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B-Ⅱ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处空肠袢后方发生内疝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1984年以来我院普通外科共收治5例,均经手术证实。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行B-Ⅱ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发生内疝。其中结肠前吻合输入袢对小弯侧3例,结肠后输入袢对小弯侧吻合1例,  相似文献   

2.
改良Roux-Y消化道重建36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琦  刘延生  牛延丽 《医学争鸣》2009,(16):1483-1483
1 临床资料 应用改良Roux.Y消化道重建362(男232,女130)例,年龄21—77岁,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并幽门梗阻32例,胃窦体部癌行根治术125例,胃空肠袢式吻合术后因严重返流性食管炎再次行改良Roux—Y吻合3例,胃体贲门癌行全胃切除术术后96例,行胆道内引流术70例,胰腺囊肿行内引流术36例.将上段空肠从结肠前提起,距屈氏韧带15~20cm行胃大弯或胆道吻合(根据体型确定距离,原则保持吻合口无张力).距屈氏韧带13~18cm处输入袢肠(吻合口下2om)结扎空肠,距屈氏韧带5~8em处与输出袢40~45cm处行侧侧吻合,吻合口约3~4cm.全胃切除后距屈氏韧带30—40cm与食管吻合,距胃肠吻合口输入与输出各10cm侧侧吻合,吻合口约7~10cm,使食物在此处多潴留,类似胃腔的功能,侧侧吻合口下2cm结扎输入袢空肠,距屈氏韧带5—8cm处侧侧吻合以远30~40cm行第二个侧侧吻合.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空肠结肠瘘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大部切除术 ,行毕Ⅱ式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空肠与横结肠相互压迫粘连。胃酸高的病人术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又不能很好的药物治疗 ,而造成术后吻合口溃疡致胃空肠结肠瘘。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2年共收治 5例胃空肠结肠瘘患者。男性 3例 ,女性 2例。年龄 35~ 5 0岁。 5例均为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发病时间为 1 5~ 3年。X线上消化道钡透检查 ,可见钡液经胃吻合口后分 4个通道 ,即空肠输入段及输出段右半结肠及左半结肠。术中见 4例为空肠输入段过长 ,术中将原吻合口及瘘口切除 ,行空肠端吻合及胃空肠重新吻合 ,将横…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近10年遇胃大部切除 B—Ⅱ式术后早期输出袢内疝4例,现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30~45岁。4例中,内疝发生于结肠前输入袢对大弯吻合者2例;结肠后输入袢对小弯吻合者2例。症状出现时间为术后4~12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一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新方法,可有效的减少消化道返流的发生。方法距屈氏韧带25~30cm的空肠段与食管端侧吻合,距此吻合口15~20cm,输出袢作空肠与残胃端侧吻合,距空肠残胃吻合口远段10~15cm,作输入、输出袢空肠侧侧吻合,在距食管空肠吻合口5cm输入袢和残胃空肠吻合口下方分别行空肠闭合,命名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结果14例近端胃癌患者接受该种手术,手术过程安全,吻合时间短(平均25min)。术后恢复良好,进食规律,无1例返流主诉。术后2个月分别进行了影像学和生理学方面监测,效果满意。结论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是一种理想的、有效阻止返流的近端胃切除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1年至 2 0 0 1年因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共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及胃癌根治术 10 2 4例 ,其中有 3例术后发生输入袢急性绞窄性完全梗阻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35 - 64岁 ,平均 4 8岁 ,占同期因各种原因行胃大部切除总数 (10 2 4例 )的 0 .2 9%。原手术方式均为BillrothⅡ式 ,结肠前胃空肠吻合 ,输出对大弯侧。再手术时间 ,分别为第 1次手术后第 5天、第 6天 (2例 )。1.2 临床表现 :主要发生在术后第 5 - 6天。患者开始进食后 ,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疼痛 ,并放射至肩脾背部呕吐频繁 ,…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1985~1995年胃大部切除术1986例。其中再手术64例,占3.22%。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4例再手术中男性58例,女性6例。年龄16~68岁。其中十二指肠残端破裂13例,溃疡复发和吻合口溃疡12例,空肠输出袢梗阻10例,小肠内疝8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吻合口瘘5例,吻合口出血4例,空肠输入袢梗阻3例,空肠扭转与胃吻合口2例,胃与回肠吻合1例。本组再手术治疗死亡2例。2 讨  论(1)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本组共13例,发生于术后2~9天,除1例为胃溃疡外,其余12例均为十二指肠溃疡。可见十二指肠溃疡并发残端破裂远较胃溃疡多见,说明十二指肠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内疝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分析收治的2例及近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196例,共19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内疝的诊治资料。结果198例均为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术,结肠前吻合156例(78.8%),输入袢>15cm106例;结肠后吻合38例(19.2%),输入袢8~12cm4例,输入袢>15cm4例。疝入肠袢与吻合方式记载完整的60例中,输入袢疝19例,其中输入袢对大弯9例,输入袢对小弯10例。输出袢疝41例,其中输入袢对大弯22例,输入袢对小弯19例。明确记载胃空肠吻合方式120例中,输入袢对大弯67例,输入袢对小弯53例。治愈174例,死亡24例(12.1%)。结论吻合口后间隙及过长的输入袢是内疝发生的主要原因,内疝及疝入肠袢与胃空肠吻合方式无明显关系。缝合吻合口后间隙,采用合适长度的输入袢是避免发生内疝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1,男性,28岁,因十二指肠球部延及降部溃疡与胆囊形成胼胝,行分离切除溃疡灶术后,十二指肠球部与降前壁缺损约(15×6)cm2,病理报告霉菌性溃疡;病例2,女性,56岁,因结肠癌累及十二指肠,切除后十二指肠球部至降部损约(10×5)cm2。1.2 方法 (1)按十二指肠缺损长度取带蒂空肠一段。(2)胃大部切除与空肠作Roux-y吻合。(3)在空肠袢系膜外侧纵向夹肠钳一把,阻断一侧血供,近系膜侧剖开,边切边间断缝合至十二指肠缺损区的后壁。(4)胆胰管引流或十二指肠引流 腔引流。1.3 预后 病例1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8周…  相似文献   

