,经肝总管后面入肝门 ,直径为 2 .68mm。另有 2支副肝左动脉 ,1支起自肝总动脉直径为 1.34mm ,分为 3细支经肝脏面左纵沟入肝 ;另 1支与胃右动脉共干 ,起自肝总动脉 ,直径为 1.2mm ,亦经肝脏面左纵沟入肝。查教科书及相关专著对肝动脉变异有详细分型及描述 ,但此例特殊变异未见报道 (…  相似文献   

9.
胃小弯侧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解剖观察胃小弯侧的动脉供应及其变异,为临床上腹部手术、胃癌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经福尔马林处理过的74具成年尸体,观察胃动脉的起源、行径及其分支分布范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本组标本中,胃左动脉起源于腹腔干者72例,占97.3%;起于肝左动脉者2例,占2.7%.胃左动脉发出副肝左动脉者4例,占5.4%;发出替代性肝左动脉者4例,占5.4%.另有4例其变异更为特殊,占5.4%,其中有2例,替代性肝左动脉直接由腹腔干发出,后者再发出3支胃动脉,供应食管下部、胃的贲门部和胃体前壁小弯侧的部分;1例胃左动脉的前、后支直接由腹腔干发出;另1例除拥有常规的胃的动脉来源外,腹腔干还直接发出1支粗大的胃动脉供应贲门部的右上份.胃右动脉起源于肝固有动脉者48例,占64.8%;起于肝总动脉者10例,占13.5%;起于肝左动脉者9例,占12.2%;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者7例,占9.5%.结论 胃小弯侧动脉变异率较高,掌握其变化规律,对临床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男童尸,约3岁.解剖见有副肝左动脉与胃左动脉共干、肝右动脉起自胆囊动脉的变异,现报道如下:自腹腔动脉分出肝总动脉脾动脉及一血管干,血管干起始处外径0.2cm,干长1.3cm,从干上发出副肝左动脉和胃左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12cm、0.9cm.副肝左动脉在小网膜内向左上方行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和研究生局部解剖教学过程中,发现1具60多岁老年男性尸体的腹腔干分支变异,合并有脾动脉存在异位起源,为积累解剖学变异资料,报道如下。1腹腔干分支变异该男尸身高162 cm,解剖腹腔干时发现自膈的主动脉裂孔下方约2.4 cm处仅有一支比较小的动脉从腹主动脉前壁发出,且未找到其分支脾动脉。在探查中发现,沿胰的上缘向左走行并抵达脾门的脾动脉起自于肠系膜上动脉,故判定腹腔干缺乏脾动脉分支(图1):(1)腹腔干:直径为0.55 cm,长1.37cm,先发出左、右膈下动脉,末端分为胃左动脉和肝总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胎儿先天性肺动脉起源异常进行分析,提高该疾病诊断的精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病例,均经尸体解剖证实,检查胎儿心血管畸形及内脏的畸形情况,对肺动脉异位起源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肺动脉异位起源8例,其中男胎4例,女胎4例,孕期为孕21~28周。右肺动脉起自升主动脉1例,同时存在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主动脉弓离断并室间隔完整,即Berry综合征。双侧肺动脉融合起自左头臂干1例,患者伴肺动脉闭锁等多种心血管畸形及心外脏器畸形。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分别起自不同主动脉或分支3例,均伴随肺动脉闭锁,1例左肺动脉起自左头臂干,右肺动脉起自降主动脉及右侧动脉导管;1例左肺动脉起自右动脉导管,右肺动脉起自右锁骨下动脉;1例左肺动脉起自左动脉导管,右肺动脉起自降主动脉。左肺动脉吊带3例,肺动脉主干发出右肺动脉,右肺动脉发出左肺动脉形成血管环。结论 胎儿肺动脉异位起源是一种少见血管畸形,其走行复杂多样,可伴随心内畸形及心外脏器畸形。  相似文献   

13.
腹腔干通常在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而肠系膜上动脉在腹腔干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在对1具成年男尸腹部解剖的过程中,发现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并且存在多处腹主动脉的其他脏支变异,此类变异实属罕见,现具体描述如下. 该例标本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起于腹主动脉的前壁,起始处距膈主动脉裂孔 21.9 mm,血管(动脉)外径为15.6 mm.在共干29.6 mm后,发出腹腔干,此处腹腔干的外径为11.0mm,腹腔干向右前走行15.0 mm后,相继发出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而正常情况下腹腔干的分支 胃左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起始处位于膈主动脉裂孔的下缘,腹主动脉的右前壁,外径为3.6mm.正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的分支 膈下动脉起于胃左动脉,膈下动脉的起始处距胃左动脉的起点处为12.2 mm,外径为2.6 mm.脾动脉在胃的后方,沿胰的上缘向左走行到达脾门,在脾门附近发出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肝总动脉在肝门静脉的左前方行向肝门,在肝门附近,肝总动脉直接发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然后移行为胃十二指肠动脉,正常情况下肝固有动脉的分支 胃右动脉由肝右动脉发出.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尸过程中发现其主动脉弓的分支、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左、右肾动脉和左上肢尺动脉多处血管变异。一具尸体集中如此多的动脉变异,实属少见。1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主动脉弓凸缘共发出5大分支,从右向左依次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图1)。1.1 右颈总动脉 直径为7.3mm,起于主动脉弓凸缘、从气管左前方斜向右上跨于气管前方再上行于气管食管右外侧。1.2 左颈总动脉 直径为6.9mm,在右颈总动脉左侧3.8mm处起于…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起自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的副肝右动脉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该标本肝固有动脉正常,自肝总动脉发出,于肝门处分为肝左、肝右动脉分别营养肝左、右叶。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处8.74 mm处发出,起始管径2.00 mm,向右走行16.00 mm后于胆总管前方发出副肝右动脉。副肝右动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37岁,CT发现肝血管瘤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术中造影显示:肝左动脉起自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起自肝右动脉,肝右动脉通过胃十二指肠动脉之侧支支与肠系膜上动脉连接。肝总动脉略细,管壁光滑。吻合支较粗大,管壁光滑。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时对方动脉显影清晰。  相似文献   

