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前列地尔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前列地尔对其的影响。方法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n=25)和前列地尔治疗组(n=25);测定脑梗死各组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n=25)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脑梗死各组低切及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开始时上述指标在脑梗死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脑梗死各组上述除红细胞变形指数外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开始时(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开始时(P<0.01),前列地尔治疗组低切全血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即血液粘度、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和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后上述血液流变学异常明显改善,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用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微循环、血流流变学及神经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长春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加曲班,1个治疗周期(14 d)后,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甲襞微循环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甲襞微循环检测中管袢形态、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及NSE、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减轻神经损伤,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该院确诊为糖尿病足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血液指标和血浆纤溶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西洛他唑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HbA1c、Hcy、hs-CRP水平,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R-80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30例活动期和33例稳定期患者,并与3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期患者全血黏度(200s-1,100s-1,30s-1,1s-1)、血沉、红细胞压积、高切还原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方程K值、高切相对黏度、低切相对黏度、变形指数;稳定期患者全血黏度(200s-1,100s-1)、高切还原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高切相对黏度、变形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显著(P<0.05)。同时动态观察,红斑狼疮经治疗缓解后,血液流变学趋于正常。结论血液流变学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相关,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灯盏细辛对脑梗死患者近期氧化反应、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血液流变学及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SOD、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中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短期血液高黏和聚集状态,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且未加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患者前后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规律。方法:通过对31例脑梗死患者观察运用灯盏花素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红细胞聚集治疗指数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全血比黏度(低切)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比黏度、还原比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血比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运用灯盏花素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11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6项指标,并随机抽取83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其中血流变学低切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血脂中TG、TC、LDL-C、ApoB100水平增高显著,HDL-C、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0.01)。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滞度明显异常,并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其中血流变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TG、TC、LDL-C及ApoB100水平与疾病呈正相关,提示对中老年高危人群进行上述指标监测有助于脑血管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搜风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保护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搜风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通胶囊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稳定心肌细胞膜、扩冠及营养心肌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并与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相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全血低、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特性,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组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活血通脉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组分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黏度和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组分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异常的血液黏度和血液凝固状态,改善脑部微循环,保护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静滴,对照组30例只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液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以及血浆黏度均有明显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改善脑供血,且不良反应少见,为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铁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2例)和对照组(148例),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铁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的改变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150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等有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脑梗塞死者各项指标均增高,其中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维生素E,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进行治疗,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机体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丁苯酞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且能有效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西洛他唑100mg,早晚各1次;对照组予以拜阿司匹林100mg,每晚1片,分别在入院当时及服用药物后2、4、8、12、24周,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再次发生脑梗死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再次发生脑梗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有3例出现消化道出血,5例出现牙龈出血,而治疗组无一例出血情况的发生。结论西洛他唑更适宜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降压、脱水和抗凝等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指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计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及总有效率。结果联合给药组治疗后ESS分值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丹参多酚酸盐两药联用治疗脑梗死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黏滞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治疗前后血脂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下降,HDL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F(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改善脑组织供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腔隙性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ntravascularlaserirradiationofblood,ILIB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并)设对照组比较其作用差异。方法:1999-01/2004-05,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1次/d,治疗组加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观察两组治疗30d前后疗效及比较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显效率分别为37%和27%,总有效率为93%和81%(χ2=4.34,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值(200s-1)、中切值(30s)、低切值(3s)及血-1-1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计数、卡松黏度、卡松屈服应力和血脂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B,治疗前后对比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改善急性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降低部分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9.
背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与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25项参数的变化。设计:同期对照病例分析。单位: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对象:①脑梗死组:2002-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均为首发患者,病程4~12h,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②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血压正常,无心、脑、肾疾病及糖尿病的健康人53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方法:①脑梗死组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降纤治疗,注射2支10u克栓酶,分别于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克栓酶。②两组均用肝素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和EDTA-K2抗凝血2mL,测定切变率分别为200s-1,30s-1,5s-1和1s-1时的全血黏度值、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③脑梗死组患者首次检测时间为发病24h内(急性期),并于治疗2周后(恢复期)复查上述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127例,急性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恢复期有5例患者因出院未能复查。正常对照组53例均无脱落。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②与急性期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基本相似(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普遍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与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25项参数的变化。设计:同期对照病例分析。 单位: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对象:①脑梗死组:2002—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均为首发患者,病程4~12h,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②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血压正常,无心、脑、肾疾病及糖尿病的健康人53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方法:①脑梗死组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降纤治疗,注射2支10u克栓酶,分别于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克栓酶。②两组均用肝素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和EDTA—K2抗凝血2mL,测定切变率分别为200s^-1,30s^-1,5s^-1和1s^-1时的全血黏度值、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③脑梗死组患者首次检测时间为发病24h内(急性期),并于治疗2周后(恢复期)复查上述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的比较。 结果:脑梗死组127例,急性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恢复期有5例患者因出院未能复查。正常对照组53例均无脱落。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②与急性期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基本相似(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普遍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