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腧穴定位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诸毅晖  李静  郭晖  成词松 《中国针灸》2000,20(2):123-126
通过对近10余年来有关腧穴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研究的总结,指出不同的腧穴定位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临床使用不同的定位法取穴,可导致一穴多个位置的情况,不利于针灸疗效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病的效果,应规范同身寸的概念,统一取穴方法,并在现有的常用骨度分寸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有利于量取腧穴的骨度折量寸。  相似文献   

2.
取穴的准确与否关系着针灸治疗的成败。临床常用的取穴方法有手指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因腧穴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故无论采取那种取穴方法量取腧穴,其部位应是相吻合的,也就是说,手指同身寸的一寸应与骨度分寸的一寸相等。为证实这一论  相似文献   

3.
针灸临床中,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如何进行腧穴准确定位十分重要,而且历代医家也非常重视,如《太平圣惠方》曰:“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纰缪”即是此意。腧穴定位的方法常见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便取穴4种方法,其中“骨度”折量定位法为后世医家首选取穴标准,其次是参用其他方法。但用“骨度”折量法在针灸临床当中如何准确地定取穴位,也让许多针灸临床工作者感到困惑。现笔者就针灸临床中运用“骨度”折量定位法与等分法相结合来定位取穴谈~点心得,以供同道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4.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同身寸,下同)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指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1]几类定位方法中骨度分寸定位法相对更精确,在临床与教学中广为推崇。骨度分寸法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其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2]此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骨度》篇,其所测量的人体高度为七尺五寸,其横度(两臂外展,两手平伸,以中指端为准)也是七尺五寸。取用时,将设定的骨节两端之间的长度折成为一定等分,每一等分为一寸。不论男女老幼,肥瘦高矮,一概以此标准折量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3]所以中医针灸学中的“寸”在每个人身上都彼此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近现代针灸著作中,编著者往往惯用指寸定位法作为取穴定位的一种方法给予介绍。故以建国后一套统编《针灸学》教材为例,探讨指寸定位法的有关内容,指出指寸定位法的定义欠妥帖,适用范围存在错位,揭示了指寸与折量寸之间的关系,找出了惯用指寸定位法的错误观点和传承至今的症结。并试以操作简便、取穴定位准确而快捷而自制的"人体腧穴体表定位比例尺"替代指寸定位,进而催生出"度量骨度定位法",以期不断完善传统的腧穴定位方法提供给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腧穴准确定位是针灸临床疗效的保障,骨度、骨度折量分寸、同身寸是临床常用的腧穴取穴定位方法。该文重点系统回顾了古代文献,研究了骨度、骨度折量分寸、同身寸的涵义、演变及其关系。结果认为,骨度是古代人体测量学的基准寸度,是腧穴定位的重要依据。骨度折量分寸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将骨度应用于不同性别、年龄、体型腧穴定位的寸度,个别寸度根据经脉循行和穴位间关系进行了调整。同身寸是为了临床取穴简便,依据人体测量学短骨与长骨或相同部位间的比例关系对骨度与骨度折量分寸应用进行的简化寸度,在取穴时需要注意任何同身寸都有其部位适用性,不能用一个同身寸量取非适用部位的穴位。骨度、骨度折量分寸、同身寸三者间,是基准寸度、相对寸度、简便寸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 “针灸骨度折量尺”是针灸时用的腧穴穴位测量工具,也是中医院校针灸教学的教具。它使用方便灵活,腧穴定位准确,而且制做简便。现代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通常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解剖标志法”和“简易取穴法”等4种,而最常用而准确的仍然是骨度分寸法,然而骨度分寸在临床上使用不便,且无良好的工具,故大多数针灸医生凭经验和手指同身寸来取穴,而手指同身寸鉴于由于每个人的形体差异,往往仅用手指同身寸来取回肢腧穴和背部横寸的腧穴误差就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经过多年针灸临床,注意到骨度分寸用毫米为很小单位来换算,测量的工具用  相似文献   

8.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是指以人体解剖学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2种。作为一种定穴依据,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腧穴的准确选取。笔者在临床应用和教学过程中发现,体表标志定位法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不加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骨度分寸定位法为金标准,比较指寸定位法量取腧穴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形体健全的学生或患者63人,以厘米(cm)为单位测量3种手指同身寸的长度与6种骨度分寸的长度;再用每一种指寸的长度(单位:cm)分别测量每一骨度分寸的长度,所得出的寸数再与该骨度规定的寸数比较,即得出差异寸数.[结果]1)绝大多数人手指同身寸与骨度规定的分寸有差异.2)3种指寸测量脐至耻骨联合上缘,所得寸数均多于规定的5寸(同身寸,下同).3)测量胸剑联合至脐、两乳头间距、肩胛骨内缘至后中线、肘横纹至腕横纹、腘横纹至外踝尖时,所得寸数与规定寸数比较,有多有少,双向波动.[结论]1)指寸法存在取穴误差.2)尽管指寸法存在取穴误差,但绝大多数的差异均数较小,离散度也较小,所以在取靠近骨度两端的腧穴(如靠近肘、腕、膝、踝部位的腧穴:内关、足三里,悬钟、三阴交等)时,仍可使用.3)若用指寸法量取骨度中部腧穴(如上下巨虚、条口、丰隆),须从骨度一端量起,量至中部则误差会积累到明显的程度,所以,此时指寸法要在骨度分寸的矫正下使用.4)取穴应以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简便取穴法为主.  相似文献   

