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中胸段硬膜外穿刺两种侧入法的进针方向、深度、成功率、及穿刺对脊柱的损伤情况.方法对80例中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结合人体脊柱解剖特点,采用棘突中点旁开1.5cm处为穿刺点,沿对应棘突进行穿刺;B组(对照组)采用棘突间隙旁开1.5cm为穿刺点的常规硬膜外侧入穿刺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深度、穿刺针与皮肤、脊柱轴线的成角及术后背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所有病人的穿刺均获成功,进针深度为3~5.5cm,针体与皮肤、脊柱成角约60°、80°,所有病人均无背痛;B组有4例穿刺失败改用A组方法获得成功.成功病例进针深度为3.3~6.0cm,与皮肤、脊柱成角约45°、35°,有5例出现背痛(均为反复穿刺引起).结论棘突中点旁入路是中胸段硬膜外穿刺的较佳路径,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腰椎旁阻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我们随机选择1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分别用腰椎旁阻滞、硬膜外腔阻滞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选择有一侧腰腿痛的神经症状,经CT检查确诊为腰间盘突出症的病人135例,男70例,女65例,年龄21~71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腰椎旁阻滞组)71例,B组(硬膜外阻滞组)64例,条件基本相似。治疗方法[1]:①腰椎旁阻滞:采用长8cm的7号针头,在突出的椎间盘上棘突中至患侧旁开1.5~2cm处垂直进针,触及椎板后,稍退出并稍向外擦过椎板外缘继续进针1.5~2cm,有穿过椎旁韧带的突破感时回抽,无脑脊液或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旁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在病变的棘突间隙与上一棘突间隙连线的中上1/3处,向患侧旁开2~2,5cm进行穿刺,使穿刺针经横突间韧带达椎旁间隙,注入消炎镇痛液。治疗2~3个月后进行随访,按照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60例中优172例,良55例,可15例,差18例,有效率93.1%,优良率87.3%。结论椎旁注射,体表标志清楚,穿刺成功率高,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剖宫产手术100例,年龄20~40岁,身高155~175 cm,体质量75~11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检查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50例.A组为侧入法,取L2~3间隙正中旁开0.5~1.5 cm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2 mL(0.75%盐酸布比卡因2 mL加10%葡萄糖1 mL),注药后退出腰穿针,迅速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4 cm固定平卧.B组为直入法,取L2~3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余操作步骤同A组.结果 A组第1、2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0%与100%,明显高于B组的84.0%与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穿刺失败的2例改用侧入法穿刺成功.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但侧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消炎镇痛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为硬膜外侧隐窝注射治疗组,借助等比例正位腰椎X线片确定进针位置,按腰椎CT片确定进针深度,L4-5及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行椎板外切迹穿刺法,L5~S1者行小关节内缘垂直进针穿刺法。B组采用常规硬膜外后正中穿刺法。两组均注入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21000μg,维生素B1100mg和曲安奈德40mg,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结果A组32例治愈率81.25%,B组30例治愈率63.33%,且A组患者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硬膜外侧隐窝穿刺注射消炎镇痛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常规硬膜外穿刺治疗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100例,年龄20~40岁,身高155~175cm,体质量75~110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检查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B2组,每组50例。A组为侧入法,取L2-3间隙正中旁开0.5~1.5cm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2mL(0.75%盐酸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1mL),注药后退出腰穿针,迅速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4cm固定平卧。B组为直入法,取L2-3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余操作步骤同A组。结果A组第1、2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0%与100%,明显高于B组的84.0%与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穿刺失败的2例改用侧入法穿刺成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侧人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剖官产手术中,但侧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黎新宪 《包头医学》2012,36(4):212-214,261
目的:研究侧隐窝径路和椎间孔径路针刀椎管内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穿刺成功率。方法:本科研项目组将10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双盲编号,按穿刺经路分成3组:侧隐窝径路(A组);椎间孔径路(B组);侧隐窝+椎间孔径路(C组)。患者在CT监测下行针刀椎管内软组织松解术后1周时,统计患者的疗效与穿刺成功率。结果:疗效有效率:A组69.70%,B组72.73%,C组80.00%,3组疗效有效率有显著差异。穿刺成功率:L4~5为A组80.77%,B组96.30%,差异有显著性;L5~S1为A组94.74%,B组76.47%,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刀椎管内软组织松解术穿刺径路的主要选择标准:按照突出物与椎管横断面的位置关系来决定穿刺径路。次要选择标准:L4~5选择椎间孔径路,L5~S1选择侧隐窝径路。  相似文献   

