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案,其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运重建,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病死率[1]。但近年来的临床数据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绞痛、胸闷、气促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2]。临床研究显示,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心绞痛等症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支架内狭窄。且有学者指出,即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严格采用内科药物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再狭窄的情况。另外,机体的炎症反应也会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疾病或再狭窄等情况,对患者的预后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在冠心病诊治中疗效及预后。方法经皮冠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患者31例,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75%者行PTCA和Stent术,术后观察患者心血管情况发生及预后。结果31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管腔狭窄≥75%为18例,13例行PTCA和支架术,大多数行PTCA及支架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支架内再狭窄2例,死亡5例。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可靠方法,冠脉介入治疗能明显减轻冠心病患者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处理策略,并观察治疗效果,为减少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52例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进行临床随访,其中46例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发生移植血管的再狭窄来我院进行复查和治疗。46例发生再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介入治疗组放置球囊膨胀狭窄血管,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在介入治疗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复方丹参滴丸用于抑制血管内膜细胞增殖、水蛭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比较两组患者移植血管狭窄程度的改善情况以及继续随访6个月是否发生再狭窄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再狭窄的患者经介入治疗放置支架后,与放置之前比较,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在随访6个月后,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低于单纯介入治疗组(P<0.05),延缓了狭窄的进展。同时统计支架内发生再狭窄的情况,中药结合介入治疗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例,而单纯介入治疗组发生直接内再狭窄8例,χ2=4.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发生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处理,在介入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在解决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同时预防了支架内再次狭窄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回顾所有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的总成功率为96.7%,术后随访结果显示,4个月后,1例患者发生了LAD支架再狭窄症状,需要再次接受治疗。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爱克塞尔支架EXCEL,山东吉威公司)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置入EXCEL支架51个,病变长度12~41mm,平均(21.2±4.3)mm,术前病变狭窄程度(82.9%±8.5%);血管直径(3.00±0.75)mm。结果:32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造影病变残余狭窄(4.8%±2.3%),支架覆盖病变完全,支架近、远端无夹层,血流TIMI3级。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无MACE发生。长期随访无死亡病例发生,2例再次发作心绞痛,其中1例再次接受PCI治疗。28例于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占7.14%。结论:国产EXCEL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冠心病患者中,36例为冠状动脉无狭窄,占30.00%;34例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占28.33%;21例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占17.50%;29例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占24.17%。84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硬斑块所占比例为9.52%;软斑块所占比例为75.00%;混合性斑块所占比例为15.48%。不同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的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与重度狭窄、混合性斑块与中度狭窄密切相关。结论 64层螺旋CT可以有效检测出冠状动脉成像斑块成分和狭窄程度,可应用于冠心病风险预测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支架内再狭窄成为重要的术后问题,大多数患者冠脉支架后不愿再进行冠脉造影复查,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冠状动脉的检查简便、快捷,且诊断准确性高,基本无创,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理想检查手段。本文分析1例典型的冠脉支架后再狭窄患者,探讨MSCTA对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临床Braunwald分级,并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16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二组:A组冠状动脉重度狭窄。B组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或中度狭窄。结果60例UAP患者中,A组45例(占75%),B组15例(占25%)。A组中Braunwald分级,ⅢA或ⅢB者17例(占37.8%),B组中2例(占13.3%)。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中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36例(占80.0%),明显高于B组2例(占13.3%P<0.05)。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0%和55%。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可对冠状动脉形态学进行良好评价,从而进行介入治疗的筛选。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异同。方法入选112名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重建237枚支架,评估再狭窄情况。结果 237枚支架中发现33例再狭窄;256层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为93.94%,特异性为91.18%,阳性预测值为63.27%,阴性预测值为98.94%,其中植入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内支架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植入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内支架。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尤其可作为植入于左主干、前降支近中段内的单支架植入术后的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发生梗死的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结果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96.6%,患者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为I级44例,0级14例,共使用75枚置入支架,术后患者血流TIMIⅢ级者56例,TIMIⅡ级2例,休克时间过长死亡1例,随访6个月-1年,2例患者出现支架再狭窄症状,经二次治疗后治愈,1例再次急性心肌梗死致死亡。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结果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相比较,以总结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结果经分析发现,64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中轻度冠状动脉狭窄、中度冠状动脉狭窄以及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1.79%、74.36%、89.74%,特异性分别为97.44%、98.72%、96.15%,准确率分别为96.15%、92.31%、89.74%,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1.27%。