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湖北省胃肠外科医师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理念现状。方法 2020-06-01—2020-06-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对湖北省胃肠外科联盟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VTE预防理念、术前VTE预防现状、术后VTE预防现状及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509份,参与医师来自湖北省15个市(州)的112家医院。387名医师表示日常工作中使用VTE风险评分工具,其中55.6%的医师使用Caprini评分,1.6%的医师围手术期全程评估病人VTE风险。397名医师表示术前会对病人行药物预防,其中15.6%的医师对>50%的病人行药物预防;389名医师表示术后会对病人行药物预防,其中48.8%的医师对>50%的病人行药物预防。25.1%(128/509)的医师表示术前对病人同时行D-二聚体及下肢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15.3%(78/509)术后对病人监测D-二聚体及下肢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16.5%(84/509)的医师表示对VTE高危病人出院后进行足疗程低分子肝素治疗。结论 湖北省胃肠外科医师已具备一定的VTE预防理念,但部分医师在围手术期VTE评估、药物预防及检查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湖北省胃肠外科医师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理念现状。方法 2020-06-01—2020-06-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对湖北省胃肠外科联盟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VTE预防理念、术前VTE预防现状、术后VTE预防现状及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509份,参与医师来自湖北省15个市(州)的112家医院。387名医师表示日常工作中使用VTE风险评分工具,其中55.6%的医师使用Caprini评分,1.6%的医师围手术期全程评估病人VTE风险。397名医师表示术前会对病人行药物预防,其中15.6%的医师对>50%的病人行药物预防;389名医师表示术后会对病人行药物预防,其中48.8%的医师对>50%的病人行药物预防。25.1%(128/509)的医师表示术前对病人同时行D-二聚体及下肢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15.3%(78/509)术后对病人监测D-二聚体及下肢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16.5%(84/509)的医师表示对VTE高危病人出院后进行足疗程低分子肝素治疗。结论 湖北省胃肠外科医师已具备一定的VTE预防理念,但部分医师在围手术期VTE评估、药物预防及检查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所有病人于手术前后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明确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相似文献   

4.
背景:常规药物抗凝预防全膝关节成形术(total knee arthroplaty,TKA)后静脉血栓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已被众多指南推荐。尽管症状性VTE较无症状性VTE少见,但其临床意义更大。目前国人TKA术后常规预防抗凝后症状性VTE发生率的数据仍缺乏。 目的:调查遵照指南推荐预防措施后初次TKA后症状性VTE的发生率。 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初次TKA的1160例(1351膝)患者进入此前瞻性队列研究。男184例,女976例;对术后有症状患者应用Wells评分进行评判,符合条件者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记录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放射学结果、处理与转归。 结果:共39例(56膝)患者出现症状性VTE,发生率3.36%。其中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37例(3.19%),症状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2例(0.17%);近端DVT 6例,远端DVT 31例;男2例,女37例;年龄54-81岁,平均68.4岁。原发病均为骨关节炎。症状性VTE发生中位时间为术后7 d(3-14 d)。预后均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 结论:本研究报道初次TKA后常规抗凝后症状性VTE发生率较国外文献报告略高。对无症状患者无需常规筛查VTE。  相似文献   

5.
目的 验证腹股沟疝手术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专科版评估预防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20-06-01—2021-06-30来自国内9家医院的腹股沟疝手术1234例病人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专科版评估预防方案,对照组采用现行评估预防方案。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疝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前实验室检查、下肢血管超声等。术后随访4周,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两组病人的评估率和预防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前实验室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通过筛查方案筛查D-二聚体(D-Dimer)异常者27例(5.23%),经超声证实VTE阳性病例8例(1.55%),评估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132例(25.58%),使用口服抗凝药4例(0.77%);对照组术前通过筛查方案筛查D-Dimer异常者36例(5.95%),经超声证实VTE阳性病例13例(2.15%),根据现有评估方案评估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23例(3.80%),口服抗凝药14例(2.31%)。术后1周随访,两组病人的D-Dimer和PLT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4周随访,两组病人的D-Dimer、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数值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疝手术VTE专科版评估预防方案是安全有效的,相比于Caprini评估体系更为精准,能够保证病人围手术期VTE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京津冀晋地区专家对减重与代谢外科围手术期血栓栓塞症(VTE)的重视程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防治现状。方法 问卷调查京津冀晋地区16家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的医院外科带组医生以及相关专业的专家。题目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被调查专家及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专家对VTE知识掌握程度,及专家所在医院的减重与代谢外科目前VTE临床防治现状,包括VTE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和治疗决策。结果 所调查绝大多数医院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不超过10年(77.27%),且多数医院年手术量<100台(77.27%)。在过去的3年间,共有两家医院在减重与代谢手术围手术期发生过1~2例VTE事件,但未有VTE相关死亡病例的报道。大多数医生缺乏VTE的系统培训,且未能正确掌握减重外科VTE的特殊知识。绝大多数医院有院级VTE防治管理规范,在术前能对病人进行VTE风险评估,并对于高危病人围手术期采用机械与药物联合预防,药物选择以低分子肝素为最多,且多数在术前12 h以上即开始启动预防方案,但对于抗凝药物使用剂量、术后抗凝药物预防疗程和中风险病人的预防措施,各位专家差异较大,并普遍担心抗凝药物增加围手术期出血事件。结论 减重与代谢外科病人多数属于VTE中高风险,需要引起本专科医生的重视,并接受系统的培训。