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253-256
目的探讨手术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对手术室手术患者进行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为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18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并发切口感染52例。对患者年龄、文化水平、手术失血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基础疾病、开放性伤口、内置物、体重指数、术前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和主刀医师年资等因素与术后切口感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年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开放性伤口、内置物、体重指数和术前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手术时间>60min、住院时间>15d、手术失血量>500mL、有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差、开放性伤口、体重指数>25kg/m~2、内置物、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通过手术切口感染监测,一方面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另一方面,可以发现高危因素,进而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重点预防,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内置外翻法商环包皮环切术结合改良式换药法与外置法商环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300例患者行内置外翻法包皮环切术并采用改良式换药法定期换药与300例患者外置商环法包皮环切并采用外涂碘伏愈合的治疗情况。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出血、切口延期愈合、水肿、切口裂开、包皮外口狭窄、伤口愈合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及术后脱痂时间。结果内置外翻商环环切法与外置商环环切法比较,二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内置外翻法组中除1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切口延期愈合外,术后出血、裂开、水肿、感染、疼痛、切口延期愈合等总并发症发生率少,术后脱痂期平均天数短(P〈0.05)。结论内置外翻法结合术后改良式换药法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愈合快速,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外观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峰  黄耀文 《江苏医药》1991,17(2):69-70
从1986年3月至1988年12月,我们对40例穿孔性阑尾炎作了切口延期缝合,仅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占2.5%。而对照组切口一期缝合的42例穿孔性阑尾炎中,有10例发生切口感染,占23.8%。切口延期缝合可有效地预防穿孔性阑尾炎的切口感染,且操作简单,易掌握,不增加病人痛苦及费用,值得试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膝部骨折膝前区手术切口延期愈合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12例膝部骨折患者膝前区手术切口延期愈合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例膝前区切口并发症经及时有效处理均愈合。结论膝部骨折膝前区切口延期愈合需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切口愈合不良迹象,应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5.
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在老年患者中发病情况尤为突出.切口感染不仅可导致患者延期愈合,引起患者生理和心理不适,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手术失败.我们回顾性整理2009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来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并发切口感染的老年患者71例的病历资料,分析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35例中男386例,女249例。1989~1993年293例,男185例,女108例;术后切口感染,延期愈合61例,乙级愈合12例(未列入切口感染内);1994~1997年342例,男201例,女141例;术后切口感染、延期愈合12例,乙级愈合16例。1.2 预防感染方法 1994~1997年,阑尾切除术后缝合腹膜,用0.5%甲硝唑冲洗、浸泡切口。1994年以前未用本法预防感染。635例术后均使用氨苄西林6.0g或庆大霉素24万U(对青霉素过敏者)与0.5%甲硝唑250ml静脉滴注。1.3 感染评定标准 凡手术后切口有分泌物需折线引流或分泌物需更换敷料者为切口感染;如切口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穿孔与未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78例阑尾炎患者的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的因素包括病理类型、病程、手术操作时间、切口保护与腹膜缝合的方式、腹腔引流部位及方式以及切口的清洗方法等,考察这些因素对切口发生感染的影响。结果以上因素均对会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构成影响。结论对穿孔性阑尾炎尽早采取手术治疗、缩短手术时间、采用腹膜外翻进行切口保护、采用腹膜间一针延期缝合、采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混合液行腹腔冲洗切口及其他积极而有效的术前术后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间手术治疗肠梗263例,术后切口感染23例,切口感染率8.7%,本文主要就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法进行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26例体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洪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6):176-177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以降低切口感染。方法:通过对2006年2月~2010年11月126例急性阑尾炎的小切口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总结其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意义。结果:126例手术患者无一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结论:采用小切口及其他综合措施治疗急性阑尾炎,可显著降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
饶友凤 《江西医药》2009,44(12):1210-1211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1-2008年12月收治的3634例无菌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7年~2008年共发生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20例。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5%。2007、2008年切口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61%、0.50%:在20例切口感染中手术时间〉2h的为13例,1~2h的为5例,〈1h的2例,其构成比依次为65.0%、25.0%、20.0%。结论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月份、围手术期用药、基础疾病、术前皮肤准备、受伤程度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错施,控制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应成为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手术切口是人为的伤口,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病人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形式。嘏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1998年报告,SSI占手术病人所有感染的30-50%,术前备皮与术后切口是否正确影响到切口并发症和感染的严重程度。近年来发现,切口细菌的多少比有无细菌存在更为重要,当每g组织内细菌数达10个以上时可使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2.
骨科常见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患者多为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故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骨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年老体弱及急诊手术患者较多,骨组织血液供给较差,一旦发生手术切口感染,轻者伤口愈合延迟,重者可形成骨髓炎等。为了解我院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对64例手术切口感染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4年间行剖宫产手术198例,腹部切口感染21例。结果肥胖、妊娠合并症、手术时间长、破膜时间长等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剖切口感染比率。结论即使发现和术前提前预防可能性的感染。即使发现处理,拆除缝线,局部清创。每天更换敷料,全省及切口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治愈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4.
王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06-308
<正>人体小腿特别是小腿前区皮肤移动性小,皮下组织少,血液供应差。笔者根据既有的伤口愈合的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观察结果,对手术切口愈合与用药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特别是应用丹参注射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避免了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延期愈合等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骨科手术切口通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淤血、皮肤及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在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诊疗的腹部切口为Ⅲ类手术切口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腹部Ⅲ类手术切口采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缝合,对照组采用普通丝线常规缝合,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8%,对照组为12%,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在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中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切口感染相关性因素及预防控制的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通过设计专门表格,对外科手术病例进行调查。将外科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反馈手术医生。结果:在5481例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0.84%,切口类型感染率以Ⅲ类切口最高(3.8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非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清洁手术。结论:外科切口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并设置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胃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有胃癌的病人,有可能同时发生糖尿病。当两种疾病并存时,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控制在胃癌的治疗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不佳,将会直接关系到胃癌的手术效果,增加手术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同时也增加胃癌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如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和延期愈合、肺内感染甚至败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发生吻合口瘘,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我科近年来所接触的临床病历较多,现将有关的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桑金凤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40-1341
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切口感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术后炎症,其发生率可达10%~30%,原因很多,而手术时切口污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为了减少切口污染,我院自1999年以来,对收治的阑尾手术病人,采用腹膜翻转保护及间断缝合,切口灭滴灵冲洗防阑尾切口感染,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骨科无菌手术多为修复或重建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为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切口感染将严重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者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尤其是年老体弱患者,骨组织的血供相对较差,一旦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加强围术期护理对感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35例骨科无菌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