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妊娠期阴道加德纳菌感染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采用阴道加德纳菌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法)筛查阴道加德纳菌。结果其中有典型BV临床症状的GV检出率为(96.7%)31/32,GV阳性患者中早产率为(6.5%)2/31;无临床症状的GV检出率为(8.2%)37/451,GV阳性患者中早产率为(8.1%)3/37。结论本项研究发现阴道加德纳菌是一个可能引发早产的独立影响因子,可为妊娠期开展阴道加德纳菌检测新项目提供有利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东莞地区178例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和56例非细菌性阴道病(NBV)患者的阴道加德纳菌(GV)检测结果的比较,以及进行阴道加德纳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从而探讨引起东莞地区BV的主要病原菌,通过耐药性研究为临床更好的选择药物提供依据。结果 BV患者组3种方法检测到的GV都高于NBV患者组;东莞地区GV对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呋喃唑酮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阴道加德纳菌是引起东莞地区细菌性阴道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病原分布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BV患者210例作为BV组,健康体检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阴道分泌物中阴道加特纳菌(GV)、支原体(UU)、念珠菌、滴虫的感染水平。结果BV组菌GV、UU、念珠菌和滴虫等病原体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患者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是存在的,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临床检测GV、UU、念珠菌、滴虫对BV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兴梅 《淮海医药》1997,15(2):58-58
胡道加德纳氏菌(GV)由Leopord于1953年以前列腺炎和子宫颈炎患的分泌物中分离出。1955年Gardmer和Dukes也从患非特异性阴道嵌(BV)的患分泌物中分离出此菌,GV可单独引起BV,但当与其它病原体(尤其厌氧菌)台并感染时.引起症状和体征加重。1996年5月13日,笔从一患阴道分秘物中分离出1株GV,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阴道病的实验室诊断20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细菌性阴道病(BV)的实验室诊断有4项指标,在镜下找到线索细胞,是诊断阴道加德纳菌(GV)阴道病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后,显微镜下检查线索细胞与细菌形态来诊断BV.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 ,妊娠妇女合并BV的发病率为6 8%~30% [1]。有资料表明 ,在早产、胎盘早破、宫内感染和产后感染的患者中BV发病率较高[2]。笔者调查妊娠妇女BV的发病情况 ,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随访 ,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阴道病的加德纳菌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是阴道内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被另一组以厌氧菌和阴道加德纳菌(GV)为主的细菌所取代,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性质改变的综合征。其病理特征为无炎症病变和白细胞浸润。BV可导致妇产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子宫全切后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探讨妊娠合并BV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观察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BV的疗效。方法:对不同孕周的756例孕妇进行BV筛查,确定妊娠合并BV的发病率,其中60例BV患者予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观察比较无BV合并者与BV合并者未治组的妊娠结局、BV合并者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期BV检出率17.2%(130/756)。BV合并者未治组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57%、15.71%、8.57%、10.00%、5.71%,均明显高于无BV合并者(其发生率分别为4.00%、5.20%、1.20%、2.70%、3.20%)。BV合并者治疗组的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67%、6.67%、3.33%、5.00%、3.33%,均明显低于未治组。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BV的总有效率86.67%。结论:妊娠期BV有较高的发病率,妊娠期BV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是治疗BV的安全有效药物,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阴道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可以通过性传播。以往认为其主要病原是阴道加德纳菌(CV),该菌常与厌氧菌共生,故也有人称之为非特异性阴道炎或加德纳菌性阴道炎等,1984年正式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简称BV)。BV感染可由CV单一引起,也可由CV与其它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迄今仍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0.
生殖道作为特殊的内环境,含有各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以一定的数量和比例维持阴道菌群平衡并抵御外界的感染.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妇女生殖系统常见病,是指一类在细菌学上表现为生殖道正常的优势乳酸菌群被其他微生物代替后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如阴道加德纳氏菌、动弯杆菌属、人支原体和厌氧菌(消化链球菌和拟杆菌属)等致病菌,并伴有pH升高的临床症候群[1,2].  相似文献   

11.
口服大剂量甲硝唑加中药外阴熏洗治疗细菌性阴道病1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阴道病(BV)是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是由于阴道内加德纳菌和厌氧菌在阴道内过度生长取代乳酸杆菌所致,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性质改变的一组症候群。本病发病情况国内文献报道较少,但发病率较高[1]。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观察了386例妇科门诊患者,其中确诊为BV15  相似文献   

