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疗效.方法 对9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NPE患儿在降颅压、血管活性药物或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循环、容量支持及给予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的同时,于NPE早期进行气管插管,给予同步间隙指令性通气(SIMV)和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吸气峰压(PIP)20~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PEEP 6~10 cm H,O,频率20~40次,/min,呼吸比(I:E)1:1.0~1.2],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其中4例联合使用冰帽及水循环式降温毯行物理降温.结果 行SIMV联合PEEP治疗后,9例患儿缺氧症状迅速改善、经皮脉搏氧饱和度达90%的时间最短10 min,最长30 min,平均17.2 min,两肺湿Ⅱ罗音完全消失时间30~120min,平均60min.待病情稳定后所有患儿的PEEP及其他参数逐渐下调,机械通气最短40 h,最长80 h,平均71 h,全部患儿无一例死亡.结论 对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NPE患儿应及早气管插管,采用PEEP通气方式,可明显降低患儿早期病死率,待病情控制后应适时、及早撤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这一通气策略在先天性重症膈疝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本院1985年1月到2007年5月的33例重症膈疝患儿,按通气方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4例,平均气道峰压PIP≥30cm H2O,尽可能保证较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较高的pH值.第二阶段19例,术前患儿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通气策略:控制PIP≤22cm H2O,保证导管前SaO2≥80%,PaCO2≤60mmHg,对导管后氧饱和度放宽标准,如果患儿导管前SaO2<80%或PaCO2>60mmHg,则应用高频通气,以出院患儿生存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两个阶段患儿胎龄、体重、疾病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阶段患儿生存率50%,第二阶段为84.2%;气道峰压,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阶段术前有2例发生气胸,术后患儿死亡,第二阶段则无类似气道损伤发生.延期手术/急诊手术组生存率为77.2%/65.4%(P>0.05).11例患儿进行了高频通气.8例患儿吸入NO,仅短时提高SaO2,但肺动脉高压未缓解.结论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配合低压高频通气可以明显减少医源性气道损伤,提高重症膈疝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特点和死亡高危因素分析.方法2010年3月至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42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根据患儿预后分为死亡组(A组)26例和存活组(B组)16例,对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参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组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及氧合指数分别为(15.68 ±2.26)cm H2O、0.89±0.25、(216.7±156.3)mm Hg,而B组为(9.60±0.98)cm H2O、0.76±0.27、(349.8±120.9)mm Hg.A组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07,P=0.037),氧合指数明显低于B组(P=0.009).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白细胞计数、血糖、心率、乳酸水平、CK-MB、肺出血、循环衰竭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组患儿机械通气参数较高,提示预后不良.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心率快,白细胞计数高,血糖、乳酸、CK-MB水平高,肺出血、循环衰竭发生率高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Wang Y  Lu ZJ  Lu GP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514-519
目的 观察采用肺复张策略(RM)联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儿童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耐受性,探索在ALI患儿中建立合理的机械通气模式.方法 前瞻性观察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15例ALI患儿,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所制定,给予小潮气量联合RM的通气方式.实施RM时采用持续肺膨胀(SI)法,每8小时进行1次,共5 d.于入组的第1天,第3天,第5天记录当天第1次RM后的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入组1周内复查胸片,随访患儿的上机时间及预后..结果 第1、3、5天复张前的PaO2/FiO2(P/F)比值分别为243.8 mm Hg(1 mm Hg=0.133 kPa)、281.8 mm Hg及309.9 mm Hg,复张后1 h的P/F比值相应为300.5 mm Hg、333.4 mm Hg及363.7 mm Hg,较复张前有显著上升(P<0.01);入组第1、3、5天复张前的呼吸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为0.762 ml/(cm H2O·kg)(1 cm H2O=0.098 kPa)、0.835ml/(cm H2O·kg)及0.928 ml/(cm H2O·kg),整体也呈逐渐递增表现(P<0.05);复张后患儿的心率及血压有轻度波动,但均能于复张后15 min恢复至复张前水平,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RM后患儿胸片表现的好转率为93.3%,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0.15±4.3)d,死亡率为13.3%.结论 RM联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可以改善ALI患儿的氧合功能并提高其肺顺应性,患儿的耐受性良好,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机械通气后远期肺功能随访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了解新生儿机械通气对远期肺功能及反复呼吸道疾病影响。方法 新生儿期用呼吸机治疗16例患儿 ,8年后对其进行随访 ,并作肺功能检测。