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现代医学基础上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与实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康复科2021年5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者。根据前瞻性研究中的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现代医学康复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现代医学康复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与中医药管理项目实践。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与人文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躯体功能恢复、认知功能恢复、康复需求满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际沟通、心理调适、组织协调、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现代医学基础管理的同时应用中医药管理方法,有助于提升康复科患者的康复效果与人文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在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下开展合理中医药学管理方案的实践价值。方法:研究方法为前瞻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0年5—12月期间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现代医学管理模式。观察组接受中西结合的管理模式(现代医学管理模式+中医管理方案)。中医管理方案从多方面开展。首先,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理论为指导,明确病因病机,为疾病进行辨证分型。探索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相关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其次,在明辨虚实,分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饮食调护、情志调节、中药干预、针灸、中药熏洗等方法,辅助现有管理方案,提升管理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最后,注重健康教育环节的管理工作,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实现疾病、并发症的预防与调护与管理。比较两组综合管理质量(风险早期预警、营养支持、舒适管理、躯体功能、脏腑功能)评分和工作质量(专科素质、合理用药、人文关怀、教育指导、康复管理)评分。结果:观察组风险早期预警、营养支持、舒适管理、躯体功能、脏腑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专科素质、合理用药、人文关怀、教育指导、康复管理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老年慢性疾病康复为出发点,探讨中医经络文化体系背景下中医药干预手段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医院老年康复科2020年5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6例疾病康复期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老年病基础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基础管理方案基础上接受以中医经络文化体系为基础的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疾病感知、康复管理依从等方面的康复效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药学干预、专科护理、心理维护、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经络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干预,有助于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完善专科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经方理论”开展急诊疾病管理模式的实践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8例患者,设为研究样本,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管理+基于中医“经方理论”的急诊管理模式。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病情评估与疾病诊断,根据单病种临床救治管理路径开展救治与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各管理环节。将基于中医“经方理论”的急诊疾病管理模式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的管理工作中,运用中医理念分析病因病机,运用中医“经方理论”分证论治。对两组患者在院接受医学管理期间的科室专科岗位胜任能力、专科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情病势分析、部门间协调、医护患沟通、病情监护、药学监护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急能力、风险评价、人文关怀、信息共享、合理用药、安全转运、健康教育、患者依从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经方理论”的急诊疾病管理项目提升了急诊科疾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质量,是理想的中医急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辨体施灸在外科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外科收治的2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根据西医学康复管理流程,整合不同学科专业优势,为患者量身制定符合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与康复管理方案。观察组在接受西医学康复管理的同时接受中医辨体施灸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专科指标、营养指标、心理学指标、预后结局等方面的康复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主动性、依从性、症状识别、情绪管理、生活管理等自我康复管理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体施灸在外科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总体康复管理质量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体质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干部病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1年4月—2022年2月期间就诊于医院干部病房的老年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诊疗时间先后差异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和传统健康管理。观察组则采用基于中医体质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诊疗护理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健康管理质量,调查两组患者健康管理相关知识掌握度及对健康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管理知识掌握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体质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干部病房患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尤其在在提高患者综合健康管理质量、管理水平,以及患者健康管理意识及健康管理知识掌握度方面作用最为明显,对于临床预防和控制各类老年病有重要意义,患者健康管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肿瘤专科管理为例,分析中医适宜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50例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50例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应用现代医学诊断标准确诊后,为其制定治疗方案(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对症治疗等),治疗方案中的药物构成均为西药。同时加强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和心理调节。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药学理论、中医适宜技术进行辅助管理。分别从医务人员专业素质、抗肿瘤环节质量、管理环节质量几个方面评价并比较两组专科管理质量。设置患身心应激、依从性、满意度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接受管理方案干预后的身心应激指标恢复、依从性评分,及在管理模式、管理质量、沟通模式、健康教育模式方面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专业素质、风险筛查、活动状况评价、药学监测、心理健康评估、躯体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康复效果、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身心应激指标恢复、依从性评分及在管理模式、管理质量、沟通模式、健康教育模式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于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中医适宜技术综合应用对老年患者康复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9—2021年收治的150例老年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基于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综合应用,观察两组老年患者管理前后的康复管理质量、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水平、自我效能感,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管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诊疗环境、风险预防、功能锻炼、心理康复等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诊疗环境、风险预防、功能锻炼、心理康复等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水平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水平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康复管理中,基于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患者综合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疾病康复管理质量,更有利于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中医与现代医学在ICU疾病管理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医院重症医学科共收治了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有3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基础重症医学服务,设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中医与现代医学管理的协同管理模式,设为观察组。分别进行专科服务质量与健康管理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控制、人文关怀、安全监管、风险管控、疾病防控、协同合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适应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意识状态、心理康复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中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能够为ICU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治疗。