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痛风十四味饮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蠲痹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痛风十四味饮(土茯苓、萆薢、黄柏、苍术、薏苡仁、防己、桃仁、川芎、大黄、红花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疗效及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等。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利湿、活血蠲痹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降压宝治疗高血压病2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广书  李玲 《陕西中医》2003,24(8):684-685
目的 :评价中药降压宝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对我中心 5年来住院采用中药降压宝 (1~ 4)号治疗的 2 1 2例高血压患者以及同期采用西药倪福达治疗的 3 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体重指数、临床症状改善率等。结果 :中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79.2 % (1 68/ 2 1 2 )和80 .6% (2 5 / 3 1 )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在体重指数、临床症状积分、血脂、副作用方面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 ,且在改善体重指数、临床症状、降脂、副作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蠲痹止痛、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30名痛风患者,对其实施桑当汤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尿酸浓度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止痛、活血通络类中药桑当汤对痛风具有明显的血尿酸降低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风症状,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痛风的饮食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饮食治疗对痛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 ,探讨合理的饮食模式。方法 :用 YL- 型营养计算机计算出两组患者每日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嘌呤摄入量 ,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尿酸值。结果 :采用饮食治疗的痛风患者 ,其临床症状及血尿酸值改善明显大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饮食治疗为防治痛风的重要措施之一 ,选用合理膳食有利于症状的改善 ,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泄浊通痹方对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中医治疗的方法观察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等情况的变化,研究中药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影响,据此探讨中药对高尿酸血症患者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76例高尿酸血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汤剂(泄浊通痹方).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尿酸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5.37%较对照组的65.36%为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39.02%)则高于对照组(11.43%),P<0.05.结论:泄浊通痹方对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贠明东  熊娜  郭明阳 《中国中医急症》2011,(9):1406-1407,1421
目的观察土茯苓萆薢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别给予土茯苓萆薢汤(中药组)及秋水仙碱(西药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2周分别观察患者血尿酸水平、临床疗效及关节症状体征,对两组间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周,中药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两组间临床疗效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2周,土茯苓萆薢汤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秋水仙碱组,土茯苓萆薢汤组临床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组。结论土茯苓萆薢汤可显著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赵刚  唐君 《辽宁中医杂志》2014,(9):1909-1911
目的:观察中药肾宁康汤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肾宁康汤剂日1剂,对照组予药用炭片1.5 g每日3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服药2个月,治疗前后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酸、尿素氮、血红蛋白,并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除血尿酸水平及恶心呕吐症状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肾宁康汤剂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肌酐、血尿酸、尿蛋白、血红蛋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祛湿止痛类中药热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膝关节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中药热熨,对照组运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疗程1个半月,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1).半年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熨治疗膝关节OA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胡江滔 《陕西中医》2013,(10):1362-136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类中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治疗组)患者进行中药(水蛭、三七粉、黄芪)治疗,另外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出现血栓率为43.3%;而对照组血栓率为40.0%。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够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之后的静脉血栓症状,能够应用在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7例痛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47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蒙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尿酸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血尿酸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痛风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袁晓春  李涛 《陕西中医》2012,33(11):1466-1467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血府逐瘀汤(生地、当归、枳壳、赤芍、川芎、桂枝、玉竹、丹参、柴胡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讨论:本法治疗冠心病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冠心病症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率更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结合针灸对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毫针刺法(取太白、三阴交、解溪、大椎、行间、丘墟等穴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沉、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中药内服结合针灸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对改善老年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邓鑫  王文娟 《陕西中医》2011,32(8):953-955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肾衰胶囊(大黄、黄芪、水蛭、丹参、红花、肉苁蓉、仙灵脾、菟丝子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和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尿酸等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对照组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Scr、BUN、UA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衰胶囊具有改善主要临床症状,降低CRF患者Scr、BUN、UA水平,从而保护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桂芬 《陕西中医》2011,32(9):1129-113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运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口服,对照组30例予猴头菌、维酶素口服。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胃镜变化及病理情况比较。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结论: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6,(1):7-9
目的:研究分析自拟中药方剂治疗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140例非特异性外阴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聚维酮碘溶液外洗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2.86%,98.57%,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00%,9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长和皮损好转时长,以及溃疡愈合时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但治疗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自拟中药方剂对非特异性外阴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更好地增加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吕予  路亚娥 《陕西中医》2009,30(9):1179-118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中药配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7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人均常规服用胺碘酮,治疗组加用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中药,每日1剂,疗程4周。治疗前后观察病人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中药配合胺碘酮治疗能控制心律失常,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比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选择6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箭风汤内服,外敷历节膏;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功能及血尿酸等变化.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改善疼痛肿胀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其显著.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足浴治疗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饮食以低嘌呤、低脂、低糖为主,严格限制豆制品及海鲜,禁烟酒;在急性发作期予秋水仙碱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中药代用茶与足浴相结合的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指标和实验室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施以中药代用茶与足浴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等作用,而且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针药合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4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俊涛 《河南中医》2008,28(3):58-59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54例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以针灸结合中药内服外敷,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关节肿痛、血尿酸的变化。结果:54例患者,临床痊愈8例(14.8%),显效22例(44.4%),有效16例(29.6%),无效8例(14.8%),总有效率85.2%;治疗后与治疗前关节肿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血尿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抗炎止痛作用,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白芍总甙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白芍提取物白芍总甙辅助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白芍总甙(中药白芍提取物)配合西药(甲氨喋呤)治疗本病32例,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尤其是第1个月治疗组总疗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较好地缓解患者的关节症状,缩短患者症状改善的时间,具有抗炎镇痛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