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灯盏花素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索对脑出血血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素治疗组于治疗后7d血肿体积开始缩小,对照组于治疗14d才开始缩小,治疗后14、21d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体积缩小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开始下降,对照组于治疗后14d才开始下降,治疗后14、21d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肿体积的减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呈正相关性(r=0.829,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灯盏花素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早期运用醒脑逐瘀汤及康复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琴  胡建琴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293-1295
目的:观察脑出血疾病早期活血化瘀及早期康复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出血11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48~72h)即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及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入院后的第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有进步;第3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血肿吸收也明显加快(P<0.01)。结论:脑出血疾病早期采取活血化瘀及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血肿的吸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未见出血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合水蛭胶囊对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血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6mL1次/天静滴,连用2周,2周后加用水蛭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清开灵注射液做为基础治疗药物,于治疗后第3、14、21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肢体功能改善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强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4和21天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结论:疏血通和水蛭胶囊能够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耿熙 《吉林医学》2011,(19):3933-393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21 d,甘露醇作为基础治疗药物。于治疗后的第10天和第21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肢体功能变化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0天和第21天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NIHSS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沈桂芝 《吉林医学》2014,(12):2717-2717
目的:探讨头置冰帽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5例,给予患者常规脑出血治疗同时,观察组患者采用头置冰帽措施,密切关注患者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以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变化。结果:入组后7 d两组患者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分别为(12.54±1.23)ml、(18.47±1.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7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4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头置冰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预后质量,减轻出血部位水肿,有效促进患者血肿周围水肿早日消退,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神经的缺损功能。  相似文献   

6.
林斌 《中外医疗》2011,30(5):41-42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定向插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88例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90例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微创软通道定向插管颅内血肿吸引治疗。术前、术后1、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死亡率、血肿吸收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微创软通道定向插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保守治疗,损伤小,并发症少和神经功能缺损小,并能加快血肿吸收,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第14天病例89例,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血肿吸收及脑水肿消退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显效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通过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促进血肿吸收、脑水肿消退及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李洪凤  石广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199-2200,222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β-七叶皂甙钠治疗方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肿、水肿体积均显著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低;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出血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及周围水肿的减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艳萍 《中外医疗》2012,31(18):17-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及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在治疗21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体积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14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59%和88.2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伙O.05)。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期原发性脑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脑血肿等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自拟活血化瘀醒脑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增加自拟活血化瘀醒脑汤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分为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自拟活血化瘀醒脑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法在耳鼻喉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电脑射频治疗仪治疗耳鼻喉疾病,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耳鼻喉疾病,治疗结束后并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时间10-14d的患者占实验组总患者数的89.23%,对照组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应用于耳鼻喉科的治疗中,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防止疾病反复迁延复发,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狄剑秋  管峥峰  雷鹏 《现代医学》2014,(11):1351-1353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早期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出血早期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20%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高渗盐水。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血肿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脑水肿及血肿体积均缩小(P〈0.05),观察组缩小更明显(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均增加(P〈0.05),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5)。显效率观察组为65.0%,对照组为41.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出血早期脑水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中医三步序贯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6例,采用中医三步序贯治疗,分3个阶段,有主次采用中药汤剂进行清肝息风,通腑化痰,活血化瘀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90d后的血肿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颅内血肿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趋势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90d内患者死亡2例,对照组7例,观察组死亡率远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肺部感染例数与多脏器功能衰竭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90d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至Ⅰ级与Ⅱ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处于Ⅴ级植物昏迷状态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三步序贯法治疗急性脑出血能有助于患者血肿消退,促进意识清醒,避免脑病理性损伤,加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姜爱钟  张建明  杨光绪 《医学综述》2013,(23):4369-437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压调控对血肿扩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院时血压>180/100 mm Hg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强化降压组(强化降压组)48例,指南标准降压组(指南降压组)48例,分别予以相应降压治疗.观察24 h后两组血肿体积变化,以及入院时和入院后21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结果 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5例(10.42%),指南降压组血肿扩大11例(22.92%),强化降压组血肿扩大率显著低于指南降压组(P<0.05).两组入院后第21日NIHSS评分分别为(17.2±8.25)分和(20.8±9.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强化降压能有效预防血肿扩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用脑苷肌肽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脱水、止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等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点滴,1次·d^-1,连用28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觉醒时间、GC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觉醒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脑出血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庄强  徐娉  马振芝  宋怀珍 《河北医学》2011,17(5):623-625
目的:探讨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预防再出血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20例住院需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给予立止血1.0ku静脉推注,1.0ku肌肉注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过程中再静脉注射立止血2.0ku,术毕当日至第3天,每日静脉注射立止血两次,每次1.0ku。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连用3d,其他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间手术后再出血率,两组间手术止血时间以及不同手术止血时间与再出血率的关系。结果:手术止血时间超过3h者术后再出血率明显增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再出血率下降,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能明显缩短手术中止血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对血肿吸收速度、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相类似的8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 m l,1次/d静滴,连用14-24 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5,14,24天行头颅CT动态观察分析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血肿吸收后所留中风囊及神经功能采用N IHSS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血肿平均吸收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第14、24天治疗组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P〈0.01),血肿吸收后所留中风囊平均面积,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小量脑出血早期采用活血化瘀治疗能促进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确切观察益气活血法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6例按随机分配成3组,A(治疗)组:益气活血法+西医治疗组,B(对照1)组:西医治疗组,C(对照2)组:外活血法+西医治疗组,A组22例,B组23例,C组21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A组和B,C组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2=6.380,P=0.041);心电图疗效比较,A组和B,C组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2=6.293,P=0.043)。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法比单纯西医治疗或者西医加活血治疗更加有效,益气活血可以作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中医治疗基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早期差别化降压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出血量〈30ml为小出血量,出血量I〉30ml为大出血量;对观察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1h先静脉降压,使收缩压达到140-160mmHg(1mmHg=0.133kPa);将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早期控制在≥180mmHg,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和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中小出血量患者的总显效率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P〈0.05);观察组中小出血量患者在治疗3d时血肿体积增大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时,观察组小出血量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出血量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提高小出血量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但对大出血量患者无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为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1、7、14天计算颅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的体积,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第7、14天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第1、7、14天血肿体积和脑水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干预脑出血早期继续出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