有助于促进中西两种医学的融合发展,为ICU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准中医康复管理在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某康复医疗中心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0例心肺康复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心肺康复科患者疾病管理中实施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心肺康复科患者疾病管理中实施精准中医康复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情志状态调摄、运动养生保健、四时序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等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情志状态调摄、运动养生保健、四时序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等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康复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的疾病管理中,对其实施精准中医康复管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质量,可以对患者生活质量起到更大改善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疾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理论的老年心理健康促进策略应用优势。方法:随机选择医院老年科2021年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基础老年疾病常规医学服务,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在常规医学服务基础上接受中医心理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认知障碍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老年患者的行为管理、情绪管理、自我监测、疾病认知等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老年患者的行为管理、情绪管理、自我监测、疾病认知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老年患者的行为管理、情绪管理、自我监测、疾病认知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理论的老年心理健康促进策略优势显著,是老年疾病管理中的重要部分,能够改善患者失眠、焦虑、认知障碍等情况,在促进老年患者疾病认知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在消化科的专科管理工作中,利用中医辨证思维进一步完善个体化管理的优势。方法:将2020年5月—2022年2月期间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86例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在院期间接受消化科的基础管理工作项目。观察组患者在院期间接受消化科基础管理工作项目的同时,接受中医辨证基础上的管理项目(运用中医理念分析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整体管理)。对两组管理过程中体现的专业核心能力与质量控制效果分别进行评价。通过专业技能、多学科协作、知识拓展、创新管理几个方面对专业核心能力进行量化评分及组间比较。质量控制效果方面,对过程指标(风险管理、专科处置、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结局指标(风险事件、专科指标、心理学指标、患者自我管理)分别进行评分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专业医学服务过程中体现的专业核心能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经统计,观察组专业技能、多学科协作、知识拓展、创新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过程指标评价方面,观察组风险管理、专科处置、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结局指标评价方面,观察组风险事件、专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宣教对慢性病患者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提高肾病风湿科慢性病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2023年4月的131例肾病风湿科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5例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及西医护理措施的肾病风湿科患者,设为对照组;66例接受中医宣教及相应护理措施的肾病风湿科患者,设为观察组。研究人员采用相应的评价量表对肾病风湿科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情况、临床康复效果情况、康复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及评价。结果:观察组肾病风湿科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肾病风湿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病患者实施中医宣教能够较为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康复护理满意度情况,另外经过医护人员干预后肾病风湿科患者的管理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中医宣教模式对于慢性病患者的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基于中医“推经治脏”理论进一步完善儿科管理的实践价值。方法:将2020年4—8月期间医院儿科收治的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儿科基础管理项目。将2020年8—12月期间医院儿科收治的3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接受儿科基础管理项目的同时,基于中医经络理念完善专科管理方案。首先,学习中医经络理论的相关知识,学习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联系、运输气血作用及其经气感应和传导信息的作用,对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使人体复杂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维持阴阳动态平衡状态的具体机制。随后,运用中医经络学说阐释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最后,运用中医经络学说指导疾病治疗。评价专科服务效果,比较两组病因判断、明辨病机、临床指标恢复、生理机能、体质干预、专科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评分。评价患者接受医学服务期间,医务工作人员表现出的专业素养,比较两组中医药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病因判断、明辨病机、临床指标恢复、生理机能、体质干预、专科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医学服务期间,医务工作人员表现出的中医药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组管理制在老年哮喘患者康复干预中的作用。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呼吸内科实施小组管理制,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组成干预小组对老年哮喘患者进行康复干预,2016年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2017年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情况,了解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组管理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哮喘患者的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康复干预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视角下安全管理模式对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指导作用,以提高慢性疾病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的156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视角下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应用中医视角下的安全管理模式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管理效果、护理干预效果,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整体理念与现代管理方案相结合,在医院骨伤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骨科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10例,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现代医学目标导向管理。观察组患者在现代医学目标导向管理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整体管理。完成医学专科治疗及管理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间的躯体功能恢复、并发症管理、日常生活质量、情绪管理质量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在疾病认知、依从性、正性态度、自我决策方面的自我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躯体功能恢复、并发症管理、日常生活质量、情绪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疾病认知、依从性、正性态度、自我决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结合的综合管理思路能够更为显著的提升疾病康复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和复方优势完善消化内科管理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5—12月期间在医院消化内科接受专科医学服务的148例患者纳入研究中,设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着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消化内科基础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消化内科基础管理方案的基础上,接受中医药学干预。以管理项目评分的方式评价两种管理方式下的管理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专科管理期间的证候改善、影响因素分析、安全性、体质管理、情志管理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优良率。结果:观察组证候改善、影响因素分析、安全性、体质管理、情志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理念与管理方法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提升了专科管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人文视角下的重症疾病患者安全管理模式。方法:选择医院ICU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采用中医人文干预方法。比较两组安全管理质量、人文素养实现水平、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满足情况。结果:观察组防范意外伤害、强化围术期安全、有效沟通、风险处理能力、职业防护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责任感、急救意识、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满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观察组对医务人员、医疗护理、疾病知识、心理、康复管理的需求满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德育和患者教育为核心,为重症患者开展中医人文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目标导向的中医康复理论模式在疾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288例门诊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并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目标导向的中医康复理论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调查并计算门诊骨科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统计康复训练总依从性率。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心理状况评分、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总服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的中医康复理论能够有效改善门诊骨科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