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皮肤补水功能饮料滋肤抗衰饮的最佳口感及外观药物配比。方法:对滋肤抗衰饮的主要成分银耳、天冬、红花取三个不同水平,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实验设计。结果:实验得出最佳口感及外观配比中药用量为银耳50 g、天冬40 g、红花2 g。结论:此配比制备的滋肤抗衰饮口感最佳,味甘,无苦涩之味,外观银耳均匀悬浮、稳定,透明无多余杂质,可供该功能饮料大量生产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黄芪凝胶产品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选黄芪水提液的最佳工艺,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以木糖醇添加量、原料B浸泡时间、黄芪与中药A配比、柠檬酸、果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黄芪凝胶产品的制备工艺。结果 黄芪提取条件:料液比1∶10、时间2 h、次数3次。凝胶产品制备工艺:木糖醇的添加量20%,原料B浸泡时间2.5 h,黄芪与中药A的比例2∶1,柠檬酸添加量0.20%,果胶添加量2.50%;凝胶产品中水分的含量为72.71%,黄酮的含量为0.81%。结论 研究所优选出的黄芪提取工艺,提取效率高,所制备的黄芪凝胶产品颜色鲜红,酸甜适中,工艺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红花(Cartham us tinctorius L)为菊科植物红花的管状花,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研究表明红花药材及制剂的质量品质的研究主要是以红花黄色素的含量,或者红花黄色素A、羟基红花黄色素的含量为标准.红花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一直是红花有效成分研究的基础,本文对红花质量分析及提取纯化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更深入的开发利用传统中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归-红花药物组合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当归-红花药物组合的物质基础与效应的相关性,探索两味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中医方剂数据库归纳分析当归-红花配伍比例,并以此设计方案,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配比当归-红花共煎液与单味药材煎液中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绿原酸、香豆酸量的变化。采用凝血时间和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药效指标评价当归-红花配伍的药理效应。结果获得应用频率前10位的当归-红花不同配比;HPLC分析结果显示,当归配伍红花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与同等生药量的单味药相比,当归配伍红花能延长凝血时间,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论当归配伍红花具有合理性,有利于两味药材中芳香酸类成分的溶出,这与配伍后凝血时间延长、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乳痛消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光泽性、持粘力、基质残留、皮肤追随性和反复揭贴性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乳痛消凝胶膏剂的基质配比和成型工艺。结果:优选乳痛消凝胶膏剂基质最佳处方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明胶:甘油:丙二醇=0.4∶0.6∶0.6∶1.0∶1.8∶30∶30;凝胶膏剂成型工艺为搅拌转速175 r·min-1,炼和温度为45℃,炼和时间为15 min,中药∶基质=1∶4。结论:优选乳痛消凝胶膏剂的持粘力、光泽性、赋型性均较好,制备工艺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高圣愈汤合剂的澄清度,采用复配絮凝技术对圣愈汤合剂进行除杂研究。方法采用壳聚糖与明胶两种絮凝剂复配的方式对圣愈汤合剂进行除杂,采用单因素试验,以阿魏酸和毛蕊花糖苷保留率、鞣质去除率及处理后合剂浊度为指标,考察壳聚糖与明胶的配比、复配絮凝剂的用量、浓缩液含生药量、反应pH和反应温度对澄清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絮凝工艺条件并验证。结果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絮凝剂配比和用量:1%明胶与1%壳聚糖的配比为1∶2,每50 mL浓缩液复配絮凝剂的用量为3 mL;响应面试验确定了最佳絮凝工艺条件:浓缩液含生药量为0.20 g/mL,反应pH为7,反应温度为30℃。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絮凝方法能够选择性地去除圣愈汤合剂中的鞣质,提高合剂的澄清度,同时较好地保留了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微波帮助提取中药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目的 :用微波提取技术建立快速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和分析方法。方法 :应用MSP-100D专用微波制样系统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微波提取的条件 ,溶剂选择、溶剂体积对样品质量比、高的溶剂压力 /温度和微波辐射时间对中药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绿原酸类化合物提取产率的影响。结果 :确定了 35%乙醇作溶剂 ,溶剂倍量 30 ,控制压力 0.10MPa,加热时间 1min ,70%微波功率 (微波炉的最大功率 850W )为微波最佳提取条件。在微波帮助提取和超声波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下 ,微波法的提取率和重复性好于超声波。微波法提取不仅所需时间短 ,而且提取率比超声波法高近2成。结论 :微波帮助提取方法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快速分析并对中药工业应用微波提取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军  江思远  丁会  邵华兰  余南才 《中药材》2022,(12):2958-2960
