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入肝血流量变化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Pringle法建立肝脏缺血15 min再灌注模型,应用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再灌注后1、6及24 h不同时间点肝动脉及门静脉的入肝血流量,计算总血流量(FV),观测肝I/R后入肝血流量的变化情况。检测各时间点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的变化,分析FV与TNF-α及IL-1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R组再灌注后1及6 h的FV分别为(52.08±11.88)mL/min及(44.69±8.75)mL/min,较假手术组术后1及6 h的(85.32±29.85)mL/min和(81.41±28.67)mL/min明显减少(P〈0.05);再灌注后24 h FV 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再灌注后1 h血清TNF-α含量为(310.52±39.83)pg/mL,较假手术组术后1 h的(240.74±31.65)pg/mL高(P〈0.05);再灌注或手术后6及24 h的TNF-α含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再灌注后1及6 h血清IL-1β含量分别为(38.08±3.73)pg/mL和(27.44±6.11)pg/mL,较假手术组术后1和6 h组的(22.03±0.79)pg/mL及(21.78±0.71)pg/mL高(P〈0.01,P〈0.05);再灌注后24 h的血清IL-1β含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V与TNF-α及IL-1β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3,P〈0.05;r=-0.46,P〈0.05)。结论频谱多普勒超声能够通过检测入肝血流量的变化间接判断肝脏微循环状态,肝I/R后入肝血流量减少,且血流量的减少可能与TNF-α和IL-1β的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三维扫描技术准确客观地测量并分析隆乳术后乳房三维形态的变化。方法 双侧隆乳者18例(36只乳房),均为圆形硅凝胶假体,采用胸肌下平面置入。假体体积平均为232.2ml,高度平均为3.46cm,其中低突型12只(h〈3.0cm),中突型16只(3.0≤h<4.0cm),高突型8只(h≥4.0cm)。应用三维扫描仪采集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后的乳房三维图像,并用Geomagicl0.0软件测量乳房体积、突度、对称性等参数。结果 获得隆乳前后36只乳房的体积、突度等参数。术后乳房增加的体积与假体体积基本相当(P〉0.05),乳房突度的增加值小于假体高度,术后乳房突度比预期突度(术前突度+假体高度)减少12.9%,其中低型、中突型、高突型分别为5.2%、15.1%、20.2%。结论 三维扫描技术能在临床上简便、快捷、准确、非接触性地测量乳房的三维形态,为术前设计及术后评估提供科学性的指导,是理想的乳房形态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一种全新的使用三维扫描技术测量隆乳术后乳房体积变化的方法,并将其与传统的方法进行重复性和准确性比较。材料和方法:10名隆乳术后3个月以上接受随访的患者接受了两次标准化的乳房三维扫描。使用方法1(新方法)和方法2(传统方法)测量两次扫描乳房的体积差值,并进行两种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比较。测量重复性比较:对1例病例的乳房模型分别使用方法1和方法2进行重复测量9次,计算两种方法得出的乳房体积变化值的变异系数。测量准确性比较:对另外9例病例的乳房模型分别使用方法1和方法2进行重复测量3次,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得出的乳房体积变化值。结果:重复性比较:方法1和方法2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7%和80.4%。准确性比较:使用方法1测量的平均乳房体积变化值为8.8ml,使用方法2测量的平均乳房体积变化值为37.7m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提出的测量隆乳术后乳房体积变化的全新方法较目前通用的方法重复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应当成为使用三维扫描技术测量乳房体积变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机械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人工气腹期间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4月,45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维持用药相同,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气腹前3组通气参数均设定为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I∶E)=1∶2。气腹后通气参数设定分别为:Ⅰ组VT=6 ml/kg,RR=18次/min,PEEP=5 cm H2O;Ⅱ组VT=10 ml/kg,RR=10次/min,PEEP=0;Ⅲ组(对照组)同气腹前。分别在气管插管后(T0),手术开始(T1),气腹5 min(T2),气腹30 min(T3),气腹60 min(T4),拔气管导管前15 min(T5),拔气管导管后20 min(T6)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在T0,T3,T4,T6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血气,并根据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等计算氧合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结果 3组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PaO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0时相比,Ppeak气腹后升高(P〈0.05),Ⅱ、Ⅲ组更明显;Pmean气腹后也升高(P〈0.05),Ⅰ组最明显;Cdyn气腹后明显降低(P〈0.05),Ⅱ组最明显;PETCO2明显升高(P〈0.05),Ⅰ组更明显;气腹后pH值明显降低(P〈0.05),Ⅰ组最明显;Ⅰ、Ⅲ组PaCO2气腹后明显升高(P〈0.05),Ⅱ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机械通气时(T0、T3、T4)相比,3组A-aDO2拔管后(T6)明显降低(P〈0.05),Ⅰ组更明显;氧合指数拔管后(T6)明显降低(P〈0.05),3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呼吸指数拔管后明显降低,Ⅰ组最明显(P〈0.05)。