此外,由于减重外科病人群体体重指数(BMI)跨度大,而BMI又是VTE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需要制定符合减重与代谢外科特点的围手术期VTE防治指南或者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7.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日益重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的预防,但是在开展预防的前提下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仍时有发生,目前国内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实施率仍不高,因此有必要重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的规范化防治。规范化预防包括采用Caprini评分进行VTE风险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出血评估采用相应的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措施。规范化治疗主要是请血管外科和呼吸科专科医师协助根据指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治疗首选抗凝,其次根据病人病情和危险分层可进行溶栓、腔内治疗。同时植入滤器应严格按照指征。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栓塞(YenoH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DVT是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进行预防血栓形成,其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采用多模式血栓预防措施后,老年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和转归情况。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初次单侧髋、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375例(年龄≥6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凝药物、足底小腿静脉气压泵、加强踝泵和早期下地等康复预防以及减少围手术期脱水等多模式血栓预防措施,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对有症状患者行肺动脉CT造影排查肺动脉栓塞(PE)。 结果共349名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率92.5%。随访期间无症状性PE,DVT共38例,总发生率为10.9%,均为远端DVT。手术同侧DVT 38例,双侧3例。症状性DVT共27例(27/38,71.1%),无症状性DVT 11例(11/38,29.0%)。单纯腓肠肌间静脉血栓29例,单条小腿静脉血栓3例,混合静脉血栓6例。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DVT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01),其中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的发生率为16.3%,显著高于单髁关节置换手术组的4.7%。单纯腓肠肌间静脉血栓未予药物治疗,其他DVT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4 w。术后8 w,有26例(26/38,68.4%)血栓完全消融,12例(12/38,31.6%)血栓未完全消融,但所有DVT相关临床表现均消失,无残留血栓后遗症,且无血栓进展或新发PE。 结论采取多模式预防措施后,老年关节置换术后VTE发生率低,且均为远端DVT,经观察或短程抗凝治疗,症状消失并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是大手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而髋关节矫形术病人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拟从围术期病人、手术和麻醉方面全面分析髋关节矫形术后病人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我国成年人腹股沟疝治疗现状和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相关事件。方法 对2017-01-01-2017-12-31中国大陆58家大型医院中因腹股沟疝住院的所有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以Caprini评分对全部病人进行分层分析和数据统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58家医院共收治腹股沟疝住院病人14322例,经数据校对和数据清洗后,13886例(97.0%)对象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腹腔镜手术占51.2%,开放手术占48.8%。共观察到16例VTE事件,占全部病人0.1%(95%CI 0.11~0.13)。其中Caprini评分高危组和中危组VTE发生率分别为0.2%(95%CI 0.18~0.20)和0.02%(95%CI 0.01~0.0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00),低危组没有发现VTE事件。全部病人中,仅3250例(23.4%)在诊治过程中进行了Caprini风险评估,仅13.2%的对象接受了VTE预防措施(无论适当与否),其中接受适当预防的比例仅为1.2%。结论 我国成人腹股沟疝围手术期VTE的评估和预防被严重忽视、术后VTE发病情况被低估,高龄、疝修补手术、全身麻醉、VTE病史及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目前尚未引起医生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正合并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病人进行普通外科大手术,应积极面对血栓复发、脱落、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加重等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人围手术期出现严重致死性PE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本文主要阐述下腔静脉滤器在PE预防中的作用及其在合并VTE的普通外科手术病人中的合理应用,以及植入后管理及常见并发症处理。1下腔静脉滤器在PE预防中的地位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lism,DVT)脱落导致的PE,目前临床上常用  相似文献   

1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各种病因(如静脉血滞缓、静脉壁血管内膜损伤或血液高凝等)导致血液在静脉系统不正常凝集的一组疾病,包括肺动脉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上海市普通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自2018年发布《上海市普通外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以下简称2018版《规范》)至今已2年,推动了上海市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防治工作的推广,同时积累了上海在血栓防治方面的临床数据。截止至2019年9月,上海市二级以上医院已有88%建立VTE防控体系,在病史中包含了VTE风险评估表,并且大部分医院已有电子病案的嵌入或纸质病史的记录;84%的医院有VTE和PE的联合会诊团队;92%医院的普通外科已按照2018版《规范》为住院病人评估VTE风险,74%的科室在病人手术后再次评估VTE风险,38%的科室在出院前会再次为病人评估VTE风险。上海市普通外科在临床实践中防治VTE的理念和实践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先进国家和医院的防治实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来预测发生VTE的高危人群。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接受肝切除术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症状性VTE诊断标准分为VTE组(n=45例)和非VTE组(n=161例)。