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临床分析(附1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早期小肾癌手术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双侧肾癌3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 6 例,对侧肾正常肾癌8 例;肿瘤平均直径5.2 cm.19 例中 10 例行肿瘤剜除术,9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19例患者随访12~84个月,平均42个月,无外科并发症和肿瘤远处转移.1 例术后15个月发现肿瘤局部复发行肾癌根治切除术,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安全有效,尤其适于局限性低分期小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CT或MRI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采取肾癌根治术、单纯肾切除及部分肾切除术,术后辅以生物免疫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透明细胞癌25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囊腺癌1例,未获得病理结果(术中探查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1例,良性肾腺瘤2例.30例患者均获2~36个月的随访,其中3例Ⅳ期肾癌、1例Ⅲ期肾癌伴有双肾结石及左肾囊肿患者术后24个月死亡.26例患者均无瘤生存,无一例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 肾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肾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大肾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行肾癌根治术患者53例,其中大肾癌12例,对其围手术期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面的术前检查,充分的术前准备,对手术中及术后存在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敏锐观察病情变化的早期症状体征,病情变化时能密切配合医生,治疗及时、准确,护理措施合理、有效,是患者安全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肾癌脊椎体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经过和预后的分析,探索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2003-2013年22例肾癌脊椎体转移患者行手术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2例患者的随访资料,对肾癌脊椎体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探讨。结果22例肾癌脊椎体转移患者,男18例(81.8%),女4例(18.2%),平均年龄52岁(25-78岁)。术前患者均接受了原发肾癌的肾切除术。术前和术后部分患者行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Frankel评分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2-84个月)。在随访过程中,14例患者死亡,其余8例患者随访至今情况良好,未见明显复发征象。结论对伴有脊髓损伤的肾癌脊椎体转移患者,脊椎体转移瘤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可缓解或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对于压迫时间短,压迫程度轻的患者的改善更明显。与既往资料比较,手术可能延长肾癌脊椎体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尚不能认为放化疗或靶向治疗能延长肾癌脊椎体转移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5.
王宗祥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1190-1191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既往临床发现时约有20%~30%的患者已有远处转移,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体检发现的早期肾癌病例日渐增多,采用根治性肾癌手术和介入生物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我院199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26例肾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6例,男89例,女37例,18~76岁,平均49.6岁。病情3天~6年,病程<3个月者88例,3~12个月者28例,>12个月者10例。右侧62例,左侧64例。体检时发现无症状肾癌14例,有肉眼或镜下血尿39例,腰痛或腹部疼痛36例,腹部包块16例,同时有血尿、腰痛、肿块者6例;肾外表现:血沉增…  相似文献   

6.
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占成人全部恶性肿瘤的2%~3%,肾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时约50%的患者已属晚期,约40%的患者术后15~18个月发生转移或复发,转移性肾癌预后较差,平均存活时间小于1年,3年存活率低于5%,平均生存时间3~33个月。肾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对放疗与化疗均不敏感,这给晚期肾癌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生物治疗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且效果比较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保留肾实质手术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保留肾实质手术治疗的肾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肿瘤直径0.5~3.0cm,行保留肾实质肾肿瘤剜除术,12例肿瘤直径3.5~6.0cm,行肾部分切除术。22例随访6个月~13年,平均62.5个月,1年生存率100%(22/22),3年生存率100%(18/18),5年生存率92%(12/13),无1例局部肿瘤复发。结论:保留肾实质手术治疗肾癌疗效满意,对局限性小肾癌、对侧肾功能正常的病例可采用该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例小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肿瘤直径2.0~4.0 cm,平均3.0 cm.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阻断方式及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效果.结果 1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0~160m in,平均140m in.术中出血50~250mL,平均120mL.肾动脉血流阻断时间25~45min,平均30m in.术后住院5~7 d,平均6d.11例小肾癌切下肿瘤后的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3~12个月,复查B超、CT均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静脉尿路造影提示患侧残肾功能良好.结论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替代开放手术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肾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明  韩平  曹贵华  魏强  杨宇如 《华西医学》2006,21(2):288-289
目的探讨肾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肾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肾癌术后行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37例单纯行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早期(Robson分期Ⅰ~Ⅱ期)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晚期(Ⅲ期)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Ⅲ期)肾癌患者肾癌术后应用α-干扰素治疗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4岁。20例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有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6例,对侧肾功能正常的肾癌11例。肿瘤平均直径3.8cm。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14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6例,其中行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出血80ml,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平均肾动脉及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8min。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8例患者获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外科并发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2例,肾萎缩1例。