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0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研究组口服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口服佐匹克隆治疗,观察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末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睡眠障碍评定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2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83.0%,对照组为81.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微,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旋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与佐匹克隆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百莲汤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给予口服中药百莲汤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艾司唑仑治疗,疗程均为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w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疗效总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疗效总评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百莲汤治疗失眠症疗效与艾司唑仑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佐匹克隆与奥沙西泮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1例,对照组49例,研究组口服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口服奥沙西泮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研究组显效率86.3%、总有效率96.1%,对照组分别为77.6%、93.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3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对照组为42.8%,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19,P<0.01)。结论佐匹克隆与奥沙西泮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总体疗效相当,但佐匹克隆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更适用于初次就诊的失眠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解郁丸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解郁丸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4周末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显著高于研究组(χ2=13.47,P<0.01).结论 纯中药制剂解郁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显著优于艾司唑仑治疗.  相似文献   

5.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33例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采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抗抑郁药物治疗.共观察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及第4周末,研究组HAMD及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快速、有效、安全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解郁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3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1例,对照组22例;中药组给予解郁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观察4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w、4w末采用睡眠状态问卷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临床总体量表中对副反应评分法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w末,中药组显效率54.9%,对照组为59.1%(P>0.05);SQ评分两组治疗2w末起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逐渐下降;同期两组间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中药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地西泮组。结论解郁丸治疗失眠疗效与地西泮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地西泮,安全性、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失眠症合并焦虑患者应用甜梦口服液配合阿普唑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慢性失眠症合并焦虑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4),观察组采用甜梦口服液联合阿普唑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进行治疗,记录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睡眠结构参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评估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睡眠潜伏期时间、觉醒时间及PSQI评分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睡眠进程结构参数及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甜梦口服液配合阿普唑仑对老年慢性失眠症合并焦虑症疗效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万拉法新联合阿普唑仑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万拉法新联合阿普唑仑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万拉法新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w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药物副反用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2、4w末两组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6w末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第1w有显看性差异(P〈0.05),2、4、6w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轻,且差异不显著。结论75拉法新联合阿普唑仑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大,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22例,给予内科常规加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w。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逐渐下降,减分率逐渐提高,治疗前与治疗8w末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组第4w末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第8w末差异显著(P〈0.05)。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治疗后均逐渐增高,治疗前与治疗8w末减分率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组第4w末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第8w末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内科药物治疗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明显优于内科常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多塞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多塞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评定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评定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显效率90.0%,对照组为8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3%,对照组为40.00%,研究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嗜睡、口干、心悸、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减轻或缓解.结论 多塞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与帕罗西汀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虽高于帕罗西汀,但经对症处理后可减轻或缓解,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87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治疗)43例和对照组(阿普唑仑治疗)44例进行对照治疗,疗程6w;两组均于疗前及治疗第1、2、4、6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第1w末与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2w后,两组内与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w末研究组显效率65.1%,有效率88.4%;对照组显效率68.2%,有效率88.6%。副反应研究组较对照组少且轻。结论两组疗效相当,阿普唑仑较西酞普兰显效快,西酞普兰较阿普唑仑副反应少且轻。  相似文献   

12.
文拉法辛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口服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44例,口服阿普唑仑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f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88.6%(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两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治疗1w末对照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研究组下降显著(P〈0.05),其它时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程度较轻微,主要为头痛、恶心、失眠、便秘、头晕等。结论两组疗效相当,阿普唑仑较文拉法辛显效快,文拉法辛较阿普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万拉法新与多虑平治疗焦虑症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 将 6 8例符合CCMD - 3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患者 ,随机分为万拉法新治疗 (A)组 34例 ,多虑平治疗 (B)组 34例 ,共治疗 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 2、4、6w末 ,采用HAMA、SAS和TESS评价临床疗效与副反应。结果 万拉法新组治疗 1w后HAMA、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多虑平组治疗 2w后HAMA、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两组间比较除第 1w末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外 ,2、4、6w末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万拉法新组副反应明显少于多虑平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万拉法新治疗焦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6W末,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3%,有效率90%;阿普唑仑组分别为63%,83%。两组疗效相当(X^2=0.69,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治疗1w末起两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呈持续性下降。两组间比较除精神性焦虑因子分治疗1w末有显著性差异(t=1.83,P〈0.05)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两组治疗6w末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普唑仑组少且轻微,患者依从性好。结论西酞普兰抗焦虑疗效肯定,与阿普唑仑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帕罗西汀与氯硝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与氯硝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3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氯硝西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w.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6w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与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帕罗西汀与氯硝西泮对广泛性焦虑障碍均有明显疗效.两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第3,6w末汉密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减分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汉密顿焦虑量表减分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自评量表减分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第6w末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研究组口服安非他酮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83.3%,对照组为86.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各量表评分,治疗1w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或极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2w末起均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但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疗效与氟西汀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4例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 32例 ,对照组 (单纯抗焦虑抑郁剂治疗组 ) 32例 ,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HAMA、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并观察HAMA因子分的变化 ,采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HAMA均分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间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分率大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副反应观察组较对照组轻微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疗效好 ,对精神病性焦虑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齐拉西酮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6,他引:19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3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治疗组67例.氯氮平治疗组66例,疗程均为6mo。治疗前及治疗第2、4、6mo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损筛选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损筛选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治疗第2、4、6mo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静坐不能、震颤、头痛、恶心、嗜睡等;氯氮平为头晕、流涎、体重增加、嗜睡、恶心呕吐、心肌劳损、粒细胞减少等。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且程度轻。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不良反应较氯氮平轻,服药依从好,可作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