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处方用药规律,并探索核心配伍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知识服务平台、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BM)文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SLE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及因子分析对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通过BATMAN-TCM对核心配伍药物进行疾病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329首处方涉及中药317味,涉及19大类,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位居前3位,用药频次达4 687次,频数40次共计30味。关联规则得到二项关联组合27项,三项关联组合21项,关联网络图显示生地黄—牡丹皮之间关系最密切。系统聚类得到18组药物聚类组合。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1个公因子。生地黄—牡丹皮配伍富集的生物学通路有47条,与SLE相关的信号通路有3条。结论SLE以阴虚内热为本,毒、热、瘀为标,治法以养阴清热为核心,核心药物配伍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探析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用药规律。方法:进入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检索并提取所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统计分析,借助SPSS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及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26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专利复方,涉及中药503味,得到用药频次≥12次的中药34味,包括夏枯草、白芍、牡蛎、生地黄等;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二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26个组合,包括4个药对,22个三味药组;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补虚药、清热药、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清热泻火和益气养阴为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用药配伍及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关于中医药复方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方剂及药物信息,分别统计药物使用及性味归经分布情况,对高频药物进行二项、三项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9篇,筛选方剂109首,涉及药物161味,药物类别15种。用药频次≥10次的中药共计35味,其中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为黄芪(76),甘草(60),白术(56);药物类别出现频次前3位的分别为补益药(46),化痰止咳平喘药(21),清热药(19)。用药频次≥5的中药共计48味,其药性频次前3位分别为温(15)、平(11)、微温(9),药味分别为甘(25)、辛(23)、苦(18),归经分别为肺(26)、脾(24)、肝(17)。用药频次≥10次的35味药物中二项关联共12对,三项关联共9组,聚为7类时聚类效果较好。结论 COPD稳定期的治疗药物以辛温、归肺脾经者为多,组方思路以补肺健脾益肾、化痰止咳平喘、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筛选中医药治疗COPD的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核心药物网络图,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331首,涉及药物231味,总用药频次3606次。COPD证型以痰热壅肺证、肺肾两虚证、痰浊壅肺证、肺脾气虚证、痰瘀阻肺证等为主。症状以咳嗽、喘息、咳痰、胸闷、呼吸困难、气短、发热、乏力等为主。高频药物有茯苓、苦杏仁、甘草、法半夏等。药物四气以温热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肺、肝、脾、胃经。以补虚药应用最多,其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关联强度较高的规则有20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4个新处方,因子分析可提取公因子9个。结论:中医药治疗COPD以化痰止咳、补虚、利水、理气、活血等为基本治则进行组方配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中医文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癌的用药规律,并发掘可能的新方组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近20年中药治疗甲状腺癌的中文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信息建立数据库,将筛选文献中载入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检索筛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共45篇,处方64首,涉及中药234味,按功能分为18类,总用药频次为1059次。高频中药主要有27味,使用最多的为夏枯草、黄芪等药,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为主,性味多属甘、苦、寒,归经多归肝、肺、胃,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到13种聚类组合,归属2大类。结论甲状腺癌多属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证,治以扶正祛邪为要,以补益正气、行气化痰、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为其主要治疗大法。聚类分析结果可帮助临床提供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卵巢囊肿的文献进行筛选、归纳、总结,探索卵巢囊肿的用药规律,并对其用药规律及现代药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通过检索199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整理、统计相关口服方药,并运用Excel软件和SPSS21.0软件对其进行频次、药类及聚类分析,进而总结治疗卵巢囊肿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收录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复方83首,涉及中药142味,共出现1009频次,高频23味,活血化瘀药(33.20%)、清热药(15.46%)、补虚药(14.27%)、化痰止咳平喘药(8.92%)、理气药(7.63%)所占比例较大,共计802频次。对使用频次10次以上,排名靠前的34种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方和10个常用药对。结论:中药治疗卵巢囊肿内服方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再根据个体配合清热、补虚、化痰、理气等药物。卵巢囊肿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法、疏肝解郁法、理气活血法、健脾化瘀法、化痰消癥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名医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的用药规律及新方,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收录的名医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功效频次和药物关联规则,并通过熵层次聚类得到新处方。