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报告120例脑外伤多形式诱发电位(MEP)检查分析,并与CT对照。本组MEP与CT总异常率分别为62.5%和55.8%,其中中、重型分别为64.7%和76.5%,轻型分别为57.1%和5.7%。轻型病人的MEP与CT异常率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明MEP可反映轻型脑外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且MEP异常率变化与临床表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故早期MEP检查和动态监测,结合CT和GCS分级有利  相似文献   

2.
对27例确诊及3例近于确诊的多发性硬化(MS)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视觉诱发电位(VEP)为该病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异常率为65.4%,体感诱发电位(SEP)次之为54.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为52.0%,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为51.7%,脑电图(EEG)为42.1%,CT扫描为39.1%。多项诱发电位异常率为89.7%,较单项诱发电位异常率高(均P<0.05);血清MBP含量与MS病程有关。临床上可将多项诱发电位检查及血清MBP含量测定作为MS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指导治疗的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38例原发性胆囊癌石蜡包埋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EGFR在原发性胆囊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7.6±36.7)%,表达呈异质性,EGFR计数与术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EGFR高值组生存期与低值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EGFR计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GFR表达对判断原发性胆囊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铜蓝蛋白(CER)及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同时测定50例正常人及130例恶性肿瘤血清中的CER及TSGF的含量。结果:7组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R含量均较正常人明显增加,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7组恶性肿瘤科学研究血清中TSGF的含量均较正常人明显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与TSGF对恶性肿瘤的阳性率分别为80.0%与81.1%,诊断准确率均为86.4%,二者相似,与癌胚抗原CEA具有显著相关性。CER与TSGF对各种恶性肿瘤均有较高的检出率,若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可上升到92.2%。结论:CER与TSGF对恶性肿瘤的早期筛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CER与TSGF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心肌灌注断层显像231例,并与ECG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心肌SPECT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CG(P〈0.05)ECG与SPECT阳性结果的吻合率仅为72.1%,而ECG无缺血和梗塞的患者中,40.8%SPECT有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Z7例结、直肠癌的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雌激素受体(ER)。结果:EGFR阳性16例(59.3%),ER阳性8例(29.6%),EGFR、ER均阳性7例(25.9%),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GFR、ER表达与Dudes分期有关,EGFR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显著高于ER(P<0.05)。11例淋巴结转移腺癌中,EGFR阳性8例(72.7%),ER阳性7例(63.6%),两者均阳性5例(45.5%)。结果提示:EGFR、ER与结、直肠癌有关,表皮生长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远较雌激素重要。  相似文献   

7.
165例中脑电图(EEG)异常卒为86.7%,高于头颅CT异常率39.4%。其中颅内占位及出血二者的异常率均为100%;脑发育不全及畸形EEG异常卒78.9%,CT异常57.9%;颅内感染EEG均是异常,CT异常56.2%;各型原发性痛痈EEG异常率86.7%,CT异常仅8%。因此,对颅内占位及出血、脑发育不全及畸形其EEG与CT异常有较高的一致性,但CT更有定位价值,而对颅内感染及原发性痛病则EEG异常率高于CT。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SSCP对3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切除组织的P53基因5 ̄8号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对8号外显子同时采用PCR-DGGE进行突变检测。发现NSCLC中P53突变率为65.7%。P53率在肿瘤细胞不同分化程度间有显著差异,低分化NSCLC的P53突变率(89.5%)明显大于高、中分化的NSCLC(37.4),虽然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P53突变率(71.4%)高于无给膈转移者(57  相似文献   

9.
选择6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随机,单盲,平行临床验证,双氯芬酸钠凝胶(DSG)组37例,吲哚美辛擦剂(IE)组25例,经2wk治疗后,结果表明,总有效率:DSG62.16%,IE44.00%,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DSG18.92%,IE52.0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多药耐药MDR1基因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表达与癌基因的关系,选择Pgp、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三个在膀胱癌中较常表达的肿瘤指标,研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并针对Pgp表达与突变p53蛋白、EGFR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应用单克隆抗体JSB1、DO-7、31G7分别检测64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p53、EGFR的表达情况,并与17例正常膀胱粘膜进行对照。结果64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P53、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8%,51.56%,68.5%,与对照组比较P<0.01。Pgp、EGFR过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和术后存活率均无关,而与膀胱癌的复发有关(P<0.05);突变p53蛋白的表达除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无关外(P>0.05),与膀胱癌的病理分期、复发和术后存活率均有关(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Pgp表达与突变p53蛋白、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生存分析表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和突变p53蛋白的表达状态均与术后存活率有关(P<0.05)。结论(1)Pgp、突变p53蛋白、  相似文献   

