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21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降压,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收缩压变异度(SBPV)和舒张压变异度(DBPV);并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血液高切黏度(BV)、红细胞聚集指数(AI)、总胆固醇(T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P、DBP、SBPV、DBP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MT和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BV、AI、T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高血压水平及变异度,降低血液黏度和血脂水平,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瑞舒伐他汀针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作用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10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厚度、动脉斑块数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指标无显著差别,均具有可比性(P> 0.05)。治疗后,通过数据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的四组指标对应t值分别为4.982、1.172、6.271、4.329,除颈动脉斑块数量,其他均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针对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颈动脉斑块厚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更佳。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改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颈动脉斑块厚度减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茶籽油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籽油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对高血脂饲料喂食的鹌鹑灌胃给药,观察对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形态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茶籽油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与月见草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茶籽油能降低高脂血症鹌鹑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能明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高血脂症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坚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4):493-49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对124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及10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斑块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主要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高,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筛选和诊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 135例,根据高血压病程的不同,测量内 -中膜厚度,观察是否形成斑块,斑块的部位、数目及大小,对所发现斑块进行大小半定量积分.结果 高血压患者各亚组颈动脉 IMT值均高于对照组 ( P〈0.05).高血压各亚组比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比例高 ( P〈0.05),粥样斑块患者比例随病程增加而增高.结论 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汇 《医药导报》2007,26(4):331-33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脂质代谢紊乱甚为重要.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他汀类)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血脂药物,其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已为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目前研究认为,他汀类对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还得益于多种非调脂作用,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抗炎作用、抗氧化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他汀类的非调脂作用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刘红梅 《河北医药》2011,33(21):3270-327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持续6个月,对照组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仅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双侧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6个月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降脂疗效确切,并可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消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GF的相关性。方法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脂蛋白(LP),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的HGF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嵇继宇  司慧丽  王宏△ 《天津医药》2016,44(11):1377-1380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 16 (CXCL16) 及 CD36 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并发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合并 LAA 性脑梗死的患者(脑梗组) 50 例、 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者(斑块组) 50 例; 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50 例。各组均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计算各组体质指数 (BMI), 同时检测各组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空腹血糖 (FBG),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各组血清 CXCL16 及 CD36 水平。Logistic 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发生 LAA 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斑块组和脑梗组 BMI、 TG、 TC、 LDL-C、 FBG 水平高于对照组, H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 脑梗组 TG、 TC、 LDL-C、 FBG 水平高于斑块组, BMI、 HDL-C 水平低于斑块组(P<0.05)。对照组、 斑块组及脑梗组的 CXCL16 和 CD36 水平均呈依次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高 TG、 LDL-C、 FBG、 CXCL16 及 CD36 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合并 LAA 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 CXCL16、 CD36 水平可作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生物标志物; 联合检测血清 CXCL16、 CD36 水平有助于预测 LAA 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癥回生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化癥回生丹治疗。治疗3个月后,检测2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并比较斑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斑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且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化癥回生丹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可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其主要药效成分为绞股蓝总皂苷。本文通过对大量绞股蓝总苷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绞股蓝总苷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心血管活性、改善记忆、抗组织纤维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高血脂症、老年脑血管性痴呆、肿瘤等疾病。绞股蓝总苷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ephyllum ( Thunb.) Mak.全草中提取得到的总皂苷经精制而成。  相似文献   

12.
绞股蓝总苷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雪萍 《中国药业》2006,15(6):46-46
目的 以辛伐他汀为对照,观察绞股蓝总苷对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绞股蓝总苷组(A组)30例和辛伐他汀组(B组)30例,治疗12周后比较调脂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绞股蓝总苷及辛伐他汀均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1),均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绞股蓝总苷调脂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点,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218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125例和对照组93例,2组均应用二维B型超声、脉冲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次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测量中膜厚度(IMT)、斑块长度及宽度,观察斑块特征,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IMT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IMT〉1.0mm占56.0%,斑块检出率为44.0%。对照组IMT〉1.0mm占10.8%,斑块检出率为4.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可以为临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CXCL16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XCL16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所有参与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健康组,同时经隔夜禁食后,次日清晨抽取肘静脉抗凝血5ml,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XCL16及其受体CXCR6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比健康组CXCL16及其受体CXCR6基因表达水平(△Ct26.85±5.04,21.77±4.02;25.30±7.00,20.00±4.48)显著增高(P〈0.001)。结论CXCL16是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片对高脂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血脂小鼠模型,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0.5,1.0,1.5 mg·kg-1·d-1)雷公藤多苷,测定不同时间段小鼠体质量和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otal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含量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的活性,研究雷公藤多苷对小鼠体质量、血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肝脏LCAT水平等的影响。结果 给予高脂饲料后小鼠体质量和血脂显著升高(P<0.01),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显著升高(P<0.01),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显著下降(P<0.01)。注射雷公藤多苷能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小鼠血清TC、TG和LDL-C,同时显著降低高脂饮食所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升高。此外,雷公藤多苷片能显著提高血清LCAT水平和HL、LPL的活性。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并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6.
血脂康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小青  刘永忠  游润德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46-1847,I0003
目的 了解血脂康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有消斑作用。方法 选取长期头晕、头痛患者30例进行颈动脉彩超测定,记录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流阻力指数等,给予血脂康治疗3~6个月后再次复查颈动脉彩超和血脂等指标。结果 3个月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1),治疗6个月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明显缩小。结论 血脂康有降脂作用及减轻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还有消除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A)患者血脂和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体检中心及门诊就诊时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变化。结果治疗后TC、TG、LDL-C、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减小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PAS疗法)对于老年血脂紊乱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5月171例血脂紊乱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AS组57例、AS组58例、A组56例进行比较研究.PAS组予普罗布考(0.5 g/d),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d); AS组予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20 mg/d);A组予阿司匹林(100 mg/d).结果 PAS组、AS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及A组治疗后比较,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后PAS组TC、LDL-C、TNF-α水平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治疗血脂紊乱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他汀类药物结合抗血小板类药物通过调节血脂、抗炎,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加用普罗布考可以发挥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陈海  袁莉  方玲  魏达友  倪福文 《中国医药》2010,5(3):220-222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血脂的影响,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的药物干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检查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206例,然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50例、阿托伐他汀组52例、银杏叶制剂组53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51例。对照组单用西药基础治疗,其他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银杏叶(80mg,3次/d)、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剂量同前2组),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观察时问为6个月。结果阿托伐他汀组、银杏叶制剂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组颈动脉斑块、血脂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组颈动脉斑块定量下降最明显,与其他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银杏叶均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IMT变薄,且联合用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病因学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①56例(90%)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异常,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其中30例(48%)伴有多发斑块形成,26例(42%)伴有管腔狭窄(此56例患者中40例MRA有异常);②46例(74%)患者MRA示脑动脉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常见原因,因此常规对脑血管状况进行MR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病因和诊断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