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酒应用于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滇南本草》用酒的方药多达二百余处(据务本堂版本和云南丛书版统计)。现将《滇南本草》用酒的种类,方式及主要作用初探如下。一、《滇南本草》用酒的种类和方式酒为米,麦,黍,高梁等与曲酿制而成的一种饮料。在制法上分为蒸馏和非蒸馏酒两大类。蒸馏酒含乙醇浓度高于非蒸馏酒。在我国元代以前多半用非蒸馏法酿制的低浓度酒,自元代忽思慧著《饮膳正要》介绍用蒸馏法工艺制酒后,才有了含乙醇浓度较高的酒。中医经典著作《内经》对酒的论述,奠定了酒的性能功用基础和用酒原则。《灵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明代医家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中与酒相关的种子方的整理和分析,从其临证用酒的学术渊源、临证酒制药物分析、酒服种子方分析等方面探讨其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用酒特色,为临床诊治男性不育症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出土医学文献中酒的应用,为现代中医临床运用酒提供借鉴。[方法]以《五十二病方》《武威汉代医简》《周家台秦简医方》以及《天回医简》等出土文献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出土文献中酒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研究。[结果]出土医学文献中对酒的应用虽没有具体说明用酒的原因,但从同时期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可以进行综合分析。酒在先秦秦汉时期多为黄酒,使用方法多是以酒调服,酒煎剂和浸渍法,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酒有“改变药性,直达病所”“温经通络,祛瘀止痛”“矫除臭味,增强药效”等功效。后世文献中对于酒的运用,在各个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但皆是在秦汉时期酒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结论]酒在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的运用中存在巨大的潜力,但酒浸泡药物的时间、煎煮法等对药效的影响等方面均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用药酒来治疗疾病是祖国医学中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疗法,在中医药史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药酒治病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疾在肠胃,酒醪之所及。”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收载药酒80多个方剂,如虎骨酒、枸杞酒、五加皮酒等,一直被后人沿用。药酒,直到现代,仍然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常用剂型。  相似文献   

5.
酒炒制法以黄酒为辅料,用作炮制药材的加工方法,称为酒制法。距今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的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已有用酒来加工炮制药材的记载,在刺猬皮项下,介绍“酒煮杀之”,附记序例中有“酒浸”的方法。公元十世纪左右的《雷公炮制论》中,已有酒炒、酒浸、酒洒、酒拌、酒蒸、酒洗等方法的记述。沿用至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伤寒杂病论》中酒的分类与使用进行分析、总结,首先考证书中所用之酒多为当今米酒而非白酒。其次,归纳张仲景使用酒的主要作用包括6个方面,分别为:1)温阳散寒。2)通药性之凝滞,防补剂之黏稠。3)活血通经,破坚消癥。4)用药反佐,去性存用。5)祛风补虚。6)健脾除湿。其次,将用到酒的25首方剂按照用酒功效、方剂名称与用酒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探寻张仲景用酒之义,指导进行临床实践。最后,探寻酒的使用原则与误用酒后的治疗方式,并对酒的后世使用及临床展望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酒”作为文字记载 ,在甲骨文中即有。酒真正作为药物或医用溶剂首见于《五十二病方》 ,后世用酒制药更为常见。但有一种叫“无灰酒”的中药 ,却是有历史记载而缺少系统资料 ,甚至《中药大辞典》都没有收录 ,它究竟是什么样的真面目呢 ?笔者考证分析如下。1 文献记载“无灰酒”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 ,唐以前文献未见记载。至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期的方书才有记载 ,如宋王的《是斋百一选方》 ,此书约成书于公元 1196年。收入本草专著 ,首见于北宋寇宗所著的《本草衍义》(1116 ) ,书中说 :“古方用酒 ,有……有灰酒 ,新熟无灰酒…… ,今人所…  相似文献   

8.
原生态酒疗法即是指古朴的、初始的、自发的一些运用酒治疗疾病的知识。这些酒疗法知识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以及同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虽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其是《内经》酒疗法形成的基础,对《内经》酒疗法理论体系的建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其进行文献追溯法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晰《内经》作者是如何在秦汉以前不系统的酒疗法知识基础上,初步建构了中医酒疗法理论体系的雏形,为今天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医酒疗法奠定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巴豆酒熏劳宫治疗面神经麻痹王希初(山东省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266214)关键词:面神经麻痹;巴豆;劳宫;酒熏《太平圣惠方》及《串雅外编》等书中有用巴豆治面瘫之记载。笔者以巴豆酒熏劳宫治疗面神经麻痹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21~62岁,病程2~60...  相似文献   

10.
《内经》酒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对酒的论述内容丰富,包括酒的制作、性能、治疗作用、危害性及针刺禁忌等方面,对后世医疗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活血化淤法,是在中医淤血学说的基础上以活血化淤药物为主组成的治疗大法。它源于《内经》,后世历代医家有不少发挥。一、秦汉时期对淤血和活血化淤法就有了一定的认识,1972年11月,甘肃省武威县汉墓出土的一批记载百病方的《医简》,其中治“血淤”方所用的药物有:干当归、弓穷(芎)、漏庐(芦)、桂、蜀椒和蛇(虻与茴通)。《尔雅》茴,贝母。《诗经·卫风》:“陟彼阿丘,言采其蛇”。陆玑曰:蛇,今药草贝母也。上药六味为散,以淳酒和饮一方寸匕,日三饮。从此方的组成香,确有养血活血,解郁散结的作用。特别是用淳酒和饮,其作用当必相得盖彰.  相似文献   