11.
脑电图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总结28例HIE患儿EEG监测结果与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关系。结果EEG异常率78.57%,轻、中、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58.33%、87.50%、100%。轻度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为37.50%,中、重度异常者为50%。24例随访患儿中出现癫痫4例,脑瘫3例,IQ低下T2例。结论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10例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 (FC)异常脑电图 (EEG)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对 FC进行早期分类诊断 ,与以后癫痫 (EP)发作、FC的再发及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关系。方法 :记录 2 10例 3个月~ 7.5岁患儿 FC后 EEG。结果 :首次 EEG异常率为 2 8.7%。随着 FC再发次数的增多、FC患儿 EEG异常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岁以内 FC的 EEG异常不明显 ,3岁以后 FC的 EEG异常则逐渐增多 ,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 5例 FC经过 2~ 6 a的随访 ,最后诊断为 EP。结论 :EEG的异常率与 级亲属的 FC史无关 ,与 FC临床特征如局灶性发作、FC的发作持续时间有关。 FC再发与 EEG发作性异常、年龄有明显关系。 EEG多次出现发作性异常的FC者转变成 EP,建议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脑囊虫病患者的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5 16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 结果 该组病人的脑电图异常率为 68 2 % ,其中轻度异常占46 0 %、中度异常占 3 4 4%、重度异常占 19 6% ,主要表现为额、中央及前颞区弥漫性或局限性不规则慢波活动。CT的异常率为 84 1% ,主要表现为弥漫或散在的片状或圆形的低密度灶或高密度灶。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T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符合率为 81 1%。 结论 脑囊虫病患者CT异常率显著高于脑电图 ,临床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分别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比较脑电图较其他方法对诊断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的优越性。方法:采用seiiate Harmonie 44数字化脑电图仪对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EEG检查,并且和其脑脊液、CT等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62例脑炎患儿,EEG轻度异常26例,中度异常22例,重度异常9例,正常者5例,阳性率91.9%,以发病后4~7天阳性率最高;CT结果异常14例,正常者48例,阳性率22.6%;脑脊液检查异常36例,正常者26例,阳性率58.1%。结论:在临床上有病毒感染史、EEG结果异常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应考虑病脑的诊断。尽管脑电图的异常并非是病脑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但其变化早于脑脊液及头颅CT,故对病脑的临床早期诊断有可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0.7 MPa氮氧混合气对大鼠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的作用规律.方法:脑电图记录用头皮针电极以双极导联连接 ;体感诱发电位记录的电极连接同脑电图,另外在左后肢外侧置入刺激电极.结果:0.7 MPa氮氧混合气条件下大鼠行为变化不明显;大鼠脑电图频率变慢,振幅变化不明显;刺激大鼠左后肢的体感诱发电位变化P1变化不明显,N1变化明显,高压下普遍存在波形变宽或有切迹变化.结论:0.7 MPa氮氧混合气可使大鼠轻度氮麻醉,大鼠氮麻醉时,脑电图和后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早于行为变化,脑电图的频率变化较振辐变化灵敏,体感诱发电位N1变化较P1变化灵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s,FC)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与临床的关系。方法:126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EEG描记与分析。结果:126例患儿1周内及1周后EEG异常率分别为69.84%、32.54%;1周内及1周后均为〈3岁组及抽搐反复发作组异常率高;高热惊厥组及低热惊厥组EEG 1周内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丑周后以低热组异常率高,与高热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98例表现为单纯性热惊厥,28例表现为复杂性热惊厥,EEG出现痫样放电的异常率分别是3.06%、25.00%。结论:EEG异常率与年龄、发作次数、抽搐时体温有关。复杂性热惊厥转为癫痫的可能性大。临床要重视复杂性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小于3岁和低体温抽搐的患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监测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 CO 中毒患者接受急救治疗,于入院24 h 内首次检查 EEG 及头颅 CT,随后每隔7~14 d 复查直至出院。结果治疗后24例发生 DEACMP,设为 DEACMP 组,36例未出现精神症状,设为对照组。DEACMP 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和智能障碍、锥体外系表现为主。DEACMP 组和对照组首次 EEG 异常率分别为91.67%(22/24)和66.67%(24/36),中、重度 EEG 异常分别为70.83%(17/24)和36.11%(1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急性 CO 中毒期比较,DEACMP 组发病期 EEG 异常率增高至95.83%(23/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重度 EEG 异常的急性 CO 中毒患者更易发生 DEACMP,其 EEG 表现与临床病程发展平行,早期监测 EEG 对预测 DEACMP 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阿尔兹海默症与老年抑郁症的假性痴呆患者脑电图表现的差异,探讨两者脑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阿尔兹海默症和老年抑郁症的假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阿尔兹海默症(AD组)和老年抑郁症的假性痴呆患者(PD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和基本电活动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MMSE得分及其脑电图异常的关系.结果 AD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情况较PD组严重;AD组的电活动较PD组慢:AD组基本电活动变慢占92%,而PD组仅占76%;AD组患者MMSE得分低于PD组,且智力异常者所占比例高于PD组(P<0.05);痴呆程度、脑电图异常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脑电图较老年抑郁症的假性痴呆患者更为异常,表现为电活动的减慢;且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痴呆情况也较后者严重,这种现象与前者脑电图严重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86例Alzheimer病的临床与脑电图。认为最主要和最先出现的症状仍为记忆障碍,继之智能障碍。并着重探讨脑电结图果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发现脑电图结果与描记时病人的临床症状、病程长短有关。其异常程度与临床征象平行。研究还表明脑电图检测可作为Alzheimer型痴呆与其它病因性痴呆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刘康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4):449-450
目的:了解儿童癫痫(EP)与睡眠的关系。方法:对98例可疑或临床诊断的儿童EP的睡眠脑电图(EEG)进行分析及临床随访。结果:正常22例,异常76例,异常率77.5%(广泛性异常10例,局限性异常66例)。结论:睡眠EEG可提高儿童EP的阳性率,对其诊断、分型、临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