结果  5 0 %患儿有反复呼吸道疾病症状 ,75 %患儿肺功能异常 ,其中残气量 /肺总量 (RV/TLC)为 5 6 .2 5 %、肺活量 2 5 %时最大呼气流量 (Vmax 2 5 )为 4 3.7%、特殊呼吸道阻力 (sRaw)及特殊呼吸道传导 (sGaw)均为 5 0 %。吸气峰压 (PIP) >2 5cmH2 O组用力肺活量中期平均呼气流速 (FEF 2 5 %~ 75 % )及 5 0 %用力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 (Vmax 5 0 )低于PIP <2 5cmH2 O组。呼气末正压 (PEEP)≤ 4cmH2 O组sRaw >4cmH2 O组。结论 新生儿机械通气可影响远期肺功能。较高PIP或过低PEEP可引起肺损伤 ,从而引起呼吸道阻力增加 ,呼吸道高反应。而儿童期反复呼吸道疾病可能与肺损伤后支气管反应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收治的4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机械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A组)和传统通气组(B组).A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模式,潮气量6~7 ml/kg,吸气峰压≤30 cm H2O(1 cm H2O=0.133 kPa),应用相对较高的呼气末正压(PEEP),调节吸人氧分数(FiO2)及PEEP以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90%.B组采用传统通气模式,潮气量8~12 ml/kg,PEEP 2~6 cm H2O,调节FiO2以维持SpO2高于90%.观察2组潮气量、PEEP、动脉血气、病死率及入PICU 28 d内自主呼吸天数.结果 A组潮气量(7.09±1.66)ml/kg,PEEP(7.15±2.08)cm H2O;B组潮气量(9.82±2.31)ml/kg,PEEP(5.40±1.84)cm H2O;A组潮气量较B组显著降低(P=0.001),PEEP较B组显著升高(P=0.021).A组病死率30.3%,自主呼吸天数(10.88±8.84)d;B组病死率60.0%,自主呼吸天数(8.40±10.86)d;两组在病死率与自主呼吸天数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可能优于传统通气模式,但确定结论尚需进一步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正常肺功能手术患儿呼吸力学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肺功能正常的骨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LV组:小潮气量7 mL/kg, LVP5组:小潮气量7mL/kg+5cm H2O PEEP,LVP10组:小潮气量7 mL/kg+10cm H2O PEEP,CV组:常规潮气量10mL/kg。分别于机械通气30min及1 h后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监测呼吸指数、氧合指数、A-aDo2、Cs、Cd,同时记录Peak、Plate数值。结果 LVP10组中T1和T2两个时间段的Peak值和Plat值明显高于其他三组,LVP5组中Cs、Cd明显高于其他三组,LV组Cs、Cd高于CV组,LV组OI明显高于其余三组,RI明显低于其他三组,A-aDO2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mL/kg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正常肺功能患儿有肺保护作用,小潮气量复合5cm H2O低PEEP能够增加肺部顺应性,但未增加肺氧合功能。小潮气量复合10cm H2O高PEEP未发现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分组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以指导临床随访。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先天性膈疝(左后外侧疝)行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临床症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肺功能、胸片、肺动脉压和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以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准,轻症组仅1例患儿体重低于中位数而其身高在中位数,重症组5例中,1例患儿体重低于中位数,2例患儿身高低于中位数。轻症组术后1个月肺功能异常主要以阻塞性病变为主,手术2个月后部分患儿肺功能可恢复正常;而重症组术后1个月主要表现为混合性病变,手术2个月后主要表现为阻塞性病变。轻症组仅1例有肺不张,而重症组4例有肺不张。轻症组胸片肺渗出吸收早于重症组,肺动脉高压程度更轻,恢复更快。结论膈疝患儿在术后仍然存在各种肺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炎都是影响肺功能恢复的因素,胸片和心脏彩超可辅助评估术后肺功能和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5日至2009年12月3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共收治2009甲型H1N1流感(甲流)危重确诊患儿12例~([1]),平均年龄3岁2个月(16个月~8岁),全部病例均有重症肺炎和低氧性呼吸衰竭,6例出现肺气漏,其中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给予机械通气6例,氧合指数(PiO_2/FiO_2)87~148(平均105.5),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60%~100%,PIP28~40 cm H_2O(平均32.3 cm H_2O,1 cm H_2O=0.098 kPa),PEEP 10~20 cm H_2O,机械通气时间6~44 d(平均15.5 d).  相似文献   

10.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将66例ARDS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S制剂猪肺磷脂注射液1剂.观察二组肺氧合功能改变.对二组患儿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用氧天数和呼吸机参数[包括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呼吸道压(MAP)和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经PS治疗后,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雎比值[a/A p(O2)]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氧合指数(O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观察组呼吸机参数PIP、MAP和Fi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具有显著件差异(Pa<0.005);观察组PEE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PS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ARDS新生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缩短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后肺功能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门诊随访并行肺功能检查的膈疝患儿肺功能数据,同时收集患儿治疗时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膈疝类型、Apgar评分、出生体重、肝脏位置、血气分析、呼吸机维持时间和住院周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男19例,女26例;左侧膈疝39例,右侧6例。