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干扰键对心电图波形振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心电图机均配有抗交流电干扰键(HUM)和抗肌电干扰键(EMG),使心电图清晰度明显提高。但抗干扰键滤波功能对心电图波形的振幅和形态也有影响,造成图形失真而影响诊断。我们测量68例受检者心电图使用抗干扰键前后12导联心电图波形振幅的变化,旨在研究抗干扰键对心电图波形的影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资料和方法 1.对象 随机选择68例病人,男38例,女30例,年龄18—76(平均49.5±12.6)岁。 2.方法 使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6353型3导心电图机,对受检者记录未杭干扰心电图、抗交流电干扰心电图和抗交流电干扰 抗肌电干扰心电图,分别测量各导联P波,QRS波群、T波振幅及ST段有变化导联的振幅,各导联连续测量3个波。 3.统计学处理 3组数据取(?)±s,进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方程分析,t检验。 结果 一、使用抗干扰键前后心电图波形振幅的变化(附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和评估正常人额面QRS电轴的年龄趋势以及对肢体导联QRS波振幅的影响。方法采集5360例(男性3614例、女性1746例,年龄范围18~84岁)正常健康人12导联心电图分为5个年龄组,计算和分析各年龄组额面QRS电轴的中位数以及肢体导联QRS波振幅的中位数和96%的正常范围上、下限。结果随年龄增长,男、女额面QRS中位数电轴一致性地逐渐向左(上)偏移大约27°(从70°偏移到43°,P<0.001)。Ⅰ和aVL导联的R波振幅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P<0.001),而下壁导联Ⅱ、Ⅲ和aVF的R波振幅随年龄增长显著降低(P>0.001)。肢体导联R波振幅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与额面QRS电轴的年龄趋势相一致。结论正常人额面QRS电轴随年龄增长逐渐向左(上)偏移,呈现明确的年龄趋势。QRS电轴的生理性演变可引起肢体导联QRS波振幅呈现明显的年龄差异。显然,把一个相同的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诊断标准应用到不同年龄组人群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QRS波群振幅的昼夜节律变化及与心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振幅昼夜节律变化及其与心率的相关性。方法24h动态记录36例健康者Ⅱ导联、Ⅴ1导联、Ⅴ5导联每小时最快、最慢心率时的QRS波群振幅数字和。将1d中24h分成4个时段,比较不同时段测量指标的变化及其与心率的相关性。结果在最慢心率时,Ⅱ导联和Ⅴ1导联QRS波群振幅均呈日高夜低节律变化,Ⅴ5导联与之相反;Ⅴ1和Ⅴ5导联振幅和以及3个导联振幅总和在601~1200时段及0001~0600时段高,1801~2400时段最低;在最快心率时未发现有类似变化。结论QRS波群振幅存在昼夜节律变化并与心率相关,不同导联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对 18例高血压心脏病合并房颤病人房颤转复前后的心电图进行比较 ,发现房颤时 Q RS波振幅较窦性心律时明显下降 ,Σ QRS平均下降 17.9% (182 .5± 40 .7比 14 9.2± 33.6 m m ,P <0 .0 5 )。同期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颤时 QRS波振幅降低与左室容积减少有关。建议对房颤状态下心电图判断左室肥厚的 QRS波振幅标准应相应降低 ,否则影响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正常中国人中,对标准导联和Mason-Likar导联所记录肢体导联心电图的波段进行定量比较。方法经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均正常者共84例,列为正常人。结果两类导联系统所记录的心电图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标准肢体导联相比,Mason-Likar肢体导联心电图的差异包括:①心电轴右偏,平均增加23.3±26.7度;②II、III和aVF导联中R波和QRS波振幅显著增加,ST段显著下移,III和aVF导联T波振幅降低或T波转为倒置,其中III导联变化最大;③I和aVL导联QRS波振幅显著增加,ST段显著上移伴T波振幅增加。与心电图改变有关的相关性包括:①R波振幅改变与QRS波电轴偏移存在相关性;②ST80ms和T波振幅与T波电轴偏移存在相关性,与QRS波振幅改变也存在相关性。结论应充分认识两类导联系统所记录心电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Liwen术式)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的一种创新方法。HOCM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是QRS波振幅增高。我们假设采用Liwen术式导致室间隔肥厚部位的变薄从而引起心电图(ECG)QRS波振幅的降低。 方法 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连续纳入肥厚型心肌病中心20例经过Liwen术式治疗的HOCM患者。术前以及术后每次随访(1周,1、2、3、6、12个月)均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心电图测量12导联心电图Q波、R波、S波振幅,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IVS)。计算心电图每个导联的QRS波振幅之和。QRS波振幅降低作为改善指标。 结果 在Liwen术式治疗后心电图QRS波振幅改善率最高的导联为V1和V2导联,分别为90%和85%。术前V1、V2导联的QRS波振幅与前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术后V1、V2导联QRS波振幅在随访期间明显降低。心电图QRS波振幅的改善可以反映术后IVS的逐渐变薄。 结论 心电图V1、V2导联的QRS波振幅降低可作为评价Liwen术式治疗HOCM室间隔变薄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抗干扰键对心电图波形影响的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家立 《心电学杂志》1998,17(4):249-250
抗干扰键是现代心电图机与传统心电图机主要区别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克服50Hz交流电和肌电对心电图描记波形产生毛刺的影响。然而,抗干扰键对心电图的正常描记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描记出来的心电图幅度比实际心电图幅度要低。田伟盟等的实测结果表明,抗交流键将使QRS波群振幅下降18.1%;抗交流键 抗肌电键将使QRS扩展波群振幅下降27.6%。这一结果是现代心电图机设计了抗交流电滤波器和抗肌电滤波器所致,但他没有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由于心电图幅度对正确诊断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心电图机操作者要对抗干扰键的正确操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详细分析了抗干扰键对心电图波形产生影响的原理,使广大的心电工作者能正确理解抗干扰键的作用原理,正确使用抗干扰键。  相似文献   

8.
