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胸腔镜治疗手术后乳糜胸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术在手术后乳糜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电视胸腔镜经右胸入路膈肌上胸导管结扎治疗的3例手术后乳糜胸病例,其中左上肺癌术后左侧乳糜胸1例、食管癌术后右侧乳糜胸2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8、70、43岁.结果:手术时间分别为75、115、100 min,平均约100 min;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 270(包括左胸引流的420 mL)、1 170和1 100 mL,平均约1 510 mL;引流时间分别为5、7、7 d,平均约6 d.3例患者胸内均未能找到明显的胸导管渗漏部位,但成功控制乳糜胸,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乳糜胸无复发.结论:右胸入路的电视胸腔镜膈肌上胸导管缝扎治疗手术后乳糜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后乳糜胸有条件应尽早胸腔镜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为16 %~ 5 0 % [1 ]。我院 1996~ 1999年行食管癌手术 32 1例 ,其中 3例术后并发乳糜胸 ,1例死亡 ,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男 ,5 2岁。食管中段癌 ,肉眼呈溃疡型 ,病变长度4cm ,位于食管左后壁 ,病理检查为低分化鳞癌。行食管部分切除 ,胸顶胃食管吻合。术后第 5天出现呼吸困难 ,心率加快 ,X线胸片示左胸腔大量积液 ,胸穿为黄色液体 ,乳糜试验阳性 ,经再次开胸结扎胸导管治愈。例 2 ,男 ,6 3岁。食管中段癌 ,肉眼呈缩窄型 ,病变长度6 cm ,位于食管后壁 ,病理检查为中分化鳞癌。癌肿与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院收治胸外伤400余例,其中7例在诊断和救治过程中出现失误,现报告如下。 例1:男,18岁。因右胸枪弹伤伴休克3小时入院。入院时查体:意识清楚,呼吸困难,血压10.7/8kPa。右胸背部第7肋间有1cm×1cm人口仍流鲜血,右胸饱满,前第二肋以下叩诊实音,听不到呼吸音,穿刺抽出不凝血800ml。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乳糜胸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4年—2010年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有5例并发乳糜胸。结果:1例再次开胸结扎胸导管,4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右肺癌手术较易出现乳糜胸,术中结扎胸导管可靠。如出现乳糜胸大多可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扎胸导管能否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方法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术2213例,对比术中结扎胸导管组(A组,1495例)与不结扎胸导管组(B组,718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结果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发生率:A组0.2%(3例),无死亡;B组3.2%(23例),7例因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死亡。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扎胸导管能降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唐本玉  朱顺叶  钟晓冰  施欣 《新医学》2014,(10):695-698
新生儿乳糜胸是由胸导管或胸腔淋巴管破裂使淋巴液漏入胸腔所致,可引起严重呼吸困难及营养、免疫障碍,病死率较高。该文报道2例新生儿乳糜胸病例,2例均以呼吸困难、胸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胸腔积液淋巴细胞比率均不低于0.8。1例经胸腔穿刺引流术联合一般治疗治愈,1例经阿奇霉素胸膜固定术治愈。2例成功诊治的经验提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早诊断、及时处理有助于提高该病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其防治困难 ,处理复杂。现将作者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及术后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1 991~ 2 0 0 0年共切除食管癌 1 5 3 2例 ,其中并发乳糜胸 2 3例 ,发生率 1 41 %。男 1 7例 ,女 6例 ,年龄 41~ 74岁。左例乳糜胸 1 6例 ,双侧乳糜胸 7例。手术治疗 1 1例 ,保守治疗 1 2例。 2 3例均治愈出院。2 讨 论因胸导管在解剖上与食管毗邻 ,且其壁薄 ,解剖欠清加之食管肿瘤外侵 ,因此食管癌切除术中极易损伤胸导管 ,导致乳糜胸。国内报导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其发生率 0 9%~ 2 2 %[1 ] 。黄国…  相似文献   

8.
