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普通穿刺、钝针扣眼穿刺和新型钝针扣眼穿刺三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 A 组(普通穿刺)、B 组(钝针穿刺)、C 组(新型钝针穿刺)各20例。6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各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并对影响穿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变量 COX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C 组穿刺点剧痛、内瘘狭窄的发生率低于 A、B 组(P <0.05),而内瘘血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低于 A 组(P <0.05);6个月后 C 组患者 C 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 A、B 组(P <0.05),血红蛋白(HGB)水平高于 A、B 组(P <0.05),组间URR、Kt/ V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变量 COX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内瘘穿刺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是透析龄、HGB、CRP。结论:新型钝针扣眼穿刺法能明显降低透析患者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减轻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且不影响透析充分性;内瘘穿刺的并发症可能与透析龄、HGB、CRP 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析用留置针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建立扣眼隧道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7例,其中3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透析用留置针穿刺建立内瘘血管扣眼隧道,作为观察组;3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传统锐针穿刺方法建立内瘘扣眼隧道,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扣眼隧道的成功时间、成功率、钝针进针一次成功率、后期局部狭窄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建立内瘘扣眼隧道,其成功时间短[(8.54±1.28)比(12.65±2.38)天,t=0.650,P=0.001],成功率高(χ~2=23.251,P0.001);扣眼隧道成功后行钝针进针,观察组的一次成功率高(χ~2=21.201,P0.001),后期局部狭窄率低(χ~2=21.20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用留置针建立内瘘血管扣眼隧道,成功时间短,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建立扣眼隧道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钝针扣眼穿刺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利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70例,按住院床号数分为A组40例、B组30例,A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B组采用绳梯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疼痛程度。结果 A组血管瘤的发生率、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对穿刺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较为理想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区域穿刺组)和研究组(钝针扣眼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0.82±0.46)分]低于对照组[(3.72±1.08)分],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大大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痛苦,内瘘的血流量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扣眼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净化室新成熟的内瘘患者90例,随机分成A组、B组和C 3组各30例,分别接受绳梯穿刺法、区域穿刺法和扣眼穿刺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状况,比较3组内瘘并发症和穿刺疗效等指标。结果 B组VAS评分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的VAS评分高于C组(P0.05)。3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血流量降低、渗血、血肿和血管弹性变差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内瘘狭窄、内瘘阻塞、内瘘感染、血管瘤和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扣眼法穿刺采用钝针可有效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钝针与锐针扣眼法穿刺技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金华光福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共100个扣眼法穿刺针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钝针扣眼法和锐针扣眼法进行穿刺。比较2个月后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以及内瘘血管瘤、穿刺失败致皮下血肿、透析过程皮下血肿和疼痛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测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钝针扣眼组内瘘血管瘤及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锐针扣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扣眼法穿刺采用钝针可有效地保护血管,降低穿刺技术难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 目的 观察并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和锐针绳梯式穿刺法对血液透析疑难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60例,其中血管条件不良穿刺困难病人28例,可穿刺血管短者17例,高位内瘘者15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扣眼穿刺组30例和绳梯穿刺组30例。观察12个月,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内瘘堵塞、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拔针后止血时间。结果 扣眼穿刺组和绳梯式穿刺组均未发生动静脉内瘘堵;扣眼穿刺组内瘘动静脉端一次穿刺成功率较绳梯式穿刺组显著提高(P<0.01);扣眼穿刺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渗血发生率较绳梯式穿刺组显著减少(P<0.01);扣眼穿刺组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较绳梯穿刺组明显缩短 (P<0.01);扣眼穿刺组患者疼痛均值较绳梯穿刺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扣眼穿刺法在疑难内瘘穿刺中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保护内瘘,降低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扣眼穿刺法在疑难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明显优于绳梯式穿刺法,疑难内瘘临床可推广优先选择纽扣眼穿刺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30-4231
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效果。30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和区域穿刺组各150例。比较两组疼痛严重程度及两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无痛、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区域穿刺组(P<0.05),而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钝针扣眼穿刺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钝针扣眼穿刺法较区域穿刺法可明显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严重程度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与绳梯穿刺法比较,探讨钮扣眼穿刺法对动静脉內瘘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內瘘寿命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配首次使用动静脉內瘘透析的病人到绳梯穿刺组(A组),钮扣眼穿刺组(B组),观察5年。比较两组穿刺相关感染、狭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以及內瘘寿命。结果 两组各有6人入选。A组病人357个病人月发生一次穿刺点感染,B组病人329病人月发生7次(P<0.01)。二组病人均未发生內瘘血管感染。A组病人357个病人月未发生一次穿刺相关血流感染,B组病人329病人月发生一次(P>0.05)。A组病人357个病人月发生了4次需手术干预的穿刺相关狭窄,B组病人329病人月未发生一次(P<0.01)。二组病人各有一例次发生假性动脉瘤(P>0.05)。A组內瘘使用寿命短于B组(P<0.05)。结论 內瘘血管采用钮扣眼穿刺法有利于延长內瘘使用寿命,但穿刺点感染发生率高,提示采用钮扣眼穿刺法需注意优化消毒程序。  相似文献   

11.