结果共得到236味中药,使用频次≥30的药物有5味,功效类别频次≥60的药物有6类。关联规则统计得出65条药物配对模式,6条药物配伍规则。关联图示药物组合可判断为六君子汤及人参补肺饮加减。熵层次聚类得出14对核心药物,14个新方。结论名医治疗肺癌气阴两虚兼痰瘀毒结证用药以补气养阴为基础,化痰解毒为核心,兼以散瘀、利湿;新方组合以补虚扶正、理气化痰、解毒散瘀为主,利湿、消食为辅。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脑出血急性期的中药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组方用药思路。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筛选中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Excel、SPSS软件进行中药使用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总共纳入中药处方103首、149味中药,其中大黄是高频中药之首,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最多,四气、五味、归经分别以温性、苦味、肝经为首,得出11条药对关联规则及2个最长距离聚类方。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多用温性、苦味、肝经中药,以泻实结合补虚为治则,运用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等组方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药物治疗痔术后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inoMed等数据库,查找从建库到2022年12月31日之前,发表并证实对于痔术后并发症有确切疗效的文献。使用Excel 2016版进行药物频次及功效统计分析,应用R studio 4.2.1软件分析中医外治药物治疗痔术后的关联规则,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使用TCMSP数据库整理高频药物靶点及有效成分,在OMIM、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检索术后疼痛疾病靶点,然后将药物与靶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药外治方总计186首,176味中药。用药频次前5的中药依次为黄柏、苦参、大黄、蒲公英、五倍子。痔术后常用外治药物以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药为主;归经主要为肝、肺、胃、脾、大肠经;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涩为主,使用频次≥20次的有30味中药,可聚类为5类。高频药物组有效活性成分73个,药物作用靶点225个,疾病作用靶...  相似文献   

10.
罗旭平  王芳  陆盼盼  陈芳 《新中医》2020,52(1):7-1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名老中医王会仍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浙江省中医院王会仍门诊诊治的肺结节患者病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病例140诊次,涉及中药133味,累计用药频次2 747次。其中补虚药、止咳化痰平喘药、清热药使用频率最高,分别占24.03%、20.28%、18.42%。获得高频药物40味,高频药物的药性以平、温、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聚类分析显示高频药物可分为4类:疏肝解郁类、燥湿化痰类、补益脾肺类、清热散结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苦杏仁-浙贝母、金荞麦-三叶青为核心药对,核心药物组合为苦杏仁、浙贝母、金荞麦、三叶青、猫爪草、薏苡仁、太子参。结论:王会仍治疗肺结节兼顾扶正祛邪,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用药平和。在补益脾肺的同时,注重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燥湿化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内服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药物选择依据。方法:以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检索目标,检索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献,选出方药内容并制成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及SPSS Modeler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533首、中药251味,高频药物中牛膝用药频次最多,中药以甘味药为主,药性多温和。其归经多为脏经,以肾、脾、肝为主。按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两种关联共32条,三种药物关联共20条,四种药物关联共4条。对排名前20的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2个新的组方。结论:中医复方治疗膝骨关节炎以补肾活血类中药为主,配合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类药物,相得益彰。通过发掘中药方剂的用药规律,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取纳入文献的处方及药物信息,统计药物频次,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获取方剂44首,涉及中药108味,中药累计频次460次。柴胡、丹参、炙甘草、白芍、川芎、茯苓、郁金、当归、枳壳、酸枣仁为频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高频药物因子分析共提取到6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方;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关联强度较高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用药相对集中,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药为主,依据兼夹症状的不同,选择性使用补气、化痰、安神之品。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258-26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中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主成分因子及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1 398首处方涉及中药373味,归19大类,其中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位居前3位。2味3味药组分多是健脾清热利湿、益气养血活血的用药组合。二项三项关联体现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治法。复杂网络核心处方主要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四妙丸组成。系统聚类得到15组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出22个公因子。以牛膝为因变量的决策树体现独活、羌活、薏苡仁、杜仲和黄柏在配伍中的重要地位。结论: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炎标本兼顾,本虚重在健脾补肾养肝、益气血和营卫,标实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化痰利湿诸法消除风寒湿热痰瘀之邪。