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散瘀清热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术后发热是常见症状 ,术后吸收热患者 ,一般第 4天体温恢复正常。但是如果仍然继续发热 ,应当及时处理 ,以防传变 ,采用散瘀清热法对预防和治疗术后发热具有积极的意义。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 为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1月住院骨科术后患者。入选标准 术后第 4天 ,体温在 37.5℃以上的患者 ,排除体温调节中枢损伤、使用激素及其他可影响体温的药物 ,其它器官感染的病例 ,伤口感染的病例 ,排除舌质红、无苔的阴虚患者。将 72例骨折术后第 4天体温 37.5℃以上的患者分为 2组 :治疗组 36例 ,其中肱骨骨折 3例 ,前臂骨折 4例 ,股骨…  相似文献   

2.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术后吸收热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吸收热是脑外科的常见症状,发热不但使全身的消耗增加,而且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及增高颅内压等,对脑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故迅速控制发热非常重要。笔者2005年6月~2007年12月采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术后发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神经外科病房,术后体温38~39.6℃,不包括术后感染患者,发热时间最长8d,  相似文献   

3.
骨科术后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发热的原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非感染性发热一般都不超过39℃,原因有术后吸收热、排异反应等,一般通过对症处理可取得较好疗效.有部分患者排除感染可能,术后5 d仍然发热患者,依照中医辨证多属于气阴两虚发热的类型,应用西药多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以鲜嫩的仙人掌肉质茎适量(去刺)捣烂成糊状,加硫酸镁粉35克拌匀,敷于患处并加固定,每天更换2~3次。治疗浅部急性化脓性疖肿22例,一般在敷药后1天其红、肿、热、痛明显减经,3~4天即可治愈;治疗10例阑尾脓肿、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则在敷药后2~3天红、肿、热、痛减轻,4~7天后炎症  相似文献   

5.
王健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08-1209
发热是骨科术后常见的症状,根据病原学检查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本案患者腰椎间盘术后第10天出现发热,实验室检查提示存在感染,初以头孢他啶治疗无效,之后联合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治疗亦无效,中医依据患者舌淡、苔滑、脉弦滑辨证为水饮内停、阳气郁遏,以温阳化饮为法,予以真武汤加茜草治疗,3剂热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6.
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是无菌术后2-4天常见症状,一般为中度发热(38℃),笔者用辨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开胸术后痰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开胸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氨溴索静滴;两组均治疗7~10d.结果 治疗组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改善及胸片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开胸术后痰潴留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辨证治疗骨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发热一般在术后 1~ 4天 ,多数为中度发热 (38℃左右 ) ,少数表现为高热或低热。近 2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骨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 45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全部为骨科四肢闭合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热病人 ,排除了使用激素及其他可影响体温的药物者 ,并排除了术后伤口感染者。如有下述条件之一者即作伤口感染处理 ,予以排除。 1伤口疼痛持续加重 ,局部红肿、热、痛、有波动感。 2术后 4天复查血常规 ,提示有感染迹象者。由于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9.
新癀片治疗会阴侧切术后发热肿胀痛5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会阴侧切术后肿胀疼痛是产科常见症状 ,经常给产妇带来痛苦和生活不便 ,且术后一般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等处理。但部分患者仍不能缓解局部伤口疼痛等症状。近年来我们采用中成药新癀片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 5 9例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均为在我院产科住院期间会阴侧切术后局部刀口疼痛发热患者116例 ,临床表现 :术后 1~ 4天发热 ( 38 1~ 39 2℃ ) ,加局部红肿 ,中性白细胞升高 ( 0 0 8~ 0 0 9)。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9例 ,年龄 2 2~ 34岁 ,平均 2 5岁 ;其中会阴侧切术 48…  相似文献   

10.
疟疾病人的治疗与护理中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诊断疟疾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三期,即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恶寒、寒战后体温上升很快达到42度,常伴恶心、呕吐、头疼,持续约1~6h后,出汗而热退 .实验室检查可在显微镜下查到血中的疟原虫,亦可经ICT试验快速检查.一般具有典型症状者,并能检出疟原虫时诊断不难.但临床上怀疑为疟疾,而未能检出疟原虫时, 可以用抗疟药试治,以作鉴别诊断.疟疾患者正确应用抗疟药物后即可不再发,而非疟疾的发热患者则仍发热.  相似文献   

