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2009年本市按月上报的"围生儿死亡监测表"及"围生儿死亡报告卡"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市围生儿死亡主要因素是出生缺陷,脐带因素,早产,新生儿窒息.结论:出生缺陷是我市围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开展婚前检查,常规做产前筛查,是降低先天畸形儿出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健康教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省监测的200例具有出生缺陷的围生儿作为病例组,回顾性调查这200例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1∶3的原则筛选出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年共监测围生儿148017例,占全省医院分娩围生儿总数的49.6%。2015年医院监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95.8/万,2015年我省主要出生缺陷的前五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并指(趾)、总唇裂、腭裂,构成比分别为28.7%、14.1%、4.4%、4.4%、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吸烟、妊娠期间服用感冒药、胎产次为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孕期经常服用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类食物、服用叶酸等为其保护因素。经Logistics回归分析,饮酒、吸烟、妊娠期暴露于X线或化学物质、妊娠合并症为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饮酒、吸烟、妊娠期暴露于X线或化学物质、妊娠合并症是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婚检、孕检是围生儿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可从加强婚检、孕检,加强出生缺陷的监测,减少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减少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对出生缺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出生缺陷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存活的畸形儿不仅影响本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为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笔者将2008-2010年在我县4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4年至2007年番禺地区流动人口中围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发生类型及相关因素,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在该院分娩的4268例围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其中围生儿出生缺陷的情况以及该地居民与流动人口中的围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268例围生儿中,出现出生缺陷的51例,发生率为1.19%。其中流动人口出生缺陷38例,占同期出生缺陷的74.5%;出生缺陷病死14例,病死率27.5%,为非出生缺陷围产儿病死率的60倍;围生儿出生缺陷涉及18个病种,单发缺陷29例,多发缺陷12例,致死和难治缺陷10例,其中颔面五官缺陷居分类之首;发生出生缺陷的围生儿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与母亲某些因素相关。结论该地区流动人口出生缺陷率高于该地区居民人口出生缺陷,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内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优生优育知识宣教,规范孕期检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5.
艾霞 《淮海医药》2000,18(Z1):41-42
出生缺陷是当前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我市围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寻找致畸因素及早预防,笔者对5 308例围生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了监测与调查,从中分析引起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系1997年12月 1日~1998年11月 30日在市7所医院出生的 5 308例围产儿。1.2调查方法每1例围生儿均由产房接受培训的专业人员严格按照出生缺陷监测网统一诊断标准和要求检查,并询问、填写《出生缺陷登记卡》。每月将结果上报,由我院牵头定期进行每个孕妇出生缺陷儿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市江东区近5年来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围生儿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区围生儿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新生儿出生数为13 334人,围生儿出生缺陷376例(28.2‰);其中本地户籍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22.0‰(245/11 123),异地户籍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59.3‰(131/2211),本地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异地户籍者。出生缺陷前5位是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脑部缺陷(无脑儿、脑积水、脑发育不良)、外耳畸形、多指。结论重视孕产妇的一级预防,加强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参与孕前及孕期保健人数,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曾萼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43-2745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2010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和相关因素.结果 10年共监测围生儿540 449例,其中出生缺陷儿10 897例,发生率为201.63/万.出生缺陷主要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外耳其他畸形等;出生缺陷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城镇高于乡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71、4.04,均P<0.05).35~岁产妇组中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且高于<20岁组、20~岁组、25~岁组、30~岁组,其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17、41.33、58.77、29.10,均P<0.05).2001-200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05-2010年呈下降趋势.结论 加强三级预防措施、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是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尹晓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49-2450
目的 分析围生儿出生缺陷类型及变化情况,探讨围生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0年马鞍山市各医疗保健机构“围生儿数据季报表”及“医院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0年共监测围生儿数51 959例,发现并确诊出生缺陷儿436例,其中妊娠<28周出生缺陷儿为69例,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0.63/万,出生缺陷的前几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唇裂,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结论 加强婚前检查、孕前保健、围产期保健管理,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张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29-130
目的: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威宁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围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围生儿死亡原因主要是早产、臀位、低体重儿和出生缺陷、脐带因素、忽略性横位。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产科质量和围生期保健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谭艳红  蔡路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743-1744