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诊断的准确率高,是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对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到我院使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102例冠心病疑似筛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有100检查成功,达到相关诊断要求。另外有62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其中包括51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并48支再狭窄;8例患者在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1例发生再狭窄;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2支发生闭塞;4例患者发现心肌桥,46例患者发现各种斑块80处。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清楚的显示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能够作为冠心病的筛查的有效手段,对于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斑块患者的诊断有突出优势,在心肌桥诊断方面比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更为准确有效,推荐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安景爱  周绍祥 《河北医药》2004,26(1):105-106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国内外在冠心病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各方面进展很快。近10年来尤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更为迅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其尚未下降的再狭窄率也成为目前的重要问题。尽管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能显著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支架植入术后仍有20%左右发生再狭窄。因此,再狭窄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80例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安全性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7.8%(176/180),术前动脉狭窄为(73.9±9.6)%,术后残余狭窄为(13.7±4.9)%。在围手术期间,患者发生病变相关性穿支动脉闭塞4例、高灌注2例。随访6~12个月,平均为(10.5±1.0)个月;血管再狭窄30例,占16.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卒中发生率为10例,占5.6%。结论临床上,对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在近期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法脱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洗脱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是介入心脏病领域又一个里程碑。国外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降低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发生率。在进行血管重建的冠心病患者中,约15%~20%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冠状动脉弥漫病变较多,狭窄程度严重,糖尿病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然而,有关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早期临床疗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选取116例接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治疗,为药物支架组;1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优势及临床筛查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临床疑有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6例患者原始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对近端冠状动脉均成功显示,对中远段的显示,原始横断面图像优于重建图像。16例支架置入者显示内支架22只;1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显示桥血管14条;35例MS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41处,冠状动脉混合性斑块53处,冠状动脉瘤状扩张31处。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技术为有效可靠的冠心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病变血管腔狭窄、硬化斑块及内支架、桥血管情况的评价有较高价值,是疑有冠心病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不同放射线的检查方法,在进行诊断冠心病患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是通过对临床这 90例冠心病患者,来进行 64排螺旋 CT冠脉成像以及常规冠状动脉的造影显示.结果 采用 64排螺旋 CT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为 93.2%.特异性为 91.3%,所以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钙化病变以及冠脉狭窄病变的显影有比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临床采用的 64排螺旋 CT冠脉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冠心病患者的无创检查,还能对冠脉支架患者进行手术后的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以下简称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2 0 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2 9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 .5 S螺旋扫描) ,分析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并分析管壁钙化和软性斑块,评价16层螺旋CT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价值。结果:在2 1例患者的15 2个节段(血管直径≥2 m m)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136节段(占83.9% )。对于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16层螺旋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 % (2 7/ 31)和96 .2 % (10 1/ 10 5 )。若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14个节段包括在内,则16层螺旋CT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为80 .0 % (2 7/ 35 )。此外,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钙化和软性斑块显示良好,对支架显示良好。结论: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诊断上,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可良好的显示冠状动脉软斑块和钙化,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危险性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技术及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36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CTA表现。结果心率变化是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保证的首要条件,有冠心病史的患者与冠脉狭窄>50%的相关性为83.3%(30/36)。结论 64排螺旋CT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在临床可以作为冠心病诊断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评估冠状动脉放置支架后通畅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3例冠状动脉置入支架术后患者,病史3~18个月.随访检查,先行128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查,检查结束后在1-2周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结果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63例患者接受置入支架93枚,有86枚支架图像显示清楚,其中68枚支架无狭窄,18枚支架再狭窄,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性高.敏感度:85.7%,特异度:95.8%,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95.8%,准确诊断指数为0.925,阳性似然比为20.41,阴性似然比为0.149,准确度为92.5%,Kappa值为0.79.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或再狭窄的无创性的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准确性高,能大部分取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