共行89次肺功能检查,随访时间为(9.3±7.3)个月,20例患儿行1次检查,25例行2次及以上检查。以最近一次肺功能检查数据为准,45例患儿中呼吸功能正常者有7例(15.6%),呼吸功能存在异常组有38例(84.4%)。肺功能检查表现为潮气呼吸功能正常、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分别为10次、62次、11次和6次。肺功能检查时间、膈疝类型和肝脏疝入情况与肺功能检查结果存在相关性(P<0.05)。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儿的月龄相比,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组患儿的月龄较大[(8.9±6.9)个月比(1.3±0.5)个月,P=0.001]。25例接受多次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其"达峰时间比"和"达容时间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部分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后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异常,需给予高度重视;年龄、膈疝类型和肝脏疝入情况可能是影响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对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产儿机械通气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早产儿均采用SIMV或IMV模式通气,根据PEEP水平将其分为低PEEP组(PEEP≤3cm H2O)和中PEEP组(PEEP>3 cm H2O),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早产儿的心脏泵血功能指标及各瓣口流速指标,比较两组间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低PEEP组左室泵血功能明显较中PEEP组高(P<0.01);低PEEP组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明显高于中PEEP组(P<0.01),而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PEEP组二、三尖瓣E峰值均高于中PEEP组(P<0.01),但A峰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前者二、三尖瓣E/A值均较后者高(P<0.05).结论 机械通气中PEEP主要影响左室泵血功能、全心舒张功能、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及二、三尖瓣E峰值.  相似文献   

13.
咪达唑仑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苯巴比妥和咪迭唑仑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上存在人机对抗、抽搐以致呼吸机参数下调困难、血氧饱和度不稳定而需用镇静药物治疗的253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根据使用镇静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咪达唑仑组n=127)和对照组(苯巴比妥组n=126);(1)比较两组用药0.5、6、12、24及48 h机械通气参数(PIP、PEEP、FiO2)和患儿平均血压、心率及血气分析;(2)通过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评价两组患儿用药后0.5、6、12、24、48 h的疼痛行为反应评分;(3)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1)咪达唑仑组PIP、PEEP、FiO2在用药后迅速下调,与苯巴比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用药30 min后,疼痛行为反应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后各时段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苯巴比妥相比,咪达唑仑能降低呼吸机参数(PIP、PEEP、FiO2),改善患儿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机械通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采用机械通气治愈10例危重哮喘持续状态患儿.全身衰竭,中枢性呼衰或呼吸肌疲劳,吸气相呼吸音消失,严重意识障碍,Wood 评分≥8分或>7分伴PCO_2>7.99kPα为机械通气主要指征.治疗中需雄持pH>7.25并给予足够潮气量以尽快改善缺氧.PIP>50cmH_2O,合并症发生机会加多.故可允许有轻度CO_2潴留.应用CPAP 或PEEP 可对抗内源性PEEP,减少呼吸功的消耗.常频机械通气疗效欠佳者可试用高频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不同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婴幼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婴幼儿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应用低、中、高三种水平PEEP(3、6、9 cmH2O,l cmH2O=0.098 kPa)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均采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模式,小潮气量(6 ~8 ml/kg)通气策略,同时根据美国危重病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协会2009年颁布的脓毒性休克指南指导液体复苏.监测3组患儿上机后6、24、48 h氧合指数(OI)、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dyn)、心脏指数(CI)的变化并统计每例患儿的液体入/出量,比较3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机械通气后6h开始,中、高PEEP组OI、Cdyn均明显好转,与低PEE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低PEEP组CI明显高于高PEEP组,液体入量少于高PE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液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PEEP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5.40±0.61)d]、PICU住院时间[(7.00±0.61)d]均短于高、低PEEP两组[(6.23±0.90)d、(7.51±1.09)d;(8.23-±0.90)d、(9.14±1.21)d](P均<0.01);3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PEEP能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儿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血流动力学无严重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重症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术后需要长时间机械辅助呼吸 (≥ 3d)患儿呼吸机的合理应用。