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B-231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MB-23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将螺旋藻多糖(PSP)与银杏叶提取物(GBE)按不同比例复合,并用不同浓度的复合制剂分别对细胞作用后,分别在48h、72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其生长抑制率。48h后,PI及AnnexinV-FITC/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其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复合螺旋藻多糖对人乳腺癌MB-231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复合组优于单一成分组,抑制生长效果与时间和剂量呈依赖关系;将人乳腺癌MB-231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复合螺旋藻多糖通过阻断细胞周期达到抑制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B-231细胞的生长的目的,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作用于肝癌耐药细胞系,探讨TET及其联合抗癌药物抑制肝癌耐药细胞系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DOX经TET或联合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处理后,MTT法检测肝癌耐药细胞抑制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的D值计算细胞内DOX的浓度,Fura-2/AM方法测细胞内Ca2+的浓度。结果:TET对BEL-7402/DOX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增加DOX对BEL-7402/DOX细胞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不同浓度的TET与DOX合用均可显著增加BEL-7402/DOX细胞内的DOX浓度(P<0.05~0.01)。浓度为5.0 mg/L、10.0 mg/L的TET均可显著降低BEL-7402/DOX细胞内的Ca2+浓度(P<0.05,P<0.01)。结论:TET及其联合抗癌药抑制肝癌耐药细胞系增殖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Ca2+浓度,阻抑信息传递,提高细胞内DOX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γ干扰素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影响及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Bel-7402细胞刺激其活化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加入γ干扰素同Bel-7402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经肝癌细胞Bel-7402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抗肿瘤的细胞毒效应细胞,CD4+/CD8+细胞比例偏移,CD8+T淋巴细胞增加,比例可以占到90%以上。扩增的CD8+T淋巴细胞能够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P<0.01)。γ干扰素(500 u/mL)的加入在效靶比20:1时,能够增强淋巴细胞对Bel-7402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低效靶比的情况下(5:1),淋巴细胞的数量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功能减弱(P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剂量螺旋藻多糖与银杏叶有效成分按不同比例复合,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以找到一种治疗肿瘤疾病的新途径.方法 中剂量100me/(kg·d)螺旋藻多糖与银杏叶有效成分按1:1、2:1和1:2的比例复合分别灌服小鼠,观察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螺旋藻多糖与银杏叶有效成分1:1比例复合组、2:1比例复合组和1:2比例复合组的抑瘤率分别比空白对照组提高39.436%(P<0.05)、25.121%(P<0.05)和36.680%(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和外周白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剂量螺旋藻多糖与银杏叶有效成分复合使用,对抑制小鼠S180肉瘤能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且对小鼠未见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螺旋藻多糖(PSP)对肝癌细胞增殖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BEL7404,用MTT法检测螺旋藻多糖作用于肝癌细胞BEL7404后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螺旋藻多糖对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有抑制作用;螺旋藻多糖作用于肝癌细胞BEL7404,随着螺旋藻多糖浓度的增加,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螺旋藻多糖能有效地抑制肝癌BEL7404的细胞增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可能与螺旋藻多糖使细胞Caspase-3的活化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粉防己碱对人肝癌7402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对人肝癌7402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粉防己碱对肝癌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粉防己碱对人肝癌7402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效应,利用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粉防己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粉防己碱对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MTT比色法、集落形成实验显示,粉防己碱对人肝癌7402细胞株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的特点,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术表明,粉防己碱可诱导7402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粉防己碱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粉防己碱对人肝癌7402细胞株增殖的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效应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蜂毒素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肝癌细胞BEL-7402体外培养,采用MTT法检测蜂毒素对其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蜂毒素对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蜂毒素体外能够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抑制细胞增殖核抗原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干扰细胞周期,使S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减少。[结论]蜂毒素具有抑制BEL-7402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和干扰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藤黄酸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新藤黄酸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MTT方法观察新藤黄酸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4、8、16、32 mg/kg剂量新藤黄酸作用于人肿瘤裸小鼠(BALB/c-nude)模型,观察新藤黄酸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MTT法显示新藤黄酸对培养的人肿瘤细胞(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卵巢癌细胞A2780)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72 h的IC50在1.75~3 μmol/L;8、16、32 mg/kg新藤黄酸iv给药,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肿瘤移植的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抑制肿瘤增长作用(P<0.05).但4~16 mg/kg剂量的新藤黄酸iv给药,对人肝癌Bel-7402肿瘤模型的抑制生长作用不明显.结论 新藤黄酸能够抑制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iv给药时对A549细胞肿瘤移植的模型小鼠肿瘤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旭东  张杰  初彦辉 《医学综述》2011,17(10):1559-1560