结论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可以有效降低术中气道压,改善肺顺应性,增加肺通气效率,可以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呼吸管理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泡复张术(RM)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是否能有效改善后腹腔镜手术后早期呼吸功能。方法 30例择期后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行不同的术中通气方式:对照组(n=10)行常规正压通气;PEEP组(n=10)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4 cmH2O;PEEP+RM组(n=10)通气方式与PEEP组相同,在气腹结束后立即以30 cmH2O压力维持30s气道正压行肺泡复张术。在气腹前(Baseline)、气腹后10 min(PI 10 min)、气腹后30 min(PI 30 min)、气腹后60 min(PI 60 min)、放气腹后1 min(PD1 min)、拔管后5 min(EX 5 min)、拔管后0.5h(EX 30 min)等7个时点检测记录呼气末CO (2ETCO2)、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动脉与呼气末CO2差值[D(a-e)CO2]、氧合指数(OI)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EEP、PEEP+RM两组在PI 60 min和PD1 min两个时点的Pa CO2显著降低(P〈0.005)。PEEP组与PEEP+RM组在PI 30 min、PI 60 min和EX 30 min等时点,其D(a-e)C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EX 5 min和EX 30 min两时点,PEEP+RM组的OI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时点间Pa-CO2的差值ΔPaCO2在PEEP+R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使用PEEP可有效减少动脉血和肺泡的CO2分压差,减少肺泡塌陷;肺泡复张术可在拔管后有效加快动脉血CO2分压的下降并改善氧合指数。复合以上两种处理,可有效减轻后腹腔镜术后早期CO2蓄积,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可监测患者在全麻状态下的意识水平。在不影响麻醉深度的情况下,有些因素可影响BIS数值。本实验目的在于观察改变患者体位是否对BIS值有影响。方法选取40例在全麻下行短小手术的患者。首先将患者置于平卧位(仰卧位)15分钟,记录BIS值、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呼气末异氟烷浓度。然后改变患者体位,将患者置于头低仰卧位(30°)。最后将患者置于头高仰卧位(30°)。每种体位保持15分钟并记录数据。结果与平卧位相比头低位的BIS值显著增高(中位数47VS40),而头高位的BIS值显著降低(39VS41)(P〈0.05)。结论患者体位的改变明显影响了BIS值,由此可影响对麻醉深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对开胸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病人30例,全麻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侧卧位后,行双肺通气,待开胸后行单肺通气。所有病例按单肺通气模式不同分为3组:C组:传统单肺通气;P1组: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2组:单肺通气时。每维均在相同时间点记录呼吸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作血气分析,检测血浆IL-6、IL-8、IL-10的表达,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单肺通气时P1、P2两组与C组相比:气道峰压(Ppeak)明显下降(P〈0.01),PaCO2升高(P〈0.05),PaO2升高(P〈0.05),MAP、HR无显著差异;血浆IL-6和IL-8释放减少,IL-10释放增多;与C组相比P1、P2两组免疫功能抑制减弱。结论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改善单肺通气氧合、降低气道压、减少炎症反应以及免疫抑制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时肺泡征募技术对肺机械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侧卧位行肺切除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肺泡征募(ARM)持续1分钟后紧接着对通气肺给予5cmH2O呼气末正压。在下列各时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改变数据:双肺通气时(TLVbaseline)、单肺通气前(OLVpre-ARM)、ARM后20分钟(OLVpost-ARM)以及双肺通气结束时TLVend。结果 TLVbaseline时PaO2/FiO2为358±126,OLVpre-ARM降为235±113(P〈0.01),OLVpost-ARM上升到351±120(P〈0.01)。在ARM期间,心指数从3.04±0.71/m2OLVpre-ARM下降到2.4±0.61/m2(P〈0.05),OLVpost-ARM时恢复到3.1±0.71/m2(P〉0.05)。ARM能够肺泡开放且引起通气侧肺静弹性阻力明显下降(16.6±8.9 cmH2O/ml OLVpost-ARM vs 22.3±8.1 cmH2O/ml OLVpre-ARM)(P〈0.01)。结论胸科手术侧卧位OLV时,对通气肺实行ARM能够使肺泡开放,改善氧合和呼吸机械力学。但应注意ARM引起的短暂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显微结扎术后生精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显微结扎术后生精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手术的价值.方法:选择Ⅲ度精索静脉曲张并男性不育患者118例,观察其显微结扎术前后睾丸体积、精子密度、活率、形态、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抑制素B浓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手术6个月后的左侧睾丸体积(P〈0.05)、精子密度(P〈0.01)及活率(P〈0.05)均明显提高,血清FSH水平明显降低(P〈0.05),T(P〈0.01)及抑制素B(P〈0.05)水平明显提高.而睾丸体积及精子形态无显著变化.结论:显微结扎术能改善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生精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琼  孙家明  杨艳清  郭科  杨杰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0):1481-1484