采用SPSS 20.0软件对VTE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构建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VTE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模型的评估能力,并以术后实际发生结果为金标准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两组在BMI、VTE史、是否有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使用、D-二聚体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TE史、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 h、术后肺部感染及D-二聚体≥0.2 mg/L是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IPC使用是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保护性因素。VTE风险评估模型的AUC值为0.913(95%CI为0.869~0.974,P=0.004);当Y的最佳临界值为2.85时对VTE发生风险具有评估价值,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9.4%,约登指数为0.761。以术后实际发生VTE为标准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诊断准确度为92.7%(191/206),灵敏度为80.0%(36/45),特异度为96.3%(155/161)。 结论VTE史、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 h、术后肺部感染及D-二聚体≥0.2 mg/L是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VTE风险评估模型对于VTE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入院的行手术治疗的1002例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观察VTE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病人年龄为(68.7±13.8)岁;男性950例,女性52例;BMI为22.8±3.1。急诊手术60例,平诊手术942例;手术时间为(72.7±31.1)min。开放手术745例,腹腔镜手术257例。术后在院期间发生VTE共6例,出院后2~48 d另有6例确诊VTE,总发生率为1.2%,除1例肺栓塞(PE)病人死亡外,其他病人经过治疗均好转或痊愈。VTE的发生与疝的临床分型、急诊手术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更严重的临床类型和急诊手术可显著增高成人腹股沟疝术后VTE的发生率,应尽早给予治疗,并在术后适当延长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普外科围手术期并发VTE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具有相同术式、相同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但术后未发生VTE的84例(1:2)配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栓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持续时间(χ~2=5.046、P=0.025)、手术术式(χ~2=4.645、P=0.031)、围手术期止血药物(χ~2=7.000、P=0.008)、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措施(χ~2=8.124、P=0.044)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失血量、术中有无输血、长期激素类药物应用、既往血栓性疾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OR=0.030,95%CI:0.003~0.271)、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措施(OR=0.072,95%CI:0.009~0.591)是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尤其是那些肥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围手术期接受止血药物治疗、手术需开腹且时间可能较长的病人,应该提高警惕,术后采取积极的多种联合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E)。DVT是指深静脉腔内血液的病态凝结,这种血块可留在原位,或移至肺动脉导致PE。DVT和PE是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2种临床表现形式。VTE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VTE在脊柱手术后发生率与关节手术相似~([1])。确定围手术期VTE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评估患者形成VTE的风险程度。术前进行风险评估和危险分层,筛选  相似文献   

18.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普通外科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易漏诊、潜在风险高等特点。围手术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预防措施,降低VTE的发生率,以及针对已经并发VTE病人,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于促进病人术后恢复,降低相应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胃肠恶性肿瘤病人行腹腔镜术后发生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临床预测价值,为早期防治PE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间行腹腔镜手术的胃肠恶性肿瘤病人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PE病人作为研究组(PE组,46例),按1∶3的比例随机个体匹配同期未发生PE病人作为对照组(非PE组,138例)。结果 PE组中PE确诊时间为术后(6±3)d,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胸闷、呼吸困难(30例,65.2%)、血氧饱和度下降(14例,30.4%)和胸痛(11例,23.9%)。临床体征主要包括呼吸急促(31例,67.4%)(>25次/min),心动过速(22例,47.8%)(>100次/min)。PE组术后总住院时间为(16±6)d,确诊PE至出院时间为(10±4)d,无术后30 d内死亡病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冠心病、下肢DVT和手术时间≥3 h是胃肠恶性肿瘤病人行腹腔镜术后发生PE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和下肢DVT是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结局及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防措施。方法:按设计要求纳入50例肥胖患者,均接受标准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严格按随访计划完成一年的临床随访。通过术前VTE风险评估、围手术期应用下肢加压泵及尽早下床活动、积极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措施预防VTE。结果:术前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分别为(104.5±21.6)kg与(37.2±6.1)kg/m~2,术后12个月,降至(74.0±14.1)kg与(26.4±3.7)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多余体重减轻比为(78.1%±22.8%);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术前平均(7.57±2.46)mmol/L与(7.58%±1.91%),术后3个月降至(5.65±1.31)mmol/L与(6.05%±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继续缓慢下降或维持,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5.58±1.32)mmol/L与(5.88%±1.0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甘油三酯也显著下降(P<0.01)。术后未发生任何形式的血栓栓塞及出血。结论:LSG可有效治疗肥胖及其合并的相关代谢疾病,尽管围手术期VTE发生率低,但因肥胖患者存在VTE高风险因素,仍应重视,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围手术期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