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9例(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4~37岁)心脏复合畸形患者,包括:室间隔缺损(ventricu 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 arteriosus,PDA)7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5例,ASD合并PDA 4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 lm onary stenosis,PS)2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PDA 1例。按照“先难后易,先复杂后简单”的原则进行介入治疗操作,先行PS球囊扩张术,再行VSD封堵术,后行PDA封堵术及ASD封堵术。分别于术后第4天、1、2、6个月及1年复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结果19例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6例分别植入2个封堵器,2例ASD合并PS患者成功地进行了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及ASD封堵术,1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PDA患者经球囊扩张及带膜支架植入治疗获得成功。平均随访(15.5±9.4)个月(1个月至3年),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只要严格掌握介入治疗适应证,遵循适当的手术方略,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方法,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手段一次性根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采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5例患者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7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VSD合并PDA 2例.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VSD封堵术,再次行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封堵术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 d、1、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5例复合型先心病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即刻TTE和造影示ASD、VSD、PDA所有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7例ASD合并PS者,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由术前(7.53±3.66)kPa下降到术后(2.43±1.13)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6个月TTE示所有患者各水平分流均消失,所有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结论:复合型先心病采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6例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一病变99例,复合病变7例;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28例,房间隔缺损(ASD)35例,室间隔缺损(VSD)18例,肺动脉瓣狭窄(PS)18例,PS合并ASD3例,PDA合并ASD2例,PS合并PDA1例,ASD合并VSD1例。结果106例介入成功101例,5例未封堵成功,成功率95.3%。封堵成功者术后即刻未见明显分流,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患者跨瓣压差均降至20mmHg以下。结论CHD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治疗合并其他先天畸形、瓣膜疾病、冠脉病变等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的策略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13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25.2±20.3)岁。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2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2例,ASD合并二尖瓣狭窄(MS)1例,ASD合并冠脉狭窄需介入治疗1例,ASD合并右位心1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PDA合并B型预激综合征1例,PDA右位心、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例,VSD合并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例。经导管治疗原则:ASD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者先处理后者,再行ASD封堵;VSD合并PDA者先行VSD封堵,再行PDA介入治疗;PDA合并预激综合征者先行射频消融治疗,再行PDA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结果13例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导管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堵塞的ASD、VSD及PDA均无明显残余分流,跨肺动脉压差由术前的(78.5±28.9)mmHg(1mmHg=0.133KPa)降至(21.4±6.8)mmHg;平均(11.0±8.8)个月随访仍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征把握恰当、治疗方法合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治疗策略和疗效.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12月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共28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复合畸形为室间隔缺损(VSD)并发房间隔缺损(ASD)4例,VSD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ASD并发PDA8例,PDA并发肺动脉瓣狭窄(PS)2例,ASD并发PS11例.介入治疗的顺序依次为PS球囊扩张术、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结果 28例复合畸形均一次性治疗成功.X线曝光时间平均(8.5±4.3)min,手术时间32~95min.1例VSD并ASD术后第4天发生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予用药治疗后转窦性心律.余随访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同期介入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X线透视、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以及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结果 即刻成功率98.7%(78/79).2 例封堵术后早期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术后出现血尿,经药物治疗5 d后症状消失;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均经药物治疗后消失;全组无死亡.结论 经导管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ASD、PDA、VSD和PBPV治疗PS近期疗效确切,操作技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观察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治疗该病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患者23例,其中包括2例患者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3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4例ASD合并PDA,6例VSD合并ASD,8例VSD合并PDA,按照"先复杂后简单,先难后易"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因缺损过大而放弃封堵外,其余21例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显效率为91.30%。结论:严格掌握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正常的操作方法与顺序,遵循适当的手术方案,可以通过介入治疗一次性根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期介入治疗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0例同期施行联合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并肺动脉瓣狭窄(PS)18例,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PDA并PS 18例,ASD并PDA 12例,PS并VSD 2例,ASD并VSD 6例.结果 60例均1次治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经1个月~5年随访,患儿心脏缩小,心脏功能改善.结论 在病例选择恰当情况下,对小儿复合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同期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建辉  谢春岩  王兰  郭敏  徐小昌  牛新华 《医学争鸣》2004,25(21):1961-1961
1临床资料2002-09/2004-05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脏病38(男9,女29)例,年龄2~53岁,体质量9~76 kg,入院后明确诊断,有介入治疗适应证[1-4]. ①动脉导管未闭(PDA) 17例,其中3例曾行PDA结扎术系术后再通;12例合并心内瓣膜关闭不全;8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DA呈漏斗型或管型,心脏超声测内径3~18 mm,术中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PDA内径3~23 mm;年龄大于30岁9例;②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 10例,其中成人6例,心脏超声和DSA下球囊测量ASD直径9~35 mm,ASD边缘距腔静脉、肺静脉、冠状静脉窦及房室瓣的距离均≥5 mm;③室间隔缺损(VSD) 11例,包括膜部缺损8例(其中2例为VSD修补术后残余漏)、嵴内缺损2例和肌部缺损1例. 术中左心室造影VSD直径3~13 mm,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至少2 mm,距右房室瓣隔瓣至少3 mm. 术中监测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能够配合的较大儿童和成人选用局麻,幼儿或不能配合者采用静脉氯胺酮麻醉. 所有患者均经股静脉穿刺行右心导管术,PDA和VSD患者还需经股动脉穿刺行左心导管术,分别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明确适应证. 操作均在DSA下,ASD和VSD患者术中常规经胸心脏超声监测和评价. 选用合适封堵器,经输送系统封堵PDA、ASD或VSD. 封堵器具有释放和回收双重保险功能,封堵不成功则回收,成功后暂不释放封堵器,观察10~30 min待无全身不良反应,心脏听诊、造影或(和)心脏超声证实封堵成功后,释放封堵器,进行永久封堵. 除PDA和ASD各1例使用美国AGA公司制造的Amplatzer封堵器(型号分别为14/16 mm,22 mm)外,均使用国产封堵器(北京华医圣杰和深圳心健). 35例介入封堵成功(成功率92%),共植入封堵器35个,其中PDA封堵器17个(型号4/6~24/26 mm),ASD封堵器10个(型号10~36 mm)和VSD封堵器11个(型号4~14 mm). ……  相似文献   

10.
李巍  张玉顺  杜亚娟  成革胜  谢学刚 《重庆医学》2008,37(23):2699-2700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63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2例并发3种畸形,余均为2种复合畸形.经导管介入治疗原则:同期治疗应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再次行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最后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特殊情况时则遵循个体化原则.结果 63例中,2例VSD并PDA患者因年龄小于3岁,体重不足10Kg,而进行分期介入治疗,其余患者均行同期介入治疗.63例患者均荻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19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者,术后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4例Lutembacher综合征患者,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均明显增加.术随访后3d、1个月、6个月,所有患者房室水平及大血管水平分流均消失,扩大的心腔进行性缩小,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X线检查显示肺血均明显减少,心电图检查未记录到严重心律失常.结论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虽较复杂,但只要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治疗策略合理、操作规范,同样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