10.
对于背部腧穴来说,由于骨性标志的参考较不清晰,定取常不够确切,其体表取穴法存在难点与不便。一般来说,取穴位置是否准确取决于背部脊柱棘突的定位与背部横向骨度的折量。该文以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重要穴位——肝俞穴为例,将现代肌骨触诊取穴法的应用与不足进行分析,并结合古代特殊折量取穴法的相关文献整理,旨在进一步探讨更加规范合理的取穴法,将背部腧穴定取方法进行补充与完善,以期为临床针灸实践提供标准化的参考与助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足三里穴为例,探索腧穴定位更完美的方法。方法分别在膝关节处于伸直与弯曲的状态下,对足三里穴定位,发现所取的腧穴并不在同一个部位。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对足三里穴在屈膝状态下的定位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在膝关节伸屈时,犊鼻穴会发生上下移位,因此在以犊鼻穴作为基准穴点量取足三里时,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对取穴的影响。结论由于在临床上取穴时,经常需要选用各种不同的体位,所以如何在各种不同体位下正确取穴的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又由于"针灸腧穴的位置是活动的、相对的",所以腧穴的定位,还需要针灸医师在各种定位法的引导下,应用腧穴诊察的方法来最终审定。为此,值得再次思考骨度折量等定位法与腧穴的实际部位的关系,而只有不离分寸,又不唯分寸,才是腧穴定位更完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针灸临床中取穴是否准确与针灸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诸多定穴方法中“骨度”折量法较常用 ,它是将人体各部的长度以骨节缝叉或其他标志为依据 ,定出等份而用于腧穴的定位的方法 ,其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的患者均按此为准进行折量。如肘横纹至腕横纹为 12寸。在手太阴经上腕横纹上 7寸为孔最穴。目前多数医者取穴时多用约定法 ,常不能准确取穴 ,特别是初学者更易出现误差 ,故制此“标尺”便于准确无误地取准每一穴位 ,以提高疗效 ,制法如下 ,供同道参考。不足之处恳请指出 ,以便改进。1.取木条或竹条厚 0 .1cm~ 0 .2 cm ,宽 1cm~ 1…  相似文献   

13.
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是传统的两种基本取穴法,不少学者经深入研究得出了许多结论,为准确掌握和适当使用这两种取穴法提供了重要参考,国颁标准《经穴部位》的颁布,统一和规范了有关腧穴定位,为针灸学术的发展作了一定贡献,但不当之处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重视腧穴状态提高针灸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是通过力、热等手段刺激腧穴,激发经气以调整人体机能活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取穴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针灸疗效,古人创立了"骨度分寸定位"、"体表标志定位"等来描述腧穴的准确定位方法。针灸医生十分重视腧穴的准确定位,于是上述定位方法成为了临床医生针灸取穴的依据,也是教科书上一直以来所传授的取穴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找出针刺取穴偏差的关键所在。方法对比了骨度分寸折量法、手指同身寸比量法及简便取穴法。结果简便取穴法有较大的偏差,手指同身寸比量法本身就自相矛盾,每种手指同身寸与骨度分寸法又不统一。还提出了体表自然标志与腧穴骨性解剖标志不一致及不同姿势对腧穴取穴的影响。结论建议放弃简便取穴法;尽量采用骨度分寸折量法取穴,一些腧穴应注明取穴姿势、针刺方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医自学考试辅导一直使用邱茂良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针灸学》。在点穴施教中 ,感觉到有些腧穴定位不准确 ,取穴难 ,尤其对初学者掌握记忆更难 ,亟待统一标准 ,使其规范化 ,以适应新时代学者需求。笔者仅就在教学中遇到的部分腧穴定位问题提出自己见解 ,供同道参考指正。1.《针灸学》教材中无两额角之间为 9寸的骨度分寸 ,这对膀胱经与胆经在头部分经取穴至关重要 ,易造成混乱 ,应予以补充 ,有利于二条经及部分腧穴在头部的定位。2 .腧穴定位应尽量以骨度分寸及解剖标志为标准 ,而不应以邻近腧穴位置作为取穴唯一依据。腧穴定位应…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223-2226
目的:介绍近年来腧穴定位方法和工具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取穴定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上1995—2014年的文献,进行分析对比。结论:使用腧穴二步定位法定位结合杨甲三取穴法准确便捷,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指寸定位法在临床取穴定位应用时,易出现偏差.经分析,找出了指寸定位法使用至今的主要原因是习惯以简便的指寸“替代”频繁的折量寸造成的.由于准确的定位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而目前对取穴定位方法的研究又较为薄弱,为此,笔者通过整合骨度折量定位法,提出了“测量骨度定位法”,使用自制的“骨度分寸定位尺”,将传统的骨度折量定位法整合为科学的“测量骨度定位法”,并可替代指寸定位法.  相似文献   

19.
<正>凡习针者皆知,针灸离不开腧穴,腧穴定位无疑是针灸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准确定位是针灸治疗操作及获取最佳疗效的基本保证[1]"。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仍存在不少医者根据个人经验取穴定位的现象,因而导致了经穴的设定寸与临床取穴定位操作有时还很难实现一致。因此,为了定准穴位,客观上需要有适用于人体骨度腧穴体表定位的工具,这也是笔者为何要研制人体腧穴体表定位比例尺(以下简称定位尺)的初衷。1设计及制作  相似文献   

20.
针灸点穴课是针灸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对于巩固课堂腧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取穴准确才能针刺有效,取穴除体表定位外,还涉及到取穴时体位的合理应用、针刺腧穴的深度、角度的掌握等问题,一定的临床经验反过来对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作用。笔者在中医专业和针灸专业学生的点穴课教学中,对如何上好点穴课,特别是从临床实际出发,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取穴的方法,探析如下:1 在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基础上结合扪按取穴 常用腧穴定位方法,包括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和简易取穴法,这是课堂上必讲的内容,也是点穴操作课中应用的方法。临床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