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患者,男,16岁.因"颈肩部酸痛伴双下肢麻木1个月,胸部以下感觉、活动及大小便功能丧失14h"入院.入院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侧弯,颈软,无抵抗,C7-T2棘突间压痛、叩击痛阳性,局部无肿胀,颈部活动稍受限,乳头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四肢无畸形,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力0级,各对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上肢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跟腱反射均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  相似文献   

2.
胸腰段巨大硬膜外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椎管硬膜外囊肿在MRI广于硬膜外囊肿容易复发,对于骶管内访1个月,患者双下肢感觉、麻木症状 患者男,34岁,农民。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下肢无力13年,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感觉减退,未经诊疗。后双下肢无力及感觉障碍逐渐加重,并出现下肢肌肉萎缩,以右侧明显,小便无力,性功能障碍。查体:双下肢肌肉萎缩,股四头肌肌力4 级,小腿肌力4-级;会阴区皮肤感觉减退,双下肢自腹股沟以下触觉、痛觉减退,以右下肢及右胫骨外侧明显;右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左膝腱反射消失,双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腰椎CT检查示椎管扩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8岁,因坠落伤致双下肢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3d于2005年9月3日收住院。患者入院前3d施工时失足坠入9m深的井底,无意识丧失,感胸背部疼痛。双下肢感觉丧失,不能活动,随后大小便失禁。于当地医院行头皮清创缝合、输液等初步抢救,病情平稳后转来我院。查体:神清合作,头顶约3cm长裂口已缝合,触及头皮血肿,颅神经检查(一)。颈椎活动正常,颈后无压痛。T12轻度后凸畸形,棘突及椎旁明显压叩痛。双上肢感觉肌力正常。腹股沟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提睾反射及肛门括约肌反射消失,膝踝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卅。X线片示T12椎体爆裂骨折,椎板骨折,椎体明显压缩,碎骨块突向椎管,脊柱后凸畸形(图1)。头颅CT示广泛头皮血肿,颅骨未见骨折。颅内未见血肿及脑挫裂伤。胸腰段MRI示T12椎体爆裂骨折,椎体后缘骨块向椎管内突入约1/2,右侧为甚,相应节段脊髓受压变细(图2),T10~L1平面脊髓内可见稍短T1及长T2信号改变。入院诊断:(1)T12爆裂骨折并完全性截瘫(Frankel A级);(2)头皮裂伤、头皮血肿清创缝合术后。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 ,3岁。撞伤后双下肢活动丧失 12d于 1999年 7月 2 4日入院。入院前 12d因摩托车祸摔伤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破裂、脊髓损伤、鼻骨骨折” ,行肠修补术后住院 12d ,双下肢活动、感觉无恢复 ,来我院治疗。查体 :发育正常 ,一般情况好 ,鼻部轻度肿胀 ,畸形不明显。脊柱生理曲度存在 ,T5、T6、T7棘突压痛 ,剑突以下皮肤感觉消失 ,双髂腰肌及双下肢诸肌张力低下 ,肌力 0级 ,腹壁反射、双膝踝反射、球海绵体反射均消失。X线片示脊柱无畸形 ,未见骨折1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脊柱脊髓外科 2 6 440 0收稿日期 :2 0 0 0 0 4 0 7脱位 (…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2014-02诊治单节段胸椎管狭窄伴同节段脊膜瘤1例,报道如下。 1病例报道 患者,男,68岁,诉双下肢麻木无力3个月,加重伴走路不稳15d入院。查体:胸部束带感。胸部(平乳头)及双下肢麻木,双上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肌张力稍高,拇背伸肌力Ⅳ(+),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未引出,鞍区感觉麻木,无大小便失禁,肛门收缩正常,双侧Keming征、Babinski征、Hoffmann征均未引出。  相似文献   

6.
男患 ,5 4岁。以双下肢渐进性麻木无力 3d收入自治区某州医院。入院诊断 :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用地塞米松15 m g加入 5 0 0 m l低分子右旋糖酐中静脉滴注 ,能量合剂、青霉素 32 0万 u2 /日静滴。肌注或口服大剂量 B族维生素药物。2 0天后 ,患者双下肢完全瘫痪。转入我院。入院一般情况正常 ,下肢痛觉、温觉。浅感觉消失 ,深感觉及深压觉存在 ,肌张力减弱 ,肌力 0~ 1级 ,踝反射及膝反射存在 ,腹壁反射正常 ,跖反射消失。二便正常。颈椎 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 ,C4,5 ,6 ,7前后缘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C7~ T1 间隙变窄。颅 CT未见明…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57岁。因双下肢进行性肿胀伴疼痛40d入院。入院检查:双下肢明显肿胀,局部皮温高,腓肠肌轻压痛。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静脉溶栓及消肿等治疗。治疗后第3天,突然出现左下肢疼痛加重,渐出现左小腿无力,小腿后侧及足部感觉减退,足部活动受限;查体:左胭窝上约10cm处明显压痛,无明显放射痛,足背伸、跖屈肌力0级,伸趾肌及屈趾肌肌力0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感觉消失、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 ,17岁 ,因腰痛两月 ,双下肢麻木、乏力 3周余入院。腰痛为渐进性 ,翻身困难 ,牵涉左下腹痛 ,无大小便功能障碍。查体 :被迫体位 ,心、肺、腹未查及异常。脊柱生理弯曲存在 ,无压痛及叩击痛 ,腰椎前弯及后伸明显受限 ,左右侧弯轻度受限 ,双下肢肌力 4级 ,肌张力减弱。双侧中腹壁反射减弱 ,下腹壁反射消失 ,提睾反射消失 ,肛门反射减弱 ,膝腱反射减弱 ,跟腱反射消失 ,踝阵挛阴性 ,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侧T10 感觉平面以下触觉、痛觉及温度觉减退。血生化检查无异常。X线片显示L5椎体骶化 ,T10、11椎体融合 ,考虑为先天…  相似文献   