目的:探讨Cyclin D1以及p16蛋白在肥大乳房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肥大乳房及16例正常体积乳房乳腺组织中cyclinD1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相互联系。结果:35例肥大乳房腺体组织中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51.4%(18/35),16例正常体积乳房标本腺体组织中无一例Cyclin D1呈阳性表达(0/1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大乳房组腺体组织中p16蛋白阴性表达率为77.2%(27/35),正常体积乳房腺体组织中阴性率为31.3%(5/1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yclin D1阳性表达的18例样本中,p16阴性表达者17例,阳性表达者1例,Cyclin D1阴性表达的17例样本中,p16阴性表达者10例,阳性表达者7例。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yclin D1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①Cyclin D1在肥大乳房腺体中呈高表达,p16呈低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肥大乳房的发生和发展;②Cyclin D1和p16在肥大乳房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存在着一定的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12mm曲卡行膀胱造瘘制造低压膀胱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其中行膀胱造瘘者20例(造瘘组),未行造瘘者15例(对照组).总结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麻醉ASA分级、前列腺体积、术前PSA、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术中中心静脉压、输血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造瘘组记录膀胱造瘘管留置时间.结果 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和术前PSA均无统计学差异;造瘘组术前前列腺体积45~249ml,平均(107±52)ml,对照组术前前列腺体积24~126 ml,平均(65±31)ml(t=2.92,P< 0.05);麻醉ASA分级(Ⅱ/Ⅲ)分别为7/13和14/1(x2=9.84,P< 0.05).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造瘘组和对照组术中平均中心静脉压分别为(4.7±2.6) cmH2O和(7.6±4.2) cmH2O(t=2.56,P< 0.05);留置导尿时间分别为112.9(64.2)h和184.5 (23.4)h(Z=3.13,P< 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 (1.8)d和9.0(3.0)d(Z=2.77,P<0.05);造瘘组膀胱造瘘管留置时间为68.4(65.8)h.两组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输血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2 mm曲卡膀胱造瘘制造低压膀胱联合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可使膀胱保持低压状态,降低手术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隆胸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女性隆胸手术患者40例,年龄23—42岁;体重45—67kg;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A组,n=20)与喉罩组(B组,n=20)两组,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丙泊酚2.0—2.5mg/kg、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入气管导管;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丙泊酚2.0~2.5mg/kg诱导,插入普通型喉罩,两组均接麻醉机行IPPV模式控制呼吸,两组均以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6~9tLg/(kg·min),瑞芬太尼0.1—0.15μg/(kg·min)维持麻醉,A组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用药,待受术者呼之能应,呼吸良好时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内插管和喉罩置入时间及置人情况、监测病人麻醉前(11D)、插管(插喉罩)后即刻(T1)、分离胸部肌肉时(他)、植入假体时(T3)、喉罩和气管导管拔除后即刻(T4)时的MAP、HR及SpO:的变化、通气状态以及操作时及术后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1次成功完成气管内插管率与B组1次成功置入喉罩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诱导时芬太尼用量显著多于B组(P〈0.05);A组气管内插管后即刻(T1)以及拔管后即刻(rr4)的MAP及HR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分离胸部肌肉时(T2)与植入假体时(T3)SBP、DBP、MAP和HR值均低于麻醉前,而B组T1、T2、T3时均较诱导前低(P〈0.05);T4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插管时发生口腔粘膜出血及术后发生咽喉疼痛及呛咳的患者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与气管内插管全麻相比,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施行隆胸手术,麻醉效果更满意、循环更稳定、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舒适。  相似文献   

15.
