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在脓毒症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感染脓毒症患儿作为实验组,另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qSOFA)将实验组分为非脓毒症组71例和脓毒症组19例;根据预后效果的不同将实验组分为预后良好组65例和预后不良组25例。各组受检者均接受血清IL-6、PCT水平的检测,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非脓毒症组与脓毒症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血清IL-6、PCT水平。结果各组血清IL-6、PCT水平经比较发现,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相比健康儿童,脓毒症患儿血清IL-6、PCT均处于较高水平,进而可加重患儿感染程度,致使对患儿病情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可通过其水平变化为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整体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磷脂酶A2(PLA2)、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因子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160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前检测患者血清PLA2、PCT、IL-6、IL-10水平,根据患者入院28 d内预后情况分成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PLA2、PCT、IL-6、IL-10水平及四者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160例患者入院28 d内预后不良44例,预后不良率为27.50%,预后良好116例。预后不良组有创机械通气总时间、肺炎严重程度评分、血清PLA2、PCT、IL-6、IL-10水平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PLA2升高、PCT升高、IL-6升高、IL-10升高及SOFA评分升高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LA2、PCT、IL-6、IL-10水平及四者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29、0.726、0.738、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ALL患儿68例纳入观察组,同时期收取非恶性血液病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血清IL-6、PCT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IL-6、PCT水平与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IL-6、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PCT水平与性别、年龄、免疫表型无关(P>0.05),与Risk分层、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原始细胞比例有关(P<0.05)。IL-6高表达组PFS短于低表达组(χ^(2)=32.588,P<0.001),PCT高表达组PFS短于低表达组(χ^(2)=66.004,P<0.001)。结论ALL患儿IL-6、PCT水平均出现明显上升的现象,且IL-6、PCT水平可能与ALL进展有关,通过检测IL-6、PCT水平可预测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清微小RNA-23b-3p(miR-23b-3p)、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6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重症肺炎组),根据患儿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48例)和预后良好组(115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5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对照(普通肺炎组)。检测各组对象血清miR-23b-3p、IL-18水平的变化,分析miR-23b-3p、IL-18与病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评估miR-23b-3p和IL-18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miR-23b-3p水平、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分低于普通肺炎组(P<0.05),而血清IL-1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沉(ESR)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miR-23b-3p与PCT(r=-0.617,P<0.001)、WBC(r=-0.696,P=0....  相似文献   

5.
李丽  胡蝶 《医学综述》2015,(4):737-738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检查患者血清WBC、IL-6以及PCT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WBC、IL-6、血清P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危组PCT水平高于低危组[(0.35±0.18)μg/L比(0.19±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BC、PCT、IL-6可反映下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可以根据WBC、PCT以及IL-6水平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同时可以相应减少抗生素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PCT、hs-CRP、WBC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感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脓毒症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G~+菌亚组和G~-菌亚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4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结果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均远远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832、31.303、9.836,P<0.01)。G~+菌亚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水平远远高于G~-菌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438、2.393,P<0.01或<0.05),而G~+菌亚组与G-菌亚组患者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0,P>0.05)。脓毒症存活亚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与WBC水平经治疗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而死亡亚组不存在时间效应,且存活亚组3项指标在各时间点检测均远远低于死亡亚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指标对于区分脓毒症G~+菌和G~-菌感染类型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PCT、hs-CRP、WBC有助于诊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ionin,PCT)的水平变化,探讨CRP联合PCT检测在 AECOPD细菌感染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呼吸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69 例AECOPD患者,对比200例感染患者及169例非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PCT,白细胞总数(WBC),血沉(ESR) 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指标变化情况,分析CRP及PCT水平变化与AECOPD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感染组AEPOD 患者治疗前CRP,PCT,ESR,WBC及N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AECOPD患者(P<0.05或P<0.01),ESR水平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AECOPD患者CRP,PCT,ESR,WBC及N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感染 组患者CRP,PCT,WBC及N的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5),而ESR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CT与CRP,ESR,WBC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0.38,0.20;P<0.05),与N无关;CRP与WBC,N及ESR呈正相关(r分 别为0.56,0.43,0.30;P<0.05)。结论:CRP联合PCT检测是判断AECOPD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敏感性较高、特异性 较强的指标,同时也为AECOPD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关节液白细胞(WBC)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 125例行关节镜下ACLR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关节内急性感染分为感染组(n=35)与非感染组(n=6 09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血清ESR、CRP及关节液WBC计数、IL-6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LR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SR、CRP水平及关节液WBC计数、IL-6水平对ACL重建术后关节内急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手术时间、抗菌药使用种类≥3种占比、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清ESR、CRP水平及关节液WBC计数、IL-6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血清ESR、CRP水平、关节液WBC计数、IL...  相似文献   

