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检测30例脾虚证胃病患者胃粘膜超微结构与微量元素。Zn、Cu 在胃粘膜中的含量随着脾气虚证和脾虚气滞证顺序递减,随着正常细胞区至病变细胞区顺序递减(P<0.05~0.001);脾虚气滞中胃癌伴发率,非病灶处胃窦,胃体的微小溃疡,腺体萎缩腺口变形,肠化生细胞群伴发率,均比脾气虚证为高(P<0.05~0.01)认为微量元素测定可作为脾虚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和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研究25例脾虚证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肠化生分型及胃粘膜与血浆环核苷酸含量测定,发现肠化生率,结肠型肠化生率和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率在良性胃病与胃癌间,在脾气虚证与脾虚气滞证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0.001。提示 cAMP 量变可能是引起脾虚证、胃粘膜肠化生和胃癌的物质基础,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可能是引起"肠型胃癌"的重要病理基础,临床上应高度警惕脾虚气滞证胃病伴有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和血浆 cAMP 降低患者的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21例脾虚证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及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发现胃粘膜与血浆 cAMP 在脾气虚证和脾虚气滞证间有显著差异;cAMP 在胃粘膜的正常组织与病灶组织间、正常人与脾虚证病人的血浆间均有显著的量变。因此认为环核苷酸的含量可反映脾虚证的部分本质,测定其含量有助于临床上判断病情和疗效。  相似文献   

4.
脾虚证胃粘膜组织细胞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脾虚证胃粘膜相,胃粘膜病变的程度与脾虚证型的关系,方法:取经检测排除心,肺,肝,胆,胰,肾及肠等容质性疾病的188例脾虚证患者胃粘膜,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亚细胞超微结构检测,结果: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胃粘膜既可有器质性病变存在(G型)也可无器质性病变存在(F型);脾阴虚型和脾虚气证胃粘膜的有器质性病变存在,且病变程度也较G脾气虚证与G脾阳虚证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医脾虚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60例脾虚证胃黏膜均伴有肠上皮化生(IM)和/或不典型增生(AHP)患者,脾虚证分为脾气虚证(SQD)、脾阴虚证(SyinD)和脾虚气滞证(SDQS)3型和22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在CM200FEG型透射电镜(TEM)直视下,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核与线粒体采用9100/60型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能测定微量元素Zn、Cu;采用IBAS2000型图像分析仪测定上皮细胞核DNA;采用即用型非生物素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切片p53、Ki67、CerbB2、P21ras表达。结果:胃黏膜上皮细胞核DNA、Zn、Cu量变和p53、P21ras、CerbB2和Ki67阳性表达率,随着SQD、SyinD和SDQS组的顺序递增;而线粒体Zn、Cu,则随着以上各组的顺序递减,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1)。以上各项检测指标,在IMⅡb和ATP++组的变化与CA相近,无显著性差异;SDQS组与胃癌间在分子生物学上也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临床上发现SDQS慢性胃炎胃黏膜伴有ATP++、IMⅡb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6.
脾虚证胃病患者88例经透射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组织化学染色和放射免疫等检测,发现胃粘膜cAMP、SOD含量、线粒体及其嵴的数量、线粒体室腔内径比值和Zn、Cu含量减少,其趋势是随健康对照组、脾气虚证组、脾虚气滞证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完全性、不完全性小肠型肠化生组、完全性、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组的顺序递减,P<0.05~0.001。线粒体退变率、Cu/Zn比值、胃粘膜肠化生率、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率和血清LPO则随以上顺序递增,P<0.05~0.001。提示线粒体退变及其相关因素量变的综合作用,是引起脾虚证、胃粘膜肠化生和癌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脾虚气滞证胃病的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康复冲剂对胃粘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胃康复冲剂治疗61例脾虚证胃粘膜肠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患者,治疗前后均作胃镜检查,取胃窦部粘膜作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病理疗效优于脾阴虚证和脾虚气滞证(P〈0.05,P〈0.01);4组脾虚证胃窦部病灶区组织病理、肠化生亚型和非病灶区粘膜超微结构 的“背景病变”,在治疗后均有改善,趋向接近于健康对  相似文献   

8.
