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的总体发病率为40%~50%,而卒中后1个月是抑郁发病的高峰期,卒中后1a内发生抑郁的患者中有一半是在卒中后1个月内发病的。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影响患者对早期康复与治疗的配合,病死率也高于无抑郁者,因此日益受到关注,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对近年来多篇关于卒中后抑郁治疗的文献报道总结归纳,了解中西医对于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为更好的指导卒中后抑郁的诊疗,本文将对五行人体质理论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做个初步探寻。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卒中后的常见伴发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卒中后抑郁进行积极治疗,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有很大进展,本文针对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卒中后的抑郁症状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文章结合我院实际,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对该病的积极治疗十分必要。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期为卒中后抑郁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卒中后情绪低落、精力不济、少气懒言、食寐不佳、活动能力受限等。受到随访调查时间、随访人群、使用的诊断工具等不同因素的影响,PSD发病率波动在20%~79%之间,平均在54%左右[1]。PSD严重影响了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目前PSD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及功能锻炼为主,康复心理护理在PSD中  相似文献   

8.
王玉萍 《新中医》2015,47(1):230-231
目的:观察在常规综合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按压结合情志护理干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增加耳穴按压与情志护理,1月后比较2组患者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月后,2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和朋友支持、生活前景5项生活质量指数分值均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各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耳穴按压结合情志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而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为30%~50%。卒中病人抑郁状态的存在不但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而且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中医学认为,脑卒中病位在脑,就致病因素而言,与风、瘀、痰、热(火)相关,也与气血亏虚有关,卒中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伴发抑郁状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抑郁(PSD)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延缓了卒中患者的恢复,降低相关药物的有效性,增加了疾病的危险性[1].如能以整体护理模式为基础,根据每个患者个性及心理状态施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治疗态度和生活质量,达到取得良好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卒中后抑郁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73-774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因卒中患者运动障碍而导致抑郁的发生,发病率约为31.5%,不仅造成患者精神上的痛苦,且直接影响肢体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率。PSD属中医学"郁病"、"癫病"等范畴。现将近年来PSD的中医辨证分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至少有40%~50%的患者在卒中后有抑郁的体验,多发生在卒中后2个月~1年,尤其在卒中患者返回社区后颇为多见[1]。卒中后患者常伴有抑郁及焦虑的心理障碍,不仅使患者的康复时间延长,而且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2]。在我国,卒中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少被关注,尤其是患者经急性期治疗返回社区后更不被重视。我们在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社区心理干预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首发卒中后抑郁30例,并与单纯应用社区心理干预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卒中患者中发病率可高达47%,这既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现综述了近10年来卒中后抑郁的特色针刺疗法,包括醒脑开窍针法、通督调神针法、通督治郁针法、四关...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身体功能康复。本文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提出脾虚痰瘀为卒中后抑郁的基本病机之一,简要阐述了健脾化痰逐瘀方的临床运用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进行探讨。方法:给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合理科学护理措施。结果:85例脑卒中患者中42例发生卒中后抑郁症,经过合理护理后42例患者症状均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少有40%-50%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有抑郁的表现,病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甚至出现自杀企图等行为,这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严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本文对卒中后抑郁近年来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出综述,为临床防治卒中后抑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宁、胸闷胁胀、失眠及易怒善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与预后[1]。有研究报道,脑梗死急性期有24%~26%的患者可伴随抑郁发生[2]。中医情志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先进科学的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熏陶和心理磨练,鞭策患者在最好心理状况下接受护理与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3]。2011-01—2013-05,我们在西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卒中后抑郁患者36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护理干预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卒中后失眠症已成为阻碍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约60%的患者可发生抑郁[1].在此类患者中又有90%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尤以失眠症居多.笔者应用自制溴化钠苯甲酸钠咖啡因合剂治疗卒中后失眠症患者6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作为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少有40%~50%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有抑郁的表现,病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甚至出现自杀企图等行为,这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严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本文对卒中后抑郁近年来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出综述,为临床防治卒中后抑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4小时内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小时内及一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CSS、ADL、HAMD评分及卒中后抑都发生率在护理前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护理一月后,与护理前比较,C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AMD评分护理较护理前均升高,早期康复护理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同比较CSS、ADL、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一月后两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89%、35.0%,两组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能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