9.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59-263
目的:探讨基于ROC曲线模型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行腰椎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周内的感染发生率,将其分成感染组、非感染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 d采血检测血清PCT水平,并测定传统的实验室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ESR、WBC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比较血清PCT与传统血清指标预测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效果。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血清PCT与血清CRP、ESR、WBC的相关性。针对术后出现感染的患者行分泌物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并据此予以针对性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CT变化。结果:在350例行腰椎内固定术患者中,有21(6.00%)例发生术后感染,329(94.00%)例无术后感染。在21例术后感染者中,表浅切口感染12例(57.14%),深部切口感染6例(28.57%),器官感染3例(14.29%)。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CRP、ESR、WBC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PCT、CRP、ESR、WBC预测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0.599、0.628、0.605。血清PCT、ESR预测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效果较好(P<0.05),其中PCT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血清PCT与ESR呈正相关(r=0.548,P<0.05),与CRP、WBC未见明显相关性(r=0.353、0.381,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者的血清PCT、CRP、ESR、WBC水平较非感染者均增高,其中血清PCT预测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且与ESR有相关性,临床可将PCT作为诊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23-25,29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io Ilin,PCT)、白细胞总数(leukocyte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及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细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于我院呼吸科诊治的AECOPD患者36例,其中感染组20例,非感染组16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CRP、PCT、WBC、Neu%及ESR水平,分析其与AECOPD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AECOPD患者治疗前CRP、PCT、WBC、Neu%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水平组间无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CRP、PCT、WB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u%和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治疗前后CRP、PCT、WBC、Neu%及ES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PCT、WBC、Neu%及ESR联合检测是判断AECOPD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同时也为AECOPD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1L-6)、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在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对2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PCT、IL-6、CRP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WBC。结果:PCT、IL-6及WBC检测在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血清CRP检测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检测血清PCT水平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清IL-6、CRP及WBC检测。结论: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意义优于血清IL-6、CRY及WBC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WBC)在判断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感染中的作用,评价IL-6及PCT在判断DF感染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72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组20例,轻度感染组22例,中度感染组23例和重度感染组7例。比较4组患者IL-6、PCT、CRP及WBC的差异。根据DF预后分为治愈组22例、好转组39例和无效组11例,比较各组中IL-6、PCT、CRP及WBC的差异,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IL-6、PCT、CRP及WBC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无效组比较,治愈组和好转组的IL-6、PCT、CRP和WB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IL-6和PCT水平与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及疾病转归密切相关,IL-6、PCT可以反映DF患者感染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IPA)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0例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筛查患者IPA感染情况,41例合并IPA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余49例作为无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IL-10、IL-17、IL-23水平,分析其对IPA感染的诊断价值;并统计感染组死亡情况,分析血清IL-10、IL-17、IL-23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感染组IL-10水平低于无感染组(P<0.05),IL-17、IL-23水平高于无感染组(均P<0.05);血清IL-10、IL-17、IL-23及IL-10和IL-17联合、IL-10和IL-23联合、三项指标联合诊断COPD合并IPA感染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2、0.685、0.762、0.836、0.884、0.89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6.45%、45.24%,70.50%、52.60%,78.05%、71.43%,60.98%、93.88%,87.80%、77.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循环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WBC)数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IL-6和WBC数的影响.方法测定39例老年AMI患者(AMI组)和20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OMI组)血清IL-6浓度和外周血WBC数.39例AMI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和6周测定血清IL-6浓度及外周血WBC数.