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无创和有创血压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危重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快、手术风险大,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持续、准确并动态的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判断体内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外周血管阻力,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对430例行大手术患者进行有创和无创血压同步比较监测,并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2.
赵玉红 《求医问药》2011,9(6):120-121
大型、急危重手术患者手术风险大、病情变化快,遇到血压过低、脉弱、烦躁、心房颤动时,无创血压显示不够满意,波动范围大,而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持续、准确并动态的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判断体内血容量、心肌收缩力、外周血管阻力,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可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约时间。我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240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了有创和无创血压同步比较监测,对照研究有创血压监测的临床效果。证实有创血压监测比无创检测更能真实的反映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优势.方法:对136例危重及重大手术患者行有创血压监测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顺利完成有创血压监测,全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有创血压监测能提供连续、动态、准确的动脉血压数值,对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保障危重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恩刚 《包头医学》2013,37(4):232-233
目的:术中通过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更及时准确地观察血压的变化。方法:经周围动脉插管可直接测量动脉内的压力。结果:对有创血压监测患者的精心护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日康复。结论:实施有创血压监测能提高复杂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在脑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重要性,以及应用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施行脑动脉瘤夹闭手术的28例患者应用有创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数据,及时调整降压药物剂量和麻醉深度,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为手术提供有利条件。结果 28例患者手术中血压在有创血压监测下控制平稳,未发生明显波动,无一例发生监测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脑动脉瘤夹闭手术中应用有创血压监测,能及时准确反映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对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监测过程中通过规范的操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2月9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动脉留置针对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外周动脉进行穿刺,将留置针导管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压管道与压力监测仪相连,监测动脉压力和波形,将数据与患者的同肢体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数据相对比,观察两组在血压数据的差异性。结果有创动脉血压值比无创动脉血压值高5~20 mm Hg(1 mm Hg=0.133 kPa),与无创动脉血压的变化同步,而且可实时连续监测血压。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较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可以准确、实时、连续监测血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使医生正确、及时地评估病人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及时指导和调整治疗计划,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有创血压(ABP)监测, 可以直接监测血压的变化, 比袖带监测更能准确、及时地反应血压变化, 是常用的监测手段.但ABP 为侵入性监测手段, 在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及加强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006年10月~2008年7月,我科对58 例危重病患者进行了ABP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分析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有创血压的监测与护理.方法 通过对我科60例先心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进行动脉穿刺置管,对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和护理及结合对临床病情的观察经验进行回顾.结果 60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通过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动脉置管行血液动力学监测,能有效准确地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方便对患儿心肺功能的连续监测,为抢救和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临床资料,而正确的护理又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双侧肱动脉无创血压( NIBP)与桡动脉有创动脉压( IBP)的关系。方法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82例,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同步测量双侧无创血压及有创血压,根据有创收缩压值( ISBP)大小分为A组( ISBP≤90mmHg)、B组(90mmHg<ISBP≤120mmHg)、C组(120mmHg<ISBP≤150mmHg)和D组(ISBP>150mmHg)。对各组数值进行差异分析,并对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值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4组患者双侧无创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创收缩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B、C、D组有创收缩压高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且随着血压升高差值呈逐渐增高趋势;A、D组有创舒张压与双侧无创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有创舒张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有创收缩压与同侧袖带收缩压显著相关(r=0.940,P<0.01),有创舒张压与同侧袖带舒张压显著相关(r=0.925,P<0.01)。结论全麻平卧位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显著相关,在一定血压范围内,可通过无创血压对有创血压进行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0.