66例哺乳期乳房脓肿超声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哺乳期乳房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评估66例患者78个乳房脓肿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Mammotome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超声引导穿刺抽脓治疗(穿刺组)37例,35例治愈,2例失败转开放手术。超声引导Mammotome微创治疗(MMT组)31例,均获治愈。两组总治愈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把脓液量作为分层因素进一步分析,脓液量≤30ml时,穿刺组与MMT组均能获得治愈,但穿刺组的整体费用明显较MMT组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脓液量〉30ml时,两组患者治愈情况存在显著差异,MMT组优于穿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穿刺组的医疗费用较低(P〈0.05)。此外,无论是否将脓液量作为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与对治疗刺激的疼痛不适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的穿刺抽脓治疗与Mammotome微创治疗都是可行的。脓液量是影响乳房脓肿超声介入治疗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脓液≤30ml时选择穿刺抽脓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前提下,治疗成本更低;〉30ml时,Mammotome微创治疗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普通电切术中失血量。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30例BPH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PKRP);自2008年4月至7月,收治的30例BPH患者行普通电切(TURP)。分析这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PKRP组年龄(74.2±7.0)岁,前列腺体积(49.3±33.1)ml;TURP组年龄(73.2±7.2)岁,前列腺体积(51.1±23.2)ml。收集术中所有冲洗液,测冲洗液体积,混匀后精确测血红蛋白浓度。结果PKRP组手术时间(111.3±42.5)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20.1±14.3)g,失血量(86.3±79.9)ml,每克前列腺组织平均失血量(3.7±1.9)ml/g;TURP组手术时间(108.0±42.2)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23.6±13.1)g,失血量(201.8±178.7)ml,每克前列腺组织平均失血量(8.3±6.1)ml/g。PKRP组和TURP组手术时间及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RP组术中失血量少于TURP组(P〈0.01)。PKRP组每克前列腺组织平均失血量少于TURP组(P〈0.01)。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中失血量少于普通电协。  相似文献   

17.
胃癌D3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3淋巴结清扫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13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D3组74例,行D3淋巴结清扫术;D2组58例,行D2手术。结果D2组和D3组术后1、2年的生存率无差别,但3至5年的生存率D2组分别为56.9%、46.6%和36.2%,D3组71.6%、62.2%和56.8%,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D2组和D3组分别为8.6%和13.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D2组手术时间为(182.0±32.3)min,明显短于D3组的(236.0±23.7)min(P<0.05)。在生活质量评估方面,D2组和D3组患者术后2、4、6个月组间各项特殊症状评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D3淋巴结清除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注射隆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自大腿部或者下腹部抽取脂肪组织,从100ml的脂肪组织中,提取5ml ADSCs,与填充组织进行均匀混合后,将其注射于乳房内,要求每侧的乳房脂肪注射量控制在200ml,术后对患者乳房隆起值(患者垂直立位乳头根部与前胸壁平面的垂直距离)进行分析,同时对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隆起值进行分析,对患者乳房隆起效果保持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已顺利完成手术,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前所有患者隆起总值为1 650cm,平均隆起8.42cm,术后所有患者隆起总值为2 650cm,平均隆起值为13.52c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1个月的保持率为78.69%,3个月的保持率为67.33%,6个月后的保持率为70.68%。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保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颗粒移植注射隆乳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