用贞芪冲剂治疗53例脾气虚证患者,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96.2%。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贞芪冲剂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 Zn、Cu、Mg 的含量变化,治疗后血清Zn、Mg 值明显升高(P<0.001和 P<0.05),Cu/Zn 比值降低(P<0.001)。并探讨了脾气虚与微量元素 Zn、Cu、Mg 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被许多学者从光镜形态、电镜形态和组织化学等方面研究证实是肠型胃癌的发生基础。我们选择研究脾虚主证的胃病时发现:血浆环核苷酸的改变不仅与脾虚证有关,而且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生)有关。现仅将该项工作所得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脾虚证胃病患者88例经透射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组织化学染色和放射免疫等检测,发现胃粘膜cAMP、SOD含量、线粒体及其嵴的数量、线粒体室腔内径比值和Zn、Cu含量减少,其趋势是随健康对照组、脾气虚证组、脾虚气滞证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完全性、不完全性小肠型肠化生组、完全性、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生组的顺序递减,P〈0.05 ̄0.001。线粒体退变率、Cu/Zn比值、胃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76-678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探讨进展期胃癌的证型分布规律,明确其主要证型。方法:统计近30余年国内公开报道的进展期胃癌辨证分型文献,总结、分析其中中医证型的构成比。结果:进展期胃癌常见中医证型是:脾胃虚损型、瘀毒内阻型、气血两亏型、肝胃不和型、胃热伤阴型。脾胃虚损是胃癌的最基本病机。结论:进展期胃癌证型统计结果对确立临床辨证分型标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复合方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观察三七对病变大鼠胃液分泌功能及胃粘膜保护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大鼠胃液分泌功能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弱,胃粘膜血流量(GMBF)减少,氨基己糖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P<0.01)。三七粉治疗12周,大鼠胃液分泌增多,GMBF增高,MDA含量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氨基己糖含量增加不显著。提示三七能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的胃液分泌功能,增加GMBF、对抗氧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湖复合方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观察三七对病变大鼠胃液分泌功能有胃粘膜保护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大鼠胃液分泌能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弱,胃粘膜血流量(GMBF)减少,氨基已糖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P<0.01)。三七粉治疗12周,大鼠胃液分泌增多,GMBF增高,MDA含量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氨基已糖含量增加不显著。提示三七能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的胃液分泌功能,增加GMBF、对抗氧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寒性药物生石膏对大鼠胃粘膜屏障损伤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石膏灌胃组和生理盐水灌胃组。实验结束后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黏膜血流量,测定动物的胃结合粘液、空腹胃液量和胃液酸度,并取各组动物的胃粘膜组织测定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生石膏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的胃黏膜血流量及胃结合粘液量明显减少,而空腹胃液量和胃液酸度均明显增加,且胃组织内NO和EGF含量明显减少;而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石膏伤胃与其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防风解热合剂健胃消食的药理作用,为扩大该药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胃液离心常规方法测定大鼠胃液量;采用滴定法测定大鼠胃液游离酸、总酸度;采用胃蛋白酶试剂盒测定大鼠胃液上清中胃蛋白酶活性;测定墨汁推进率以观察小鼠肠蠕动能力;采用比色法测定甲基橙残留率以观察小鼠胃排空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防风解热合剂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大鼠胃中总酸水平、胃蛋白酶活性(P<0.01),对胃液量、游离酸的作用不明显(P>0.05);显著增加小鼠墨汁推进率(P<0.01);显著降低小鼠胃甲基橙残留率(P<0.01)。防风解热合剂中、低剂量组可显著升高小鼠墨汁推进率(P<0.05),对大鼠胃液量、游离酸、总酸、胃蛋白酶活性及小鼠胃甲基橙残留率的作用均不明显(P>0.05)。结论防风解热合剂能够促进消化和胃排空,具有一定的健胃消食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支气管炎并发消化不良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索、归纳、总结近10年有关文献,从中医证型的胃镜像,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胃黏膜病理演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4个方面对胃病胃镜像、胃黏膜病理改变及Hp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胃癌与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双向电泳(2-DE)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总蛋白质,并通过优化的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结果:在胃癌组织中点检测共有蛋白质点1137个,萎缩性胃炎组织中点检测共有蛋白质点1096个,发现两者间共有104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40个点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21个点仅在萎缩性胃炎中表达,33个点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47个点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结论:通过优化的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对胃癌及萎缩性胃炎蛋白质组进行研究,获得了胃癌蛋白质组与萎缩性胃炎组的差异蛋白质点,为进一步利用质谱分析技术做差异蛋白质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将胃源性眩晕分为胃下垂型眩晕(气虚挟湿型)、慢性胃炎型眩晕(脾胃虚寒型)、红斑性胃炎型眩晕(脾胃蕴热型)3型辨证治疗,例举医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胃癌中医证型与胃癌转移相关基因E-cadherin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大志  许玲  何金  魏品康 《中医杂志》2005,46(8):614-616
目的:从基因蛋白表达上探索胃癌患者中医证的本质.方法:将收集到的术前胃癌患者病例资料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确定其证型归属;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术后胃癌肿瘤标本中E-cadherin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在100例胃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证型间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示,痰湿凝结型、气血双亏型与脾胃虚寒型之间无明显差异,表达较高;瘀毒内阻型与肝胃不和型无明显差异,表达较低.结论:瘀毒内阻型与肝胃不和型胃癌患者的E-cadherin表达偏低,此两种证型肿瘤转移形成的途径可能与E-cadherin,即与肿瘤细胞间同质性黏附力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残胃黏膜损伤与残胃黏膜癌前病变关系,探究中药对术后残胃功能改善及防治作用。[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胃切除手术患者临床报告,并且选取10例非胃切除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在40例进行手术患者中选取10例进行中药治疗。[结果]40例残胃胃黏膜损伤后病变,残胃癌占7.1%,中药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小。[结论]残胃黏膜损伤在残胃癌前病变发生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胃切除术后早期中药治疗、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