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宁夏地区胆结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胆结石成分特点。[方法]化学法对91例不同部位(胆囊、胆管)、不同民族(回族、汉族)的胆结石进行主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结果]胆囊结石占90.11%,胆固醇类结石占88.5%,胆固醇均值含量为(809.07±14.91)μg/mg;胆管结石占9.89%,胆色素类结石占4.87%,胆红素均值含量为(26.41±4.91)μg/mg;其他类结石占4.66%。胆固醇、胆红素、钙、铁、铜、锌、镁、锰等微量元素在胆囊胆汁中含量,胆石病患者明显高于非胆石病患者,在胆石中的含量回族与汉族无显著差别。[结论]宁夏地区胆石类型以胆囊胆固醇类为主,回族与汉族胆结石成分无显著差别。长期高热量饮食致体内脂酯代谢紊乱的是结石形成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胆石症是常见的胆系病症 ,约占其发病率的 6 0 % ,按结石的所在部位则分为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以及复合结石 ,按结石的化学成份 ,通常分为胆固醇结石 ,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三类。胆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1.胆汁郁积 :静坐习惯 ,肥胖、妊娠、胆道梗阻或胆道口(奥狄氏 )括约肌功能失调情况 ,可使胆囊肌肉张力减低 ,排空延缓而致胆汁郁积 ,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 ,水份重吸收增加 ,胆汁过度浓缩。其中胆盐成份的化学刺激可使粘膜发炎而改变吸收功能 ,滞留时 ,胆汁硷度增高 ,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因之降低 ,凡此皆…  相似文献   

3.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与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石在胆道内移动时,右上腹部可以发生难以忍受的疼痛,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胆囊内的结石一般没有疼痛感,只常在上腹部感以饱闷,并有嗳气、嗳酸,故很多人误诊。如果胆道内继发了细菌感染,还可以出现寒颤、高热等严重症状。医学研究认为,下列几种人易患胆结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广西防城港市50例胆石症患者结石成分,进而为该地区胆石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2018年9月期间广西防城港市医院收治的50例胆石症患者,回顾分析50例胆石症患者的结石成分。结果:50例胆石症患者结石成分包括混合型结石、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碳酸钙型结石、硬脂酸钙类结石、胆红素结石,所占比例分别为:30.00%、32.00%、28.00%、2.00%、6.00%、2.00%,其中胆固醇结石、混合型结石以及胆色素结石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广西防城港市50例胆石症患者结石成分较多,其中胆固醇结石、混合型结石以及胆色素结石所占比例较高,通过其成分分析研究可为该地区胆石症的预防和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漫谈胆结石     
胆结石也称胆石症,是指胆囊内和胆管内形成的不溶于水的结晶或沉淀.结石多数发生在胆管内,主要由胆固醇沉积而形成,肥胖的人所患的结石多数属此类.胆结石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的,女性比男性多,55岁以上女性中约四分之一患有胆石症.不过这些胆石症患者的胆石多数经常停留在无症状时期,一般不影响生活,有症状或有合并症的患者则需要进行  相似文献   

6.
胆石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因胆石化学成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胆石,一般分为以胆红素钙为主和以胆固醇为主两大类型。两类胆石的形成机制也各有不同。一、胆红素钙石的形成: 胆红素钙结石患者的胆汁或分为游离胆红素钙盐的过饱和。促进胆红素钙盐沉淀的因素很多,酸性粘多糖蛋白,胆道内细菌及寄生虫感染、饮食因素等均促进胆汁理化成分和流体力学的改变,导致胆红素钙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胆 结石是俗名,正式名称为胆石症。它是在胆道 系统中,胆汁的某些成分(如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及钙等)可以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析出、凝集而形成结石。发生于各级胆管内的结石称为胆管结石,发生于胆囊内的结石称胆囊结石,两者统称胆石症。胆石症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生率在自然人群中达10%。 胆结石按组成成分为以下三种: ①胆固醇结石此类结石在我国较欧美发达国家少,但近来此类结石临床上明显增加。结石呈圆形或椭圆形或多面体表面光滑,黄色或黄白色,含胆固醇70%~95%,中心有少量胆色素。此类结石多见于胆囊,…  相似文献   

8.
分析宁夏回、汉族小学生乳牙龋患、龋失和龋补的流行情况,为宁夏地区开展小学生乳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宁夏地区回、汉族小学生共2 873名作为调查对象,并进行口腔检查,记录乳牙龋患、龋失和龋补情况,分析乳龋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族学生的龋患率、龋失率(43.4%,18.8%)均高于汉族学生(41.3%,12.6%),而龋补率(4.3%)低于汉族学生(6.3%).男生的龋失补率和龋补牙数构成比(49.1%,6.8%)高于女生(47.8%,3.2%).乡村学生的龋失补率(51.4%)高于城镇(45.6%),而龋补率及龋补牙数构成比(14.4%,2.1%)低于城镇(16.1%,11.4%).回、汉族7岁学生的乳牙龋失补率、龋患率、龋失率和龋补率最高,而12岁组学生最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民族、年龄、城乡和营养状况对学生乳龋患病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108,0.548,1.593,1.395,P值均<0.05),回族、7岁、乡村和肖瘦学生更易患乳龋.结论 宁夏地区小学生乳龋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相关防治措施,并重点关注回族、男生、乡村、消瘦学生的乳龋患病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9.
胆石与饮食     
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及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是否已引起胆道感染、胆道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胆石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确切,但已知许多因素与之相关。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饮食。 长期高脂饮食,特别是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脑、肝、肾、鱼子、蛋黄等,可致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升高;若同时伴胆汁郁积、胆盐或卵磷脂下降,极易产生胆石。长期高脂饮食使人体肥胖,胆囊肌肉张力下降,以致排空延缓,胆汁郁积,形成结石。 长期低脂肪饮食,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常常并发胆石症。如果胆结石小,又无任何症状,不必手术治疗,只须注意饮食调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高脂饮食会促进胆囊收缩素产生,刺激胆囊、胆管收缩引起胆绞痛;还会抑制胆道口括约肌松弛,使胆汁流不出,促使胆石加重。 2.禁食高胆固醇食物。胆固醇是胆石的主要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与胆石形成有关的疾病如下: 一、胃切除术后:1.发病率:在胃切除术后胆石症的28例中,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9岁,男20例,女8例,手术的原发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10例,胃癌17例,胃肉瘤1例。BⅠ式手术4例,BⅡ式及Ronx-Y手术23例,不详1例,2.胆石发生部位:胆囊20例(71.4%)总胆管结石4例(14.3%),胆囊总胆管结石4例(14.3%)。3.手术术式与胆石发生时间:14例胃癌进行淋巴清除术5年内发生胆石,而仅1例溃疡  相似文献   