目的:优化山苓祛斑凝胶连续式逆流动态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采用连续式逆流动态提取设备,选择料液比、粉碎粒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四个考察因素,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甘草苷和阿魏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并计算综合评分,采用L_(9)(3^(4))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优选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g/mL),粉碎粒度为粗粉,阶段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60℃。结论:连续式逆流动态提取技术具有提取率高、能耗低等优点,为山苓祛斑凝胶提取工艺的升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新剂型研制,制备蒿芩清胆颗粒。方法:应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工艺。结果:10倍水、6h提取挥发油;油∶-βCD为1∶6,恒温40℃搅拌包结挥发油1h;水提酸沉法提取黄芩苷;盐酸处理,乙酸乙酯提取青黛有效成分;8倍水、浸泡0.5h、煎煮3次、每次0.5h为最佳煎煮工艺;湿法制粒,稠膏∶糖粉∶糊精为1∶3.5∶1,必要时加72%乙醇为润湿剂。结论:所制颗粒剂符合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氧化锌代替铅丹制备无铅膏药基质,分步提取丁桂膏处方中的有效成分,最后混合滩涂制成无铅丁桂膏。方法按L9(34)正交试验表优选膏药基质的无铅化工艺,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肉桂、白芷中的挥发油,以6080%的乙醇提取川乌、草乌药材及丁香、肉桂、白芷药渣中的醇溶性成分并浓缩成稠膏,乳香、没药、樟脑、冰片直接粉碎成细粉最后加入。结果正交试验显示无铅膏药基质最佳工艺条件为麻油于330℃下熬炼3h,氧化锌与麻油高温聚混物配比(g/mL)为1∶5,反应时间为20min。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4.5h。醇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的70%的乙醇回流提取60min。结论药物有效成分与基质混合后制成的无铅丁桂膏,软化点和持黏力适宜,能代替黑膏药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超声复合酶法提取天冬多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天冬多糖的最佳方法和提取工艺.方法:以天冬提取液中多糖的含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以棉子糖为标准,考察了冷水浸提法、乙醇回流法、纤维素酶法、胃蛋白酶法、果胶酶法、复合酶法、超声法、超声复合法提取天冬多糖的优劣,确定超声复合酶法为最佳提取方法.以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pH值4个因素对超声复合酶法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75∶ 2,超声时间90 min,超声功率83W,pH值5.0.结论:超声复合酶法提取天冬的产率最高,是水浸提法的3.7倍,乙醇回流法的2.1倍,操作简便,工艺条件稳定.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建立腹腔粘连SD大鼠动物模型,并将盐酸川芎嗪原位缓释凝胶通过腹腔途径给药.以Nair评分及免疫组化为指标,评价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的作用.结果:盐酸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可有效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低剂量及中剂量组盐酸川芎嗪温敏缓释凝胶在抗大鼠术后腹腔粘连方面作用最佳,考虑到在相同作用下选择低剂量药物以减低药物反应,故低剂量组为最佳剂量组.结论:中药有效成分盐酸川芎嗪与Poloxamer 407温敏凝胶结合,形成具有温敏成胶、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药物缓释及无毒副作用的新型腹腔内用药,符合腹腔粘连的病理特点并经本实验证实其抗大鼠腹腔粘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筛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和中药新药研发有着密切的关系。自麻黄碱成功提取后,我国常用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研究成为中医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后靛玉红、三氧化二砷成功治疗白血病及青蒿素开发成抗疟疾药物等成功的实例使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研究为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4.