目的观察威灵仙对人肝癌Bel7402增殖及Bcl-xl、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肝癌Bel7402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威灵仙组,分别用普通培养液、氟尿嘧啶培养液、威灵仙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定威灵仙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体外生长抑制率,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细胞的Bcl-xl、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威灵仙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威灵仙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威灵仙可抑制Bcl-xl、Bcl-2蛋白的表达,威灵仙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威灵仙可抑制Bel7402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cl-xl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芎汤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活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给SD大鼠灌服芎汤超临界萃取部位(SFE)和大孔树脂分离得到的20%、40%乙醇洗脱部位(EE20、EE40部位),获得各部位含药血清,设置含药血清组、提取物组、顺铂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于人肝癌细胞BEL-7402,用MTT法测定各组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活力的影响。结果:芎汤EE20含药血清在低浓度时抑制作用明显,并随着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减弱;EE40部位含药血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对癌细胞增殖作用也越来越强,SFE部位含药血清对细胞无显著性作用;提取物对细胞的作用趋势与含药血清基本一致,但含药血清作用强于提取物。结论:芎汤EE20有效部位在低浓度时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其抗肿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人牙周膜细胞(PDL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组织块培养法培养人PDLCs,取第4代人PDLCs随机分为5组;①空白对照组(无GBE);②含1mg/mlGBE;③含0.1mg/mlGBE;④含0.01mg/mlGBE;⑤含0.01mg/mlGBE。以MTT法测定GBE对PDLCs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mg/mlGBE组抑制细胞增殖,0.1mg/mlGBE组在12、24、48h时均能促进细胞增殖,0.01mg/mlGBE组在48、72h时能促进细胞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0.001mg/mlGB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不同浓度GBE对人PDLCs增殖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原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技术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小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7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的PCNA、Nestin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并可见大量从背外侧角沿胼胝体排列的PCNA、Nestin阳性细胞;银杏叶提取物治疗28d,PCNA/Nestin双标细胞的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对BEL-7402细胞的生长抑制与生存素(Survivi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合成Survivin siRNA,以不同浓度转染BEL-7402细胞,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RT-PCR、Western-Blot检测BEL-7402细胞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BEL-7402细胞转染FAM荧光标记的siRNA后,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表达。分别以10、30、50nmol/LSurvivin siRNA转染细胞后,MTT测得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8.80±1.71)%,(54.50±1.16)%,(66.79±1.10)%,RT-PCR测得的Survivin mRNA表达分别为0.42±0.02,0.28±0.01,0.12±0.01,Western-Blot测得Survivin蛋白表达分别为0.55±0.04,0.32±0.02,0.21±0.02,三项指标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Survivin siRNA浓度的增加,细胞抑制率呈上升趋势,Survivin mR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呈浓度-效应关系。结论:Survivin siRNA能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与Survivin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白花丹醌单壁碳纳米管(plumbagin-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conjugate,PLB-SWNT)偶联物,考察其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和体外对人肝癌Bel一7402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作为偶联剂,通过酰胺化和酯化反应将PLB与SWNT偶联,制备PLB-SWNT偶联物,并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考察和分析所制备得到的偶联物的组成、结构和形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PLB-SWNT偶联物PLB含量,并以MTT比色法、HE染色法和TEM等方法对该偶联物体外抑制Bel-7402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①制备得到在水溶液中分散性较好的PLB-SWNT偶联物;②PLB-SWNT偶联物能够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结论:①以PEG和PLB对SWNT进行共价修饰,可以制备分散性良好的PLB—SWNT偶联物;②PLB-SWNT偶联物在体外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脑温状态下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脑缺血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诱导目标脑温,测定各组脑缺血组织Glu、Asp含量。