12.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附9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9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占同期胆囊切除的4.22%,术前B超诊断率为91.58%,其中合并结石率27.37%,合并胆囊炎45.26%;病理类型以胆固醇性息肉最多,占45.26%.腺瘤恶变率为14.29%.结论腺瘤性息肉易恶变,尤其是合并结石的息肉,临床诊断以B超为首选.治疗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人体的胆道系统由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组成,胆道系统发生的结石病,按结石所在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按结石的化学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  相似文献   

14.
胆石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健康与生活有很大影响。胆石是怎样形成的胆道感染是形成胆石症的最常见原因。据统计,胆囊炎患者中伴有胆石者占60.2%,两者在发病过程中有密切关联。胆囊感染后,胆道功能、胆汁成分比例发生变化,是形成结石的基  相似文献   

15.
MUC1在含不同类型结石肝内胆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胆色素型和胆固醇型结石肝内胆管上皮组织中黏蛋白1(mucin1,MUC1)的表达,探讨黏蛋白与不同类型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相关性.方法:2001年4月~2004年3月,共收集肝内结石病行肝叶切除40例,其中胆红素钙结石32例;胆固醇结石8例;对照组12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病例肝内胆管上皮组织中MUC1的表达情况.结果:MUC1在对照组、胆固醇结石组和胆红素结石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3/12)、37.5%(3/8)和65.6%(21/32).黏蛋白的表达强度也同步增强.结论:MUC1在对照组胆管上皮组织中有表达,但在肝内结石胆管上皮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而不同类型结石病例中MUC1的表达亦有差别,因而提示MUC1表达与不同类型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 检测胆囊胆固醇结石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浓度.结果 胆囊胆固醇结石组的血清HDL及LDL低于正常对照组;Apo-B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清具有低HDL、低LDL、高Apo-B的特点.HDL、LDL及Apo-B可能可作为胆囊胆固醇结石的预示指标,对这些指标的干预可能会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所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宁夏农村居民膳食脂肪摄入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为制定脂代谢异常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固原市三营镇和吴忠市陈袁滩镇中分别随机抽取回族和汉族自然村各1个;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行为因素和膳食结构;同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共调查1 612人,其中有483例脂代谢异常,年龄调整后脂代谢异常患病率为15.62%;回、汉族脂代谢异常患病分别为240和243例,患病率分别为18.69%和13.26%,回族高于汉族(P<0.001);回、汉族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分别为164、146例,患病率分别为23.9%、15.8%,回族高于汉族(P<0.01);TC与饱和脂肪酸呈正相关,与亚油酸呈负相关;LDL-C与饱和脂肪酸呈正相关;HDL-C与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均呈正相关.结论 宁夏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脂代谢异常患病率,膳食脂肪酸的摄入与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宁夏农村地区回汉族成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评估不同MS诊断标准在宁夏农村地区成年人群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612人.对全部样本测定空腹血糖、血脂、BMI、血压等;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ATPⅢ2005 AHA 修订)以及中国糖尿病联盟(CDs2004)诊断标准的MS定义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夏农村地区回汉族成年人群三种标准MS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5.00%(ATPⅢ2005 AHA 修订)、11.80%(IDF2005)和6.71%(CDs2004).按照IDF2005、ATPⅢ2005 AHA 修订的定义标准,回汉族成年人群MS标化患病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16.3%vs.5.4%、18.9%vs.8.9%,P<0.01);但按照CDs2004标准研究发现男女性别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族MS患病率均高于汉族(P<0.05).两民族MS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而且回族在35岁后MS患病率均高于汉族.男性MS患病率两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MS患病率,回族显著高于汉族(P<0.05).结论 宁夏农村地区成年人群具有较高的MS患病率,不同民族的MS组分特点有较大差异,选择合适的MS诊断标准有利于该地区MS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结石可为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形成结石的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研究发现胆固醇结石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脂质代谢障碍、胆囊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肥胖因素及饮食因素等,尤其是不良饮食习惯常是致病诱因。  相似文献   

20.
《健康世界》2011,(7):12-14
胆道系统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结石,统称胆石症。胆石症多见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也随之增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使我国胆石症的主要化学成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胆石逐渐由以胆管的胆色素为主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