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4个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发表的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用药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87首,涉及中药237味,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甘草、黄芪、茯苓、五味子、白术等55味,主要由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组成;由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白术-茯苓、甘草-茯苓、黄芪-当归、党参-黄芪、麦冬-甘草等24种高频药物组合,其中甘草、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当归等是关联网络的核心;熵聚类分析得到药物核心组合30个、潜在的新处方15个。结论:中医治疗自发性气胸围绕虚、痰、瘀、郁的特点,以益气护肺、祛痰止咳、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等为核心治法,体现了肺、肝、脾、肾同治及虚实兼顾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虫类中药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最高频药物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筛选含虫类药中药处方治疗胃癌的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用药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最高频药物的分子机制。结果 筛选出109首治疗胃癌的含虫类药处方,涉及中药232味;其中虫类药26味;高频虫类药为蜈蚣、壁虎、地鳖虫、露蜂房、全蝎等;虫类中药多与补虚类药、解毒类药、化瘀类药、化痰类药、化湿类药配伍使用。最高频药物蜈蚣潜在治疗作用靶点包括PPARγ、PPARα、INS等99个,这些靶点共富集到27条信号通路,包括PPAR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癌症转录失调等。结论 运用含虫类处方治疗胃癌常用蜈蚣、壁虎、地鳖虫、露蜂房、全蝎等虫类药,多与益气健脾、利湿化痰、解毒化淤之品配伍使用。最高频药物蜈蚣可能通过作用于PPARγ、PPARα、INS等靶点,通过干预PPAR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癌症转录失调等信号通路多途径发挥抗胃癌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活血化瘀中药(以下简称活血药)治疗肺纤维化(PF)的用药规律。方法:在8个在线数据库中检索199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含活血药的方药治疗肺纤维化的文献,提取方药信息,采用SPSS Statistics 23和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324篇文献,其中活血药丹参、当归、川芎、桃仁、地龙使用频次最高;其他类药物中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高频活血药聚类分析聚为4类为宜,因子分析提取到5个公因子。对活血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规则6条;以活血药为前项,其他类药物为后项,得到关联规则16条。结论:在使用活血药治疗PF时,常采用养血、活血、破血、虫类搜剔等相结合的治法,多与补气药、补阴药、止咳化痰平喘药等配伍,补虚泻实以复其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文献,构建肺结节方药数据库,利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肺结节处方进行性味归经、使用频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复杂网络等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122首,19大类中药,194味中药,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 917次。药性以寒、温及平性为主,药味以苦、甘和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大肠)和肝(胆)经为主。中药使用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及理气药为主。中药使用频次靠前的中药为甘草、浙贝母、黄芪、茯苓、当归、白术、半夏、牡蛎、夏枯草、川芎等。关联规则得到6组关联度较强的中药组合。聚类分析分为5组聚类中药组合。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以健脾益气、养阴、化痰散结、养血活血、行气类药物为主。结论:肺结节病机本虚标实,以肺脾气虚为本,以气滞、痰凝、血瘀有形结节为标,治宜肺脾同治、肝肺同治,临证应重视培土生金、气阴双补、苦降辛开、调气畅血等理论的应用,处方以四君子汤、二陈汤、沙参麦冬汤及柴胡疏肝散加减为核心,兼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索获取数据库中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文献信息,总结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专利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文献,建立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文献数据库;并以《中药学》所涵盖的中药为检索词,对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853篇,涉及用药269味,共69853次。其中药物频次超过300次的有45味,共65009次,占总频次的93.07%;使用频率较高的45味中药主要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安神药、温里药。结论病毒性心肌炎用药主要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燥湿化痰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文献检索探寻治疗老年肺炎的高频中药药物和药类,在此基础上总结老年肺炎的用药规律,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87年至2017年关于老年肺炎的文献,利用SPSS 17.0软件,采用频数分析方法探寻高频药物和药类。结果:共纳入65篇文献的81首方剂。结果显示,清热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位居药物归类前5位;甘草、黄芩、苦杏仁、桔梗、鱼腥草居用药频次前5位。结论:本文总结治疗老年肺炎的高频中药及药类符合中医对老年肺炎的病因病机认识,揭示了中医药治疗老年肺炎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使用特点。方法检索1977年1月至2013年7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报告类文献,将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治疗所用方剂、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分别对其进行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纳入文献共24篇。肺癌中医证型共计56个,其中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肺脾气虚、痰湿蕴肺、肺肾阴虚为主要证型,占72.6%;肺癌70个频次较高症状可分为6类症状聚类证型,分别是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阴虚内热证、痰瘀互结证、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病机要素以实性居多,占58.33%,主要为痰浊、火热、血瘀、水湿、气滞、热毒,虚性病机占41.67%,主要为阴虚和气虚;脏腑病位主要在肺、脾、肾、胃、肝。共用方剂1 162首,其中成方569首,以补益剂、治燥剂、祛痰剂、清热剂、理血剂为主;共涉及中药459味,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最为常用;使用频次较高的54味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痰热壅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虚痰湿证型的肺癌。结论肺癌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痰湿、痰瘀互结、气滞血瘀为主,组方用药以化痰除湿、清热解毒散结、行气化瘀、补益肺脾、益气养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