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波  韩莉 《中华当代医学》2006,4(4):115-115
帕金森氏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六十岁以上患病率为10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主要是由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脱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造成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所致。治疗上主要是恢复纹状体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两大类神经递质系统的平衡,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和改善多巴胺递质的药物。中医理论多归于痉证、震颤等,多认为由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所致。治疗上多以“滋补肝肾,熄风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2.
震颤麻痹综合征是一种变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是很清楚,但目前的观点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黑质纹状体系统的乙酰胆碱、多巴胺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即多巴胺递质系统作用降低(多巴胺的减少或多巴胺受体的变性)使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对增强。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及对抗乙酰胆碱而减轻临床症状。由于病因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病因治疗上目前没有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盐酸左旋多巴甲酯为抗震颤麻痹类神经性药物左旋多巴的前体药物。后者是人体内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等的前体物,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肭内,经多巴脱羧酶转化成多巴胺,增加大脑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从而成为目前最有效的帕金森氏病(PD)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被定义为脑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所导致的运动功能紊乱病。因脑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大脑的特定部位缺少多巴胺 ,因此患者产生震颤、僵硬和失动等症状。左旋多巴的运用 ,使其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是帕金森病治疗史上继左旋多巴之后的又一次革命。笔者就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作一综述。1 药物治疗1.1 左旋多巴 ArvidCarlsson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人在基底神经节中多巴胺含量异常降低 ,因此左旋多巴被用作为抗帕金森病的药物 ,至今这仍然是这种疾病最重要、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梁海慧 《广州医药》2000,31(1):21-21
帕金森病是我国常见的老年神经疾病之一,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病变而产生的疾病,临床症状有肌肉震颤、僵直、运动困难等。其病变发生在黑质—纹状体,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明显下降。现将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作一介绍,以供临床用药参考。1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Benzhexol),商品名为安坦(Antane),是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选择性中枢抗胆碱药,是左旋多巴问世前的主要药物。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可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而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可兴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两种递质互相对抗,共同调节运动功…  相似文献   

6.
阿立哌唑对神经系统副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立哌唑是一种新型高脂溶性喹林酮衍生物,其药理作用特点即是突触后多巴胺玟受体拮抗剂,又是突触前多巴胺砬受体激动剂。也有激动D2、D3、D4受体的作用;对5-HT1A受体具有部分受体拮抗或激活的双重作用;对5-HT2A受体有完全拮抗的作用。该特点有别于第一代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即第二代抗精神药物,故而被称为多巴胺系统稳定剂或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上世以来,  相似文献   

7.
急慢性给锂盐对大鼠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锂盐是一种抗精神病的药物,常用于情感性精神疾患的治疗和预防,但其作用机制仍未阐明。已知,中枢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是抗精神药物以及一些中枢激动剂的作用点。我们应用萤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鼠腹腔内注射锂盐1、3和5天后不同脑区内多巴胺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注射锂盐24小时后,大鼠脑和脊髓内多巴胺含量是降低的;注射锂盐3天和5天后,相应出现多巴胺含量的轻度升高和显著升高。这就说明在锂盐作用下,动物中枢性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了一系列代谢性变化。有关锂盐对脑内多巴胺代谢的影响尚无一致意见。我们根据实验结果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人们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发现一些本来不属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笔者称之为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这些药物大多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为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一、烟酰胺烟酰胺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用于治疗糙皮病,日光性皮炎等。近来有关烟酰胺抗心律失常的报道日渐增多。夏氏用烟酰胺治疗各种心律失常195例,发现对房室传导阻滞(AVB)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有明显的疗效,而对其它心律失常效果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来,已有两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被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新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正处于开发之中。其治疗靶点也由最初单一多巴胺D2受体拮抗扩展至多种神经递质受体。一些新的潜在靶点也处于研发中。本文就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治疗靶点、治疗机制和相关药物近来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且总结了新一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10.
BY-701为 Piperidine 衍生物,系一种新型抗帕金森氏病药物,有抗胆碱能作用,并可增强中枢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在服用该药后,对改善帕金森氏病的主要症状,诸如震颤、肌僵直及少动等均有较好疗效,但部分患者在长期服用该药后,出现记忆减退,此系疾病本身发展所致,抑或服用 BY-701引起,很难从临床观察研究中获得确切的回  相似文献   

11.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分子机制是迷走神经受刺激,大量乙酰胆碱释放,并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一系列抗炎效应。乙酰胆碱受体分为毒蕈碱(M)和烟碱(N)受体,其中N受体作为神经递质受体大家族之一,其α7亚单位是胆碱能抗炎通路下调细胞因子合成的关键受体亚单位,也是发挥抗炎效应的主要受体。胃肠道同样分布有胆碱能受体,研究其在胃肠疾病及损伤方面的作用和机制将为消化系病的药物开发和防治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主要是位于中脑部位的“黑质”中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多巴胺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之间的平衡失调所致。近年来,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治疗方式也由单一治疗到联合干预的综合治疗,治疗方案逐渐个体化。本文对近年学者对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胃复安(Metoclopramide)是1961年合成的一种胃肠道兴奋剂。它敏化了胃肠道平滑肌对乙酰胆碱的作用,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胆硷受体,能增强胃和食管蠕动,促进胃排空;促进幽门活动和十二指肠球部扩张;刺激催乳激素的释放。对中枢多巴胺受体有很强的阻断作用,可能是其广泛用于治疗多种  相似文献   