减少和消除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实现(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人类胚胎(胎儿)在结构和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监测是通过科学方法确定的对总体(围生儿)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地区医院内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生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中.长期动态观察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并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及对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指导总体工作,达到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为目的的调查研究工作。为获得准确、可靠、能反映我省、市的出生缺陷资料,现将我区3家监测医院2001~200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1996年至2004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敏  陈会岩 《河北医药》2005,27(5):384-385
按照河北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我们动态观察了河北省1996年至2004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的消长情况和变动趋势,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及评价其效果提供决策依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国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分娩的围生儿6940名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分析。1资料与方法1.1对象:为我院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d的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及出生后7d内死亡者)。1.2方法:由我院接受培训的妇产科专业人员对围生儿性别、孕母年龄、孕母文化程度、出生缺陷诊断情况及围生儿转归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1.3统计学处理:采用字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2.1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出生缺陷儿病死率:围生儿共有6940名,出生缺陷儿为10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生儿死亡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2007-2011年在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年的围生儿死亡率为25.02‰,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209例围生儿死亡中,死胎150例,死产12例,治疗性引产27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0例;多胎的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单胎围生儿死亡率.结论 出生缺陷是我区围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占围生儿死亡数的62.12%,加强孕产期保健,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尤其是对农村孕产妇的管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而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产科2006—2008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对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2008围生儿出生缺陷率26.27%。(244/9289),2006年出生缺陷率为25.96‰,2007年出生缺陷率为24.03‰;2008年出生缺陷率为29.3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出生缺陷的原因分布,前5位依次为水肿综合征占33.20%、先天性心脏病占12.30%、唇裂与腭裂占11.89%、脑积水占6.15%、无脑儿占4.92%,足内翻外翻占4.51%。围生儿出生缺陷的转归,活产占43.85%,治疗性引产占39.75%,死胎占16.39%。结论减少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预防,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提高产前检查,产前诊断技术,降低有缺陷胎儿的活产率,降低出生缺陷的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007年至2010年闵行区围生儿死亡数、病死率及发生围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旨在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为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闵行区2007年至2010年225例围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特征。结果围生儿病死率较为3.1%。非本市户籍占全部围生儿死亡的94.67%,构成比最高的为死胎,占总死亡数的64.44%;其次分别为新生儿死亡和死产,死亡因素中以出生缺陷居首位,其次为脐带因素、不明原因、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评审结果:区级评审的围生儿死亡中Ⅰ、Ⅱ类死亡者占11.11%。结论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新生儿抢救能力,强化流动孕产妇管理,有助于降低围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许妹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195+197-195,197
目的:分析凭祥市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种类、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6~2010年围生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320例围生儿中,出生缺陷儿103例,出生缺陷率为14.07‰;男婴发生率高于女婴;农村户籍发生率高于城镇户籍。出生缺陷前5位依次为:多指并指(趾)、马蹄内翻足、巴氏水肿、唇裂或合并腭裂及尿道下裂。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知识普及,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质量和三级预防,制定多方面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或环境因素引起结构和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先天畸形、智力障碍、代谢疾病等.它是围生儿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出生缺陷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我们对8422例围生儿中的73例出生缺陷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出生缺陷儿相关因素 ,对 1997~ 2 0 0 0年 11所医疗机构出生的 2 9814例围生儿进行调查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为 1997年 12月 1日至 2 0 0 0年 11月 30日 ,在4所市直医院、7所县直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 2 8周至产后7d的围生儿 2 9814例。1 2 方法 按照濮阳市出生缺陷监测方案 ,按要求填写分娩记录、出生登记簿、出生缺陷登记簿和出生缺陷报告卡。表卡统一编号 ,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2 结果2 1 出生缺陷儿发生率  2 9814例围生儿中 ,出生缺陷儿2 4 2例 ,其中致死性出生缺陷 16 8例 ,占 6 9 4 2 …  相似文献   

19.
出生缺陷 (birth defects)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解剖学和功能上的异常。出生缺陷儿的死亡占围生儿死亡的 2 5 % ,我国出生缺陷率 4 %~ 6 % ,全世界出生缺陷 85 %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中国占世界 2 0 % ,我国每年有10 0万缺陷儿出生 ,其中 90 %缺陷儿发生在农村 ,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减少围生儿死亡 ,必须减少缺陷儿的出生。1 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我院自 1995年 5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分娩的围生儿 6 4 4 9人 ,其中有出生缺陷的病例共 10 6例 ,占围生儿的 16 .4‰。通过分析 ,总结出在基层医院提高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的方法。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我市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动态变化、种类、分布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生儿进行监测.结果:2005~2009年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值为88.07/万,神经管畸形位居出生缺陷首位;逐年比较: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呈下降趋势,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分布显示农村明显高于城市,35岁以上孕母是其高发人群.结论: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重点在农村,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重视产前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