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有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比较,除术中出血稍多和手术时间稍长外,肿瘤的控制和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在肾功能保留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肾癌免疫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癌是泌尿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于泌尿系肿瘤的第2位,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死亡人数逐年提高。在美国,每年增加31000新肾癌病例。肾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待出现症状后约60%的患者已到晚期,3年存活率低于5%,平均生存时间仅3~33个月。肾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对化疗、放疗、激素治疗不敏感[1]。由于免疫机制在肾癌的自然病程中起一定的作用,所以免疫治疗已成为肾癌术后和晚期肾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免疫治疗是以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控制和消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对肾癌免疫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细胞因子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9例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其中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平均肿瘤直径2.8cm。术后评估局部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随访29(14~38)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局限性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治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对351例肾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以B超、CT为主。行肾癌根治性切除31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37例,行姑息性肾切除术3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294例(83.76%,其中囊性肾细胞癌2例),颗粒细胞癌27例(7.69%),乳头状肾细胞癌14例(3.98%),肾混合细胞癌6例(1.7%),其它癌10例。263例(74.93%)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45%(124/176)、53.3%(40/75)和23.8%(5/21)。结论B超和CT是目前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早期小肾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6年7月~2004年8月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8例.其中孤立肾肾癌1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肾癌2例,对侧肾正常肾癌5例;非选择性手术指征3例,选择性指征5例;肿瘤平均直径3.0cm;病理分期:T1期6例,T2期2例。肾上极切除术6例,肾下极切除术1例,楔形切除术1例。术后观察是否出血、尿漏及监测肾功能。结果:8例患者平均随访38.2个月,未见并发症及残肾肿瘤复发。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直径≤4cm,T1、T2期局限性肾癌及对侧肾正常的良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适应证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79例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其中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43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 的适应证、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短期随访结果 .结果 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肿瘤的大小以及平均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术中平均失血量(85 mL vs 135 mL),术后3 d每日平均引流量(60 mL vs 88 mL)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 d vs 9.4 d)在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组明显减少,与开放手术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对所有病例进行了12到36个月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肾细胞癌患者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肾癌术后应用生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非转移性肾癌,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仍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大约40%~7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肿瘤远处转移[1],但是,放疗、化疗和激素对肾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而生物治疗却为肾癌的治疗带来希望[2].本院2000年6月~2006年12月对58例肾癌根治术后患者辅助应用生物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35例肾癌中11例囊性肾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病人中8例行肾癌根治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多房囊性肾癌8例,单房囊性肾癌3例;透明细胞癌9例,嫌色细胞癌2例。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1个月,平均27.9个月,无瘤存活10例。结论囊性肾癌采用肾癌根治或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  相似文献   

18.
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恶性肿瘤的80% ~90%,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尿、腰痛和肿块是肾癌的晚期症状.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肾癌的首选方法,可以提高生存率.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包括患肾、肾周围脂肪及肾周筋膜、肾周区域肿大淋巴结.肾上极肿瘤和肿瘤已累及肾上腺时,需切除同侧肾上腺组织;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应同时取出.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创伤重,并可能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有较大打击,因此做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泌尿外科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对206例肾癌患者实施肾癌根治性切除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方法分析2007年3月~200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诊疗方法。结果40例平均年龄49.7岁。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透明细胞癌35例,乳头状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临床分期为T1N0M0期33例,T2N0M0期6例,T3期1例,其中无症状肾癌26例,有症状肾癌14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6例,保留肾单位手术4例,其中静脉癌栓取出术1例。术后行α-干扰素治疗36例。结论B超、CT是目前早期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侧并发肾脏疾病的患者;联合生物治疗对肾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采用微创技术锁定钢板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采用微创技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76例,其中男22例,女54例,年龄61~ 88岁,平均71.8岁.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20例,三部分骨折37例,四部分骨折19例.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采用Constant-Murley (CMS)评分和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Form(ASES)评分进行随访并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结果 70例获随访,6例失随访,随访时间12 ~45个月,平均26.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 ~20周,平均16.1周.术后6个月CMS评分为67.5±8.4,ASES评分为61.3±11.4,优良率58.6%;术后12个月CMS评分为84.7±7.6,ASES评分为86.5±8.7,优良率71.4%.术后12个月CMS评分、ASES评分及优良率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采用微创技术锁定钢板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确切,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