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环孢素A的使用.方法:监测8例原位心脏移植受者术后早期体内环孢素A的全血谷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受者体内环孢素A血药浓度波动幅度大而不规则,其影响因素包括体液的外泄、支持治疗、多种药物的使用、患者肝肾功能等.结论:应及时调整环孢素A的给药剂量,控制CsA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影响环孢素A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的药物因素及遗传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主要查阅Pubmed、Embase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0-2016年载录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出具体的影响因素。结果:药物因素(血药浓度、给药频率、合并用药等)及遗传因素(CYP3A和MDR1基因多态性等)对环孢素A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均有影响。结论:基因多态性、合并用药为环孢素A药动学、药效学、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监测以保证合理的个体化给药和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03,(2):39-39
<正> 环孢素 A 为第3代选择性免疫抑制剂,由于其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低、个体差异大、外用制剂则存在经皮转运困难问题,加之环孢素 A 较严重的肾毒性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肝毒性、消化道反应等,使其应用受限。本文对近年来环孢素 A 新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环孢素 A 微乳剂可增加亲脂性药物和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性能,从而改善其体内吸收,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环孢素 A 纳米粒不仅可以提高物体内靶向性,还可改变药物的药动力学,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药物的生物膜穿透能力。环孢素 A 乳酸-羟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能使血药浓度更高,保持时间更久;环孢素 A 聚乙酸丙酯纳米粒能明显提高其角膜穿透能力,提高生物利用度;环孢  相似文献   

4.
甘草提取物对大鼠体内环孢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连续给药7 d对环孢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12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甘草实验组,甘草实验组予甘草提取物(0.5 g/kg,1次/d)连续给药7 d,第8天晨两组均予环孢素灌胃给药后按时间点连续采样,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环孢素的血药浓度,计算并比较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环孢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AUC0-48 h、AUC0-∞、平均滞留时间(MRT)、药物清除率(CL/F)、表观分布面积(V/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连续给药7 d后不影响环孢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环孢素A(cyclosprinA:简称CSA)是由瑞士三德士制药厂(sandoz公司)在两株真菌代谢产物中首次发现的,是一新型、强有利的免疫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器官移植。随着环孢素的临床应用,许多学者发现环孢素有肾毒性和肝毒性等副作用,已成为器官移植工作者普遍关心的课题。由于环孢素测定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对环孢素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的研究有显著的进展。本文拟就环孢素A的作用机制、环孢素的副作用、环孢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及环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眼部药物递送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目前眼部给药的主要屏障包括角膜、结膜屏障,血房水屏障、血视网膜屏障等,以及一些新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如结膜下、巩膜给药和离子电渗疗法等。以环孢素A为例介绍了一些克服眼部屏障的给药方法。尽管眼部给药系统目前已取得了进展,但药物递送到眼的后段仍有较大的难度,需要进一步开发更有效的眼部药物递送系统。  相似文献   

7.
由于环孢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在不同个体间的明显差异,以及个体对环孢素敏感性和耐受性的差异,因此环孢素是临床上常规监测其血药浓度的药物。环孢素的治疗药物监测对于减少排异反应和毒性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环孢素体内过程复杂,个体差异大,血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多。临床实践中需要对影响环孢素药动学、药效学以及血药浓度测定所用的仪器、方法和标本采集时间等诸多因素予以综合全面的考虑,确定适合个体病人的最佳给药剂量,以实现真正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环孢素A双连续型微乳在大鼠皮肤中的药物滞留量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环孢素A双连续型微乳经大鼠皮肤给药的可行性及对药物体内分布的影响,并与大鼠灌胃给予新山地明比较。方法将环孢素A双连续型微乳非封闭的应用于大鼠皮肤,给药皮肤用胶带剥离法分离角质层,得到的全血、肾脏、肝脏、皮肤(除去角质层)经提取后用RP-HPLC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观察药物在血液中质量浓度的经时变化以及在肾脏、肝脏和皮肤的分布状况。结果与灌胃给予同剂量新山地明的体内行为相比,微乳经皮给药后皮肤中药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口服组(P<0.01),而血液及肝脏、肾脏中药物的含量明显低于口服组。结论双连续型微乳能够有效的提高环孢素A在大鼠皮肤中的滞留量,同时可以降低药物在肝肾的蓄积。  相似文献   

