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靶向载姜黄素脂质微泡(GPC3-CUR-MB)联合声光动力疗法(SPDT)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机械振荡法制得载姜黄素微泡(CUR-MB),通过亲和素-链霉素桥接法与GPC3-Ab连接获得GPC3-CURMB并对此进行形态、粒径和靶向性等表征。应用MTT实验发现经10μmol/L CUR作用,细胞生存率为(95.2±5.8)%,因此用10μmol/L CUR孵育SMMC-7721细胞30min。将对数生长期的肝癌SMMC-7721细胞随机分为10组:对照组、CUR+激光组(PDT组)、CUR+超声组(SDT组)、CUR+激光+超声组;CUR-MB+激光组、CUR-MB+超声组、CUR-MB+激光+超声组;GPC3-CUR-MB+激光组、GPC3-CUR-MB+超声组、GPC3-CUR-MB+激光+超声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光照(445 nm波长)剂量为5 J/cm2;SDT超声作用时间为5 min;SPDT组先超声作用5 min,然后激光照射(能量密度5 J/cm2)。结果:MTT检测细胞增殖发现各处理因素均可抑制细胞增殖,其中GPC3-CUR-MB联合声光动力组作用最为显著,其细胞生存率为(21.9±7.6)%,显著小于其余各治疗组。将裸鼠分别注射CUR、CUR-MB、GPC3-CUR-MB溶液,然后分别进行SDT、PDT和SPDT治疗,治疗参数同细胞实验,结果显示GPC3-CUR-MB结合SPDT组肿瘤生长最缓慢,治疗效果最好。结论:GPC3-CUR-MB联合SPDT较单独治疗能显著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高热疗法(HT)的抗胶质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株U87MG,共分为四组:对照组[HT(-)PDT(-)]、HT组[HT(+)PDT(-)]、PDT组[HT(-)PDT(+)]和PDT+HT组[HT(+)PDT(+)],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应用MTT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簇的生成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HT促进了PDT抑制U87MG细胞增殖,且与5-氨基乙酰丙酸浓度、超声辐照时间和HT温度呈正相关,并且伴随细胞活力下降的典型形态学变化。较低剂量(42℃作用10 min)的HT可明显促进PDT诱导细胞内活性氧生成增多、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和细胞凋亡增加。此外,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T增进PDT上调了Caspase-3、-8、-9和Bax蛋白表达,下调了Bcl-2蛋白表达,而单独HT组却无明显变化。结论:HT可显著促进PDT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Caspase-3、-8、-9和Bax,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在血卟啉单甲醚-PDT诱导HeL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线粒体在血卟啉单甲醚(HMME)-PDT诱导HeL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膜联蛋白(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HMME-PDT处理后6hHeLa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Rh123染色法检测PDT后2h内HeLa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Western杂交法检测PDT后6h内细胞质内细胞色素C(CytC)的含量变化。结果HMME-PDT后6hHeLa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分别为11.48%±3.42%和17.68%±1.05%。PDT后2h内△Ψm无显著改变。PDT后即刻(0h)细胞质内未检测到CytC,而在PDT后2、4和6h均可检测到CytC,且含量有增高的趋势。结论线粒体内的CytC转位于细胞质,是HMME-PDT导致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游泳训练前后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寻找评定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可行性指标。方法 :5 0只雄性SD大鼠 (10 0± 5 )g ,随机分为对照组 (G1)、训练 1天组 (G2 )、训练 6天组 (G3 )、训练 12天组 (G4 )、训练 18天组 (G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DNA倍体分析 ,MDA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 ,SOD测定使用放免法 ,JEM - 12 0 0EX电镜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游泳训练后各组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发生改变 ,G3 组最低。运动后G3 、G5组的DNA出现凋亡峰。TUNEL染色显示 ,游泳训练后大鼠骨骼肌呈棕黄色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 ,G3组比例最高。各训练组之间SOD活性变化差异显著 ,G3 、G4 组MDA数量显著升高。电镜观察G3组肌细胞溶酶体增多 ,部分线粒体嵴消失 ,但膜完整 ,形似空泡 ,枯否细胞活跃。G5组肌细胞的超微结构似G3 组 ,细胞完整。结论 :游泳训练可诱发细胞凋亡 ,不同运动负荷对线粒体膜电位、MDA、SOD的影响各异 ,运动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同时可导致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SOD/MDA比值变化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线粒体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观察线粒体基因组在该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细胞生长抑制实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RT-PCR等方法,观察As2O3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生长抑制作用及线粒体基因差异表达变化.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NB4细胞经As2O3处理48h后呈现出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s2O3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NB4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NB4细胞经0.5、1、2、3μmol/L As2O3处理后,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2%、6.40%、28.40%、33.34%.以0.5、1、2、4、8μmol/LAs2O3分别处理NB4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NB4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下降12.8%、21.6%、66.9%、83.7%、83.8%.对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的13个线粒体基因组基因进行RT-PCR分析发现,COX2基因表达下调,其余12个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As2O3在体外对NB4细胞具有显著的诱导凋亡及生长抑制效应,其诱导凋亡作用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密切相关;线粒体相关基因COX2的表达变化参与了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6.