孙克红  杜秀 《中国疗养医学》2014,(11):1034-1035
目的比较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瘘动脉穿刺效果的影响,以选择安全有效的动脉穿刺方法,提高透析质量,延长瘘使用寿命。方法将40例采用高位动静脉瘘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扣眼穿刺法20例,绳梯穿刺法20例,1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血流量、皮下血肿及瘘堵塞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扣眼穿刺法组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明显高于绳梯穿刺法组,皮下血肿及瘘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绳梯穿刺法组。结论扣眼穿刺法在高位动静脉瘘患者的动脉穿刺使用中明显优于绳梯穿刺法组,高位动静脉瘘患者可优先选择扣眼穿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与绳梯穿刺这两种方法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选择更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提供依据,进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升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4例,随机等分为扣眼穿刺组和绳梯穿刺组,比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0个月后两组在一次穿刺失败率、内瘘并发症(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透析过程中渗血发生情况及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渗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扣眼穿刺组一次穿刺失败情况、疼痛评分均低于绳梯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穿刺难度,减少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该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使用钝针扣眼穿刺(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锐针穿刺(25例),比较2组患者的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感染率、渗血率及疼痛程度。结果穿刺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渗血率、感染率与疼痛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钝针扣眼穿刺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点渗血和局部感染,减轻穿刺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蒋晓珍   《护理与康复》2018,17(10):51-53
目的观察改良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动脉端采用常规的离心方向扣眼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动脉端采用离心方向扣眼穿刺形成第1个扣眼、向心方向扣眼穿刺形成第2个扣眼交替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半年后透析效果,血液透析半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渗血、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半年后透析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端采用离心扣眼穿刺与向心扣眼穿刺交替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能够保证透析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锐针绳梯穿刺法与钝针扣眼穿刺法对患者透析效果、穿刺疼痛、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及血肿等影响,为血透室选择合理的穿刺工具和穿刺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方法,选择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名,在2016年1~4月进行为期4个月的临床研究。分为锐针绳梯组(简称锐针组)和钝针扣眼组(简称钝针组),2组穿刺例次均为250次,比较2种方法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肌酐尿素清除率)的差异,观察2种穿刺法并发症(疼痛、血肿)发生率及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2种方法血流量、透析中静脉压、KT/V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钝针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低于锐针组,疼痛评分较锐针穿刺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结束穿刺点的压迫时间钝针组也明显短于锐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针扣眼穿刺内瘘血肿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锐针绳梯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能达到有效的透析效果,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减少内瘘血肿的发生,缩短内瘘穿刺点压迫时间,更好的保护动静脉内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内瘘穿刺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和锐针绳梯穿刺组各30例。钝针扣眼穿刺组由专人建立隧道并采用钝针扣眼穿刺,锐针绳梯穿刺组则采用锐针进行绳梯穿刺,3个月后比较两种不同穿刺方法对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渗血率、感染率以及病人疼痛评分的影响。[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锐针绳梯穿刺组,钝针扣眼穿刺组病人的渗血率与疼痛评分均低于锐针绳梯穿刺组,两组病人内瘘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可提高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病人穿刺疼痛感,不增加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9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病例资料,按穿刺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区域法进行内瘘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时疼痛情况和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时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栓形成、动脉瘤、内瘘狭窄/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内瘘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能减少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与传统区域穿刺法比较疼痛感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方法 42例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钝针扣眼穿刺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穿刺点渗血和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4.0%(2/50),內瘘并发症发生率为4.8%(1/21),低于对照组的16.0%(8/50)和28.6%(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钝针扣眼穿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內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远红外线联合钝针扣眼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0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80)、对照组(n=80),对照组给予远红外线治疗结合传统区域锐针穿刺法进行穿刺,试验组行远红外线治疗结合钝针扣眼穿刺法进行穿刺,评价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率、拔针按压时间、穿刺时疼痛度及治疗前后动脉瘤最大横径、头静脉壁厚、血流量变化、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 50%与对照组88. 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穿刺部位渗血率、拔针按压时间、疼痛度、并发症发生率低/短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动脉瘤最大横径、头静脉壁厚较对照组小,试验组血流量较对照组高(P 0. 05)。结论远红外线结合钝针扣眼穿刺法穿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有较好保护作用,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小动脉瘤横径,明显改善其局部血流,减少穿刺点渗血率、疼痛度及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3种不同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动静脉内瘘穿刺方向的不同分为向心组、交替组、离心组,每组40例。3组观察时间均为1年,比较3种方法对患者透析效果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3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和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向心组发生1(2.50%)例内瘘闭塞、8(20.00%)例内瘘狭窄和1(2.50%)例动脉瘤;交替组发生2(5.00%)例内瘘狭窄和2(5.00%)例动脉瘤;离心组发生6(15.00%)例内瘘闭塞、1(2.50%)例内瘘狭窄和10(25.00%)例动脉瘤。结论向心与离心交替穿刺可以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狭窄的发生率,降低血管瘤的形成风险,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