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郑州人民医院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施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19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7例。年龄55~70岁,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病变。郑州人民医院对19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是将造影剂通过导管注入冠状动脉来诊断冠心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外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也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奠定了基础。我院自 1993年4月至 2 0 0 0年 10月 ,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2 85 6例 ,现将我们在配合手术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 术前准备1 1 心理护理 为了更好地配合手术 ,术前应了解病情、各种化验检查结果、病人情绪 ,并做好心理护理 ,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 ,减轻心理负担。1 2 手术间的空气消毒 手术间的空气消毒依据不同的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 ,这里介绍几种不同的消毒方法 :①紫外线照射法 :1w/…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造影分析,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2月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共156例,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正常84例,冠脉狭窄72例,且能够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出明确诊断并了解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结论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证据,冠状动脉造影不仅能够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出明确诊断及了解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为今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选择和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采用导管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以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技术,是临床上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确诊的手段。我院自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共对112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2例患者中男86例,年龄30~70岁,平均52.3岁;女26例,年龄20~70岁,平均54.3岁;心肌梗死45例,心绞痛50例,不明原因胸痛11例,外科换瓣术前6例。  相似文献   

5.
冠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风宜  齐力  张淑平 《河北医药》2002,24(12):995-995
我院自 1998~ 2 0 0 1年 9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 4例患者实行了冠脉搭桥术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 4例病人中 ,男 3 0例 ,女 4例 ;年龄 3 5~ 76岁 ,平均 5 5 .7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 2 4例 ,急性心肌梗死 2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8例。结果 :死亡 2例 (DIC、肾功能衰竭各 1例 )。并采用非体外循环手术 5例。本组病例全部采用双下肢大隐静脉自体血管移植。2 护理体会2 1 术前护理  ( 1)物品准备 :术前应详细了解病情 ,主要是冠状动脉造影情况 ,了解冠状动脉阻塞部位分布 ,以及是否合并室壁瘤 ,备好抢救物品…  相似文献   

6.
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2-01~1997-06对10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男82例,女18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5.2岁.术前临床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14例,稳定性心绞痛3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0例,急性心肌梗塞1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8例,瓣膜病变本前检查2例,不明原因ST-T改变6例,合并高血压36例,高脂血症43例,糖尿病18例,心律失常22例,其中室早17例,房颤3例,完全性左来支传导阻滞2例.100例患者中,左冠优势型85例,右冠优势型5例,均衡型10例.冠脉造影正常38例,有冠脉病变62例,其中单支病变28例,双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9例AMI并糖尿病患者行直接、补救或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造影结果与同期收治的3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相比较,术前术后监测血糖、正确使用胰岛素,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AMI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19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LMI患者;PCI术后病情和血糖水平均易反复,但无1例死亡。结论AMI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而弥漫,实施针对性强化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莹 《河北医药》2001,23(1):70-71
近年来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在国内外应用成功率较高 ,并发症少。 1990年10月~ 2 0 0 0年 5月我院成功地为 11例AMI患者直接行PTCA手术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 ,男 10例 ,女 1例 ,年龄 6 5~ 84岁。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心绞痛 ,其中心源性休克 2例 ,心律失常 7例 ,心力衰竭 2例。心电图显示 :ST段明显抬高。冠状动脉造影 (CAG)显示 :单支血管病变 7例 ,二支病变 3例 ,三支病变 1例。梗死相关血管 :左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体表心电图(ECG)预测的梗死相关动脉(IRA)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判断错误的原因.方法 搜集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时间≤12 h并且术前有≥2份18导联ECG,排除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起搏器置入术后或ECG显示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都在2 h内施行了急诊冠状动脉造影.采用最常用的ECG标准判断IRA,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入选STEMI患者256例,其中214例能够通过ECG判断IRA,24例判断错误,18例无法判断.判断错误和无法判断的42例患者中有19例(45.2%)IRA为左回旋支,16例(38.1%)为右冠状动脉,5例(11.9%)为左前降支,1例(2.4%)为中间支,l例(2.4%)为左主干;7例(16.7%)合并双支病变,7例(16.7%)合并三支病变;2例(4.7%)合并早期复极综合征;2例(4.7%)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小分支闭塞.结论 侧支循环影响ECG对IRA的判断.ECG无法判断IRA时最常见于左回旋支、右冠脉病变.解剖变异、早期复极综合征或小分支闭塞也会影响IRA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PTCA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为9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针对易出现的并发症实施了有效的预防和护理 ,从而提高了治愈率 ,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82例 ,女10例。年龄46~75岁 ,平均67 5岁。梗死部位 :前壁64例 ,下壁或下壁并正后壁28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60例 ,多支病变32例。1 2方法 :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 ,冠脉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后 ,将导引钢丝送入所需扩张的动脉。扩张前 ,先经导管注入肝素1~2mg/kg。如操作时间>1小时 ,可追加50mg。常规备好除颤器…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是在全麻、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的一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由于此类手术为新近开展 ,对手术台上、下的配合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现对本院开展的 OPCAB手术配合特点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院心外科开展 OPCAB14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 5~ 74岁。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显示中等程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 ,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2例 ,2~ 3支病变 4例 ,3支病变以上 8例。手术搭桥单取乳内动脉 2例 (左侧小切口 ) ,取乳内动脉 +大隐静脉 12例 (…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技术的普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逐年增多,本文对同期的70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了2001年2月~2001年6月经冠脉造影检查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其中男5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0±11. 7)岁.以管腔狭窄≥50%为病变支.  相似文献   

