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郭锦丽  程宏  张娟芳  田江华  耿俊梅 《护理研究》2006,20(22):1996-1998
[目的]了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膝关节日常活动状况量表,对36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前、术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术后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膝关节日常活动状况评分较术前提高。[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膝关节日常活动状况量表,对36例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前、术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术后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膝关节日常活动状况评分较术前提高。[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全面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刘菊新  郝真娥 《全科护理》2012,10(22):2107-2108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为关节重建手术,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膝关节功能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可改善病人术后关节的功能。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时解决病人认知、行为、情绪、家庭关系等方面的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护士以电话访问及上门家访的形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测评病人的功能训练效果、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测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功能训练效果、生活质量高于干预前(P0.05),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功能训练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34例,均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分析其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生活质量评分(SF-36)变化,统计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4例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屈曲畸形、肌力、活动度、功能、疼痛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机体功能、社会职能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优良率为88.2%(30/34),并发症发生率为11.8%(4/34)。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3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辰花 《护理研究》2007,21(30):2762-2763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因骨性关节病而行全膝置换术的病人越来越多,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尽早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护理人员通过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护理总结并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措施。方法对7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疗效进行分析,采用膝关节恢复评分标准(HS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改善,患者术前有无并发症、术前关节疼痛和功能评分值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P<0.05),手术疗效与年龄、性别、病因诊断等无关。结论康复治疗会使高危患者近、远期疗效有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55例(67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人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病人手术顺利,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关节畸形得到矫正。[结论]精心的围术期康复护理是确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顺利进行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术前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进行必要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早期即进行分阶段的详细功能锻炼指导,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术后14~21d出院,出院后均能自行拄双拐行走;发生迟发型腓总神经麻痹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例,均未发生近期感染,疼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2周关节活动度为80°~100°,膝关节HSS评分为60~82分;术后随访6个月,关节活动度为85°~120°,膝关节HSS评分为82~90分.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有利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康复训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8例患者(25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膝关节功能与术后康复训练25 d后膝关节评分标准(HSS-KS)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组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HSS-KS评分结果,术前为39.37±6.32;术后为77.36±12.68,P<0.01.结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是评价患者对治疗是否满意的关键,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观察指标。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由作者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2002/2011收录的有关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2/2011,中文检索词为"膝关节,人工关节,人工假体,关节活动度",英文检索词为"knee,artificial joint,prosthesis,range of motion"。共检索到244篇文章,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共纳入211篇文章。从膝关节置换前膝关节活动度、人工假体类型和置换后康复训练等方面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近10年来,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收录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2010年发表文献量最多为38篇,占总文献量的18.0%;从检索的关键词可见膝关节置换在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中应用最多;相关研究文献的基金资助项目较少;《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因设有硬组织植入物栏目,发表的相关文献量最多为41篇,占全部文献量的19.4%。文献计量学的分析为中国从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因素有很多,而且存在很多争议,临床医生应该不断提高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方法,尽可能的恢复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年以上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的膝关节恢复评分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5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低(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在躯体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与年龄、其他疾病史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精神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与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采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仪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僵硬和挛缩在骨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进行持续被动运动时,速度的快慢很少引人关注,查阅国内外文献尚未找到相关报道.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后持续被动运动的速度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12/2009-08上海瑞金医院集团闵行区中心医院骨科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开始时采取持续被动运动机最大速度的1/2,逐步由2/3过渡到最大速度治疗,初次活动范围为0°~45°,每天连续使用2 h,每次治疗按每5-15 min增加1°,每天增加活动范围为10°,出院前所有患者达到90°,次日以前1 d治疗结束后的最大角度为起点,再循序渐进增加.对照组根据患者舒适情况确定持续被动运动的速度.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于治疗后第1,5天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Barchel指数评定;治疗后第1,3,5天的同一时间分别测定患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后两组患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下降,在治疗后的第1天和第3天,治疗组的患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的第5天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前膝关节活动度优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慢速开始循序渐进增加持续被动运动比按患者的意愿选择运动速度早期镇痛快,有助于日常活动能力的提高和膝关节稳定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was formed to look at consolidating and improving patient education for patients preparing to undergo total knee replacement or total hip replacement. The objective was to encompass disciplines from across the continuum of care, beginning with the surgeon's office through postdischarge rehabilitation. Project goals for the team were to develop the "ideal" pre and postoperative orders for total joint patients, review and revise current clinical and patient pathways for the total knee replacement patient and the total hip replacement patient, add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to clinical pathways, and develop a patient education class and patient education bookle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working together with all disciplines involved resulted in a consolidated order set, clinical and patient pathways that reflected actual care and processes, a user-friendly patient education book, and a multidisciplinary patient education class. The end products led to consistency in the quality of care across the continuum from preadmission through postdischarge rehabilitation for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临床观察23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年来我院膝、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23例,通过中频脉冲电、红光、CPM机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6周后患者HSS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患者关节功能的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红光、CPM机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的配合使用对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起到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阶段康复计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分阶段康复指导,比较2组的康复积极性、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康复的需求程度、依从程度、配合程度等康复积极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指导计划能够提高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积极性,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三莲  许鑫 《护理研究》2007,21(7):1797-179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康复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人工关节的使用年限至关重要。介绍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群的主要特征、术后心理疏导、并存疾病的防护指导、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指导,提出未来康复护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三莲  许鑫 《护理研究》2007,21(20):1797-179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康复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人工关节的使用年限至关重要。介绍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群的主要特征、术后心理疏导、并存疾病的防护指导、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指导,提出未来康复护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康复的影响因素,探讨康复治疗的实施方法.方法:以人工膝关节,置换,康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9-06);以artificial knee joint, athroplasty,rehabilitation为检索词,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6),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以膝关节的活动度,关节功能,肌力,关节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纳入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排除动物实验.结果:计算机初检得到492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康复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疼痛的处理、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及行走功能训练.膝关节活动度是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大多数膝评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和是否恢复正常行走功能是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疗效的重要指标.肌力训练被认为是置换后康复最重要的部分,尽早进行训练不但可以使患者的膝周肌力尽早得以恢复,还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通过康复能尽快恢复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和行走能力,同时最大程度控制疼痛.置换后康复活动是否得当,成为直接影响置换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人工膝关节与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体温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工膝关节与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体温差异。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 41例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 3 9例 ,观察术前 2d、手术当日至病人术后 14d内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14d及每日最高体温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而术后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体温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 ,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