9.
环孢素A气雾给药对豚鼠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环孢素A气雾给药对豚鼠哮喘模型的药效.方法:用乙酰胆碱(ACh)或组胺诱导抗原攻击后的致敏豚鼠气道阻力PC_(200)、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切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变化观察环孢素A气雾给药后的抗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作用.结果:环孢素A 10 g·L~(-1)、20 g·L~(-1)气雾给药和地塞米松(0.5mg·kg~(-1),ip)增加PC_(200)值,能预防ACh或组胺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环孢素A 5 g·L~(-1)对组胺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也有作用,对ACh不显著.环孢素A 10 g·L~(-1)、20 g·L~(-1)气雾给药能明显减少BALF中的EOS浸润.与溶媒组比较,地塞米松0.5mg·kg~(-1)增加了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数目,与三组环孢素A比较有显著差异.在肺组织学研究中,环孢素A 20 g·L~(-1)和地塞米松0.5 mg·kg~(-1)可抑制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上皮和上皮表面结缔组织的EOS浸润.结论:环孢素A气雾吸入给药能明显对抗致敏豚鼠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反应,为其治疗哮喘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应用一种简便的环孢素个体化给药方法,与对照组(即常规经验给药组)相比,个体化给药组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基本上在理想的范围内,且无药物毒性发生,而对照组患者的血药浓度数据比较离散,出现了药物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11.
CYP3A4,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对环孢素处置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环孢素是一个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剂,具有治疗指数窄,不同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差异较大的特点。它主要通过肝脏和小肠的CYP3A4和CYP3A5代谢;同时它又是药物转运体的底物。不同个体间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活性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不同器官移植患者环孢素药代动力学差异的主要原因。而遗传因素即编码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序列的差异可能是其产生活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因此,从编码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入手,可能会为器官移植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环孢素A阳离子亚微乳的制备及表面电荷对其在家兔眼部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环孢素A亚微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房水和角膜的药物浓度.结果:环孢素A阳离子亚微乳的平均粒径为116.2 nm,Zeta电位 34.37 mV,包封率97.35%.家兔局部滴眼后的药代动力学显示,角膜中阳离子亚微乳的AUC0→480 min为3 072.15 μg·min2·g-1,MRT为143.88 min;阴离子亚微乳AUC0→480 min为2 035.35 μg·min2·g-1,MRT为115.20 min.房水中阳离子亚微乳的AUC0→480 min为86.70 μg·min2·mL-1,MRT为336.00 min;阴离子亚微乳的AUC0→480 min为38.77 μg·min2·mL-1,MRT为123.65 min.结论:阳离子亚微乳可以增加环孢素A在角膜和房水中的滞留时间,提高药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局部应用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的性状及释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局部应用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的性状及其在体外、体内释放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观察微球分散度、粒径及外观形态及体外释药特性,对比全身与局部给药后全血中及气管组织中的环孢素A药物浓度。结果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平均粒径18.234μm,跨距:1.131,粒径在9.525~32.400μm者占总数的80%以上。包封率为(86.1±0.8)%,载药量为(34.5±0.6)%。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30d的累积释药量为40.8%,采用局部埋植微球后前2周可以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2周后也可以维持在200ng/ml的药物浓度。结论环孢素A聚乳酸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局部应用可获得有效的血药浓度,在局部气管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全身用药组。  相似文献   

14.
羟基喜树碱对环孢素A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 (HCPT)对家兔环孢素 A(Cs A)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对单用 Cs A及 Cs A与 HCPT合用后 ,家兔体内 Cs A全血药物浓度进行测定 ,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 :HCPT可使 Cs A的 a,V(c) ,K12及 CL(s)显著性降低 ,AUC略有增加 ,T1/2 (a)显著性增加 (P<0 .0 5 ) ,合并用药组的 Cs A血药浓度在给药后的 0 .2 5 ,0 .5和 1.0 h高于对照组 ,且在 1.0 h时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其余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变化。结论 :Cs A与 HCPT合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我院首例心脏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分析药物浓度与剂量、疗效的关系,建立最佳给药方案。方法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环孢素B为内标、214nm处紫外检测,对心脏移植受者进行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给予用药剂量调整。结果 该患者至今存活,生活质量良好,环孢素A血药浓度控制得很好。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能满足环孢素A的临床常规血药浓度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1例少年肾移植患者术后按常规剂量口服环孢素A后血药浓度监测谷值偏低,根据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肝肾功能状态。应用微机软件制订个体给药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环孢素A栓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环孢素A栓剂与环孢素A口服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利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测定家兔直肠给予环孢素A栓剂 2 5mg·kg-1(n =4)与口服环孢素A口服液 2 5mg·kg-1(n =4)后血药浓度 ,计算两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环孢素A栓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 12 2 .4± 2 9.3) % ,两者的动力学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环孢素A栓剂与环孢素A口服液具有生物等效性 ,可以通过对环孢素A栓剂的进一步改进 ,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芦丁在小肠上皮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动力学机制,评价孵育时间、芦丁浓度、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素A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芦丁的细胞摄取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物摄取量与孵育时间、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环孢素A和维拉帕米对芦丁的细胞摄取量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浓度药物从基底侧(basolateral,BL)到肠腔侧(Apical,AP)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BL-AP与AP到BL的Papp,AP-BL比值均在0.5~1.5.试验结果提示芦丁是以被动扩散为主要转运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和转运,且不受外排蛋白外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伐他汀延缓7位中国健康男子环孢素药物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西伐他汀对环孢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男性汉族健康志愿者7人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环孢素100mg和同时口服西伐他汀10mg后,采用特异性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环孢素全知药物浓度。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拟合表明该药物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合用西伐他汀前后环孢素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合用西伐他汀前后环孢素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646±94)和(698±340)μg·L^-1;Tm  相似文献   

20.
牟燕  宋琳琳  王鹏  顾卫平 《医药导报》2005,24(11):1073-1074
环孢素是一种高效的免疫抑制药,其治疗范围狭窄,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较大,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环孢素剂型和制剂质量、给药方案、移植器官种类、术后时间、患者自身状况、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对血浆环孢素浓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