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16例血液透析维持治疗并发皮肤瘙痒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PTH和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好转,PTH和β2-MG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改善尿毒症患者并发的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2.
李慧晶 《当代医学》2016,(28):73-74
目的:研究尿毒症皮肤瘙痒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且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0.5±0.2)分和PTH水平(144.4±0.4)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0.6)分、(202.4±4.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鄂州市鄂钢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治疗52例尿毒症合并RL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血液透析组(25例)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联合治疗组(27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RL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RLS评分、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7.3±2.9)比(10.6±3.4),(5.4±2.6)比(8.7±3.1),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 PTH及β2-MG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567±151)ng/L比(775±174)g/L,(29±13)g/L比(48±20)g/L,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RLS疗效显著,可有效清除血清i PTH、β2-MG等中、大分子毒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TH、BUN、β_2-MG、Cr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TH、β_2-MG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痛、皮肤瘙痒、高血压和食欲不振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降低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水平,使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吴洁如  刘立  周华 《华夏医学》2007,20(4):697-698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对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清除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器串联作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联合治疗,先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2h,树脂吸附达饱和后取下灌流器,继续血透2h,单次总治疗时间4h,2周1次HP/HD,治疗前后各测1次β2-MG和PTH观察疗效。结果:β2-MG治疗前190.2mg/L,治疗后下降为103.9mg/L,PTH治疗前12990.3pg/L,治疗后为8200.2pg/L,患者睡眠改善,食欲增加。结论:血液灌流对中分子物质清除有效,长期应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重度皮肤瘙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同时检测血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皮肤瘙痒即明显减轻,血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血PTH水平均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邓新 《广西医学》2013,(12):1686-168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情况和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磷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观察组皮肤瘙瘁总有效率为87.5%(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13/40)(P〈0.05);治疗后观察组瘙痒程度评分为(7.27±4.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7±5.83)分(P〈0.05);观察组血清PTH、磷、β2-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清钙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高效清除血清毒素,治疗慢性肾衰竭皮肤瘙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40例,单独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52.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5%;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瘙痒、骨痛和不安腿综合征等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食欲,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曾辉 《当代医学》2013,(30):32-33
目的探讨尿毒症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流治疗对减少其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2例尿毒症患者分为单用组(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和联合组(在血液透析基础上+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尿毒症并发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在电解质、β2微球蛋白(β2-MO)、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尿素氮(BUN)以及血肌酐(Gr)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联合组皮肤瘙痒、高血压、头晕、食欲减退、骨痛等尿毒症临床并发症状改善情况(762%、76.9%、75.7%、90.9%、7.4%)显著优于单用组(30%、54.6%、31.3%、48%、50.8%)(P〈0.05);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应用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血中PTH、β2-MG等中性分子,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0.
魏小梅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106-107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维持性透析尿毒症患者40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变化,检测甲状旁腺素(PTT)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多数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减轻。治疗前后血PT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血中PTH水平,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王雅  章茵  唐进攀 《海南医学》2014,(16):2401-240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以期能为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每次4 h,每周3次,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次数同对照组,血液灌流每周1次,在血液灌流2 h后停止继续血液透析。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时的Hcy、hs-CRP、IL-6、TNF-α、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结果 Hcy、hs-CRP、IL-6、TNF-α治疗前观察组分别为(31.28±4.53)μmol/L、(12.78±8.17)mg/L、(23.54±9.46)ng/L、(90.07±32.73)ng/L,对照组分别为(32.87±4.20)μmol/L、(12.90±7.34)mg/L、(24.10±8.57)ng/L、(93.74±28.54)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cy、hs-CRP、IL-6、TNF-α分别为(18.65±3.74)μmol/L、(8.89±2.03)mg/L、(28.65±4.49)ng/L、(113.60±21.44)ng/L,对照组为(34.11±3.58)μmol/L、(17.03±5.76)mg/L、(11.48±8.65)ng/L、(72.36±12.25)ng/L,观察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Hcy、hs-CRP、IL-6、TNF-α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 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明显存在微炎症状态及营养不良,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促使炎症因子Hcy、hs-CRP、IL-6、TNF-α的下降,并且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对照组12例,单纯透析治疗。两组均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血压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皮肤瘙痒减轻及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清除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病人,可清除中分子物质,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13.
