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加替沙星是新的第4代喹诺酮类药物,其化学结构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近年来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同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现将近年来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菌药物可以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降低,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人们往往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这也是造成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总结可致肺部病变的抗菌药物,为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对有关可致肺部病变的抗菌药物进行按药理分类汇总.结果 相当多药物可致肺部病变,包括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硝基呋喃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等.所致的肺部病变种类较广泛,但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重视应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注意其可致肺部病变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菌药物可以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降低,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人们往往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这也是造成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复方新诺明由于加入抗菌增效剂,抗菌谱比新诺明广,且抗菌力增强,近年来常与抗生素联用,又因它的价格便宜,故临床应用仍较普遍,但其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6.
培氟沙星属喹诺酮类抗生素,这类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体内分布广,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不需做过敏试验而为临床所常用.随着应用的日渐广泛,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发现的3例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临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100例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变态反应和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多见.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应合理使用,明确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机制,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所涉及的不良反应进行汇总。结果:随着临床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随着上升,其不良反应发生率〈2.0%,肾损害的发生率为0.9%—4.3%。结论:在广泛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喹诺酮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一类抗菌药,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效果佳而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布的2007年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在14000余例药品ADR报道中,抗菌药物占据首位,而其中又以喹诺酮类药物为主,共2 880例.现对喹诺酮类药物所产生的ADR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疗效确切,深受医生和患者的喜爱,应用广泛.大量使用的同时,其临床不良反应也增多.现对我院2006年1-12月收集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简便经济、疗效显著等特点,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无毒副作用,为其他药物疗法所不及,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蒙医药浴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同时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适应范围广、简便易行等特点。该文对近20年来蒙医五味甘露药浴在治疗风湿、类风湿、布鲁氏杆菌病、妇科疾病、皮肤病及某些疑难杂症等临床研究进行了较全面地概述。  相似文献   

13.
奥沙利铂是抗肿瘤的临床常用药,具有抗癌谱广、骨髓抑制轻的优点,明显的周围神经毒性是其主要副反应,使其临床使用被局限,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办法。在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防治上中医药有独特的优势,外治法因其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中医药外治方法各异,其理论与方法各具特色,疗效显著,现将奥沙利铂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外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防治奥沙利铂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缓控释系统用于关节腔注射给药,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OA)等,除具有起效快,局部有效浓度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外,还具有缓慢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作用。因此,药物缓控释系统在关节腔注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肿瘤多药耐药(MDR)是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己成为恶性肿瘤化疗过程急需解决的问题。中药有毒性小、安全有效、多靶点等优势,在逆转肿瘤MDR的研究中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药通过作用于介导MDR形成的膜转运系统、药物代谢系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机制,对多种肿瘤的MDR具有逆转作用。如何有效地从浩淼庞大的中药资源库中快速筛选并定位到具有逆转MDR活性的分子仍是目前中药研发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和高效可靠的方法和系统,能够满足现代医学的科学阐述要求,又能兼顾中医药本身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还需要大量艰苦的科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徐卓  陈颖翀  林龙飞  李慧  刘宇灵 《中草药》2023,54(17):5806-5815
异甘草素是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在抗肿瘤领域备受关注。研究发现异甘草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但因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非特异性靶向等缺点而限制了临床的广泛应用,新型给药系统的出现有望改善异甘草素的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异甘草素的理化性质、抗肿瘤药理活性及其纳米粒、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等抗肿瘤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的梳理,为异甘草素新型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章德林  汤丹丰  郑琴  杨明  刘丹  唐宇 《中草药》2015,46(24):3771-3778
细菌的耐药性和抗生素的副作用严重困扰着医药学界,单靠化学药治疗已无法解决这一难题。在现代预防和控制细菌性感染疾病中,中药发挥了积极作用。中药药源广泛,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具有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较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近15年的文献和临床试验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中西医对感染的认识和治疗方案以及中药抗感染作用的研究现状,对中药复方、单味药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研究进行分析,为抗感染中药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目前临床上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长期使用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且免疫抑制剂价格昂贵,一定程度限制其广泛的应用。中药治疗RA历史悠久,且毒副作用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甚明确。自噬的过程是细胞自身在受到外界的刺激,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触发的一系列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主动的生物学过程,其异常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目前研究表明自噬异常与RA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可以干预RA血管翳生成、滑膜炎症和骨破坏等关键病理环节,从而影响RA的进展和预后。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及其活性成分可以通过调节自噬过程,发挥治疗RA的作用。本文对中药调控自噬进而干预RA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以期为中药治疗RA重要作用机制、新药开发及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甲素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木质部提取到的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及药理学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种肿瘤如白血病、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等疾病。近年来,雷公藤甲素制剂虽然在临床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其对机体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器官也产生了一些毒性作用,包括肝功能损伤,生育能力下降,胸闷、心悸、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肾脏功能异常,淋巴器官的萎缩、淋巴组织内淋巴细胞的坏死和细胞数目的减少,免疫功能受损等。这些毒性作用极大限制了雷公藤甲素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限制了与其相关的制剂研发,引起了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雷公藤甲素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降低其在使用过程中对机体脏器的毒性,国内外研究者做了大量研究和尝试,如改变雷公藤甲素的化学结构提高其溶解性,开发载药系统削减其毒性,与中草药联合使用增效减毒等。该文对雷公藤甲素在基础研究中产生毒性作用的致毒剂量和机制,以及雷公藤甲素衍生物、载药系统、配伍减毒研究方面进行了整理分析,以期为雷公藤甲素毒性作用及减毒研究的深入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耐药性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化学药抗生素的滥用和"超级细菌"的层出不穷,细菌耐药性对人类的危害愈发严重,且有不可抑制的趋势。在化学药抗生素相对匮乏的今天,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来源广泛、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抗耐药机制神秘的中草药,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耐药性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思路。故近年来筛选、提取、分离天然植物及中药中有效的耐药抑制剂,探讨其抗耐药性机制,已成为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该文从细菌耐药性的作用机制,中药抗细菌耐药性的特点及优势,抗耐性的中药成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和研发新型中药绿色抗生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