13.
60例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8月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61岁以上患者60例为老年组,60岁以下患者60例为中青年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部位比较P〉0.05;病变血管支数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老年性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病变、弥漫钙化病变明显高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重于中青年男性患者,说明老年冠心患者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差异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临床对比。方法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7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72例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45例,其中29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阳性,占64.44%,16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阴性,点35.56%;心电图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为27例,其中18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阳性,占66.67%,9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阴性,点33.33%。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P<0.05);而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差异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均可作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我科近几年对70例患者冠状动脉进行造影并与临床和心电图对比分析。方法对70例患者分别进行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冠心病(CH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较心电图阳性率高,并可清楚了解冠脉的狭窄、病变程度等,而部分仅靠心电图或临床表现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结论对冠心病的诊断不能仅凭心电图或临床表现确定,应进一步补充其他相关检查,有条件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弥补仅凭心电图和临床表现诊断冠心病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心导管介入学的快速发展 ,心血管病人介入性检查和治疗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治疗冠心病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 ,经皮球囊扩张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术前术后的护理已显得越来越重要。1 临床资料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 ,共收治介入性病人 2 36例 ,其中冠状动脉造影 10 8例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 6例 ,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 82例 ,射频消融术 6 0例。男 12 7例 ,女 12 9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14岁。2 护理内容2 .1 术前护理2 .1.1 心理护理 术前护士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采取不同形…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风湿性瓣膜病病人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对50例拟行膜替换术的病人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50例中15例(30%)冠脉有狭窄,其中4例狭窄≥50%行瓣膜替换和搭桥术后痊愈出院。结论:风湿性瓣膜病病人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直接影响术后早期存活率,因此术前冠脉造影不仅有益于明确诊断,而且有益于外科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方法对45例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图像。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和体会。结果除2例患者因呼吸影响重做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独特的优越性,精心的护理操作配合和扫描前的准备工作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前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或收缩功能改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住院患者112例,根据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累积积分法,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射血分数(EF),A峰、E峰及其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低分组、高分组术后EF值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0.01),且高分组术后EF值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低分组(P〈0.05),低分组、高分组术前术后E/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成功PCI后无论术前冠状动脉病变轻或重其左心室收缩功能都有明显改善,且对冠状动脉病变相对严重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能有效地改善心肌供血,缓解病人的心绞痛,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冠状动脉搭桥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下面就5例CABG的围术期监护重点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6年10月至1997年1月共收治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在47~60岁,平均年龄52岁,冠状动脉造影2例为单支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