饮料工业2010,(6):34-37以新鲜天冬药材为原料,探讨了天冬饮料的加工工艺和稳定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试验正交试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优配方及复合稳定剂的添加量。结果表明该饮料最佳配方为天冬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提取姜黄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用正交实验对提取姜黄素和姜黄精油过程中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新工艺完成了姜黄油和姜黄素的分步提取,而且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姜黄油和姜黄素的提取、分离同时实现的效果。姜黄素提取率达到93.60%,姜黄精油得率达5.49%。结论姜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夹带剂和原料的重量比为6∶1,分子蒸馏温度120℃,分子蒸馏压力为5 P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药小复方为例, 进行Ⅱ期临床前中药小复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借以建立中药小复方精选的技术平台。方法:运用拆方研究方法,以比较特异的药效学指标为评价指标,对3种制备工艺进行最佳制备工艺的筛选,以均匀设计法进行处方最佳配伍和最佳剂量配比的比较研究。结果:3种工艺中以根据药物理化性质选择的现代药学提取法为最好,以均匀设计法得出了处方最佳配伍及最佳剂量配比的实验值和理论值。结论:本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实际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均匀设计和综合评分法,对治疗失眠中药小复方进行剂量配比优化研究,借以筛选出安全有效的中药小复方,为后续中药新药研制提供候选药物。方法:1采用U7(76)均匀设计进行分组;2对延长戊巴比妥钠催眠小鼠睡眠时间的实验;3对小鼠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影响实验;4小鼠急性毒性实验(LD50的测试);5综合评分法评价干预效应,确定最佳剂量配比。结果:苦参和五味子作为筛选后确定的最佳药物组合;两药的最佳剂量配比关系为1:3。结论:采用均匀设计对治疗失眠的中药小复方进行3因素6水平的实验设计,综合评分法评价各剂量配比组的综合效应,确认兼顾收益与风险的苦参与五味子为最佳组合,两药最佳剂量配比为1:3,可将此方作为候选药物用于后续研发。  相似文献   

18.
陈光玮  金伟锋  许守超  张玲  王玉  何昱 《中草药》2021,52(8):2257-2266
目的采用球面对称设计及遗传神经网络优选黄芪-红花药对的水提工艺。方法将黄芪-红花药对水提液中8种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赋权,以计算得到的综合得分作为水提工艺的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依据球面对称设计进行实验,并结合遗传神经网络模型进一步优选黄芪-红花药对水提工艺参数。结果球面对称设计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0∶1、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87℃、提取次数2次,其综合评分为4.877;以遗传神经网络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2.7∶1、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87℃、提取次数2次,经验证该条件下的综合得分为5.004。实验结果显示,遗传神经网络能够提高水提工艺条件的综合评分。结论球面对称设计和遗传神经网络能够优化黄芪-红花药对水提工艺参数,可为中药及其制剂中多种有效成分提取的工艺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朝红  李萍 《陕西中医》2008,29(2):188-189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类中药联合祛斑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自拟中药方(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红花等)和祛斑中药面膜(当归、白及、白芷、白茯苓等)治疗黄褐斑68例。结果:总有效率76.5%。提示:本方联合中药面膜具有活血祛瘀,养血行血,祛斑华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麦贞花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麦冬皂苷D、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考察指标优选麦冬和红花的水提工艺;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以特女贞苷、齐墩果酸、芦丁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女贞子和槐米醇提工艺。结果麦冬和红花最佳水提工艺为:麦冬10倍水提取2次,每次1.5 h,药渣加入红花,30倍水提取1 h。女贞子、槐米最佳醇提工艺为:65%乙醇12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合理,有效成分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