施红裕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692-3694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每周1次血液灌流器联合血液透析组合型人工肾治疗,2次普通血液透析,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1周3次。结果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患者基线水平血磷(P3+)、β2-微球蛋白(β2-MG)、皮肤瘙痒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P3+(1.95±0.65)mmol/L、β2-MG(11.67±4.23)mg/L、皮肤瘙痒VAS评分(3.07±1.34)分,低于对照组的(2.63±0.59)mmol/L、(17.56±4.70)mg/L、(5.85±2.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可以有效降低血P3+、β2-MG,改善皮肤瘙痒,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us-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37例MODS患者行CVVH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分别为(36.9±0.4)℃、(25.1±4.6)次/min、(95.6±14.2)次/min,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平均动脉压为(85.7±7.5)mm Hg,显著升高(P〈0.05);Na+、K+、BUN、Scr、IL-8、TNF-α等生化指标分别为(132.2±8.8)mmol/L、(4.06±0.68)mmol/L、(19.1±5.2)mmol/L、(386.4±132.7)μmol/L、(31.9±7.3)ng/L、(46.4±6.8)ng/L,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CVVH联合血液灌流治疗MODS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器官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结合血液透析及维生素B1对尿毒症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无效的RLS患者给予每周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每周2次单纯血液透析,并加用维生素B1口服,30mg,每日3次。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时检测甲状旁腺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RLS评分变化,观察该治疗方案的有效率。结果 iPTH、β2-MG水平及RLS评分于治疗1个月已有下降,治疗3个月均显著低于治疗前〔iPTH:(621.54±211.78)vs(915.20±278.32)pg/ml,P〈0.05;β2-MG:(14.37±3.48)vs(21.36±5.83)mg/L,P〈0.05;RLS评分:(3.13±1.24)vs(7.63±1.52)分,P〈0.05〕。治疗有效率达92.0%。结论组合型人工肾结合血液透析及维生素B1是RLS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3月-2012年12月尿毒症透析患者40例。将40例慢性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治疗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2h后,取下灌流器,继续H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W。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液尿素氮(BUN)、肌肝(Scr)、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皮肤瘙痒、食欲差、头晕、骨痛、高血压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UN、Scr水平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PTH、β2-M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PTH、β2-MG无明履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PTH、β2-MG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有效清除血液血分子毒素,减轻临床症状,增加血液净化疗效,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转运型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42例伴高转运性肾性骨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肌肉酸痛、骨痛、关节炎和肩周炎症状、皮肤瘙痒等;监测生化指标: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钙(calcium,Ca2+)、磷(phosphorus,P3-)、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3-、β2-MG、iPTH、BGP等生化指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通过有效清除MHD患者体内大、中分子毒素,控制和改善尿毒症患者高转运性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机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或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治疗,分析性别、年龄、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APACHEⅡ评分、血清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同时评价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结果: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为70%(死亡42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服毒量[(21.67±15.01)mL vs(86.07±36.49)mL]、血浆百草枯浓度[(6.82±3.58)mg/L vs(12.45±4.67)mg/L]、服毒至入院时间[(3.75±1.04)h vs(9.93±4.25)h]、SIPP[(15.78±8.71)h.mg/L vs(105.54±55.48)h.mg/L]、白细胞计数[(8.84±2.54)×109/L vs(13.42±2.99)×109/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组病死率低于HP-HD组(62.9%vs 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SIPP、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与HP-HD比较,HP-CVVH不能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磷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 idhor mone,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D+HP)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和血液透析(HD)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磷及血PTH清除率。结果HD组治疗后血PTH值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磷治疗后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HDF组治疗后血PTH值及血磷值均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HD+HP组治疗后血PTH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差异显著高于HDF组(P〈0.05);血磷值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均能有效清除血磷及PTH。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血磷但不能有效清除P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