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部伸指肌腱Ⅰ区损伤造成的锤状指畸形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手术修复多涉及指伸肌腱止点的重建[1].传统方法是抽出钢丝法重建指伸肌腱止点.近年来,随着骨锚钉技术的引入,微型骨锚植入术重建指伸肌腱止点体现出较大的优势.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科采用微型骨锚钉联合克氏针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断裂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部分指深屈肌腱转位修复伸肌腱止点,重建伸指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急诊患者肢体毁损伤后截除的废弃指进行实验,取指深屈肌腱Ⅰ区及部分Ⅱ区腱芯中间近端1/5切断,向基底牵拉,于末节指骨基底以2.0 mm钻头打孔,将肌腱条穿孔洞引向背侧拉紧后与自止点撕脱的伸肌腱近断端进行重叠缝合。结果通过在废弃指上牵拉引向背侧的部分指深屈肌腱末节指骨可主动伸直,牵拉掌侧剩余指深屈肌腱,末节指骨可屈曲。结论通过部分指深屈肌腱重建伸肌腱止点撕脱是治疗锤状指一种可行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伸肌腱止点即Ⅰ区撕脱、断裂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15-2020年收治的30例伸肌腱止点撕脱患者根据伸肌腱止点的位置采用三种治疗方式:指骨钻孔肌腱线修复10例,纽扣钢丝法及微型骨锚修复各5例,闭合性损伤单纯夹板外固定治疗10例.结果 术后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患指功能,指骨钻孔肌腱线修复...  相似文献   

4.
腱皮缝合术治疗闭合性伸指肌腱Ⅰ区断裂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平 《中国骨伤》2004,17(8):496-497
伸指肌腱Ⅰ区的闭合性损伤,是指由中央束在中节指骨基底部的止点开始至侧束的止点区域的损伤,多由戳伤所致。如发生断裂,手指末节立即发生掌屈而不能主动伸直,则产生锤状指畸形。对于新鲜的闭合损伤大多可采用过伸固定的非手术治疗,而对于陈旧性损伤应手术治疗。自1994年1月~2003年1月,采用腱皮缝合术治疗闭合性伸指肌腱Ⅰ区断裂损伤6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手的指伸肌腱Ⅰ区为中央束在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抵止处至两侧束,中央束延续的终腱止点之间的部分,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接近止点的一段肌腱菲薄呈膜状,部分与远侧指间关节背侧关节囊融合。手指伸指肌腱Ⅰ区损伤多见于锐器切割伤或闭合性戳伤。手指末节下垂不能伸直,又称为“棒球指”或“锤状指”,常合并末节指骨背侧的撕脱骨折。此区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愈合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骨隧道套圈穿线法治疗新鲜的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3例新鲜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术中证实末节伸肌腱断裂位置位于指伸肌腱止点2.0 mm以内,采用套圈穿线法进行治疗,骨刀轻敲伸肌腱止点制造粗糙骨面,一枚0.8mm克氏针横向穿入末节指骨基底处,做一骨道,套圈肌腱线缝合末节伸肌腱断端后,穿入骨道,套圈肌腱线做NICE打结,拉紧伸肌腱并将断端贴附于伸肌腱止点的粗糙骨面,取0.8 mm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背伸10°位,4周后拆除克氏针,进行主被动功能训练,6周开始进行被动功能训练。随访6个月,采用Dargan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3例患者术后采用Dargan评价系统评价:优3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5.35%。结论改良的套圈穿线法,可有效完成新鲜的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手术操作,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并可获得优良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一种锤状指伸指肌腱止点重建的改良固定方法. 方法 术中用直径1.2mm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将伸肌腱近断端用不可吸收线套圈缝合法固定后经末节指骨骨道穿出后打结固定于末节指骨指腹侧. 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皮肤均未出现坏死.锤状指畸形矫正,伤指活动无疼痛. 结论 采用线缝合肌腱于末节指骨指腹侧打结固定改良伸肌腱止点重建,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纵向钻孔缝合固定重建指伸肌腱止点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急性期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患者,在远节指骨基底部背侧钻2个纵行骨性隧道,通过该骨性隧道缝合固定指伸肌腱近断端以重建指伸肌腱止点。术后6周开始行远指间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未发现肌腱再断裂,远指间关节Dargan功能评分:优19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0%。结论纵向钻孔缝合固定重建指伸肌腱止点方法符合局部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而且费用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和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9.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健断裂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若处理不当锤状指畸形长期存在,影响手部功能及外观。针对当前骨锚在手部肌腱损伤重建的应用逐渐广泛的现状,及我科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分别采用单、双骨锚进行止点重建。2007年7月-2009年1月随访患者8例,笔者发现采用双微型骨锚重建修复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撕脱伤者疗效优于采用单微型骨锚重建修复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撕脱伤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在手指伸肌腱闭合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4月至2008年10月,应用高频超声诊断指伸肌腱闭合损伤,对手术证实的21例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Ⅰ区伸肌腱损伤10例中,超声图像显示肌腱止点处低回声区,远节指骨基底向掌侧移位,动态观察主动伸指远节指骨无活动,其中3例合并末节指骨撕脱骨折,骨块均有移位.Ⅱ区损伤6例中,腱帽损伤完全断裂2例,表现为腱帽连续性中断,结构紊乱,局部有异常暗区,动态观察可见断端分离,伸腱滑向尺侧;腱帽损伤未断裂3例,表现为腱帽增厚,回声不均匀,结构不清;内固定损伤1例,可见内固定物在受损肌腱内穿过,肌腱滑动时受阻.Ⅲ区自发肌腱断裂5例,超声图像见肌腱内部回声不均匀,肌腱纤维混乱,肌腱连续性中断.结论 超声检查指伸肌腱闭合损伤是辅助诊断中的首选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肌腱与指骨的加强固定治疗Ⅰ区伸肌腱损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应用肌腱与末节指骨的加强固定治疗Ⅰ区指伸肌腱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18例Ⅰ区指伸肌腱损伤患者 ,于手指末节指骨基底穿过 6 0尼龙线 ,用连续缝合的方法将伸肌腱近端或以“U”形的缝合方法将撕脱骨片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 ,肌腱止点有残留则先连续缝合肌腱 ,再以适当的张力将肌腱近端固定于指骨基底。术后用小管形石膏外固定 ,患指伸直位固定 4~ 6周。结果 术后 3个月随访 ,患指功能良好 ,远侧指间关节 (DIP)活动度均数 -10°~ 51°,肌腱未出现再次断裂。结论 本手术操作简便 ,能有效加强Ⅰ区指伸肌腱与指骨的固定  相似文献   