结果 AMI组血清IL-6水平及外周血WBC数均明显高于OMI组(P<0.001);血清IL-6与WBC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呈显著正相关(P<0.05);治疗后1周和6周,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6水平及WBC数均显著下降(P<0.01及P<0.001),且治疗后6周辛伐他汀组IL-6水平及WBC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MI患者外周循环IL-6浓度及WBC数明显升高,且IL-6与WBC及CK-MB呈正相关;辛伐他汀具有调节外周循环IL-6水平及WBC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IL-6、IL-8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COPD患者68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非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组血清TNF-α、IL-8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呼吸衰竭组血清IL-6水平虽高于缓解组,但明显低于非呼吸衰竭组.结论:TNF-α、IL-6、IL-8参与了COPD患者的炎症过程,其血清水平有助于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及预后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快速器官功能障碍评分(qSOFA)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轻症组及重症组,并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qSOFA评分,以及血清IL-6、PCT、CRP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联合血清IL-6、PCT、CRP水平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①重症组患者qSOFA评分及血清IL-6、PCT、CRP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SOFA评分联合血清IL-6、PCT、CRP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大于单独qSOFA评分、血清IL-6、PCT、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死亡组qSOFA评分及血清IL-6、PCT、CRP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SOFA评分联合血清IL-6、PCT、CRP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AUC为0.882,大于单独qSOFA评分、血清IL-6、PCT、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SOFA评分联合IL-6、PCT、CRP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曾水英  田海兵 《吉林医学》2023,(12):3374-3376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D-二聚体、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重症肺炎(SP)患者疾病进展、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为SP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2021年医院呼吸科ICU病房收治的68例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预后结局将其分为预后好转组40例和死亡组28例。对所有患者在病程的1、3、7转出ICU和死亡当日抽取静脉血检测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imer),比较不同组间3个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入住ICU病房当天PCT、IL-6、D-Dime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监测3个指标水平,好转组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死亡组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AUROC曲线分析3个指标对不良预后的价值评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81和0.73,对死亡结局预测最佳截断值为16.78 ng/ml、598.7 pg/ml和5.08μl/ml。结论:血清PCT、IL-6和D-dimer水平对SP患者不良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动态监测3个指标的水平对病情进展、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会性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34例HIV患者按照入院当天机会性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58)和非感染组(n=76),比较两组患者IL-6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评估IL-6及CD4+T在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IL-6水平高于非感染组,CD4+T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均P <0.05);CD4+T水平越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种类越多(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CD4+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IL-6、CD4+T预测HIV机会性感染不良预后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 IL-6水平升高及CD4+T水平降低是HIV机会性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二者可用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抵抗素和外周血白细胞(WBC)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158例MS患者和160例一般情况匹配的非MS者的血清CRP、IL-18、抵抗素、WBC、血脂、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比较两组人群血清CRP、IL-18、抵抗素和WBC的差异,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结果 MS者血清CRP、IL-18、抵抗素水平高于非MS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者外周血WBC水平高于非MS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清CRP、IL-18、抵抗素和WBC都是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S者血清CRP、IL-18水平和抵抗素高于非MS人群。提示,慢性炎症反应可能是MS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了解肺癌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与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资料完善的156例肺癌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5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将156例肺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组,其中Ⅰ~Ⅱ期96例,Ⅲ~Ⅳ期60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肺癌患者分为感染组69例和非感染组87例,对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FIB、D-D浓度在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APTT、Plt水平在Ⅰ~Ⅱ期高于Ⅲ~Ⅳ期(P<0.05),PT水平在不同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水平在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T水平在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lt计数在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对照组,FIB、D-D浓度在感染组大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CT、IL-6水平在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对照组(P<0.05),PCT、IL-6水平在非感染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CT、IL-6水平与D-D浓度均呈较强正相关(r=0.798、0.787;r=0.798、0.562),与FIB浓度呈负相关(r=-0.335、-0.390;r=-0.344、-0.317).结论肺癌患者随临床分期增加其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体内炎性因子和凝血指标相关,随炎症反应加剧,凝血功能紊乱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