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三七总皂甙预处理组(P组)和假手术组(S组)。3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24h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B及ICAM—1的表达;用髓过氧化酶法(MPO)定量测定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抽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N组供肝再灌注后2h NF—κB的活性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肝组织ICAM—1的表达在再灌注后2h开始增高,6h达到高峰,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增加和肝损伤有相关性。但P组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时刺激NF—κB的活化,启动ICAM—1的表达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三七总皂甙能显著降低再灌注时供肝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P-选择素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l组:假手术组(10只),2组:缺血组(20只),3组:缺血再灌注组(30只),4组:缬沙坦组(30只)。其中1,2,3组用生理盐水2ml每天灌胃,4组用缬沙坦20mg/kg每天灌胃。共灌胃4周制作模型。1组只穿线不结扎。2组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和60min各10只。3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分别再灌注60、120和360min各10只。4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分别再灌注60、120和360min各10只。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清P-选择素浓度。观察缬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在缬沙坦组及缺血再灌注组P-选择素逐渐升高(P〈0.05或P〈0.01)。缬沙坦组较缺血再灌注组P-选择素降低(P〈0.01)。缬沙坦可以减少P-选择素的释放。结论缬沙坦可以减轻MIRI,可能通过减少P-选择素的释放,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肝切除术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2例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2),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测定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件。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照组的ALT、AST水平及MDA含量明显高于试验组(P〈0.01或P〈0.05),SOD活性及PMN计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PMN在肝脏内的聚集进而调节肝组织氧化与抗氧化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再灌注1、3h)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通过检测再灌注早期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肺组织中SOD、CAT、MDA、MPO的含量来评价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的保护作用。结果姜黄素可减少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肺间隔的水肿和肺泡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渗出。姜黄素提高了早期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SOD、CAT含量,降低了肺组织中MDA、MPO含量。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的生成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在早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了对肺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静脉、肝动脉双重血流同时开放对大鼠肝移植胆道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双重血流同时开放组(P组)、门静脉先开放组(N组)和假手术对照组(S组)。供肝再灌注后检测血清ALT、AST、GGT、AKP、TBiL及DBiL水平,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RT-PCR法检测胆管组织TNF-α mRNA表达。结果肝脏再灌注后6h及24h两个时点P组的GGT水平明显低于N组水平(P〈0.05);肝脏再灌注后24h,P组的AKP、TBiL、DBiL水平及胆管损伤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N组水平(P〈0.05);再灌注后6h,N组大鼠肝组织的MPO含量明显高于P组(P〈0.05);供肝再灌注后2h、6h,P组大鼠肝组织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门静脉、肝动脉双重血流同时开放,有利于减轻肝移植物胆管组织的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TNF-α表达水平的降低以及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再灌注1、3 h)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通过检测再灌注早期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肺组织中SOD、CAT、MDA、MPO的含量来评价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的保护作用.结果 姜黄素可减少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肺间隔的水肿和肺泡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渗出.姜黄素提高了早期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SOD、CAT含量,降低了肺组织中MDA、MPO含量.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的生成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在早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了对肺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再灌注1、3 h)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通过检测再灌注早期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肺组织中SOD、CAT、MDA、MPO的含量来评价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的保护作用.结果 姜黄素可减少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肺间隔的水肿和肺泡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渗出.姜黄素提高了早期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SOD、CAT含量,降低了肺组织中MDA、MPO含量.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的生成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在早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了对肺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再灌注1、3 h)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通过检测再灌注早期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肺组织中SOD、CAT、MDA、MPO的含量来评价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的保护作用.结果 姜黄素可减少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肺间隔的水肿和肺泡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渗出.姜黄素提高了早期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SOD、CAT含量,降低了肺组织中MDA、MPO含量.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的生成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在早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了对肺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再灌注1、3 h)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通过检测再灌注早期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肺组织中SOD、CAT、MDA、MPO的含量来评价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的保护作用.结果 姜黄素可减少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肺间隔的水肿和肺泡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渗出.姜黄素提高了早期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SOD、CAT含量,降低了肺组织中MDA、MPO含量.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的生成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在早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了对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再灌注1、3 h)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通过检测再灌注早期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肺组织中SOD、CAT、MDA、MPO的含量来评价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的保护作用.结果 姜黄素可减少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肺间隔的水肿和肺泡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渗出.姜黄素提高了早期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SOD、CAT含量,降低了肺组织中MDA、MPO含量.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的生成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在早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了对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晚期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18例,健康对照者20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含量;同时检测各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HMGB1检出含量在乙型肝炎患者慢性重型肝炎组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与慢性重型肝炎组、慢性肝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检出含量与外周血TBIL、AST/ALT、HA及PⅢNP均呈正相关(r=0.865,0.646,0.783,0.662,P<0.01),与PTA及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915,-0.852,P<0.01).结论 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HMGB1含量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HMGB1也是辅助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并发NAFL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16只,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只。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125mg/(kg·d)灌胃治疗。