回顾性分析95 0例先心病患儿术后需要机械辅助呼吸≥ 3d的原因、相应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1.重症先心病及体外循环时间长的患儿需要较长时间机械辅助呼吸 ,且术后并发症多 (P <0 .0 1)。 2 .6 2例术后需要机械通气≥ 3d(占 6 .5 3% ) ,3d内不能顺利脱离呼吸机的原因 :脑水肿 2例 ,血压不稳定 (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水肿 ) 30例 ,血压不稳定 +低氧血症8例 ,单纯低氧血症 (肺炎、肺水肿 ) 9例 ,肺高压危象 13例。其中 4 1例一次撤机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常频通气(SIMV模式)治疗的64例重症早产儿RDS临床资料,按患儿所应用的通气策略分成研究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36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通气策略,2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患儿极期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FiO2)、吸气时间(Ti)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R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儿极期动脉血pH值、氧分压(PO2)均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发生率、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肺出血、慢性肺疾病(CLD)、动脉导管未闭(PDA)、脑室内出血(IVH)等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早产儿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可显著降低VALI的发生率,缩短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不增加CLD、PDA、IVH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CDH)手术后患儿近期肺功能情况,探索影响肺功能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随访。方法 以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CDH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经手术修补治疗,并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时间中位数为术后1.6个月(最长18个月,最短11 d),按照肺功能结果分为肺功能正常组、肺功能异常组(包括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限制性通气功能异常、混合性通气功能异常)。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产前诊断时间、肝脏疝入情况、缺损大小、手术时机、用氧时长等)的差异。结果 共32例CDH患儿纳入分析,其中肺功能正常5例(15.6%),肺功能异常27例(84.4%)。以第1次肺功能测定结果为准,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20例(62.5%),限制性通气功能异常3例(9.4%),混合性通气功能异常4例(12.5%)。肺功能正常组与肺功能异常组手术前肺动脉高压人数比例(2/5比23/27)、用氧时长[(12.22±6.09)d比(21.48±9.12)d]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0 d用氧情况(1/5比1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诊断时间肺功能异常组的均值明显小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7±3.51)周比(26.77±4.38)周,P>0.05]。结论 部分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后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异常,需予以高度重视。术后早期以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多见,肺动脉高压、用氧时长以及产前诊断时间可能是患儿肺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对手术后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疗效差别.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我院CICU收治的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2 h、年龄≤3岁的患儿68例(男40例,女28例).以不同潮气量的机械通气策略分为2组:A组32例,采用小潮气量(6~10 ml/kg)的通气策略,B组36例,采用大潮气量(10 ~ 15 ml/kg),均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观察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B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6±2.5)d,A组为(11.7±3.2)d,B组较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ICU住院时间为(11.4±4.8)d,A组为(15.6±5.7)d,B组较A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6.3%),气胸1例(3.1%);B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5.6%),气胸2例(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先心病术后的疗效优于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低参数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出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低参数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出血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肺出血早产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给予较低参数机械通气(IPPV PEEP)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常频参数机械通气(IPPV PEEP)治疗。结果治疗组存活率86.5%,对照组存活率61.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8.06 P<0.05);治疗组并过度通气、气胸、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较低机械通气参数能提高早产儿肺出血治愈率,并可降低机械通气部分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