潘敏  赵轶  蒲丹  高宇巍  张丹丹  张铎  李妍 《武警医学》2012,23(10):845-847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和紫杉醇(paclitaxel,PTX)联合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效应及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信号分子Bim、Bax和Bcl-2表达。结果 7.5μmol/L NCTD单独作用可诱导(2.6±0.7)%白血病细胞K562发生凋亡;0、2.5、5和10nmol/L的PTX诱导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分别为(0.8±0.3)%(、4.7±1.9)%(、7.2±2.6)%和(9.4±2.9)%;而NCTD(7.5μmol/L)与PTX联合作用(2.55、和10 nmol/L)后,细胞凋亡率分别增高至(8.5±2.2)%(、19.3±3.1)%和(23.4±4.1)%。药物联合后Bim和Bax表达增强,而Bcl-2表达减少。结论 NCTD通过线粒体途径凋亡信号的转导,增强PTX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索拉非尼联合顺铂抑制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顺铂(DDP)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单药组、顺铂单药组、索拉非尼联合顺铂组。索拉非尼和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于细胞,以MTT法检测24、48、72、96h时间点药物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24、48h时间点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率。在药物作用后24h,用荧光染料罗丹明123(Rh123)染色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索拉非尼及顺铂单独应用对HepG2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低剂量联合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可以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和G2期,且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单独应用顺铂和索拉非尼均能使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而联合组作用强于单药组(P<0.05)。药物作用后caspase-3活性增高,联合组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顺铂能更好地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及caspase-3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蔡宏  顾瑛  曾晶  刘玮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2,21(5):273-277,357
目的观察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SF)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建立HSF的传代细胞系,实验用第4~6代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HSF细胞,分为对照组和HMME-PDT组,其中HMME-PDT组的处理方法为培养的HSF与4μg/ml的HMME避光孵育3h,PDT治疗采用波长为630nm的激光,功率密度10mW/cm2,能量密度2.5J/cm2,两组细胞爬片细胞经固定、打孔后加入Cyc(1∶50)抗体以及FITC标记的二抗(1∶10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yc的荧光强度。用PI单染后经FCM检测细胞凋亡率。每标本计数105个细胞,实验重复5次。结果对照组HSF的细胞浆中Cyc-FITC荧光微弱,PDT组荧光显著增强;PI染色分析表明对照组凋亡率低(2.45±0.22%),PDT组的凋亡率显著升高(30.54±3.78%),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治疗后导致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在体外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肠上皮细胞株 (SW -4 80 ) ,采用过氧化氢 (H2 O2 )损伤模型 ,用 5 0、10 0、2 0 0、4 0 0 μmol·L-1和 4mmol·L-1作用 1、3、6、12及 2 4h。线粒体功能采用噻唑蓝法 (MTT法 ) ;用罗丹明 (Rhodamine- 12 3)荧光探针检查活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用Annexin -Ⅴ荧光探针 ,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细胞 ;同时观察细胞形态学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H2 O2 在低浓度 (5 0、10 0、2 0 0 μmol·L-1)时线粒体功能未见明显改变 ,在高浓度 (4 0 0 μmol·L-1、4mmol·L-1)时可导致线粒体功能不可逆的进行性下降 ,线粒体内嵴减少、肿胀 ;同时使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 ,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 :线粒体参与了H2 O2 诱导肠上皮细胞的早期程序性死亡及随后的细胞死亡 ,这种损伤作用与线粒体结构、功能改变和膜电位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姜黄素作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细胞系H8的杀伤效应。方法将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的H8细胞以不同的激光剂量进行光照,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和细胞染色后分别观察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姜黄素5μM和光照能量密度100 J/cm2时,PDT作用后H8细胞的细胞生存率为(30.60±2.90)%,与对照组(99.50±3.40)%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流式细胞检测显示PDT组早期凋亡率为(86.07±1.47)%,显著高于对照组(1.13±0.38)%,(P<0.001)。结论姜黄素5μM和光照能量密度100 J/cm2时PDT对H8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诱导H8细胞发生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对肼引起的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CBF)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体外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肼(HZ)损伤组、NADH预处理组和NADH对照组。NADH预处理组采用NADH预处理2h后加入HZ作用72h,其余组加入相应的溶媒作用72h。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Rodamine123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NADH预处理组有核浓缩、聚集等凋亡形态的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降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增高。结论NADH可使线粒体膜电位增高,从而减少HZ引起的CBF凋亡。  相似文献   

12.