于实验第16(治疗后8周)、20周(治疗后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脂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形态,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UCP-2蛋白和UC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肝脏于第16周末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第20周末出现严重脂肪变性;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P均〈0.01),UCP-2mRNA表达于第16周末[(1.789±0.301)VS(0.245±0.087),t=11.02,P〈0.011和20周末[(1.989±0.207)VS(0.262±0.058),t=17.93,P〈0.01]均高于正常组,以20周末更为明显。在16周末(治疗后8周)和20周末(治疗后12周),治疗组大鼠血清转氨酶、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1或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治疗组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在16周末和20周末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UCP.2mRNA表达在16周末[(0.665±0.088)VS(1.789±0.301),t=7.81,P〈0.01]和20周末[(0.610±0.102)VS(1.989±0.207),t=9.98,P〈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T2DM并发NAFLD大鼠肝脏脂肪含量,调控肝脏UCP-2的适度表达,对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mad2/3在沙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内表达及氟桂利嗪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35只沙鼠随机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氟桂利嗪治疗组3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0min再灌注1d、3d、7d各时间点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沙鼠脑内smad2/3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沙鼠脑内smad2/3弱阳性表达,而缺血再灌注1d、3d、7d后沙鼠脑内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桂利嗪治疗组smad2/3的表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鼠脑内有smad2/3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smad2/3表达上调;氟桂利嗪干预后,其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多脏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Operated,SO)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组,每组各10只。采用Pringle法制备大鼠肝I/R损伤模型。肝缺血30 min、再灌注2 h(SO组除外),UTI组缺血前预处理UTI(3万 U/kg)。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和肝、肾、心肌组织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观察尿量和肝、肾、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I/R组血清ALT、AST、Cr、BUN、MDA及肝、肾、心肌组织MDA含量均高于SO组(P<0.05),血清和肝、肾、心肌组织SOD、GSH-Px、GSH、LDH含量均低于SO组(P<0.05);UTI组血清ALT、AST、Cr、BUN、MDA及肝、肾、心肌组织MDA水平均低于I/R组(P<0.05),血清和肝、肾、心肌组织SOD、GSH-Px、GSH、LDH含量均高于I/R组(P<0.05)。I/R组尿量少于SO组(P<0.05),UTI组尿量多于I/R组(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I/R组肝肾组织有明显的组织损伤,心肌未见明显的组织损伤。UTI组肝肾组织结构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乌司他丁预处理对大鼠肝I/R后多脏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提取物预防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无水乙醇灌胃13w,EGB采用预防性给药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肝组织中血红素氧化酶-1(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酒精组相比,EGB组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非常显著降低(P<0.01);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较酒精组均显著升高(P<0.05);此外,EGB可以诱导HO-1mRNA高表达。结论:EGB通过减少酒精所致GSH的耗竭,增加抗氧化物质活性或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预防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预防严重肝脏创伤后继发性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以某院收治的19例创伤性肝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用糖皮质激素)和对照组(未用糖皮质激素),在用药前、后不同时期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和乳酸脱氢酶(LDH),于术中及术后第2~3d(活检)取肝组织观察两组病理变化。结果 肝脏损伤早期两组ALT及LDH均升高,随时间延长治疗组明显下降,对照组则进一步升高;ALb虽在正常范围,但对照组呈下降趋势,而治疗组未下降;两组AST无明显变化。治疗组肝脏病理改变轻于对照组。结论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严重肝脏创伤治疗可减轻肝脏继发性损害,且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奥曲肽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后心肌细胞的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ring's兔肝脏再灌注模型,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8只;A组(假手术组)、B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C组(奥曲肽预适应组).3组动物肝门阻断前(T1),阻断后30 min(T2),再灌注60 min(T3),120 min(T4),240 min(T5)采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再灌240 min切取心脏组织行MDA、SOD水平监测,同时制作病理切片,电镜观察奥曲肽对HIRI后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1)阻断前3组CK-MB、LD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缺血30min开始各时点B组、C组CK-MB、LDH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又低于B组(P<0.05);LDH、CK-MB的高峰分别120 min、240 min.(2)从缺血30 min开始各时点血浆MDA及SOD水平与再灌注后240 min的心肌MDA及SOD值比较:MDA:与A组比较,B组、C组明显高于A组(P<0.05),与B组比较,C组明显低于B组(P<0.05);SOD:与A组比较,B组、C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C组明显高于B组(P<0.05).(3)C组超微结构较B组明显改善.结论 奥曲肽具有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能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发生应激性肝脏损害(HSI)的机制及与肠黏膜屏障损伤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GET)的关系。方法用改良Allen法建立TBI模型。40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TBI后6、12、24、48小时时相组。测定肝血清酶、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浆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观察肝组织和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TBI早期,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NF-α及LPS水平均升高,肝组织SOD减少、MDA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TBI各组LPS与肝血清酶、TNF-α及MD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OD呈显著负相关(P〈0.05);TBI各组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和肠黏膜上皮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结论TBI早期即出现肝脏和肠黏膜上皮的应激性损伤,HSI与GET和氧化应激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Effects of glycyrrhizin (GR) on an injury of the liver caus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t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liver ischemia-reperfusion model, levels of serum AST, ALT and LDH, lipid peroxides in the liver tissue, and bloo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 the contrary, total glutathione content in the liver tissue was decreased. When rats were given GR 100 mg/kg for 10 days, GR suppressed the elevation of the lipid peroxide level, serum AST, ALT, LDH level, and the decrease in glutathione cont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erfusion.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GR was similar with that of -tocopherol (VE). GR showed neither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nor 5,5-dimethyl-1-pyrroline-N-oxide (DMPO)-OOH radical-trapping ability, but exhibited DMPO-OH radical-trapping action, while, VE exhibited both DPPH and DMPO-OOH radical-trapping abilit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droxyl radical trapping action of GR is the likely mechanism suppressing liver injury caus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肝切除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行肝切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肝门阻断前48h,实验组给予奥曲肽2μg/(kg·6h)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6h皮下注射预处理;采用Pringle手法阻断第一肝门,行肝切除术。测定术前及术后第3、7、11天肝功能状况;测定术前及术后1h血浆MDA、TNF-α水平;手术结束时肝组织活检,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第3、7天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1h血浆MDA及TNF-α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肝细胞组织病理学变化轻,术后肝功能复常时间较短。结论奥曲肽预处理对肝切除时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介质产生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