12.
酒病与解酒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酒病概念、酒病证治、解酒方药三个方面考察了历代酒病及解酒方药的发展概况。《灵枢·论勇》首论“酒悖”证候。“酒病”病名始见晋王叔和《脉经》,隋《诸病源候论》阐述酒病病因病理。金元时期李杲所论酒病证治于后世影响颇大。明万全提出酒伤五脏证治,张介宾论述酒厥证治。解酒药的记载始自《神农本草经》。通过考察得知,葛花、枳 子二药乃历代解酒常用药。葛花解酲汤系解酒名方。  相似文献   

13.
中国酒的起源很早,而药酒在中医药临床应用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周礼*天官下》曰:"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醍齐,五曰沉齐;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意思是授予管理酒事之官,如节度职,故用齐名(亦有人解释"齐"如"剂").《太平御览*卷八四三)解释为"色或如葱白,或如红赤,亦有泛清",说明了我国古代已有白酒、黄酒、露酒、果酒、药酒之分.《素问*汤液醪醴论》谓:"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表明古人制作醪醴饮用主要是为了强身.随着中草药知识的丰富,人们尝试用某些中草药配入酒中,而制成药酒.药酒将饮用的酒和治病强身的药融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5 方剂剂型 决定方剂剂型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根据病情需要而决定剂型,如病有轻重缓急,剂型有汤、丸、散、膏等不同。二是根据药物特性而决定剂型,因某类药物必须用汤剂才能发挥药效,而某些药物只有用散剂或丸剂才能发挥治疗效果。方剂组成以后,还要根据病情与药物特点制成一定的型态,称为剂型。方剂的剂型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宝贵的实践经验。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历代医家又有很多发展,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建国以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又研制了许多剂型如片剂、冲剂、注射剂等。5.1 汤剂 又称汤液,是将药物片剂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  相似文献   

15.
自从人类知道用火来加热处理食物后,逐步产生了药物的炮制,古称“炮炙”。现在则是指炮制技术的通称,《中国药典》(一九七七年版)统一改为炮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制半夏”的记载。到南北朝时期,我国第一部关于炮制技术的专著《雷公炮炙论》问世。标志着炮制技术的发展,当时已有了酒浸、酒炒、  相似文献   

16.
对《内经》酒疗养生方法和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认为《内经》对酒性的认识,是酒疗养生的理论基础;其中关于酒疗应用的记载,是古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应用酒疗养生之法时,应注意顺酒性、助酒势、借酒力。  相似文献   

17.
“制”的涵义,从广义讲有制造,制药的意思,故酒制,醋制乃是以酒或醋来炮制药材的总称。 酒和醋都是很好的溶媒,也是有效的药物。《炮炙大法》说:“醋取为用,无所不入”。在张仲景时代就有红兰花酒、栝蒌薤白白酒汤、半夏苦酒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的应用。所以酒和醋在古代医方中常作为溶媒,也作为药物使用。上古时代治病时汤液与酒剂并重,如《素问·汤液醪醴论》就是专门讨论汤、酒的应用,同书“玉版论要论”中也有“醪酒主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中的方药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岳氏治疗不育症的用药,从功效上言,总以调养肾精为要,善从精血互化、肝肾同源及脾肾互资的角度补益肾精;从药物性味言,寒温皆有,甘苦俱备,重视温补。同时善用酒品以温阳补虚,体现在种子方药多用酒制、种子方多以酒送服和创制温阳补虚的种子酒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有关酒之论述,以明酒之医理,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分析《黄帝内经》中酒之来源、酒本具之性能、上古之时酒疗之法,以及分析《伤寒杂病论》中以酒煎药、以酒炮制、以酒送服之相关功用,并附此二书中酒之禁忌,因酒致病之医案,来阐明酒之害。[结果]酒源于五谷,乃水谷之精,熟谷之液,其性剽悍滑利,为悍热之气,从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令络脉满而经脉虚,可先谷而出,壮人气,同时酒客禁甘、醉者禁刺。且酒广为之用,既能内服醪酒、外敷、外搽、药熨,又能煎煮、炮制、送服中药,可行气活血通脉、温阳散寒助药力,然过饮可招致临床病变。[结论]酒能治病,亦能致病,故人们切勿妄饮伤身而致病,医者临床上对酒当合理运用,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豆腐在餐桌上虽不算美味佳肴,但它却是家家户户喜爱的食品。人们仅知其营养价值,但它的药用价值及治疗疾病的效果,就未必人人尽知了。 自古就有用豆腐治疗顽疾的先例,如东汉名医张仲景曾用热豆腐敷贴全身,治疗酒醉死者,使其苏醒;三国时期神医华佗把豆腐切成片敷治杖疮青肿,疗效显著。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巨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豆腐的性味、功能、药用方法,都有较详细说明。 豆腐能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消渴止痢。有治赤眼、解硫磺、消酒毒、治疮痈等功效。近年来,人们发现,常吃豆腐对呼吸、消化、泌尿系统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