12.
王艳 《淮海医药》2013,31(3):232-232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妇产科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约占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3[1]。人群患病率及复发率非常高,受影响的人群非常庞大。研究表明:BV患者发生上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风险明显增加[2-3]。妊娠妇女存在BV时,发生复发性流产、胎膜早破、早产、绒毛膜羊膜炎、产后感染等各种异常妊娠结局的风险明显上升[2]。一直以来,甲硝唑是治疗BV的一线用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简称BV,曾被命名为嗜血杆菌性阴道炎、阴道炎、加德涝阴道炎,现称为细菌性阴道病[1]以下简称BV,因为在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可找到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分别占87%和36%,兼性厌氧菌16%,尚有支原体,故称之为细菌性阴道病,实际是一种需氧菌、厌氧菌及支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2]。细菌性阴道病是妇产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感染率在15%~50%,且易复发,5%的BV患者易早产或分娩低体质量儿,他们所生下的孩子也很可能因此带有各种后遗症[2]。BV是造成输卵管炎、盆腔炎、泌尿系感染、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原因。BV对育龄期妇女及妊娠期妇女具有一定危害性。本院2004-2008年收治BV患者数千例,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0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49.5岁,已婚715例,占89.4%;未婚85例占10.6%。首诊BV检测结果阳性者603例,占75.4%,其中霉菌感染者48例,占7.96%;阴道滴虫感染者32例,占0.17%。经治疗转阴后复发者30例,占3.75%,病程最长者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微生物感染情况。方法对2013年1—12月就诊的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38例78颗患牙(观察组)和同期正畸拔除的38例78颗牙(对照组),分别采集牙周袋、根管标本,以PCR-DGGE技术检测微生物种类,分析微生物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牙微生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牙周袋检出菌属种类为弯曲菌属34颗、放线菌属42颗、梭杆菌属28颗、肠杆菌属19颗和嗜血杆菌属14颗,对照组为奈瑟菌属8颗、放线菌属6颗、弯曲菌属3颗。观察组牙周袋标本菌种条带14.33%~57.85%在同颗牙根管的牙髓标本中存在,但根管牙髓标本中菌种条带有1.32%~67.55%在同颗牙周袋标本中不存在;观察组中菌种条带1.21%~4.38%在对照组同位牙标本中存在,但对照组标本中菌种条带有0~0.57%在观察组同位牙标本中不存在。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与弯曲菌属、放线菌属、梭杆菌属、肠杆菌属、嗜血杆菌属感染有关(r=0.232,P<0.05)。结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与微生物感染有关,且牙周源性与牙髓源性感染微生物种类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临床针对微生物感染种类进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是由多种厌氧菌、Mobiluncus菌和支原体引起的混合感染,约10~50%的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与体征[1].妊娠期阴道内过氧化氢阳性乳酸杆菌相对不足,有利于加德纳菌及一些厌氧菌的生长.因此,尽管妊娠期阴道低pH环境,同样会发生BV[2].为探讨妊娠期阴道内乳酸杆菌对BV发病的影响及其诊断价值,我们进行了下述研究  相似文献   

16.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加德纳菌属中唯一的一个菌种。该菌为阴道正常菌群,但若过度生长,可引起乳酸杆菌大量减少,造成阴道微生态失衡和阴道分泌物性质改变,可引发非特异细菌性阴道炎。GV现被认为是与性传播有关的病原菌,除引发非特异细菌性阴道炎外,还可引起绒毛膜炎、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术后感染、羊水感染、不孕症、早产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等。但关于该菌作为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报道却较少见。为此笔者对近两年我院临床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GV作为病原菌在细菌性尿路感染中的地位.同时通过GV对各种抗生素的体外耐药性研究,给临床针对GV感染的经验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舍他康唑[7-氯-3-[1-(2,4-二氯苯基)-2-(1H-咪唑-1-基)乙氧基甲基]苯并[b]噻吩]是新的抗真菌合成药。在体外实验模型和在体内受广谱真菌主要为皮真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致病酵母(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糠秕马拉色氏霉菌)和曲霉属感染的实验动物中都已表明有强效抗真菌作用。对各种动物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研究证明了舍他康唑的广泛耐受性。通过临床Ⅱ期试验以测定多剂量舍他康唑的耐受性和药动学,并评价它的皮肤吸收。对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离鉴定黄连根腐病病原菌,从健康黄连根际根内筛选病原菌拮抗菌并对其拮抗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从感 染根腐病黄连根系分离鉴定根腐病病原菌,并对其致病性和致病过程进行观察;从健康黄连根系分离拮抗菌并对其拮抗活性进 行评价。结果 从感染根腐病黄连根系分离获得12株病原菌,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 均具有较高的致病性,且7 d内可以导致离体黄连根系大面积感染。从健康黄连根系分离获得427株根际菌(358株细菌、69株 真菌)和345株内生菌(170株细菌,175株真菌),经过平板拮抗实验共获得77株拮抗菌,其中拮抗细菌58株,拮抗真菌19株。细 菌主要分布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等。真菌主要分布于曲霉菌属 (Aspergillus)、毛壳菌属(Chaetomium)、木霉菌属(Trichoderma)和青霉属(Penicillium)。在黄连离体根上,4株芽胞杆菌[贝莱斯芽 胞杆菌(B. velezensis) GJ-JM-1、枯草芽胞杆菌(B. subtilis) GJ-TR-064、蕈状芽胞杆菌(B. mycoides) GJ-LB-021和假蕈状芽胞杆菌(B. pseudomycoides) GJ-YEM-005]与2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 镰刀菌为黄连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健康黄连根系存在大量拮抗菌,可以作为黄连根腐病微生物防治的重要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马山镇地区妊娠期妇女阴道炎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拟诊为阴道炎的妊娠期妇女300例,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检查。结果30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检出标本阳性率为92.7%,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检出率最高,达33.1%,细菌性阴道炎(BV)、滴虫性阴道炎(TV)和淋球菌性阴道炎(GV)的检出率分别是30.9%、27.0%和2.5%,其他混合感染检出率较低。结论在马山镇地区妊娠期妇女阴道分泌物中,VVC检出率最高,GV检出率最低,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学特点给予合理治疗及预防,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为某些致病厌氧菌群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导致阴道内生态平衡系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有研究资料显示,在早产、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的患者中,BV发病率较高[1].BV可引起多种不良妊娠结局,本研究旨在探讨围生期BV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10年12月409例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0~35岁,孕周为16~29周.检出BV 63例,检出率为15.4%.BV孕妇的主要症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变稀呈奶状、有异味等.诊断标准参考第6版<妇产科学>中对BV的诊断标准[2].所有孕妇均排除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及孕期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