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6篇
  免费   856篇
  国内免费   473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128篇
妇产科学   116篇
基础医学   714篇
口腔科学   116篇
临床医学   2562篇
内科学   1368篇
皮肤病学   339篇
神经病学   263篇
特种医学   6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1441篇
综合类   5029篇
预防医学   1929篇
眼科学   243篇
药学   2179篇
  11篇
中国医学   1884篇
肿瘤学   50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761篇
  2012年   889篇
  2011年   967篇
  2010年   967篇
  2009年   928篇
  2008年   927篇
  2007年   947篇
  2006年   879篇
  2005年   888篇
  2004年   820篇
  2003年   750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609篇
  2000年   618篇
  1999年   565篇
  1998年   480篇
  1997年   489篇
  1996年   495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292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9篇
  1964年   7篇
  1960年   8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混合性有机物职业暴露所致健康危害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预测混苯作业职业暴露所致职业病危害的风险,为实施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选取某涂料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考虑苯、甲苯、二甲苯及乙苯在人体内代谢的交互作用,基于PBPK模型模拟上述化学物质混合物同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求解结果。结果 通过计算得到长期混苯作业有关苯的终生致癌风险值:水性涂料生产线工人7.43×10-3,溶剂型涂料生产线工人1.21×10-4,两者致癌风险均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10-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水性涂料生产线工人1.45~19.06,溶剂型涂料生产线工人0.15~1.69;混苯作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风险较高,尤其是水性涂料生产线风险极高。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工作场所混苯作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预测苯致癌风险及混合有机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非致癌风险范围,为混合性有机物职业暴露所致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方法 以2021年1—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精神疾病门诊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间段内在相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要求与病例组家庭人口数大致相当、性别相同、年龄±0.5岁、婚姻状态相同且无无精神疾病病史或严重躯体疾病,符合条件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为785名。病例年龄18~71岁,以60~71岁所占比例最高,占42.17%,居住地以城市为主,占79.11%。婚姻状态以未婚所占比例最高,56.3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之中的沟通(β'=-0.103)、角色(β'=-0.032)、情感反应(β'=-0.111)、家庭教养中的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β'=-0.203)、母亲偏爱被试(β'=0.081)、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β'=-0.237)、父亲过分干涉(β'=0.181)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因素。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精神卫生工作者可从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着手,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发病与传播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与人体的内环境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本文从“环境隐喻”的立场出发,对外感病发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分析。外界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容易被人们感受,而对于古代无法观察人体的内环境,作者借助《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祸起萧墙”的故事,对人体内环境为何与外感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作以阐释,并通过人参败毒散、达原饮等方证的案例式说明,揭示清理人体内外环境而达治疗外感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崔会程  夏嫱 《天津医药》2022,50(9):1002-1008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为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的总称,其优异的抗炎活性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不同种类昆虫抗菌肽的抗炎活性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介绍了昆虫抗菌肽临床研究现状,以期为昆虫抗菌肽的应用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玻切二期术后低视力人群采取特殊的护理策略,来平复病人的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满意度。方法对2019年11月6日至2020年11月6日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二次手术的96名低视力患者进行特殊护理干预,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结合实际病情分析采取的特殊护理策略干预下,病人术后情绪稳定,未出现不良投诉事件,满意度较高。结论对玻切二期术后低视力人群采取特殊的护理干预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管切开探查的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为197例患者于LC术中切开胆囊管探查的临床资料,根据胆囊管切开方法分为胆囊管横向切开组(n=100例,横向组)与胆囊管T形切开探查组(n=97,T形组),记录两组术中胆囊与胆囊管的分离情况、失血量、胆囊管切开探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胆囊管切开探查情况、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197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管切开探查与胆囊切除术,术中均无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胆囊管探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分别发生6例、5例胆囊动脉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管表面出血分别为7例与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与避免胆管损伤、胆囊管精细化分离解剖是胆囊管切开探查的基本前提,顺逆结合或逆行游离胆囊利于胆囊管全程显露及胆囊管切开探查;胆囊管横向切开探查与T形切开探查均是安全、有效的,既可处理胆囊管结石,又可有效预防胆囊管结石残留,其应用需依据术中胆囊管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丹芪散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VEGF、ET-1、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芪散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缩血管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EGF、ET-1和NO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EGF、NO的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P0.05)。结论:丹芪散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改善患者的VEGF、NO的水平,降低患者ET-1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知的改变及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战略的提出,健康文化相关概念逐渐受到学者关注。文化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主要助推力,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文化可影响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和态度,进而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行为、求医行为等,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可产生深刻影响。国内外对健康文化的理论研究认知度不足,主体认识缺失,国际上也没有关于健康文化的统一明确定义,我国关于健康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也还处于萌芽阶段,所涉及内容杂乱且分散,缺乏高度的理论概括和系统性研究,难以统揽全局及指导健康文化建设体系。因此,本文综合国内外健康文化研究进展,初步提出健康文化概念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