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赖诺普利和吲哒帕胺联用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 :5 6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LVH)患者给予赖诺普利 10mg ,qd ,吲哒帕胺 2 .5mg ,qd口服 ,治疗前及治疗后 6个月观察血压 ,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期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PWT)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 ,IVST、PWT、LVDd均明显减小 (P <0 .0 1)。结论 :两药联用能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左室肥厚的患者,口服贝那普利10mg/d~20mg/d为期半年,前后做彩色超声心动图。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结果:左室肥厚患者经贝那普利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下降(P<0.05),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更明显下降(P<0.01)。结论:贝那普利可使左室肥厚逆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LVH)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寻找能逆转左室肥厚的有效药物。方法:将经超声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56例,应用辛伐他汀、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结果:56例患者治疗18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左室腔内径、左室重量指数均显著减小,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a)、Ea/舒张晚期运动峰速度(Aa)显著增大(P<0.05),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能有效的降压;逆转左室肥厚和协同保护心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人群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肾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糖尿病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实验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降压疗效,治疗前后用双缩脲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变化(P<0.01),联合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有下降,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人群,降压疗效确切,不仅明显减少了蛋白尿的生成,而且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给予氨氯地平(2.5 mg)联合替米沙坦(40 mg)治疗24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24月分别进行血压测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E/A)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4个月末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总有效率为96.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及E/A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患者,能改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有效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赵晓勤 《河北医学》2014,(10):1718-1720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9mg以及贝那普利各2.8mg,均1次/d。而对照组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用量为2.8mg,1次/d。结果:两组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外周水肿、头痛等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效果的评定发现治疗组的血压和疗效相比于观察组有明显的下降。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福辛普利对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和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30例,给予121服福辛普利10mg,每日1次,总疗程3个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舒张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 福辛普利能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逆转老年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高血压(年龄≥60岁)及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左室肥厚患者59例,给予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口服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监测血压并行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及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评估疗效。结果: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超声心动图复查IVSd、LVPWd及LVMI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性高血压及改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和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30例,给予口服福辛普利10mg,每日1次,总疗程3个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舒张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福辛普利能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左室肥厚的逆转和对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50例,给予口服培哚普利4mg,每日1次,总疗程6个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舒张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8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方法 收集中危高血压患者84例,高血压病史(8.1±6.6)年,所有患者服用贝那普利10 mg,1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1次/d,4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每天测血压,同时观察心率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电解质、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做出相应记录及处理. 结果 在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中,69例(82.1%)仅服用贝那普利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15例(17.9%)合并使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等).治疗4周后,84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mmH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从158±11/104±12降为141±12/90±11,P<0.05).随访时,显效67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前后血脂、血黏度、血糖、血尿酸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 贝那普利合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可增加降压作用并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氨氯地平为对照,观察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用氨氯地平)40例,B组(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及LVH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B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两药联用对LVH有协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比较伊贝沙坦与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发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②方法73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伊贝沙坦治疗观察组(39例)和苯那普利治疗对照组(34例),疗程为20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血压、左室超声多普勒相关数据,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③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A/E峰值及LVMI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P>0.05)。④结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地逆转LVMI,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贝那普利10 mg,1次/d,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1次/d;对照组60例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1次/d。均连用4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氨氯地平(络活喜)、苯那普利(洛汀新)治疗对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及心室重构逆转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未经正规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观察组(A组)、治疗对照组(B组)各30例,A、B2组均服用氨氯地平、苯那普利,A组加服血府逐瘀胶囊.2组均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0个月观察对血压、左室舒张功能、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 A、B组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均能逆转左室肥厚(LVH)及改善舒张功能,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LVH逆转及E/A比值升高越明显,A组治疗后IVST、LVDd、LVMI下降幅度及E/A比值上升幅度均大于B组(P<0.05),A组LVDd逐渐缩小,提示逆转LVH、改善心脏舒张功能方面较B组为优.结论 治疗高血压病联合使用血府逐瘀胶囊能更有效地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氯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对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氯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和单一氯沙坦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SBP、DBP)、心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Ⅳ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LV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SBP、DBP、ⅣSTd、LVPWTd、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联合组ⅣSTd、LVPWTd和LVMI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与单独使用氯沙坦相比,氯沙坦和吲达帕胺联合治疗能很好地控制高血压并LVH患者的血压,同时逆转LV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非洛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81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 (单用贝那普利 ) 40例 ,B组 (非洛地平缓释片与贝那普利联用 ) 41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心率、LVH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6个月后两组内心率无明显变化 ,而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左室重量指数 (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A组 (p <0 .0 5 )、B组 (p <0 .0 1) ,B组较A组更明显 (p <0 .0 5 ) ,两组均显示E峰增高、A峰及A/E比值下降 ,A组 (p <0 .0 5 )、B组 (p <0 .0 1) ,B组较A组更明显 (p <0 .0 5 )。结论 非洛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对LVH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桂翔  史正山  董桂平 《当代医学》2009,15(16):58-59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83例患者口服贝那普利10~20mg每天1次治疗8周,用动态血压仪记录贝那普利治疗EH患者的降压效果,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的左心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盐酸贝那普利可使24h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spironolactone)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干预作用,以及对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模型组、培哚普利(derindopril)[2 mg/(kg.d)]组、螺内酯[20 mg/(kg.d)]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治疗12周后,各组分别应用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DM水平。结果心脏超声结果显示,螺内酯组和培哚普利组同高血压模型组比较,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左室质量、左室内径及左房内径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培哚普利组比较,螺内酯组相对室壁厚度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内酯组、培哚普利组同高血压模型组比较血浆ADM水平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内酯和培哚普利均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且螺内酯逆转左室肥厚优于培哚普利;应用螺内酯和培哚普利后,血浆ADM水平下降,伴随左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改善,其机制可能为ADM在高血压中作为代偿性激素,可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system,RAAS)相互拮抗,或通过ADM直接作用,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何东明 《吉林医学》2012,33(4):763-764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试验前2周均停用一切对血压有影响药物。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1次/d,同时给予贝那普利10 mg,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1次/d,根据患者血压改变情况,其剂量可增加到5 mg,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结果:两组均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外周水肿、头痛等不良反应,但没影响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效果评定。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