QRS波振幅的形成机制一直无定论,但与心室壁的厚度和心室的半径明显相关。当心电图导联QRS波振幅增高时,常提示心室肥厚或扩大。而QRS波振幅降低形成低电压时则认为与心衰、心包积液、肺气肿等病因相关。心电图低电压分别有肢体导联低电压、胸前导联低电压,全导联低电压,而左胸导联低电压则提及较少。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心电图12导联QRS总振幅(简称∑QRS)的临床价值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极大关注。1982年Siegel与Roberts首先描述了∑QRS的测算方法,并指出∑QRS是反映主动脉瓣狭窄(AS)病人左室压力与跨瓣压差的一项预测指标。1983年Roberts与Waller报道∑QRS对心脏淀粉样变(CA)的诊断及预后估计具有一定价值。自1985年以来,一些作者相继报道∑QRS是诊断左心室肥大(LVH)的一项新的理想标准。本文拟就这几方面作一概述。一、∑QRS的测算方法及正常值遵照Siegel及Roberts提出的测量方法,即自R波顶峰至S波或q波(以振幅深者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QRS波振幅的形成机制一直无定论,但与心室壁的厚度和心室的半径明显相关.当心电图导联QRS波振幅增高时,常提示心室肥厚或扩大.而QRS波振幅降低形成低电压时则认为与心衰、心包积液、肺气肿等病因相关.心电图低电压分别有肢体导联低电压、胸前导联低电压,全导联低电压,而左胸导联低电压则提及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的改变特点进行分析并作出总结,探讨此种变化特点对康复指导的意义.方法 选取70例2017年2月-2019年8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根据本组患者的QRS波时限将其分成QRS波≥120 ms组(32例)和QRS波<120 ms组(38例),再选取40名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将其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观察并比较各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12导联QRS振幅之和),并对不同QRS波时限患者QRS总振幅、LVEDd、LVEF、LAD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 有明显的统计学意差异(P<0.05);观察组中,QRS波≥120 ms组患者QRS总振幅、LVEF均低于QRS波<120 ms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QRS波<120 m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左房内径(LA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其QRS波振幅随着时限的延长逐渐降低,且慢性心衰患者QRS波群振幅改变情况与其心功能的变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临床上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时,首先要详细掌握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改变情况的特点,并根据次特点为康复治疗的实施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半模拟"12导联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各波段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半模拟"12导联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异同之处,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比较200例正常人采用"半模拟"12导联及常规12导联记录的心电图各波段.结果"半模拟"12导联心电图无论是平卧位还是直立位,P波的形态、方向均几乎与常规一致,P波振幅普遍较常规增高,有8%的人直立位时表现为"肺型"P波;QRS波的形态在胸导联V1~V6及肢导联aVR与常规相似;在"半模拟"Ⅲ、aVF导联ST段表现与常规符合率较低(81.5~88%),其余导联的符合率较高,>90%.有少数受检者部分导联ST段压低≥0.05mV,无一例超过0.1mV.T波在平卧位"半模拟"Ⅰ、Ⅱ、V1~V6导联与常规导联符合率较高,为99%~100%;"半模拟"12导联未见异常U波出现.结论如果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标准,ST段压低超过0.1mV有病理意义的可能性大,胸导联QRS波形较肢导联QRS波形对室性心律失常定位较准确,出现异常U波有病理意义."半模拟"12导联心电图表现的左室肥大、右室肥大、异常深Q波不可轻率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波时限和QRS波群振幅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400例心力衰竭病人,按照P波时限大小的不同分为正常组及延长组,分别调查两组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QRS波群振幅、心脏彩超的各项指标,并对各组进行心功能分级,将数据记录对比分析。结果延长组与正常组相比,两组aVR导联QRS波群振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01);两组在血浆NT-proBNP水平对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延长组和正常组心功能等级各分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2)。