10.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后间隙输入袢内疝,是胃手术后少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有人报告死亡率约为40%①。我院4外科近8年来施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余例,发生此种并发症5例,死亡2例。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毕罗氏Ⅱ式结肠前胃大部切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500例。其中男421例,女7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以31~50岁为最多325例;胃溃疡113例,十二指肠溃疡302例,复合溃疡80例,吻合口溃疡5例;合并幽门梗阻96便,上消化道出血99便,溃疡穿孔101例。术后并发症:4例十二指肠溃疡病灶旷置术后继续出血,2例吻合口出血,4例输入袢梗阻,1例继发性肝炎,5例倾倒综合征,输出袢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内疝、小胃综合征、吻合口溃疡各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Boillroth Ⅱ式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要求输入袢25cm~30cm,距胃空肠吻合口15cm~20cm处,在输入袢与输出袢间作一个5cm左右的Brous侧侧吻合口.结果:除2例吻合口水肿延长进食时间外,没有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结论:Brous吻合口是防止Billro山Ⅱ式胃切除并发症的很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远端胃大部切除后常用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来重建胃肠道,但这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多。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我们在作胃大部切除后,多采用Moynihan术式(结肠前,全口胃空肠吻合,输入段空肠对胃大弯侧),并加作Braung吻合(输入段与输出段之间侧侧吻合)。从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共行45例该术式,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大部切除术后形成内疝是一严重并发症,我院自1975~1985年共行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Ⅱ式吻合术531例,并发内疝6例,发生率为1.13%,死亡1例,均经再次手术证实。本组6例均为男性,原发疾病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例,胃小弯溃疡1例。均为输出袢内疝,均发生在Billroth Ⅱ式结肠前输入袢对大弯吻合者。发生时间术后3~10天3例,1月内2例,半年1例。4例得到早  相似文献   

15.
报告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碱性反流性胃炎手术治疗6例经验。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腹部灼痛、呕吐胆汁、胃纳差和体重减轻。手术对象选择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坚决要求手术者。作Tanner-Roux-y-19型手术或Roux-y手术共4例,痊愈。行空肠输入袢与输出袢侧侧吻合术或空肠与十二指肠横部侧侧吻合者各1例,吐胆消失。本文对本病的诊断和手术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3例,年龄20~40岁7例,40~60岁12例,60岁以上5例。胃窦部癌3例,胃体部癌6例,胃小弯癌10例,贲门癌5例。病检报告:胃腺癌14例,胃粘液腺癌10例。 2 手术方法 癌灶位于胃下端或中端,施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尽量保留贲门及健康胃脏,同时切除大小网膜,清除周围肿大的淋巴结,施行残胃或贲门与空肠吻合,空肠与十二指肠吻合,空肠与空肠侧侧吻合,  相似文献   

17.
<正> 为减少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汁返流和与之有关的碱性返流性胃炎及残胃癌的发病率,我们对32例胃十二指肠外科疾病采用胃大部切除后。胃空肠全口端侧Roux-Y吻合“荷包”缝合处理空肠切端法治疗,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26~69岁,平均44.5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急性穿孔4例),胃溃疡4例(穿孔1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4例(穿孔1例),胃癌10例(穿孔3例),慢  相似文献   

18.
<正> 含有胆汁的碱性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内,产生胃粘膜炎性损害和一系列临床病变称之为碱性返流性胃炎。它多发生于各种胃手术后。我们对50例BⅡ式胃切除患者采用肠套叠加空肠输入袢与输出袢间侧侧吻合(Braun)方法预防返流性胃炎,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9岁。急症手术21例,择期手术29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胃溃疡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胃大部分切除输入口低于输出口胃空肠吻合的经验,探讨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的方法。方法:对23例胃大部分切除的行输入口低于输出口顺蠕动胃空肠吻合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随访9个月至13a,原有消化道症状消失,原发病未见复发(指良性病病例),饮食消化功能良好,身体健康。没有传统观念所担心的输入袢梗阻或排空障碍现象。其中6例输入后3个月~3a期间均曾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一次,未见钡剂在输入袢潴留及输入袢扩张现象。结论:胃大部分或胃次全切除后,行输入口低于输出口的胃空肠吻合比传统作法输入口高于输出口的胃空肠吻合更符合机体生理,病理机制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口后方间隙输出袢内疝合并小肠扭转报告少见,我科从1980.1~1986.4共收治5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报告如下。病例资料5例均为男性,第一次手术都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近端对大弯胃空肠吻合术,另见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