17.
解剖1具老年男尸,发现其腹腔干及其分支变异,对腹腔干及其各级分支的起点、长度及管径作了观测,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和上腹部外科手术提供参考. 胃左动脉从腹腔干前壁发出后分为两支,分别从上方、左侧行向胃小弯,分布至胃壁;在胃左动脉起点的右侧,左副肝动脉[1,2]从腹腔干直接发出,紧贴腹后壁及肝左叶后部进入肝实质,长度62 mm,管径1.8mm(图1).在胃左动脉起点下方1mm右侧,肝总动脉直接起自腹腔干前壁,向肝门走行过程中,分为右副肝动脉和肝固有动脉两个分支,右副肝动脉长55mm,管径1.7 mm,在胆囊管和肝总管的后方入肝门,并穿入肝实质;肝固有动脉长18 mm,分为左、右两支,其中右支发出胆囊动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及胆囊动脉均在门静脉和肝总管前方入肝门(图2).  相似文献   

18.
正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1例成年女性尸体双侧肝固有动脉合并胆囊动脉起点变异,现报道如下。标本的肝总动脉先后从左向右发出左肝固有动脉和右肝固有动脉后转向右下方续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图1)。肝总动脉自腹腔干根部出发点31.5 mm处发出左肝固有动脉,起始处直径10.1 mm。左肝固有动脉距其根部10.5 mm处发出左、中、右3个分支:左侧分支进入静脉韧带裂,起始处管径3.5 mm;  相似文献   

19.
胆囊动脉的起源 ,分支变异较多 ,最常见的变异即胆囊动脉行经肝总管的前方。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发现 :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副肝右动脉及胆囊动脉。现报道如下 :在解剖腹腔血管时 ,见腹腔干、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上动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 ,但未见胆囊动脉。于右侧肝管与胆囊之间发现一支动脉 (副肝右动脉 )入肝右叶 ,向下追踪该动脉 ,发现其在胆总管后方行走 ,且发出三条分支 ,其中有二支进入胆囊 ,一支进入肝右叶。继续向下追踪 ,发现该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该变异动脉起始部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2 9cm ,位于胰后方。发出后向…  相似文献   

20.
50例童尸肝固有动脉肝外分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了50例童尸的材料,主要就肝固有动脉的位置、分支与其部位以及各分支的起始、位置(部分分支)、异常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观察。所得结果并与其他作者作了相互比较。一、肝固有动脉位于门静脉左侧者,占34%,其分支于肝总管左侧分者最为多见,占64%。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右、左动脉两支者,占74%。肝固有动脉缺如者,占18%。二、肝右动脉起于正常肝固有动脉者39例,占78%,起于腹腔肝总动脉者4例,占8%。起于肠系膜上动脉者3例,占6%,起于其他动脉者4例,占8%。迷走代替动脉的出现率占14%有副肝右动脉的有2例占4%。肝右动脉经肝总管后方入Calot氏三角者32例,占64%,经肝总管及右肝管后方者7例,占14%,另外经和胆道系无关之处入肝右叶者12例,占24%。不论正常或异常肝右动脉,经Calot氏三角入肝右叶者,占74%。三、肝左动脉起于正常肝固有动脉者,占76%,起于腹腔肝总及胃左动脉者,各占10%,起于肝右及胃左动脉者各占6%和8%。另外4%起自其他动脉。迷走代替及副肝左动脉的出现率,均占14%。其次,尚发现副胃左动脉有9例,占18%;有吻合弓者13例,占26%。四、肝中动脉有一条者41例,占82%;其中起自肝左动脉者24例,占48%,起自肝右动脉者13例,占26%,起自其他动脉者,占8%。双肝中动脉仅遇见一例。肝中动脉缺如者,占16%。五、肝固有动脉分支类型:第Ⅰ型,占68%,第Ⅱ型,占12%,第Ⅲ型,占4%,第Ⅳ型,占6%,第Ⅴ—Ⅸ型,各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