结果:(1)与常温假手术组比较,常温脑缺血对照组及常温银杏叶组Glu、As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1)。(2)与常温脑缺血对照组比较,常温银杏叶组及亚低温脑缺血组Glu、As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3)与常温银杏叶组比较。轻度高温银杏叶组Glu、As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1);亚低温脑缺血组及亚低温银杏叶组Glu、As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0.001).(4)与亚低温脑缺血组比较,亚低温银杏叶组Glu、A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脑缺血时,GBE降低Glu“兴奋毒性”的作用受不同脑温的影响。常温状态下,GBE有降低Glu“兴奋毒性”的作用,从而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轻度高温状态下,GBE无此作用;而亚低温状态下,GBE的作用增强,从而增强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2)亚低温和GBE联合干预,降低Glu“兴奋毒性”,增强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亚低温作用为主,两种干预因素共同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甘草次酸-氟尿嘧啶类复合物-18β-甘草次酸酮-N-羟甲基-5-氟尿嘧啶(GA-Fu)的体外抗癌活性及细胞毒性。方法利用人肝癌多药耐药株Bel.7402细胞株,用MTT法观察GA—Fu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用正常肝细胞changliver测定GA-Fu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并与5.氟尿嘧啶进行对照。结果GA—Fu与5-氟尿嘧啶(5-Fu)在浓度为25~250μg/ml范围内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随浓度提高而增强,呈浓度依赖性。尤其在较高浓度(200~250斗g/m1)下,GA—Fu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的抑制率(46%-57%)明显高于对照物5.氟尿嘧啶(33%~39%)(P〈0.05);而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最高可达9.96%)则明显低于5-氟尿嘧啶(18.50%)(P〈0.05)。结论甘草次酸与抗癌药5-氟尿嘧啶进行耦合可提高5-氟尿嘧啶的抗癌活性并降低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这可能是产生抗癌协同及化疗增敏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为甘草次酸-氟尿嘧啶类偶合物中筛选新型肝靶向抗癌候选药物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人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ADM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研究TMP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ADM的逆转机制。方法将人肝癌细胞耐药株BEL-7402/ADM及其亲本细胞BEL-7402分为:亲本组、耐药组、逆转组(耐药+TMP)、阳性对照组(耐药+维拉帕米)、二抗阴性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流式细胞术对照观察TMP对BEL-7402/ADM中P-gp表达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耐药组显著高于亲本组(P〈0.01);耐药+TMP组和耐药+维拉帕米组均显著低于耐药组和亲本组(P〈0.01)。免疫组化SABC法显示耐药组P-gp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亲本组(P〈0.01);TMP组、维拉帕米组的P-gp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耐药组(P〈0.01)。结论 TMP能显著降低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ADM细胞表面P-gp的表达,增加阿霉素等化疗药物对BEL-7402/ADM的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提高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缬沙坦及中药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extract,GBE)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的影响,探讨三者单独应用及中西药联合应用时的异同,从而为GBE与卡托普利或缬沙坦联合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培养HBZY-1大鼠MC,分为9组(每组n=3):①正常对照(NC)组;②甘露醇(MA)组;③高糖(HG)组;④溶媒(DMSO)组;⑤GBE组;⑥卡托普利(Cap)组;⑦缬沙坦(Val)组;⑧GBE和卡托普利联合用药(GC)组;⑨GBE和缬沙坦联合用药(GV)组。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胞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抗氧化指标的水平,RT-PCR法测定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GBE、卡托普利、缬沙坦以及联合用药均可提高高糖环境中MC的抗氧化能力,且联合用药组的作用更强;GBE、卡托普利、缬沙坦以及联合用药均可抑制高糖诱导的TGF-β1mRNA水平上调,联合用药组作用较强。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时对大鼠MC的细胞保护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缬沙坦及中药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extract,GBE)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的影响,探讨三者单独应用及中西药联合应用时的异同,从而为GBE与卡托普利或缬沙坦联合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培养HBZY-1大鼠MC,分为9组(每组n=3):①正常对照(NC)组;②甘露醇(MA)组;③高糖(HG)组;④溶媒(DMSO)组;⑤GBE组;⑥卡托普利(Cap)组;⑦缬沙坦(Val)组;⑧GBE和卡托普利联合用药(GC)组;⑨GBE和缬沙坦联合用药(GV)组。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胞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抗氧化指标的水平,RT-PCR法测定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GBE、卡托普利、缬沙坦以及联合用药均可提高高糖环境中MC的抗氧化能力,且联合用药组的作用更强;GBE、卡托普利、缬沙坦以及联合用药均可抑制高糖诱导的TGF-β1mRNA水平上调,联合用药组作用较强。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时对大鼠MC的细胞保护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缬沙坦及中药银杏叶提取物(GBE)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肥大的影响,探讨三者单用及合用时的异同。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分为正常(NS)组、甘露醇(MA)组、高糖(HG)组、溶媒(DMSO)组、GBE组、卡托普利(Cap)组、缬沙坦(Val)组以及GBE和卡托普利联合用药(GC)组、GBE和缬沙坦联合用药(GV)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情况。结果对高糖引起的细胞肥大,GBE单用、GBE联合Cap、GBE联合Val均可有效逆转,而Cap和Val单用时无此作用;对高糖诱导的细胞增殖,Cap、Val单用以及GBE联合Cap、GBE联合Val均可使其逆转,但GBE对其无明显影响。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和卡托普利、缬沙坦联合应用时对大鼠MC的细胞保护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