利用荧光探针JC-1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荧光探针JC-1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早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在凋亡早期,利用新型荧光探针JC-1标记细胞线粒体,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上检测JC-1荧光强度的变化,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鉴别凋亡和坏死的心肌细胞。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心肌细胞中,线粒体维持较高的膜电位,JC-1在线粒体内形成聚合物,发出红色荧光。H2O2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JC-1聚合物分解成单体,红色荧光强度减弱。提示JC-1结合流式细胞仪是一种理想的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叶酸偶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GNRs@Si O2-FA)联合125I粒子诱导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提高肝癌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肝癌Hep G2细胞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单纯金纳米棒组,单纯125I粒子照射组及金纳米棒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PT-PCR检测bax m RNA、bcl-2 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水平及肿瘤细胞核增殖性抗原Ki67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肝癌Hep G2细胞凋亡率,单纯金纳米棒组、单纯125I粒子照射组较空白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联合组较单纯金纳米棒组和单纯125I粒子照射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bax m RNA表达明显高于单纯金纳米棒组与单纯125I粒子照射组,bcl-2 m RNA表达明显低于单纯金纳米棒组与单纯125I粒子照射组。肝癌Hep G2细胞bax表达于胞质,bcl-2表达于胞质和胞膜,Ki67表达于胞核,均表现为棕黄色细颗粒状沉淀。4组肝癌Hep G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及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单纯金纳米棒组和单纯125I粒子照射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Bcl-2、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纳米棒与125I粒子联合应用能更有效增加肝癌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Bax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声动力疗法对荷瘤鼠脑胶质瘤组织的促凋亡作用及其治疗机制。材料与方法 74只Wistar大鼠于右侧尾状核处接种C6胶质瘤细胞,制作颅内胶质瘤模型,行增强MRI筛选荷瘤鼠。依MRI结果分为对照组、血卟啉甲醚组(HMME组)、超声组和声动力组(SDT组),每组16只。声动力参数为1.0MHz、1.0W/cm2、60s超声辐照和5mg/kg血卟啉甲醚。治疗后24h行TUNEL染色检测胶质瘤细胞凋亡率,电镜检测凋亡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蛋白GFAP、S-100、Bcl-2/Bax、Caspase-3、Caspase-9、Fas/Fas-L表达和Cytc释放,并记录4组大鼠生存期。结果 74只Wistar大鼠共68只成瘤,成瘤率为91.89%。与对照组[(3.20±0.72)%]比较,SDT组[(30.60±1.60)%]及超声组([14.50±0.80)%]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HMME组([3.60±0.51)%]无明显凋亡发生(P>0.05);SDT组荷瘤鼠生存期长达(46.3±3.1)d,较对照组[(31.1±2.1)d]显著延长(P<0.05),超声组[(32.4±2.3)d]、HMME组[(30.1±3.0)d]生存期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电镜检测到SDT组、超声组胶质瘤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免疫组化显示GFAP、S-100、Bax、Caspase-3、Caspase-9呈高表达,Bcl-2、Fas-L呈低表达和Cytc释放,Fas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声动力疗法对荷瘤鼠胶质瘤有促凋亡治疗作用,并与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外科     
体外超声激活血卟啉单甲醚(HMME)抗C6胶质瘤细胞的研究岳武1宋大勇1赵钊1孟祥喜2张旭2王殿洪2王策1目的:研究超声激活HMME(SDT)对C6胶质瘤细胞的生物效应,为SDT治疗脑胶质瘤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MTT法观察SDT后各时段的抑瘤率;流式细胞学检测C6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百分比。结果:SDT后抑瘤率显著增高,超声组也有一定的抑瘤率,HMME组抑瘤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DT后凋亡率升高,G0/G1期、G2/M期百分比降低,S期百分比升高、凋亡增殖比(APR)升高。