14.
蔡厚明  朱忠义 《上海医学》1989,12(10):581-586
本文研究了影响肾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组胺及乙酰胆碱的药物对大鼠下丘脑和血清TRH的影响。结果表明:α肾上腺素系统对TRH释放起主要影响,激活α_2受体促进TRH释放,激活α_1受体抑制TRH释放,以前者为主。多巴胺、血清素、组胺抑制下丘脑TRH释放。乙酰胆碱在TRH调节中不起主要作用。本研究提示:神经递质先影响下丘脑TRH的合成及/或释放,后者的变化再影响垂体TSH,在神经递质对TSH调控中,TRH是一个重要的居间环节。  相似文献   

15.
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诱发小鼠房颤(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CaCl_2-ACh混合液给小鼠静注形成房颤(扑),对照组(80只)房颤(扑)阳性率达80—100%。实验观察了几种已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对抗作用,奎尼丁的作用最强;异搏定也有一定作用;当使用大于临床应用的剂量时,心得安、苯妥英钠也有对抗作用;利多卡因则基本无效。实验结果大致符合这些药物在临床上的选择性应用。本实验方法具有所需费用低廉、操作方法简单及观察指标明确等优点,可作为筛选治疗房颤(扑)药物的初筛方法。 多年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治疗房颤和房扑的新药进展不大,仍用毒、付作用较多的洋地黄和奎尼丁。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实验研究中,目前所采用的房颤(扑)实验模型多用较大动物,并且实验步骤较繁琐,如给狗开胸后在心房安放电极刺激或局部用药(乌头碱、乙酰胆碱等);或用药物使狗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血钾状态,然后给予大剂量乙酰胆碱诱发房颤(扑)。这些方法虽具有许多优点,但不适用于大量药物的筛选。 本文采用CaCl_2-ACh混合液给小鼠静注形成房颤(扑)的简易动物实验模型,并用几种已知抗心律失常药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起病缓慢、原因未明的精神障碍,以往有关其病因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多巴胺(DA)、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等受体的异常.但各有其缺陷,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腺苷作为脑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内多种神经递质如DA、Glu、乙酰胆碱等有调节作用[1].国内外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腺苷受体活性和嘌呤能神经功能有改变,提示腺苷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药物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可能起一定作用.别嘌醇片不但能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而降低尿酸,而且能加强腺苷能活性[2].国外有研究报道别嘌醇辅助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3].有关别嘌醇片辅助其他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报道尚少(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6 ~ 2008年、Medline数据库1992年1月至2008年3月文献).因此对别嘌醇辅助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进行了8周双盲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7.
锥体外系疾病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锥体外系疾病中帕金森病(PD)、Wilson病(WD)、肌张力障碍、亨廷顿舞蹈病(HD)的诊疗进展作一简要介绍。重点述及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显像在PD诊断方面的应用;PD的药物及外科治疗进展;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分类及治疗;以及WD和HD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前,迫切需要治疗阿米巴病、利什曼病、疟疾和锥虫病的新型药物。本文从原生动物体和宿主生化差异的角度讨论了天然产物作为抗原生动物药物来源的潜力;从几个方面描述了致病原生动物体与宿主生化上的不同;并叙述了人们利用此差异开发的抗原生动物药物的几种作用方式;对从植物中选择具有开发为抗原生动物药物的天然产物(生物碱、萜类、醌类及其它成分)进行了综述,重点强调其作用方式和开发选择性抗原生动物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多巴胺递质系统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系统,在运动及精神等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知帕金森病的发病、治疗及预后等与多巴胺系统密切相关,晚近的研究发现药物依赖成瘾及衰老和痴呆的发病也与多巴胺系统有关,这些病理及病理生理特征为使用分子核医学手段如多巴胺系统分子显像对帕金森病进行早期诊断及帕金森病、药物依赖等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蠕虫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感染率与发病率均较高。近年来,抗蠕虫药物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发现了一些高效低毒的新药,尤以吡喹酮的发现可称是现代抗蠕虫药物的一个突破,它对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姜片虫及绦虫等感染的效果超过了传统治疗药物,对以往缺少特效治疗药物的囊虫病亦有良好的效果。现将我国常见蠕虫病的新药治疗概述如下。线虫病一、蛔虫病 1.噻嘧啶(Pyrantel pamoate),对虫体的神经肌肉有阻滞作用,使它失去自主活动。药物作用快,先引起蛔虫收缩,以后麻痹不动,安全排出。剂量为10 mg/kg顿服。副作用轻微而短暂,偶有头昏、头痛、恶心、腹痛等。有报道孕妇妊娠早期服药后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