8.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清仁  肖英 《当代医学》2011,17(34):58-60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侧入法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病例9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65~92岁,身高153~172cm,ASA I~III级,随机分为C、Z两组,每组45例.C组为侧入法,取L2~3 或L3~4 间隙正中旁开1cm为穿刺点,垂直进针到达椎板后改变角度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或者垂直进针不到椎板而直接突破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之后用针内针行腰麻穿刺,见脑脊液外流或回抽有脑脊液后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0.75盐酸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1ml)1.5~2ml,注药后退出腰麻针,迅速向头端硬膜外置管3cm固定平卧.Z组为直入法,取L2~3 或L3~4 间隙正中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经过棘上、棘间韧带后突破黄韧带到达硬膜外腔,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同C组.结果 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为97.78%,明显高于Z组的82.22%(P〈0.05),C组第2次穿刺成功率100%,也明显高于Z组的62.50%(P〈0.01),Z组第3次穿刺成功率仅33.30%,穿刺失败的改用侧入法穿刺成功.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侧入法与直入法均可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中,但侧入法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引起的出血、感染及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椎侧隐窝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8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侧隐窝注射局麻药、激素及臭氧,B组侧隐窝注射局麻药、激素。借助C臂机确定进针位置及进针深度,L3-4椎间盘突出症者行椎板外切迹穿刺法,L4-5、L5-S1者行小关节内缘垂直进针穿刺法。每周1次,3~4次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周、3月、6月、12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疼痛程度治疗前两组VAS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两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侧隐窝注射局麻药、激素及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侧隐窝注射局麻药、激素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胶原酶溶盘术侧入盘内穿刺改良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侧入盘内穿刺改良法在胶原酶溶盘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穿刺定位 :1以腰椎间隙中心水平线所对应的体表对应点 ,水平旁开相应距离定为穿刺旁开线路 ;2以腰椎间盘中心经棘突至皮肤的距离作为穿刺点旁开距离 ;3穿刺角度为与躯干矢状面呈 45°角。结果 :30例中 L4~ 5 椎间盘术穿刺 19例 ,L5 ~ S1 椎间盘穿刺 3例 ,L3~ 4+L4~ 5 椎间穿刺 4例 ,L4~ 5 +L5 ~ S1 椎间盘穿刺 4例 ,共穿刺 38个椎间盘 ,一次穿刺成功率为 97.4% ,二次穿刺成功率为 2 .6 %。优良率为6 6 .7% ,有效率为 93.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侧入盘内穿刺改良法有较强的科学性、安全准确、简便易行 ,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镜术定位相关的国人腰椎管CT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量L4、L5腰椎管横径及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以确定国人椎板间隙途径腰椎间盘镜穿刺点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CT测量成年男、女各25例L4、L5椎体下缘水平腰椎管横径及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分别计算男、女两组间数据的均数、标准差;分析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别。结果:男、女两组在L4、L5腰椎管横径及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合并,L4、L5腰椎管横径测量结果分别为(21.82±1.59)mm、(24.68±1.72)mm;L4、L5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分别为(10.91±0.79)mm(、12.31±0.84)mm。结论:国人下腰椎椎管测量值有别于其他人种,国人椎板间隙途径腰椎间盘镜穿刺点应为棘突中线旁10 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间隙一针三点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注射治疗为对照组(n=52),行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注药;腰椎棘突间隙一针三点注射为研究组(n=58),行腰椎棘突间隙穿刺,然后朝左侧小关节间隙方向进针,继退针至皮下,再向右侧小关节间隙方向进针,分别注入镇痛混合液各3-5ml。结果 采用两种不同穿刺方法与注药途径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治愈与显效率为94.2%(49/52例),研究组达100%(58/58例)(P〉0.05)。1年复发率对照组为15.4%(8/52例),研究组为3.4%(2/58例)。结论 腰椎棘突间隙一针三点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硬膜外注射法相比较疗效相当,但前者安全简单、疗程缩短、复发率低、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3.