经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治疗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方法。方法经右胸在第9、10胸椎平面仔细寻找胸导管结扎即可。结果该组1例保守治愈,5例均经胸腔镜结扎胸导管治愈。结论经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矫治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为乳糜胸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开胸手术治疗的年龄为1个月至14岁儿童CHD术后并发乳糜胸的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中心4年手术总量为6532例,术后乳糜胸50例,乳糜胸发生率为0.77%,男孩31例(52.0%),年龄4.0(2.0,6.3)个月,体质量5.6(4.3,7.3)kg。48例(96.0%)内科保守治疗,2例(4.0%)行胸导管结扎手术,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28.0(20.0,35.5)d。与乳糜胸持续低于7 d组相比,超过7 d组患儿,住院时间[29.0(24.0,39.0)d vs 22.0(18.0,35.0)d,Z=193.5,P=0.023]及胸管引流天数[9.0(6.0,13.0)d vs 4.0(3.0,7.0)d,Z=125.0,P<0.01]明显延长;但两组间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5.0(2.0,7.0)d vs 4.0(1.0,6.0)d,Z=257.0,P=0.294]、术后ICU住院时间[14.0(8.0,19.0)d vs 16.6(11.3,22.0)d,Z=231.0,P=0.184]、脓毒症及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CHD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3,P<0.01),其中右向左分流型为1.96%,复杂型混合缺损为1.42%,左侧梗阻型为0.87%,左向右分流型为0.23%。1岁及以下乳糜胸发生率1.18%,1~3岁为0.32%,3岁以上为0.21%,不同年龄组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P<0.01)。结论患儿年龄越小,CHD越复杂,乳糜胸发生率越高。乳糜胸保守治疗效果好,手术治疗应慎重。提高婴儿期复杂型CHD的外科操作技术可能是预防乳糜胸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8岁。发作性胸痛2个月,为胸骨后针刺样疼痛,约10min可自行缓解,伴气短、乏力。曾在外院抽胸水治疗,未见好转。查体:右下肺叩实音,呼吸音减弱,语音传导减弱。胸片及B超示右胸腔积液。胸水检查:Rivaha试验( ),细胞数46/mm^3,乳糜试验( )。临床诊断:乳糜胸。术中见右胸腔内有1500ml乳白色液体,胸3~10椎体前沿右胸导管见大小不等似淋巴结样结节,直径0.3~3cm不等,境界清楚,遂行胸导管结扎术,并将胸导管沿途结节清除送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发性乳糜胸误诊误治原因,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自发性乳糜胸误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81岁,因活动时气促伴双足水肿20 d 入院。外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胸腔积液,行利尿、强心治疗后,患者症状加重。转我院后心脏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胸部 CT 检查示右侧胸腔积液伴右肺下叶膨胀不全。诊断性胸腔穿刺胸腔积液检查示外观呈乳糜样,培养无细菌生长,苏丹Ⅲ染色阳性。完善检查排除相关疾病后确诊为自发性乳糜胸。经多次右侧胸膜腔封闭术,复查胸部 CT 示胸腔积液消失,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胸腔积液患者行诊断性胸腔穿刺胸腔积液检查,对其病因诊断至关重要;胸腔积液苏丹Ⅲ染色有助于鉴别真性和假性乳糜胸。  相似文献   

12.
1病历摘要男,17岁。因右胸拳击伤后疼痛2个月,加重4 h入院。查体:右胸前壁腋前线5、6肋处软组织肿胀,直径12 cm,凸起1.5cm,皮肤张力略高,色泽无异常,皮温不高,局部压痛明显,未及波动感、骨擦音、骨擦感。胸部正位片示右胸下部壁胸膜下“D”形高密度影;彩超检查示右侧胸壁混合性病变,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局麻下穿刺抽出血性液、血凝块及组织少许。穿刺后2 d突然出现体温上升达38℃,急查血常规:WBC 15.70×109/L,N 0.835,ESR 45 mm/h,考虑病变合并感染可能,急诊手术。术中见:第五肋间肌组织肿胀,第五、六肋均有骨质破坏,呈虫蚀样,肋床有白色混浊液体、较多不新鲜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术后培养无细菌生长,病理:(右胸壁)恶性原始神经外胚瘤(PNET-Askin tumor)(图1)。免疫组化:NSE,LCA,S-100,CgA,Syn均阴性,CD99阳性。术后3周行辅助放化疗。随访:术后13个月复查CT示肿瘤原位复发,术后18个月因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3个月,手术切口处疼痛1个月再次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肿瘤原位复发。目前正住院治疗。图12讨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诊治方法。方法对986例肺癌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17例(1.72%)和11669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45例(2.69%)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组,开胸手术乳糜胸发生率1.34%,胸腔镜手术2.56%;食管癌组,开胸手术乳糜胸2.38%,胸腔镜手术4.24%。