结论:SDT能显著杀伤C6胶质瘤细胞,并诱导其凋亡,使细胞阻滞于S期→G2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檗碱(BBR)对肝癌细胞的活性与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正常人肝细胞MIHA和人肝癌细胞Hep3B、HepG2,设置对照组与0、12.5、25、50μmol/L BBR组,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探究无糖环境下BBR对MIHA、Hep3B、HepG2细胞活性及克隆形成的影响;SYTOX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死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BBR孵育后肝癌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BBR孵育后Nrf2及其相关蛋白的变化;将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及蛋白合成抑制剂环己酰胺(CHX)与BBR共同孵育,研究其对Nrf2蛋白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BBR孵育后Hep3B细胞的Nrf2及HO-1在基因水平的变化;于裸鼠皮下注射Hep3B细胞,构建裸鼠成瘤模型,在BBR组及对照组裸鼠腹腔分别注射BBR或等量生理盐水,观察BBR在体内对肿瘤生长的影响。HE及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在体内环境BBR对Nrf2及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无糖环境下BBR孵育后,肝癌细胞Hep3B、HepG2的活性逐渐下降(P<0.05),正常肝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超声激活血卟啉单甲醚(HMME),对C6胶质瘤细胞的生物效应,为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治疗脑胶质瘤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实验分为SDT组(超声 HMME组)、超声组、HMME组及仅加入肿瘤细胞的对照组.HMME终浓度为10 μg/ml,SDT组、超声组进行超声照射(频率:1.0 mHz,声强度:0.5 W/cm2,时间:120 s)处理.采用噻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观察SDT处理后6、12、24、48和72 h的抑瘤率;流式细胞学检测SDT处理后6 h C6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百分比.结果 SDT组抑瘤率显著增高;超声组也有一定的抑瘤率;HMME组抑瘤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DT后凋亡率升高,G0/G1期、G2/M期百分比降低,S期百分比升高、凋亡增殖比(APR)升高.结论 SDT能显著杀伤C6胶质瘤细胞,并诱导其凋亡,使细胞阻滞于S期→G2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1型糖尿病对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的影响,探讨MPTP开放在1型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1型糖尿病(DM)组(n=8).1型糖尿病模型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2周末,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心肌线粒体活性氧(ROS)产生速率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DM组心肌线粒体ROS产生速率[28.79±6.11U/(s·mg)]明显高于NC组[13.01±3.31U/(s·mg),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0.40±0.03)亦明显高于NC组(0.26±0.02,P<0.01),而ΔΨm(9.65±1.69U)明显低于对照组(19.88±1.38U)比较明显降低(P<0.01),血清GSH含量(7.88±1.76mg/L)与对照组(11.97±1.15mg/L)比较也明显降低(P<0.01).DM组心肌线粒体ROS产生速率与ΔΨm水平呈负相关(r=-0.976,P<0.05).结论 糖尿病诱导氧化应激损伤可导致MPTP开放,心肌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黄连碱(coptisine)对正常人肝细胞L02的细胞毒性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黄连碱作用于L02细胞24 h,通过CCK-8法检测黄连碱对L0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L02细胞内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激活转录因子4(ATF4)、真核生物启动因子2α(eIF2α)、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探讨黄连碱细胞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 黄连碱能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细胞存活,诱导L02细胞凋亡,可促使细胞内ROS大量蓄积,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色素C、Bax蛋白表达量上升;同时,还可激活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通路,显著影响相关蛋白的表达,其中BIP、CHOP、ATF4蛋白表达量升高,PERK、eIF2α蛋白表达量下降,明显诱导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升高,激活下游因子caspase-12、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 黄连碱可通过线粒体途径和内质网应激(ERS)途径诱导L02肝细胞凋亡,其潜在的肝毒性风险及对中药黄连安全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P糖蛋白 (P gp)对X射线诱导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 (ΔΨm)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和ΔΨm的动态变化。结果 P gp功能抑制组细胞在X射线照射后 6、12、2 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2 5 5 3%± 2 85 % ,30 4 3%± 2 2 1%和39 0 3%± 2 6 0 % ;对照组分别是 16 13%± 1 16 % ,2 1 73%± 1 31%和 2 7 5 3%± 2 5 5 %。抑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在X射线照射后 6、12、2 4hP gp抑制组和对照组细胞ΔΨm平均荧光强度 (MIF)均较照射前降低 ,但P gp抑制组各时间点ΔΨmMIF值较对照组细胞下降更显著 (P <0 0 1)。结论 P糖蛋白对X射线诱导凋亡具有显著抑制效应 ,其机理可能和其稳定的ΔΨm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