沈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122-123
目的: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①针刀闭合治疗法:平行于患椎棘突中点旁后正线2横指(约4.5em)作进针点。②神经根封闭治疗法:在棘突下缘旁开1~1.5cm。封闭用药常为确炎舒松10mg,2%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 0.5mg。结果: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总有效率92%。结论:针刀疗法结合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效果,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椎旁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疼痛门诊多采用硬膜外注射或骶管注射治疗,可获68%~82%的治疗效果。但硬膜外注射操作较为复杂,不慎易引起硬膜外血肿、神经根损伤、全脊髓麻醉、蛛网膜下腔炎、甚至永久性肢体麻痹的危险。骶管注射易引起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近几年,我院疼痛门诊应用椎旁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0例,现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椎旁注射法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先确定突出的椎间盘棘突间隙,并画出标记,然后找出上一棘突间隙,也画出标记,在两棘突间隙连线的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观察三种不同穿刺方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将150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A组从小关节间隙(硬膜外腔前间旅)入路,B组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到侧隐窝。C组经椎板外切迹到侧隐窝。三组患者均注入胶原酶600U(3m1)。结果 三种不同穿刺方法注射胶原酶治疗腰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小关节内侧缘或椎板外切迹进路到侧隐窝的路径较长,穿刺及解剖位置复杂,操作技术有难度。而经小关节间隙(硬膜外腔侧入法)穿刺的路径较短。穿刺定位简单,是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中的麻醉阻滞效果。方法:50例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A组,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向尾侧置管4cm,再于k~3用25G腰麻针直接穿刺正中入路,针孔向头侧,见清亮脑脊液溢出,在10~15秒内注入0.5%布比卡因2.5—3ml,退出穿刺针。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根据病变节段选择T12~L1或L1-2间隙单纯行硬膜外穿刺向尾置管4cm,2%利多卡因15—20ml分2~3次注入并不断观察血压及体表麻醉范围。每组25例。比较术中镇痛、肌松效果及血压变化。结果:在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采用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行。25G腰麻针直接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观察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138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6例,在C型臂或CT监视下A组行颈椎旁椎间孔入路注射胶原酶,B组行颈部硬膜外间隙入路注射胶原酶,C组行颈硬膜外间隙和椎旁椎间孔联合入路注射胶原酶.结果 术后3个月~3年随访观察疗效;A组优良率从6个月到3年为76.1%(35/46例)~80.9 0A(34/42例),B组优良率84.7%(39/46例)~87.8%(36/41例),C组优良率95.6%(44/46例)~95.2%(40/42例),三组间比较B组优于A组(P〈0.05),C组明显优于A、B组(P〈0.05).结论 胶原酶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入路治疗均有很好的疗效,但联合入路法明显优于单纯椎旁入路或硬膜外间隙入路法.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半导体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导体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应用帝克HOP-100型半导体激光仪(激光波长83013m,功率0.5~20W),在C臂X线机引导下,选择腰椎棘突中线旁开8—10cm与床面呈40~50。进针,穿刺针进入病变侧椎间隙中央,然后置人光纤,以自动脉冲式激光烧灼汽化髓核,每间隙使用激光能量1800~2500J。共治疗83例,92个间盘。结果随访1—18个月,优良率达96.4%,无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半导体激光减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告旁入法在俯卧位硬膜外麻醉和腰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取俯卧位 ,以棘突左侧正中旁开 1.0~ 1.5 cm为穿刺点 ,与皮肤成约 75 o 向棘间隙进针。硬膜外麻醉组用 16号硬膜外穿刺针穿刺 ,阻力突然消失 ,出现负压 ,抽吸无液体流出为成功。腰麻组选用 9号腰麻针穿刺 ,以有澄清液体流出或被抽吸出为成功。结果 :硬膜外组 32例顺利穿刺成功 ,占 94 %。腰麻组全部可以抽吸出澄清液体。全部病例麻醉效果满意 ,随访无并发症。结论 :旁入法俯卧位硬膜外麻醉和腰麻方法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镜术定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人腰椎间盘镜的最佳穿刺点及其在扩大腰椎间盘镜术适应证的作用。方法CT测量成年男、女各25例L4、L5椎体下缘水平腰椎管横径及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结合临床研究确定最佳穿刺点,应用腰椎间盘镜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21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86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结果L4、L5腰椎管横径及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男、女两组合并,50例的测量结果L4、L5腰椎管横径分别为(21.82±1.59)mm、(24.68±1.72)mm;L4、L5棘突中线至侧隐窝的距离分别为(10.91±0.79)mm、(12.31±0.84)mm。治疗单纯型、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中央型及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良率分别达到92.2%、89.5%、92.8%、96.9%。结论国人腰椎椎管测量值有别于其他人种,国人腰椎间盘镜穿刺点应为棘突中线旁10mm。准确的穿刺定位在扩大腰椎间盘镜术适应证、保证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