结论结合P波时限及QRS波群振幅对基层医院心力衰竭病人的诊断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常成人右胸心电图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00例健康成人右胸心电图 QRS 波群形态的观察,发现正常成人右胸 V_3R导联86%呈 rS 形态,V_4R84%呈 rS 或 rSr’型,但 V_3R 导联100%呈起始 r 波。Q 波出现率在右胸侧壁导联有增加趋势,而终末 r 波自左向右有递增性改变的规律。笔者通过统计学分析还提出了 QRS 振幅、Q 波时限和 ST 段偏移幅度的95%可信限值,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特点。方法 对照分析了132例老年人器质性心脏病组引起的室性早搏及94例老年非心脏病组(对照组)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老年心脏病组室性早搏起源于左室98例,起源于右室34例;对照组起源于左室20例,起源于右室74例。老年人心脏病组室性早搏QRS波振幅〈20mV者占67.4%,时限〉0.12s者占77.3%,有切迹或呈错折波占87.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人心脏病室性早搏多起源于左室,QRS波振幅〈20mV,时限〉0.12s,形态有切迹或错折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室性早搏(室早)的心电图特征及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68例成功消融的右室流出道(RVOT)和左室流出道(LOVT)室早患者的图形,测量胸前导联 R/S值、R/S 转换部位、V2导联 QRS 波时限、V2导联 R 波振幅指数和 R 波时限指数,探讨其与射频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54例起源于 RVOT 与14例起源于 LVOT 的室早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RVOT 室早比 LVOT 室早时限更短(P <0.05),R/S 转换在 V1~V2导联的有12例,其中LVOT 11例,特异性91.67%,敏感性78.57%;转换在 V3导联的24例,其中 RVOT 21例,特异性87.50%,敏感性38.89%;转换在 V4~V6导联的为32例 RVOT 患者,特异性100%,敏感性59.26%;V2导联 R 波振幅指数和时限指数对 RVOT 室早的定位价值低于对 LVOT 室早的定位价值(P <0.05)。结论R/S 转换在 V2或 V2之前对 LVOT 的诊断价值大;转换在 V4或 V4之后对 ROVT 的诊断价值大;对于 R/S 转换在 V2~V3导联时,V2导联 QRS 波时限、R 波时限指数和 R 波振幅指数三个指标对确定室早的起源部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Madias的研究表明,12导联QRS波振幅之和(∑QRS)与体重的变化呈负相关:28例患者的平均体重从67.6kg增加到86.9kg时,∑QRS从120.2±41.6mV下降到54.8±26.9mV(p=0.0005)。体重与体表心电图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体重与胸导联V1 ̄V6导联的∑QRS相关性差,而与肢导、尤其是I和Ⅱ导联QRS波振幅明显相关。根据Kirchff’s第二电压理论:aVR=(I+Ⅱ)×1/2(右图),故单凭aVR导联QRS波振幅的变化则可监测患者体液潴留的动态改变。心衰患者心衰加  相似文献   

18.
左侧气胸的心电图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左侧气胸致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产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左侧气胸患者的心电图和X线胸片资料。结果50例(100%)均呈R波逆递增,V1 ̄V6导联QRS波平均振幅呈V2>V3>V4>V5。左侧胸导联低电压39例(78%),而II、III、aVF导联QRS波振幅全部>0.5mV。顺钟向转位38例(76%),胸导联QRS波振幅随呼吸周期性改变31例(62%),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与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胸导联R波逆递增是左侧气胸最重要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气胸的严重程度与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呈正比。  相似文献   

19.
<正>水肿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水肿均会使心电图肢体导联QRS波电压降低,肢体导联QRS波振幅与水肿的程度有明确的相关性。近期发现,仅用aVR单导联就可以代表6个肢体导联的振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12导联QRS总振幅(∑QRS)指标诊断左心室肥大(LVH)的价值。方法对2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有无LVH进行分组,并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将∑QRS与Sokolow、Cornell两种心电图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QRS与Sokolow、Cornell指标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②∑QRS用于诊断LVH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9.29%)和准确性(86.36%),优于Sokolow和Cornell指标。结论12导联∑QRS是诊断左心室肥大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