9.
陈林  谢珍国  李波  冯世龙 《中国骨伤》2023,36(4):325-328
<正>患者,男,52岁,因搬重物扭伤致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周于2020年11月5日入院。查体:神清,自行步入病房,查体配合,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腰交界段棘突叩压痛,椎旁肌僵硬,腰椎向左侧弯曲,腰椎棘突无明显叩痛,无下肢放射性疼痛,双下肢及会阴部感觉、肌力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张力及反射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征未引出。  相似文献   

10.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是否有必要行前路手术。[方法] 14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病人均行前路手术,采用左侧经胸膜后,腹膜后入路椎管前方减压去除压迫物,内植物植人加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严密随访每4个月1次,包括详细的症状体征记录,X线片俭查,部分病人行CT俭查。与既往胸腰段骨折并完全性瘫痪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7例(资料完整)行历史对照:[结果] 14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肋缘下至腹股沟束榨感及腰背痛全部消失,感觉平面下降8~18cm 3例,而且分别在术后4、8、12个月恢复部分排尿功能。全组病人双下肢肌力无恢复,8例于3个月之后出现不同程度肌张力升高。对照组7例术后腰间榨感及腰背痛完全消失仅1例,感觉平面全部无下降,1例于术后8个月恢复部分排尿功能。双下肢肌力均无恢复,肌张力均明显升高。[结论]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行前路手术对缓解术前腰背痛及腰间束榨,减轻肌张力增高及稳定脊柱有一定效果,但感觉平面的下降及下肢肌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后路复位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因致伤暴力较大,脊髓和脊柱稳定性损伤多较严重。1998年4月-2009年12月,我科采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32例严重骨折脱位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2011年2月,我院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1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例,L1~21例.损伤类型按Gertzbein分类[1]均为A型,其中A1型2例,A2型3例,A3型5例;神经功能按ASIA标准:C级2例,D级6例,E级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 d.  相似文献   

13.
<正>免疫诱导治疗可降低器官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其对移植物和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尚未明确。我们试图通过分析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络  相似文献   

14.
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张英泽  李明 《中国骨伤》2011,24(2):95-98
骨盆骨折属高能量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21%,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为31~40岁;约5~20%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髂动脉的钝性损伤可达3.5%;骨盆后环骨折46%~64%合并神经根损伤。严重不稳定骨盆骨折可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出血处理不当,可继发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休克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则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办、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承办的2010年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于10月15—17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来自全国  相似文献   

16.
第5届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5届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于2010年11月26—2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用空心钉结合锚钉治疗青少年Ⅱ、Ⅲ型胫骨结节撕脱骨折1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13~18岁,身高170~178 cm,体重78~86 kg。损伤原因:跳跃致伤5例,踢球致伤3例,打篮球损伤10例。按Watson-Jones分型[1]:Ⅱ型15例,Ⅲ型3例。1.2治疗方法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18.
第17届国际肝移植学会(InternationalLiverTransplantationSociety,ILTS)年会于2011年6月22—25日在西班牙瓦伦西亚会议中心举行。来自73个国家逾1400位学者参与本次学术盛会。本次会议入选口头交流论文171篇,壁报交流论文591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8岁,因刀刺伤心脏致心脏贯通伤15min入院。入院后急诊手术,修补心脏室壁。术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室间隔距心尖6mm处回声失落,缺损口径8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imaging,CDFI):收缩期可见五彩镶嵌的穿隔血流由左心室经缺损口进入右心室;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缺损口右心室侧,测得分流速度2.2m/s。  相似文献   

20.
The earliest report linking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dverse human male reproductive effects dates back to1775 when an English physician, Percival Pott, reported a high incidence of scrotal cancer in chimney sweeps. This observation led to safety regulations in the form of bathing requirements for these workers. The fact that male-mediated reproductive harm in humans may be a result of toxicant exposures did not become firmly established until relatively recently, when Lancranjan studied lead-exposed workers in Romania in 1975, and later in 1977, when Whorton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dibromochloropropane (DBCP) on male workers in California. Since these discoveries, several additional human reproductive toxica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rough the convergence of laboratory and observational findings. Many research gaps remain, as the pool of potential human exposures with undetermined effects on male reproduction is vast.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method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xposures on male reproduction and their reproductive health, with a primary empha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studies. Emphasis will be on occupational exposures, although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is also useful in assessing environmental studies, occupational exposures are usually much higher and better def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