62例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中,38例经保守治疗,37例治愈,1例死亡,手术24例均治愈,总治愈率为98.4%(61/62)。结论胸外科手术,特别是胸腔镜手术,应重视乳糜胸的发生;术后乳糜胸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乳糜胸引流量较少的患者,也可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8 岁.因右髂骨病变术后乳糜瘘4 个月于2007 年11 月15 日入院.3 年前因右腹股沟囊性肿物于外院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淋巴管瘤.2 年前肿物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肌肉淋巴管瘤,两次手术均有大量混浊液体溢出.2005 年2 月X 线片:骨盆诸骨未见异常,右股骨上段髓腔有一直径2 cm 囊性病变(图1).右髋疼痛加重,2006 年11 月骨盆X线片示右髂骨溶骨性改变,波及右股骨上段,未见骨瘤、死骨和骨膜反应(图2).曾于多家医院就诊疑为骨恶性肿瘤.外院骨科经髂后上棘切口活检,切开皮肤及髂骨见有大量牛奶样液体溢出,病理诊断为良性间叶瘤.外院提出行骨盆切除术患者未同意.  相似文献   

15.
胸部外伤后发生乳糜胸者较少见,我院自1985年8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胸部外伤625例,其中发生乳糜胸7例,占1.12%,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18~68岁。开放性胸外伤2例,其中1例为右背部刀刺伤,1例为右胸部刀刺伤。闭合性胸外伤5例,均有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血气胸,其中双侧血气胸2例,皮下气肿4例,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乳糜胸1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乳糜胸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1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 4例 ,均获治愈 ;保守治疗 6例 ,虽然都是乳糜漏出较少者 ,但仍有 3例死亡 ,病死率为 5 0 %。结论积极再手术是食管贲门癌术后乳糜胸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自发性乳糜胸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自发性乳糜胸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6例患儿均经胸腔穿刺抽出乳白色胸水,经化验检查证实胸水为乳糜液而确诊,对患儿分别采用胸腔穿刺,闭式引流、间断胸腔内灌注粘连剂及胸导管结扎术,结合低脂饮食,静脉高营养治疗,结果:例1经胸穿治愈,例2治疗过程中因是误吸死亡,例3胸穿后改闭式引流治愈,例4行胸导管结扎术治愈,后改用闭式引流治愈,例5,例6行闭式引流加注药治愈,随访1.5-7a,未见复发,结论:对婴幼儿自发性乳糜胸的治疗,非手术治疗应为首选措施,年龄越小越倾向保守治疗,只有久治不愈或考虑胸导管有较大瘘口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电视胸腔镜术治疗自发性乳糜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术(VATS)在自发性乳糜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3—2004年间,该院诊治自发性乳糜胸2例,应用电视胸腔镜行膈上胸导管缝扎、胸膜粘连术,术后配合胸膜腔内粘连剂进行治疗。结果1例双侧乳糜胸患者手术时间120min,术后引流19000ml,其中左侧7200ml,引流27d,平均270ml/d;右侧11800ml,引流12d,平均980ml/d。1例单纯右侧乳糜胸患者手术150min,术后引流5800ml,引流15d,平均400ml/d。2例患者胸内均未发现明显肿块及胸导管行程渗漏,且成功控制乳糜胸,伴乳糜性腹水者亦自行消失,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分别随访2个月和7个月,均未见乳糜胸复发,并能正常工作、生活。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膈上胸导管缝扎、胸膜粘连术,术后配合胸膜腔内粘连剂治疗自发性乳糜胸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术中损伤胸导管或其主要分支所致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呼吸循环系统衰竭,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1].其发生率较低,国内报道为0.4%~2.6%[2],但死亡率高达18.8% ~25.0%[3].本文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10年6月共1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降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及获得早期诊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胸腔积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是乳糜胸的特点,因多次检查胸水甘油三酯均无增高,使诊断困难,后经淋巴管造影确定诊断为胸导管发育不良导致的乳糜胸1例,属罕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