心脏术后有创血压监测的并发症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春桂  陈芳  陆红  高娟玲 《右江医学》2009,37(1):114-115
心脏术后患者由于所接受手术的特殊性,术后血流动力学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而有创血压监测是心脏术后患者重要的监测手段,能准确及时反映患者血压、血容量的变化,还可以通过测压管反复采集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和其他检查等,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科在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开展的168例心脏手术实施了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监护中发现的护理问题及处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谦 《当代医学》2014,(33):107-108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测量的差异及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手术以后的应用与护理的注意事项。方法分析有创血压监测的数值与无创血压测量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对294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创血压测量数据较无创血压测量数值大,两者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且不能互相替代。98例患者中,有4例在穿刺点出现略微皮下淤血,其余94例都没有其他并发症。结论有创血压测量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受外界影响较小,有利于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在规范化治疗过程中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预测病情发展的进程。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因其侵入性应注意防止管道脱落、阻塞,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有创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在应用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对住院的185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有创血压监测,通过密切观察血压波形变化,及早发现血压的变化值,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指导临床诊治。结果全组185例患者在有创血压监测下血压维持稳定,介入治疗拔管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患者血压动态变化,指导临床治疗,通过规范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全麻患者、危急重患者、循环功能不全以及需长时间进行手术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采取有创血压监测。保证患者的麻醉手术安全。提高麻醉医生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休克患者麻醉期间有创血压值与无创血压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保平 《广西医学》2002,24(10):1683-1683
笔者对 3 4例休克患者于围麻醉期间同步进行有创血压 (ABP)与无创血压 (NIBP)监测 ,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4例休克患者 ,男 1 0例 ,女 2 4例 ,年龄 1 6~ 5 2岁 ,病种包括宫孕破裂并出血 1 6例 ,脾破裂 4例 ,心脏外伤 4例 ,急性环死性胰腺炎 2例 ,外伤性骨盆骨折 3例 ,重型颅脑损伤 5例。全部患者入手术室时无创血压值均符合休克诊断的标准。1 .2 监测方法 :用美国 EAGLE3 0 0 0监护仪同步监测有创血压值与无创血压值。无创血压采用标准袖带常规缚于所测肢体 ,有创血压为直接持续测压法 ,首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TL_300 tensymeter系统(TL_300)所测的连续无创血压(NIBP)在全身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仰卧位手术的成年患者20例,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后无菌操作下左侧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导管进行连续有创血压( IBP)监测,右侧手臂连接TL_300进行NIBP监测,稳定5 min后,同时测量IBP和NIBP,间隔3 min分别记录IBP监测及相应时点NIBP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术后监测与两种血压监测相关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坏死、感觉异常。结果 NIBP监测与IBP监测所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差值分别为(-0.086±9.59)、(3.203±7.11)、(2.60±6.76) mmHg,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11、0.565和0.729,P值均小于0.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肢体缺血、坏死、感觉异常。结论与IBP监测相比,NIBP监测在全身麻醉成年手术患者中,可提供连续、无创、准确、安全的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索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近5年来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42例,血压值与临床病情不符合时,寻找其发生原因并及时纠正影响因素。结果严重烧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存在各种因素影响监测结果,包括监测方法及设备因素,也有医务工作者对监测方法原理、操作方法认识的不足和熟练程度的影响。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一项准确、灵敏,具备连续性的监测指标,对严重烧伤患者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工作原理及临床操作方法,以更好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7.
霍明  侯宇  李爽  郑晓梅 《吉林医学》2009,30(14):1480-1480
有创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是将动脉导管置于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IBP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窄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IBP监测为心内直视手术后的重要监测手段,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力,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及早发现动脉压的突然变化,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动脉压的瞬间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应用有创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2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无创血压监测,观察组实施有创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死亡、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不同时间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死亡概率为9.68%,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数据为3.23%,均较对照组数据而言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时血压情况对比性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小时、2小时、4小时以及8小时血压水平均有对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血压监测应用于ICU中,效果较佳,可在很大程度促使患者康复,降低死亡及并发症风险,可准确测定血压,有利于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主要应用袖袋式间断血压监测和有创连续血压监测两种方式于麻醉医学和重症监护学进行血压监测,并于近年来开展了无创连续血压监测系统。袖带式间断血压测量方便快捷、价格低廉;有创连续血压监测能实现实时准确的血压测量,但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且有感染栓塞等并发症;无创血压测量也能实现实时监测,但准确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桡动脉有创血压和同侧袖带无创血压数值差别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4例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同时监测桡动脉有创血压和同侧袖带无创血压,记录相关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肥胖、合并症、手术种类、麻醉方式等.结果 ①老年桡动脉有创血压和同侧袖带血压的差值与有创血压成线性正相关(收缩压r=0.46、舒张压r=0.35和平均动脉压r=0.46).②桡动脉血压和袖带血压差值为零时桡动脉血压总体均数95%的置信区间为:收缩压(132.4 mmHg,137.6 mmHg)、舒张压(65.3 mmHg,68.1 mmHg)和平均动脉压(88.3mmHg,91.0 mmHg).③被调查病例桡动脉血压和同侧袖带血压的差别,同年龄、性别、肥胖、合并症、手术种类、麻醉方式无关.结论 老年桡动脉有创血压和同侧袖带血压的差值与桡动脉有创血压成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