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综合分析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血肌钙蛋白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1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和对照组(56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法).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以及血肌钙蛋白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4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8.5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99,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4.154、18.788、16.162,均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钙蛋白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26,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肌钙蛋白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858,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了血肌钙蛋白T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效果及对患儿心肌酶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9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00例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辅酶Q10胶囊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辅酶Q10胶囊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心肌酶水平、免疫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钙蛋白(c Tn I)及肌酸磷酸激酶(CPK)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CD8+及CD4+/CD8+等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治疗中选用辅酶Q10胶囊联合磷酸肌酸钠方案,可降低心肌损害,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治疗有效率较高,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信封法将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谢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辅酶Q10,研究组加用磷酸肌酸钠、辅酶Q10,比较两组2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愈率(56.67%)与对照组(45.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P0.05;研究组患儿显效率(58.22%)与对照组(48.33%)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CK-MB、cTnI、LDH、HBDH、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辅酶Q10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的心肌炎症状,改善心肌酶谱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对感染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调节性T细胞、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心肌炎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肌钙蛋白水平以及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CD_4~+T细胞(Treg/CD_4~+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酶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CK-MB、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钙蛋白(cTnI、cTnT)、Treg/CD_4~+T及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感染性心肌炎患儿临床效果确切,对心肌损伤及免疫功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及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肌钙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更好地恢复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改善心电图,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联合能量合剂用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心肌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磷酸肌酸钠联合能量合剂)和对照组(能量合剂),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肌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末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能量合剂治疗小儿心肌炎,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心肌酶水平,临床疗效较高,减少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2例和54例,对照组采用吸氧、抗病毒、改善心肌代谢及其他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对症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α-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8.7%和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CK—MB和LDH水平较之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c)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心肌重塑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Vitc联合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及心脏功能指标[心脏指数(CI)、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治疗后,两组血清IL-18、MIP-1α、ICAM-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K、CK-MB、LDH、HBDH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脏功能指标CI、LVFS、LVEF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itc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IL-18、MIP-1α、ICAM-1水平,减轻炎症,并能增强患儿心功能,改善心肌重塑,进而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勋  陈智  王野峰  杨舟  向金星  曾闵  邓荣  王祥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161-2162
目的探讨辅酶Q10联合果糖二磷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8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均为27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辅酶Q10、果糖二磷酸,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辅酶Q10、果糖二磷酸可显著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2月-2014年9月2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儿童21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酶水平变化,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共分离出病毒210株,以RNA病毒为主,共119株占56.7%;观察组患儿心电图出现异常,以QT间期延长为主,共26例占12.4%;观察组患儿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原菌以RNA病毒为主,且存在明显的心电图和心肌酶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肌炎(PMC)的特点,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PM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PMC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肌酶谱(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3% (25/28)比53.6%(1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4,P< 0.05).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心肌酶谱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钙蛋白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18比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52,P< 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4%(27/28)比67.9%(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6,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用于治疗小儿PMC,临床疗效较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生理指标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脑脊液转核因子E_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作用元件(ARE)、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HIE患儿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脑脊液Nrf2、ARE、NSE水平的影响。结果临床疗效对比方面,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患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脑脊液中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患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脑脊液中Nrf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研究组患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ARE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HIE患儿联合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脑脊液Nrf2、ARE、NSE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对感染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54例原发性感染性VM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7例;均予以吸氧、抗病毒、心肌代谢改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予以免疫球蛋白治疗;检测血清中ICAM-1、MIP-1α及NGF测定相关心肌酶谱指标,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CAM-1、MIP-1α、NGF水平、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ICAM-1、MIP-1α、NGF水平、心肌酶谱CK、CK-MB、L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对治疗病毒感染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且血清ICAM-1、MIP-1α及NGF作为新靶点,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对感染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54例原发性感染性VM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7例;均予以吸氧、抗病毒、心肌代谢改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予以免疫球蛋白治疗;检测血清中ICAM-1、MIP-1α及NGF测定相关心肌酶谱指标,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CAM-1、MIP-1α、NGF水平、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ICAM-1、MIP-1α、NGF水平、心肌酶谱CK、CK-MB、L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对治疗病毒感染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且血清ICAM-1、MIP-1α及NGF作为新靶点,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抗氧化抗心律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K(肌酸激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AST(血清转氨酶),CTn1(肌钙蛋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K、CKMAB、AST、CTn1的检测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CK、CKMAB、AST、CTn1的检测值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磷酸肌酸治疗组(CP)及1,6-二磷酸果糖对照组(FDP),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CP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善等方面均优于FDP组。治疗后CP组心肌酶(CK、CK-MB、HBDH)恢复时间明显快于FDP组,心电图的改善及临床疗效亦优于FD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钙蛋白I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能较快改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自觉症状、体征和恢复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改善心电图,提示CP疗效优于FDP。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联合应用磷酸肌酸与1,6-二磷酸果糖,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分析组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组间比较临床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65.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CK-MB、cTnT、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分析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时,应用磷酸肌酸治疗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临床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用黄芪多糖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对其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择嘉兴市第二医院儿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急性VMC患儿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79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黄芪多糖治疗。评估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患儿症状或体征、心电图恢及心肌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检测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儿主要症状或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针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缩短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心肌酶改善时间,并显著降低患儿心肌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肺部啰音、喘息等不良症状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患儿呼吸、心率平稳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容积(E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心肌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指标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可改善患儿临床不良症状,增强心功能,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宋业华  王彩霞 《现代保健》2011,(18):145-145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30例)仅应用常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