12.
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常见于青壮年.外伤致手指Ⅰ区指伸肌腱断裂伴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表现为手指远指间关节屈曲、背伸不能的一种畸形称为骨性锤状指.X线侧位片可见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向背侧移位.2006年2月至2011年5月,我科采用克氏针背侧阻挡加压骨折块法治疗骨性锤状指52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微型骨锚在外伤性锤状指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指损伤形成的锤状指,是指伸终腱在末节指骨止点处或近止点处断裂,断端肌腱纤维往往呈抽麻样状态。如从止点处连同—小骨片撕脱,则外伤应力造成指伸肌腱或末节指骨基底背侧的连续性中断,由于指深屈肌腱的张力及掌板作用,远指间关节(DIP)往往掌屈移位,不能伸直呈锤状指畸形。锤状指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与外科手术两类,其效果各家报道不一,特别是陈旧性锤状指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5月~2015年7月,我们对30例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切开直视下S形克氏针固定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6~65岁。指别:示指3例,中指8例,环指10例,小指9例。均为闭合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1~4周。1.2治疗方法指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在远侧指间关节背侧做S形切口,显露指伸肌腱断端和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止点处,对于损伤超过l周患者适当游离指伸肌腱近断端,注意保护背侧关节  相似文献   

15.
经骨隧道加压缝合治疗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经骨隧道加压缝合治疗手指伸肌腱止点断裂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例手指伸肌腱止点损伤所致锤状指畸形患者.用5ml注射器针头在末节指骨基底部横行钻一骨隧道,先用2/0两头带针肌腱吻合线将伸肌腱近断端按Kessler法缝合,然后将一针夹直后穿过骨隧道,如有撕脱骨折块,则将骨折块复位,对平关节面,拉紧肌腱吻合线打结,压紧骨折块,再将伸肌腱止点与指骨末节背侧软组织加强缝合1针。,术后用石膏耗外固定手指近侧指间关节屈曲45°、远侧指骨间关节轻微背伸位4~6周。结果20例木后切口愈合良好。15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无锤状指畸形发生。伸指0°、屈指指端过掌横纹8例;伸指受限-5°—-10°,屈指指端达掌横纹6例;伸指受限-20°,屈指指端离掌横纹1cm1例。根据Dargan功能评定法,优良率93.3%。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便宜,能持续有效地内固定伸肌腱止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锤状指是由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至中央腱束止点间伸肌腱断裂(即腱性锤状指)或撕脱部分指骨所致(即骨性锤状指).对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块大于关节面1/3的骨性锤状指,以往采用抽出钢丝法重建伸肌腱止点,但指腹掌侧固定的钮扣常导致皮肤压迫性损伤.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克氏针钢丝悬吊法治疗骨性锤状指4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