11.
"甘温除热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  高萍  杭明富  李新华 《河南中医》2005,25(12):56-56
骨折术后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其原因有术后吸收热、术后切口感染等,通过对症处理可取得较好疗效。过了血肿吸收期、切口无感染的发热患者,多属于“气阴两虚发热”的类型,采用“甘温除热”的方法可取得良效。近年来,我们采用“甘温除热”的方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患者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收治了1例经彩色多普勒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经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导致门静脉主干血栓形成的患者,在陈绍宏教授的指导下,采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郑某,男,55岁。住院号100475。因脾切除术后发热20天,伴大量腹水6天,于1998年元月7日收入住院。患者于入院前20天因慢性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在某省级医院行脾切除术、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后次日出现午后至夜间中等度发热(T38~39.2℃),发热前伴轻度寒战。经静脉滴菌必治、替硝唑等抗感染治疗半月,发热症状未  相似文献   

13.
何如锋 《四川中医》1999,17(1):22-22
甘温除热法是用甘温药物治疗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首创于李东垣之《脾胃论》。笔者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期间,跟随著名热病专家陈绍定主任医师临床,应用此法治愈1例肝硬化牌切除术后发热,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5岁,因肝硬化牌切除术后发热20天于1998年1月7日入院。住院号:1000475。现病史:20天前因肝硬化失代偿,脾功能亢进,在省人民医院行“脾切除术”,“食道、胃底静脉缝扎术”。术后次日即出现发热,午后为甚,体温38~38.5℃,静滴各种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无效。术后13天出院。出院后仍发热,体温在37.5~38.5℃,…  相似文献   

14.
王桂芝  李小玲 《光明中医》2012,27(2):373-374
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发热一般在术后1~4天,多数为中度发热(38℃左右),少数表现为高热或低热[1].我科对2010年1月~12月60例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应用中医理论实施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续上期 )3 分期3.1 早期 本期一般为病初的 1~ 7天。起病急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体温一般 >38℃ ,半数以上的患者伴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有干咳、胸痛、腹泻等症状 ;但少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肺部体征多不明显 ,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胸片肺部阴影早在发病第 2天即可出现 ,平均在 4天时出现 ,95 %以上的患者在病程 7天内出现阳性改变。本期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疫毒之邪外受 ,正邪交争 ,实多而虚少。邪盛表现为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疫邪犯肺而干咳 ;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口渴。3.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治疗骨科骨折术后血虚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科骨折术后血虚发热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测量两组患者体温,抽血复查血常规,记录Hb数值,统计患者血虚发热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患者第3天、第5天的体温与第1天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5日体温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3天、第5天Hb值与第1天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5天Hb值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虚发热症状评分均有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补血汤治疗骨科骨折术后血虚发热型患者效果明显,为经典基础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低热是手术后康复期的一个临床特点。经围术期使用抗生素,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吸收热低于38℃,且在2-3天趋于正常。妇科术后发热多是指术后5-7天,甚至2周以上仍发热,体温在37.5℃以上,甚至40℃。造成妇科术后发热的原因多为手术后感染所致创口局部化脓,或并发其他部位感染,用抗生素治疗多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杜江  王城  王崇树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169-1169,1174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胃肠道肿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 60例胃肠道肿瘤合并 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治疗组予痰热清注射液 20ml入液静滴.疗程 5~ 7d.结果 痰热清注射液能减轻胃肠道肿瘤合并 COPD患者术后的咳嗽症状,明显缓解咯痰不利,对发热、呼吸困难、体征及血象方面则影响不大.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能缓解胃肠道肿瘤合并 COPD患者术后的咳嗽、咯痰症状,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是骨伤科无菌手术后1~5天患者常见临床症状 ,多为中度发热(38℃左右) ,但少数患者亦会出现39℃以上的高热 ,患者多有一定不适感觉 ,我们用清热饮处理此类发热 ,有积极意义。1995年10月~2000年12月 ,笔者采用自拟清热饮治疗骨伤科术后非感染性发热91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病例选择182例全部为骨伤科闭合性损伤后行手术治疗 ,术后出现发热的病例。排除体温调节中枢损伤、使用激素及其它可影响体温药物、其它器官感染的病例、伤口感染病例(如有下述条件之一者即作伤口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后痰潴留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痰热清注射液入液静滴,对照组予以沐舒坦静推。两组均治疗7~10d,观察两组咳嗽、咯痰及发热等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发热、咳嗽、咯痰、发热等症状改善及胸片好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治疗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后痰潴留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